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誇父工程(上)
字數:4347 加入書籤
雖然泰伯星人新任首腦疤洞所施展的將計就計,成功在人類網絡中安插了一個偽裝成劉翰洋意識的超級間諜程序包,也就是“疤洞2”,但也讓人類完成了木星褐矮星化的超現實宇宙模擬。
模擬的結果讓包括李素佳在內的太陽係科研局的所有人都驚詫萬分,甚至都驚動了人類的政界和科學界。
誰也沒有想到最終的模擬結果與伯頓爵士所假想的黑洞尺寸竟然驚人的一致。
即向現有8.3倍木星質量的木星內部發射一個直徑為20公裏的黑洞就可以引發木星內部氫核聚變並使其加速演化成一顆發光發熱的褐矮星。
需要說明的是,與已故伯頓爵士的那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是通過mR影像再建係統還原過去時空場景後,再以中微子耦合量子通訊粒子的形式穿透時空壁壘,繼而實現了過去與現在時空的即時對話。
在那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中,科研人員向伯頓爵士拋出了一個擁有8.3倍木星質量的富氫氣態巨行星(類木星體)如何快速演化成一顆褐矮星的命題。
伯頓爵士隨即給出了向其內部發射一個直徑為20公裏的黑洞即可實現上述目標的假想答案。
這一假想答案當時並沒有受到重視也情有可原,因為誰也不敢拿整個太陽係的命運作賭注,畢竟沒有經過實驗驗證。
一旦出現差池,後果不堪設想。
黑洞的尺寸過小尚不構成危害,一旦大過臨界值就會讓整個太陽係淪為失控黑洞的盤中餐。
當然,若沒有李素佳的私心,這場超現實宇宙模擬興許也不會進行,木星褐矮星化也可能永遠停滯。
所以,也不能責備李素佳,得到一個經過驗證的黑洞尺寸才是嚴謹和負責任的體現。
總之,一切都在機緣巧合之下應運而生。
這場超現實宇宙模擬結束後,李素佳在第一時間就將結果呈交給了威爾頓,經威爾頓批示後,木星褐矮星化的實操工作正式開始。
該工作由李素佳牽頭並協調相關部門加以實施,項目代號為“誇父”,她也順理成章地能為了項目總指揮。
經過3個月的精心準備,“誇父”工程的實施方案終於通過驗收。
該工程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采用愛因斯坦冷凝態粒子加以被高能粒子流激發後,製造出一個直徑為20公裏的黑洞。
第二階段就是向木星內部發射上述尺寸的黑洞,繼而引發木星內部氫核聚變,使其迅速演化成一顆發光發熱的褐矮星,即次恒星。
李素佳雖為“誇父”工程的總指揮,但具體實施起來還需木星及木衛二開發署、太陽係環境科研局等相關部門及專業人士的鼎力相助。
不過,李素佳最倚重的還是劉翰洋的意識,他除了有通過高能粒子流激發愛因斯坦冷凝態量子材料形成微型黑洞的實際經驗外,還會給她帶來無可替代的、隻有他們才能讀懂的情緒價值。
無論奇峰絕壁,也無論一馬平川,隻要劉翰洋在她身邊,一切都會峰回路轉、走向成功。
可李素佳萬萬沒有想到,此時的劉翰洋的意識已經被泰伯星人全麵絞殺並調包,這個偽裝成劉翰洋意識的泰伯星人程序包被永久地植入在了人類的網絡世界中。
它不僅擁有劉翰洋的一切記憶,還在性格、說話及思維方式等方麵也與劉翰洋高度一致。
它就是一個經過嚴格訓練的網絡間諜,時時刻刻都遊走在人類網絡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至此,人類世界已對泰伯星人完全透明、毫無秘密可言。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此時,它的羽翼未豐,仍以潛伏、竊聽及監視為主,待時機成熟後,才會給人類致命一擊。
又過了大約1個月,“誇父”工程正式開始實施。
隨著大量的愛因斯坦冷凝態量子材料被集中到了高能物理及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下轄的原子研究中心,其中心主任張柟帶領著骨幹力量也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工作。
參考了劉翰洋意識所提供的行動方案後,張柟等一眾科學家又進行了一番詳盡的計算機模擬,終於驗證了方案中具體的量化指標及步驟。
具體的量化指標為:若要製造出一個直徑為20公裏的黑洞,必須集中15.1公斤的愛因斯坦冷凝態量子材料及0.5公斤的希格斯玻色子。
上述兩種物質混合後,還需要0.焦耳的巨量能量進行激發,才能形成一個直徑為20公裏的黑洞。?
此過程中,15.1公斤的愛因斯坦冷凝態量子材料是主要激發對象,希格斯玻色子是為了增加激發後的能量密度。
製造黑洞的材料準備就緒後,接下來就是激發它們的那0.焦耳的能量了。
如此巨量的能量,即使讓人類社會夜以繼日地運行500年,在不考慮損耗的條件下,也隻是其一個零頭。
於是,張柟將目標瞄向了太陽。
太陽1秒能產生3.8 x 1026焦耳的能量,遠遠大於激發所需的那0.焦耳的能量。
倘若運用特殊設備將太陽所產生的能量收集後集中,就會形成一股符合激發條件的高能粒子流。
再用這股高能粒子流去激發15.1公斤的愛因斯坦冷凝態量子材料和0.5公斤的希格斯玻色子,就會成功製造出一個直徑為20公裏的黑洞。
若要實現上述目標就必須分兩頭行動,一方麵,派遣一艘裝載著上述混合物的、經過特殊改裝的飛船飛往木星中心點。
另一方麵,再派遣一艘也經過特殊改裝的飛船飛向太陽,抵達預定目標星域後收集太陽所產生的高能粒子流。
直到收集到高於激發所需的那0.焦耳的能量,然後將其儲存起來,等待激發形成條件。
詳細的行動方案和量化標準都具備後,接下來就是付諸行動了。
15天後,裝載著15.1公斤的愛因斯坦冷凝態量子材料和0.5公斤的希格斯玻色子的一艘重裝戰術空間飛行器“天箭”號率先出發,飛往了木星。
5天後,它將抵達木星,然後一頭紮入它那稠密的富氫大氣層中,之後將繼續向其中心點墜落而去。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抵抗木星內部超強的壓力和複雜的環境,“天箭”號經過了一係列特殊的改裝,以確保它能順利抵達木星的中心點。
與此同時,1艘科研考察船“太研”號在一支由兩艘“獵戶座”級星際戰艦、3艘“太淼”級星際戰艦和15艘武裝護衛飛船所組成的特混艦隊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地向著太陽進發而去...
20天後,它們將抵達預定星域,此後,“太研”號將脫離特混艦隊,獨自向著巨大而熾熱的太陽飛去...
3天後,它將抵達距離太陽約1000萬公裏的星域,會將護衛它的那支特混艦隊遠遠地甩在後麵。
此後,它將獨自完成任務。
出發後,一切都風平浪靜。
特混艦隊嚴密地監視著周圍星域的一切,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它的眼睛,它的職責就是護衛“太研”號的安全,確保其順利完成任務。
一旦泰伯星人出手幹涉或發現其艦隊進入警戒星域,不惜與之一戰。
然而,泰伯星人終究還是出現了。
當科研考察飛船“太研”號剛剛脫離特混艦隊後,一支泰伯星人艦隊突然出現在了它的左翼,不久,又有一支泰伯星人艦隊出現在了右翼。
敵方兩支艦隊大有兩翼包抄之勢。
緊張的氣氛迅速彌漫在特混艦隊的指揮艙內,也同時彌漫在了遠在數億公裏之外的綜合指揮大廳內。
此刻,綜合指揮大廳內的李素佳、張柟等人一臉嚴肅,空氣中都仿佛充斥著濃濃的火藥味。
大戰一觸即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