第328章 大唐的醫學事業

字數:9841   加入書籤

A+A-




                      新一期的《渭水周刊》,幾乎是被京師大學堂的各種論文給霸占了。

    短短的半個月時間,李婉欣等人對於細菌的研究有了非常大的進展。

    “論細菌的培養!”

    “細菌的分類!”

    “論如何消滅細菌!”

    “傷口發炎和細菌的關係!”

    “論風寒的傳播與細菌的關係!”

    ……

    各種各樣的文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被寫了出來。

    這讓京師大學堂成為了各個書院的焦點。

    畢竟細菌這個東西,雖然一直都存在。

    但是被發現也就是這段時間的事情。

    如果科研有熱點,那麽研究細菌就是大唐科學界這段時間最熱的話題。

    “公主,我想到了一個試驗方法,可以進一步的佐證細菌的傳播以及傷寒與細菌之間的關係。”

    剛剛成為京師大學堂的教諭的林然,這段時間工作也是非常的積極。

    大家現在對細菌的研究熱情高漲,誰先動手,誰就有更大的可能出成績。

    渭水新城那邊已經生產出了好幾台顯微鏡了。

    雖然大部分都還是給到了京師大學堂,但是有一台被分配給了渭水書院。

    很快的,國子監等書院也會獲得顯微鏡。

    到時候,細菌研究的競爭就更加激烈了。

    “什麽試驗?說來聽聽!”

    相比孫思邈,林然這個年輕人的思路顯然更加的靈活,李婉欣倒是對他頗感興趣。

    “按照公主之前的一篇論文中描述的內容,使用棉布製作成口罩之後,可以有效地阻攔唾沫中的細菌的傳播。

    這傷寒的傳播,很可能就是通過病人的唾沫飛濺傳播的。

    如果我們設計兩組實驗對象,一組是傷寒病人跟健康人在一起生活,大家都沒有攜帶口罩;

    另外一組是傷寒病人跟健康的人一起生活,但是大家都佩戴了口罩。

    經過幾天的對比之後,結合健康的人是否得傷寒的情況,可以有限的判斷傷寒的傳播跟細菌之間的關係。

    甚至可以進一步的提出預防細菌傳播跟帶口罩之間的關係。”

    林然知道這個實驗單靠自己是沒有辦法進行下去的。

    所以爭取李婉欣的支持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不行,我們不能做這樣子的實驗,這對於那些健康的人來說太過殘忍了。”

    不等李婉欣說完,一旁的孫思邈就表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

    在他看來,作為郎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救死扶傷。

    但是林然的這個實驗,相當於讓健康的人去做實驗,去測試傷寒這個疾病的傳播。

    這種方法,顯然是違背他的認知的。

    或者說這種實驗方法,孫思邈是難以接受的。

    “師父,這個方法雖然對健康的人來說有一點不公平。

    但是有你在這邊坐鎮,他們的安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無非就是多了得一次風寒的危險而已。

    但是這個實驗一旦成功之後,背後蘊含的意義就非同尋常了。

    今後大唐許多人都會因為這個實驗而避免得傷寒,這會拯救多少人的性命呢?

    讓一部分實驗對象做一些犧牲,我覺得這是完全值得的。

    再說了。這些實驗對象的犧牲也不是完全沒有任何回報的。

    我們可以光明正大的花錢招募一批實驗對象啊。”

    雖然孫思邈是自己的師父,正常來說林然不應該反駁自己的師父。

    但是在醫學之路上麵,孫思邈一直都教導林然要尊重事實,不要拘泥於形式。

    所以過去他們師徒兩個人的相處方式也是比較特別。

    這也養成了林然不畏權威,直接反饋自己意見的性格。

    “孫神醫,我覺得林郎中說的這個方案,很有道理啊。

    今後我們的許多實驗都是需要招募一些人自願參與。

    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可能可以獲的免費治療的機會,或者是獲的額外的收益。

    而對於大唐來說,這也是醫學技術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李婉欣身在皇家,對於很多事情看的更加透徹。

    雖然林然的這個實驗方案有點殘忍,但是基本的安全其實是有保障的。

    並且京師大學堂肯定也是會給人家補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個多贏的方案啊。

    所以李婉欣肯定是支持的。

    “公主,您說的有道理,但是醫者父母心,我們不能讓沒有疾病的人故意的去染病,這不符合我們醫學發展的目的啊。”

    孫思邈知道李婉欣和林然都想這樣子做的情況下,自己是阻攔不了的。

    但是他還是想要說一說。

    沒辦法,這就是孫思邈。

    那個勳貴高官無數次招攬都不願意來長安城任職的孫思邈。

    這一次他願意擔任一段時間的京師大學堂的教諭,主要是衝著顯微鏡而去的。

    “我大唐想要發展,就不應該拘泥於形式。

    林郎中,這個提議非常的好,我同意你去實施。

    不過不能拖得太長,以免夜長夢多。”

    李婉欣是傲嬌的。

    雖然孫思邈有著神醫的名頭,但是她其實並沒有特別的在意。

    因為從小到大,她就還沒有吃過虧。

    不管是碰到什麽問題,什麽疾病,隻要去找自己的大兄,似乎都能找到解決辦法。

    “多謝公主,屬下馬上去安排!”

    林然聽了李婉欣的話,臉上大喜。

    他有一種預感,這個實驗將會打開自己研究醫學的一個新的大門。

    將來有很多疾病的資料和藥物的研究,都可以采取類似的辦法。

    而依托於京師大學堂,可以把這個辦法的很多後遺症都給完美的解決。

    這一瞬間,林然決定自己這輩子都要在京師大學堂待著才行。

    哪怕是人家趕自己走,自己都不會走的。

    ……

    《大唐報》以頭版頭條的方式連續刊登了幾篇文章。

    “飯前便後要洗手!”

    “不喝生水喝開水!”

    “保持居住環境的衛生與疾病之間的關係!”

    “傷寒的傳播!”

    ……

    這種連續今天的頭條都是跟醫學知識相關的報道的情況,是史無前例的。

    這意味著大唐對於醫學的重視及對醫學的發展,要進入到一個新的篇章了。

    “皇兄,京師大學堂準備在長安城成立一說附屬醫院,專門給普通百姓看病。”

    李婉欣覺得這段時間過的很是充實。

    有了林然和孫思邈的加入,京師大學堂醫學院的發展速度非常的快。

    各種各樣的實驗是每天都在進行著。

    依靠著之前製定的招募學員的方法,京師大學堂醫學院的學員數量也超過一百人了。

    雖然還是沒有辦法跟渭水書院的規模相提並論,但是京師大學堂已經不是那個大家都會忽視的書院了。

    “京師大學堂附屬醫院?欣欣,醫院這個東西,朕雖然之前跟您簡單的提到過,但是你要開設一座醫院的話,可是一點也不簡單哦。”

    李承宗自然是支持大唐醫學技術的發展的。

    但是他也沒敢太過於拔苗助長。

    畢竟大唐現在的水平就擺在那裏。

    如果自己提出的要求太過誇張的話,根本就不可能發展得起來。

    “我知道醫院沒有辦法那麽容易搞好,但是正因為難,所以更加需要去做啊。

    長安城裏頭雖然也有不少的藥鋪,有一些郎中在給百姓看病。

    但是這些藥鋪也好,郎中也好,都是沒有形成係統的救治體係。

    他們的很多辦法都是沒有辦法推廣開來的。

    但是我這個附屬醫院不一樣,我們是準備按照一個標準化的運作方式,先在長安城開設一家醫院。

    然後將來在大唐的許多州府都開設京師大學堂附屬醫院,,讓我大唐的醫學技術進入到一個新的台階。”

    李婉欣振振有詞的跟李承宗在那裏訴說著自己對於醫院的規劃。

    生老病死,誰都沒有辦法避免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醫院這個東西屬於百姓們生活的必需品。

    李婉欣是非常看好它的前途的。

    “你要是真的有興趣,朕倒是可以簡單的將我對醫院的一些幻想跟你溝通一下。”

    李承宗看出李婉欣似乎是認真的,自然也是樂意在一旁好好的指導一下。

    畢竟大唐現在的人均壽命實在是太低了。

    雖然沒有統計數據,但是李承宗推測這個年代的平均壽命估計隻有四十多歲。

    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多歲那是後世的平均年齡,跟稀一點也不掛邊。

    但是在大唐,別說是七十歲,六十歲都算是很不容易了。

    要不然六十大壽也不會是一個大壽。

    “那太好了,皇兄您稍等一下,我拿紙筆記錄一下。”

    李婉欣滿臉雀躍,這個結果,比自己想的要好很多啊。

    ……

    “師父,細菌很複雜,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需要慢慢的研究。

    但是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我們對細菌的了解也提高了很多。

    像是使用酒精可以殺滅細菌,就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通過那些外傷救治的病例的研究,也基本上證明了這一點。”

    “你想說什麽就直接說,不用繞圈子!”

    孫思邈很是淡定的瞥了一眼林然,一眼就看出來對方話裏有話。

    自己這個小徒弟,他是太了解了。

    人是很聰明的,就是有時候做事有點小心思。

    “師父,我覺得過往那些年,我們對於人體的結構太不了解了。

    很多病症如果可以結合對人體的了解,那麽也許就可以采取不一樣的救治方案。

    公主殿下前幾天跟我提過一嘴,說陛下曾經提出過可以通過做手術的方法來救治很多疾病。

    比如體內有些器官出了問題,也許可以通過做手術來解決。

    再比如嬰兒難產,可以通過剖腹產的方式來解決。

    再比如……”

    “等一下!你說通過剖腹產的方式來解決難產的問題?”

    不等林然把話說完,孫思邈就打斷了他。

    沒辦法,林然提出來的這些觀點太過於匪夷所思了。

    “是的!有些嬰兒由於胎位不正等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辦法順利的生產出來,經常導致一屍兩命的情況出現。

    大唐每年這樣子的情況,不說有幾十萬例,幾萬或者幾千例是絕對有的。

    隻要我們的這種方法可以順利的推廣下去,那麽就可以大量的救治百姓的性命。”

    此時此刻,林然顯得非常的鄭重。

    這兩天,他一直都在思考著這個問題。

    他自然也是知道進一步研究人體結構的方案是多麽的匪夷所思。

    但是他覺得這個冒險是值得的。

    “生孩子自古以來就是產婆的事情,他們怎麽可能會接受郎中去給他們做手術呢?”

    孫思邈問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這年代的郎中,幾乎清一色的都是男人。

    而剖腹產,想一想也知道要麵對什麽一個場景。

    雖然現在這個年代的男女之妨沒有明清時期那麽誇張,但是也絕對沒有到可以讓男郎中給女人做剖腹產手術刀的地步。

    “師父,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京師大學堂不是有大量的女學員嗎?

    讓他們去學習這方麵的知識就可以了。”

    林然聽了孫思邈的話,不僅不氣餒。

    反倒是心情大悅。

    因為孫思邈這樣子說話,就意味著他沒有否定剖腹產的可能性。

    這也就變相的說明了剖腹產這個事情,在理論上是完全可行的。

    “你說的這個事情太大了,想要實施起來恐怕沒有那麽容易。”

    生孩子可是一個大事,孫思邈雖然沒有接生過,但是他對婦科和兒科都是有所了解的。

    “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人體結構的了解,這樣子才能讓剖腹產手術變得容易。

    刑部每年都會處決一批犯人,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煩人的身體拉出來進行解剖……”

    林然越說越激動。

    細菌這個東西不是他開創的,哪怕是他做了很多研究,他覺得自己能夠獲得的榮譽都是比較有限的。

    但是如果外科手術這個東西能夠在他手中發揚光大,那麽林然兩個字有朝一日也有望名垂千古啊。

    這不就是他追求的事情嗎?

    “這可不是一件好做的事情,為師雖然也覺得這件事情非常有意義。但是很容易引起爭議啊。”

    “引起爭議沒有關係,大不了我們小心一點就是了。

    反正出了事情,有京師大學堂幫我們頂著啊。”

    這個時候,林然就充分的感受到了有組織的好處了。

    要不然這個事情他還真的搞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