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超現實宇宙模擬
字數:5056 加入書籤
劉翰洋的意識複製成功後,李素佳就一直守候在那台複製了其意識的量子計算機旁,如同嗬護著一個剛剛呱呱墜地的嬰兒,一刻都未曾離開過。
這一待就是整整7天。
7天來,她和他聊了很多,好似一對久未見麵的癡心戀人,又好似一雙俠肝義膽、結交的知己,無事不聊、無話不談。
聊到他們初次見麵的場景,又聊到兩人互相舍身相救的感人畫麵,再聊到彼此互生情愫、傾訴衷腸的美好。
往昔的一切都在這幾天的回憶中如親曆般一一呈現...
動情處,兩人時而放聲大哭,時而狂笑不已,喜怒哀樂間盡顯情真意切。
對李素佳而言,時間過得是如此之快。
縱然轉眼間已過去了7天的時間,可她卻感覺似乎隻過去了一瞬。
身為太陽係環境科研局的局長,她還有重要的事情去做,這幾天來所壓的事務和需要批複的文件如小山丘一般堆積著,讓她不得不從那間愛的港灣中抽身出來。
可返崗後的第一件非常緊迫的事並不是處理堆積如山的事務和文件,而是實現木星褐矮星化的這件要務。
這也是她力主要複製劉翰洋意識的理由,更是對威爾頓的重要承諾,所以,她必須盡快向威爾頓複命。
這是她的職責所在,也是目前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務。
當然,她向威爾頓提出的是喚醒劉翰洋,而並非複製他的意識,但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立刻解決木星褐矮星化的難題。
前往威爾頓的辦公室並向其詳細訴說了成功複製了劉翰洋的意識後,威爾頓囑咐她加快推進進程。
她不敢怠慢,返回辦公室後,調集太陽係環境科研局的全班人馬、曆時3天終於擬定出了一份《木星質量現狀報告》和一份《木星褐矮星化的難題與解決方案》這兩份文件。
完成後就立即將上述兩份文件和黑洞專家伯頓爵士的那本遺留筆記上傳到了劉翰洋意識所在的那台量子計算機裏。
僅僅1個小時後,以意識方式存在的劉翰洋便有了回應。
李素佳喜出望外,她立即來到了那台量子計算機旁,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劉翰洋的意識表示,他無法給出一個量化的黑洞尺寸,也就是無法解決木星褐矮星化這一難題。
李素佳非常失望,她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幾乎用懇求的語氣勸慰道:“翰洋,你僅僅隻查閱了1個小時的兩份文件和木星褐矮星化難題的文件,怎麽就輕言你沒有辦法解決?”
“我不是黑洞專家,我隻是一個在量子領域有所小成的物理學家,木星褐矮星化超出了我的認知和知識儲備,我真的...真的無能為力。”
“你可以的,翰洋!”
“請你相信我,素佳!木星褐矮星化不僅僅是你的事,更是我們每一個人類的事,作為物理學家,我更是責無旁貸,可...可它已經超越了我研究的領域,我真的無能為力。”
“那怎麽辦?難道就這麽輕易放棄?”
劉翰洋的意識沉默了,一種足以讓人窒息般的沉默。
大約3分鍾後,量子計算機終於有了回應:“這樣吧素佳,你讓技術人員將我所在的這台量子計算機與主機網絡進行聯網,我可以調集我們人類所有的計算機算力進行木星褐矮星化的模擬運算,希望能模擬出向木星內部所發射的黑洞的具體尺寸,最終實現木星褐矮星化的目標。”
“聯網?”李素佳驚訝到。
她清楚地知道,一旦實現這台量子計算機與主機網絡的聯網,劉翰洋的意識就不再屬於她個人了,他可以被任何人訪問。
還有,任何分管不同層級量子計算機權限的技術人員都可以將劉翰洋的意識徹底刪除,他們不需要充分論證,隻需一個簡單的“病毒入侵”即可完成此操作。
李素佳猶豫了,一時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有問題嗎,素佳?”
“啊?什麽...”
“有問題嗎?”
麵對劉翰洋意識的再次追問,李素佳妥協了。
她也明白,聯網是唯一的方法,她心一橫、隨即答道:“沒有。”
很快,劉翰洋意識所在的這台量子計算機就與人類的主機網絡實現了聯網,其意識開始全麵整合人類所有的計算機算力,從工業算力、軍事算力、民間計算機的算力,甚至所有的大型星際戰艦的量子計算機算力都進行了整合。
整合成了一台囊括人類目前所有算力的超級量子計算機矩陣。
之所以要整合一個擁有如此恐怖算力的超級量子計算機矩陣,是因為接下來的計算機模擬場景將是一場接近於宇宙實際演化過程的超現實宇宙模擬。
整個過程將耗費人類100年來所有的算力總和。
由於不同領域的量子計算機的算力存在一定的傳輸帶寬,劉翰洋的意識就必須構建兩方甚至多方協議才不至於出現嚴重的宕機現象,可麵對數以萬億計的量子計算機及其所組成的超級算力矩陣,他的意識根本就忙不過來。
為了解決此問題,劉翰洋的意識最終決定將其意識進行再複製。
根據他的計算,總共需要將他的意識複製出10萬個,然後再將這些意識分發到不同領域量子計算機的傳輸終端上,才能將人類目前所有的量子計算機高效整合起來。
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後,劉翰洋的意識開始運用這個整合了人類全部算力的超級量子計算機算力矩陣進行黑洞模擬運算,也就是木星褐矮星化的超現實宇宙模擬。
模擬開始後,劉翰洋的意識分別向現有8.3倍木星質量的木星內部發射了一個半徑為5公裏和一個半徑為10公裏的黑洞。
模擬進展得非常順利,雖然都取得了成功,可上述兩個尺寸的黑洞均沒有成功引發木星內部的氫核聚變,也就是說,沒能促使其褐矮星化。
縱然兩次模擬均以失敗而告終,但也給出了兩組難得的模擬數據,即半徑為5公裏和半徑為10公裏的黑洞均無法實現木星褐矮星化的目標。
兩個尺寸的黑洞均被排除後,劉翰洋的意識又將黑洞的尺寸提高到了半徑15公裏。
模擬開始後,意外的情況發生了,量子計算機矩陣出現了嚴重的宕機現象。
劉翰洋的意識立即斷定是黑洞尺寸過大導致的算力不夠,於是,他減小了模擬黑洞的尺寸,將其減小到半徑為14公裏,可宕機現象仍然存在。
不得已,他又將黑洞尺寸分別調整到13和12公裏,可宕機現象仍如幽靈一般連續兩次出現。
一連修改了三次模擬參數均出現了嚴重的宕機現象,三次遞減全卡在了向現有8.3倍木星質量的木星內部分別發射半徑為14、13、12公裏黑洞的時候。
這也給了劉翰洋意識一個參照標準,即上述3個尺寸的黑洞,計算機的算力均不足以模擬出最終結果。
由於算力的原因,模擬工作被迫停了下來。
這一停就是一周的時間,期間,劉翰洋的意識並沒有放棄努力,他一直在嚐試著尋找解決算力的方法。
可算力是硬性指標,它與人類社會的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休戚相關,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況且,目前誰也不知道究竟還需要多少算力,才能把這個超現實宇宙模擬繼續進行下去。
工作似乎進入了死胡同。
在一次交談中,李素佳偶然提到了之前利用mR影像再建係統所再現的與伯頓爵士的對話場景。
之後,根據場景內容,技術人員又利用中微子耦合量子通訊粒子的形式穿透了時空壁壘,實現了過去與現在時空的即刻對話,然後采用向伯頓爵士提問的方式,得到了他沒有書寫在筆記上的、一個引發木星褐矮星化的假想的黑洞估值。
碰巧的是,這個假想估值正是向木星內部發射一個半徑為12公裏的黑洞,即可實現木星褐矮星化的目標。
劉翰洋的意識聽後,似乎明白了什麽,他又立即重新組織了一次超現實宇宙模擬,他把向木星內部發射的黑洞尺寸調整到了半徑11公裏。
驚人的效果出現了,這次,超級量子計算機矩陣並沒有出現宕機現象,但也未實現木星褐矮星化。
模擬數據表明,半徑11公裏的黑洞仍不足以引發木星內部的氫核聚變,實現其褐矮星化的目標。
此次模擬雖然失敗了,但半徑為11公裏的黑洞這個數值卻讓劉翰洋的意識看到了希望。
他斷定,此數值是一個重要的臨界點,實現木星褐矮星化的那個黑洞數值或許就藏在後麵半徑為12、13、14公裏的黑洞尺寸中。
也就是說,上述三個數值中的黑洞一定有一個能成功引發木星內部的氫核聚變,繼而實現其褐矮星化。
目標已經有了,接下來就是解決卡住這一目標的難點,即解決算力問題。
劉翰洋的意識與李素佳進行了徹夜長談,最後將目光瞄向了泰伯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