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高句麗找錯了方向
字數:13882 加入書籤
自從李靖帶兵把東突厥滅掉之後,大唐已經有段時間沒有什麽大規模的戰事了。
李承宗倒也不是什麽戰爭狂人。
趁著這個機會發展一波大唐經濟,也是很好的。
所以這兩年,他基本上都是把注意力放在了經濟發展上麵。
現在突然收到消息,高句麗居然在邊境搞事,這就讓他很是不爽了。
我不找你麻煩,你倒是自己跳出來了?
你什麽意思?
“陛下, 高句麗人這一次膽敢在邊境地區搞事,應該是跟他們的長城修建完工有很大的關係。
自從他們在隋末的時候吸收了一大批隋軍俘虜和工匠,高句麗的發展就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那些大隋的工匠給高句麗的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機會。
特別是之後的隋末動亂,更是讓他們可以悶著頭發展。
而自從我大唐立國之後,他們感受到了威脅,就開始修建長城。
這一修, 就是修了十多年。
除了長城之外,他們還把遼東城修建的非常宏偉,城牆高度直接向長安城看齊。
在他們看來, 做好了充分準備之後,根本就不怕我們大唐會出兵。”
李靖最近很是低調。
所以今天首先是薛萬徹這個李承宗的嫡係將領站出來分析遼東的情況。
剛剛李承宗在長孫無垢那裏收到的消息,顯然是跟高句麗有著密切的關係。
“高句麗以為我們大唐是當初的隋朝嗎?在東突厥被滅沒有多久,就開始出來找事了!”
馮立在一旁很是不爽的樣子。
“這一次他們攻打營州,應該出動了不少的兵馬。為了防備我大唐,他們的七成兵馬都在遼東等地,在大唐周邊,他們也算是頗有戰鬥力的存在。”
蘇定方倒也不是故意長敵人威風,滅自己銳氣。
實在是高句麗的地理位置,結合他們的人口和國力,算是一個重視的對手。
要不然楊廣也不會連續三次出征高句麗都失敗了。
當然了,楊廣失敗的原因就很多,但是失敗了就是失敗了。
遼東城外,到現在為止都還有隋人的京觀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事情很可能是高句麗人對我們的一次試探。
在高句麗國內, 淵蓋蘇文跟高句麗王的矛盾一直比較大。
很可能對方想要通過創造這種衝突來完成自己的一些目的。”
馬周結合自己之前得到的消息, 綜合最新的情況, 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陛下,我大唐如今國力蒸蒸日上,新軍的戰鬥力也非同凡響。
如今新軍的規模也擴大到了兩萬多人。
不管高句麗人的目的到底是什麽,我們直接派人把他們滅了就是了。”
謝叔方覺得這是自己立功的一個機會。
對於武將來說,隻有戰爭才能有更好的升遷機會。
要不然得話,靠熬資曆就很痛苦了。
“謝將軍說的也有道理,就以我大唐現在的實力,完全可以給高句麗人一個狠狠的教訓。
雖然我們的鐵路沒有辦法那麽快修建到幽州。
但是從長安城到洛陽,從洛陽到晉陽,從晉陽到朔州都是由水泥道路了。
甚至朔州到幽州的水泥道路,也已經在修建之中了。
也就是出了幽州之後的行軍速度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但是以我們現在的物資調配能力,這根本就不是什麽大問題。”
許敬宗來到了宣政殿之後,很快就知道了李承宗今天為何會把自己召到宮中。
感情是高句麗人找錯了努力的方向啊。
“陛下,遼東距離我們實在是有點遠,雖然我們肯定能夠滅掉高句麗,但是我覺得如果能夠從水路上安排一路人馬直接進入到平壤城,那麽也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直沒有說話的李靖,這個時候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藥師的這個提議也很是不錯, 陛下您不是準備成立大唐海軍嗎?
正好趁著這個機會, 把各地的水師重新調配一下, 組建大唐海軍。
然後利用先進的海船, 從登州快速的穿插到平壤城外。
高句麗的大軍普遍都在遼東,平壤城的防護應該是非常薄弱的。
我們兩路人馬同時出動,一個攻打平壤,一個從遼東出發,徹底的滅掉高句麗,在遼東成立遼東道。”
不得不說,薛萬徹的政治覺悟也是非常高的。
李承宗之前有提到過遼東地區的土地其實非常的肥沃,並不是大家想象的荒涼之地。
李承宗之前也多次的提到了建設一支強大的大唐海軍的重要性。
結合現在的情況,薛萬徹很是直接的把這兩個事情都給結合在一起了。
這個方案,顯然是非常讓李承宗滿意的。
“薛愛卿的這個提議非常不錯,圍繞著這個方向,諸位愛卿盡快的拿出一個具體的作戰方案出來。
趁著如今還沒有那麽快進入到冬天,我們爭取在大雪到來之前滅掉高句麗。”
雖然曆史上唐朝攻打高句麗的時候,付出了比較高的代價,並且取得的效果很是有限。
但是李承宗卻是一點也不擔心自己會失敗。
如今的大唐已經不是曆史上的大唐。
單單充足的鋼鐵產量,就讓大唐將士的裝備水平上了一個很大的台階。
各種連弩根本就不用擔心箭矢的數量不高。
新軍之中的火炮和火槍隊的規模也在擴大。
雖然新軍的使用也還有不少的限製,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其他國家來說,已經是具備壓倒性的優勢了。
真要是對唐軍危害最大的,反倒是遼東的冬天。
那冰天雪地的,絕對不是一般的人能夠受得了的。
哪怕是已經準備了充足的棉衣,效果也很是有限的。
“陛下請放心,所謂兵貴神速,我們今天就可以確定一個具體的作戰方案。”
薛萬徹如今隱約是跟李靖平起平坐的軍方巨頭,他對大唐的將士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果然,當李承宗再次回到宣政殿的時候,作戰方案就已經出來了。
接下來,長安城裏麵就進入到了一種新的狀態之中。
……
“蘇我使臣,這大唐又要作戰了,你覺得這一次唐軍能夠很輕易的戰勝高句麗人嗎?”
倭國使臣府邸,近衛三郎看到《大唐報》上的宣戰書,立馬清楚大唐這一次是沒有準備饒過高句麗人了。
在近衛三郎看來,高句麗人純屬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大唐不去攻打高句麗,就已經是萬幸的事情了。
結果高句麗居然主動挑釁唐軍,這不是找死嗎?
所以他一點也不認為唐軍會失敗,他不確定的無非就是唐軍到底能夠贏得多順利。
還是說高句麗真的跟傳言中的那樣,是中原王朝的克星。
“強大的東突厥汗國都已經被大唐輕而易舉的滅掉了,高句麗人估計好不到哪裏去呢。”
蘇我人間略微思考了一下,給出了自己答案。
“確實如此,不過高句麗人的情況跟東突厥應該還是有所不同的。
他們在遼東有不少堅固的城池,唐軍想要輕而易舉的拿下這些城池,恐怕沒有那麽容易呢。
並且高句麗距離大唐其實還是挺遠的,唐軍遠道而去,恐怕也是要付出不少的努力才能拿下高句麗。”
近衛三郎想了想,補充了一下自己的意見。
“從地球儀上的情況來看,大唐在北邊目前就隻有高句麗能夠給他們帶來一些威脅了。
在南邊,也就是南詔和吐蕃國有一定的戰鬥力。
至於在西域,雖然有一些對手,但是看起來都沒有辦法給大唐帶來致命的傷害。
我覺得這一次大唐出征高句麗,我們應該要做點什麽。
讓大唐朝廷上下都知道倭國跟他們是一條心的。”
蘇我人見不愧是倭國罕見的人才。
他很清楚什麽時候應該為倭國謀取利益。
“時間上可能有點來不及,要不然我們也從難波津那邊安排幾萬人過來,跟著唐軍一起攻打高句麗,肯定可以讓大唐朝廷非常滿意。”
近衛三郎這個說法,雖然很是大膽,但是蘇我人見卻是一點也不介意。
真要是安排幾萬人跟著唐軍出征就能獲得很多好處,那麽以後不用等大唐主動的說什麽,倭國人自己就先動手了。
“從國內安排人員過來可能是來不及了,但是組織在長安城的倭國人為唐軍服務,卻是問題不大。
反正通過這個事情,我們要想辦法提高唐人對倭人的關注度和感激心理。
要不然以後的很多事情,恐怕沒有那麽好做呢。”
蘇我人見看的很清楚。
大唐可不會現在就對倭國人動手。
真要是大唐覺得倭國損害朝廷利益了,那麽絕對是不會手軟的。
“嗯,實在不行我們就在西市的人市之中購買一些奴仆,送給唐軍用來充任民夫。
這對於加深我們倭國跟大唐的關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近衛三郎的這個提議更是大膽。
反正這種事情,他肯定是不會首先提出的。
但是到了需要的時候,他又不會有任何的心慈手軟。
“你這個提議不錯,那我們就這樣子安排吧!”
……
“劉縣令,朝廷要對高句麗用兵了。”
要組建大唐海軍從渤海灣進攻平壤城,肯定是需要調動江南造船廠這邊的力量的。
這麽一來,上海縣這邊自然也是很快就知道了消息。
“打高句麗,那絕對是眾望所歸,大部分人都是支持的。
我們大唐繼承了隋朝的一些東西,當初隋煬帝在高句麗人手中吃了大虧,如果大唐能夠滅掉高句麗,那麽說明大唐是比隋朝更加強大的國家。”
劉仁軌對於滅掉高句麗背後的意義,顯然也是有著比較深刻的理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早就支持朝廷對高句麗用兵了。
“確實如此,但是我擔心高句麗恐怕沒有那麽容易滅掉了。
跟東突厥這些草原部落不同,高句麗算是一個半農耕半遊牧的國家。
他們不缺少騎兵,同時也通過種植農作物獲得相對穩定的糧食。
最關鍵的是當初隋煬帝給他們送過去了太多的人才了。”
雖然上官儀並沒有親自經曆過隋朝三征高句麗的場景,但是相關的史書和記載,他是看了不少。
隋煬帝的“資敵”行為,算是給高句麗的發展插上了翅膀啊。
別看隋軍將士直接投降的不是很多,但是伴隨著隋軍將士一起出征的農夫、匠人,據說有幾十萬人都投降了高句麗。
這些人手的加入,讓高句麗的實力一下子就上升了好幾個台階。
畢竟不管是哪個時候,相比周邊的國家,中原王朝在各種耕種、工藝方麵的技術,都是由壓倒性的優勢的。
“你說的沒錯,高句麗確實有一定的實力,要不然他們也沒有膽量主動的挑釁我們。
不過,這一次高句麗注定是打錯注意了。”
劉仁軌對大唐非常有信心。
特別是伴隨著這幾年大唐工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唐軍的實力也是不斷的上漲。
所以別看這幾天大唐將士的數量沒有增加,甚至有所下降。
但是戰鬥力卻是絕對上漲了。
“朝廷這一次從登州那邊直接進入到高句麗,需要大量的海船。
我們是不是征集一批商船同時給到朝廷調用?”
“這個自然是很有必要的。朝廷如今正式的組建了大唐海軍,將來登州、上海、廣州將會是大唐海軍三大分艦隊的駐地。
我們上海縣能不能成為大唐海軍總部的所在地,跟這一次的表現也是有關係的。”
劉仁軌看問題還是看的非常遠的。
上海縣作為一個跟海貿發展密切相關的縣,顯然是最希望大唐海軍能夠發展壯大的。
這樣子對於海貿的發展才會更有好處。
畢竟,在海上,你根本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出現海盜。
你也不知道哪些商船什麽時候就突然變成了海盜。
但是如果大唐的海軍足夠強大的話,這些情況出現的概率就會大大的降低。
甚至大家根本就不敢在大唐的海域搞事。
“說的也是,大唐海軍發展壯大之後,少說會有十來萬將士。
聽說朝廷給海軍的俸祿還挺高的。
這些人駐紮在上海縣,不僅可以確保上海縣的安全,還可以帶動各行各業的消費。”
上官儀也不傻,自然能夠理解劉仁軌說的好處。
“等會你跟我一起去一趟江南造船廠,看看能不能給大唐海軍多準備一些海船。
估計很快的,工部和兵部的人員也會過來了。”
自己主動去做,跟被動的接受了任務之後去做,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
劉仁軌顯然不是那種被動的人。
……
“靜雯姐姐,朝廷要對外用兵了,你覺得這一次的戰事對我們普通百姓會有什麽影響嗎?”
長安城中的兵馬調動是沒有辦法瞞住人的。
再說了,朝廷也沒有打算瞞。
要不然就不會在《大唐報》上發表檄文了。
“要說一點影響,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說其他的,單單這幾天西市的人變少了,這就是一個顯著的影響。
雖然我相信朝廷肯定可以打敗高句麗的,但是你也知道,高句麗並不是一個誰都可以忽視的小國家。
相反的,這是在大唐周邊勢力頗為強大的國家。
要不然隋煬帝也不會三次出征高句麗都失敗了。”
程靜雯的才華在小圈子內是很有名氣的。
哪怕是自認為自己破有見識的房遺玉和李麗質,對她也很是佩服。
“是啊,據說當年隋煬帝可是出動了百萬大軍,結果不僅沒有打敗高句麗,還把國家搞得四分五裂。
我聽說朝廷這一次出兵的人數不會超過十萬人,這些兵馬,是不是太少了一點?”
房遺玉對這段時間在長安城的生活還是比較滿意的。
她擔心戰爭的出現會改變自己的生活。
“每一個將士出動背後,都是需要許多後勤人員協助。朝廷出動的兵馬越多,看起來是成功的可能性會更高。
但是需要的後勤支援也是更多的。
這種情況下,綜合各方麵的情況,最小程度的調動兵馬,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麽一來,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對大唐內部發展的影響。”
程靜雯作為武將家的女子,雖然本身不會武,但是對於軍事相關的消息卻是非常的關注。
哪怕是朝廷的新軍,她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一些情況。
“話是這麽說,但是我總覺得出動的兵馬數量有點少了。
這要是打敗了高句麗,自然是什麽問題都沒有。
這要是萬一步了隋朝的後路,那就麻煩了啊。”
房遺玉的這個觀點,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見解。
經過了隋末的動亂,人心思定。
誰也不想要一直無休止的作戰下去。
“我覺得你不用特別擔心,陛下雄才大略,我們能夠想到的問題,他肯定也是想到了。
之前陛下親自參與的戰事,很多人都不覺得能夠勝利,但是最終卻是給了大家非常大的驚喜。
我相信這一次朝廷也能給大家帶來驚喜。”
程靜雯雖然沒有見過李承宗,但是對他卻是非常有信心。
隻要好好的研究了大唐立國以來發展的各種事情的人,就能充分的意識到李承宗的厲害。
特別是在經濟和工業發展之中起到的作用,絕對是曆朝曆代都沒有碰到過的。
而大唐軍事力量的強弱,其實跟經濟和工業的發展也是密切相關的。
“那倒也是!靜雯姐姐你來長安城都有段時間了,還沒有出去好好的玩一玩呢,要不我們今天出去轉一轉吧?”
房遺玉也不是那種能夠在家裏待得住的人。
“你之前不是說劉德華是你碰到過的人當中最有才華的嗎?怎麽這段時間一直都沒有他的消息呢?”
程靜雯剛剛來到長安城就聽到了許多關於劉德華的消息。
對於這個能夠寫出優美詩句,又能說出各種名言警句的才子,程靜雯是充滿了好奇。
特別是在李麗質和房遺玉的介紹之中,這個劉德華還長得風度翩翩,這就更加讓她生起了好奇心。
“誰知道呢!那個劉德華神秘的人,長安城那麽多人在打聽他的消息,但是沒有人能夠得到準確的內容。
我們也是隻見到過他兩次,根本就連他的什麽情況都沒有搞明白。”
說到這裏,房遺玉忍不住有點氣餒。
剛開始李麗質說劉德華對他有點意思的時候,她還沒有當回事。
但是見不到劉德華的時候,她又忍不住會想自己跟他見麵時候的場景。
那個心情,非常的矛盾。
“你這麽一說,我更是好奇了。這劉德華,絕對不是一般的人物啊。”
程靜雯很善於從各種信息之中分析各種線索,提取有用的信息。
這幾天閑著沒事,她都在收集分析跟劉德華相關的各種消息和報道。
隱約之中,她心中已經有了一點猜測。
隻不過她之前一直都沒有把這個猜測說出來。
“是啊,我們也都是這麽認為的,但是就是沒有辦法確定他到底是誰。”
“遺玉,你說劉德華會不會就是陛下呢?按照你的說法,當日有人急急忙忙的過來匯報消息,然後劉德華就離開了。
然後長安城裏頭就傳出了高句麗人在營州侵犯我大唐的消息。
再考慮到《渭水河畔贈房遺玉》這首詩出來之後,長安城那麽多人在尋找劉德華的消息,卻是一點情況都沒有摸出來,這裏麵就很值得深思了。
但是假如劉德華就是陛下,那麽這些東西就都可以說得通了。”
程靜雯這麽一說,房遺玉愣了一下。
劉德華就是陛下?
陛下居然是這樣子一個人?
“靜雯姐姐,你……你是認真的?”
“當然!你想啊,當日你碰到劉德華之後,為何第二天《大唐報》上麵就有《渭水河畔贈房遺玉》的報道?
但是之後大家又沒有通過《大唐報》那邊得到任何的消息?
《大唐報》是陛下親自創建的報紙,除了陛下之外,其他人估計沒有辦法有那麽大的影響力。
另外,那麽多人都沒有找到劉德華的消息,如果他是陛下的話,那就說得通了。
因為能夠打聽到消息的人,知道劉德華是陛下之後,肯定是不敢亂說什麽。
而一般的人調查不到陛下的信息,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程靜雯這麽一分析,房遺玉居然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難道劉德華真的是當今陛下?
難怪他剛開始的時候看長孫娘娘的眼光很不一樣,但是知道她的身份之後,收斂了很多。
這麽一看,似乎靜雯姐姐的猜測,很可能是真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