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暗域
字數:4904 加入書籤
當木星成功演化成一顆亞紅矮星,即次恒星後,遠在火星的人們親眼目睹了宇宙史上這恢宏的一刻。
人們沐浴在木星所散發的柔和的桔色光芒中,臉上更是洋溢著欣慰與期許的笑容。
至此,太陽係有了第二顆太陽,源源不斷的光和熱將溫暖每一個人。
這是救贖的一刻,是開天辟地的壯麗詩篇,更是人類文明開啟下一個輝煌時代的開端。
時光飛逝,一晃5年匆匆而過,木星內部的氫核聚變已趨於穩定,原本不斷吹向木衛二表麵、全天肆虐的太陽風和伽馬射線暴也日趨減少。
木星正在變成一顆穩定的次恒星。
在木星的持續照耀和加熱下,處於宜居帶的木衛二表麵那75km100km厚的冰層正慢慢融化,最多10年後,它將變成一顆擁有全球性海洋和陸地的廣袤星球。
10年的時間轉瞬而過。
木衛二變得更加溫暖,其表麵的冰層已基本融化,除了南北極兩塊狹小的區域仍被100多公裏厚的冰川覆蓋外,大部分地區的冰川早已融化殆盡。
盡管木衛二的大小隻與月球相當,但它的水量卻是地球的兩倍,水量及其充沛,其地表那75km100km厚的冰層融化後,形成了一個平均深度超過80公裏的全球性海洋。
隻是在它的北半球出現了一塊麵積約為350多萬平方公裏的廣闊陸地,它的四周被海水環繞,一個不折不扣的超級海島,其平均氣溫達到了5攝氏度,接近赤道的南部地區其最高氣溫更是達到了15攝氏度。
除了有持續的光照和全球性液態海洋外,木衛二還需擁有一個全球性磁場,如此,才能免受太陽風(已演化成亞紅矮星的木星)的侵襲,才能鎖住溫度和大氣。
木星成為一顆亞紅矮星前,木衛二是擁有磁場的,但此類磁場是由木星磁場與冰層下的導電液態水相互作用形成的次級磁場。
該類磁場雖然對於抵禦太陽風與鎖住大氣和液態海洋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非常有限。
根據木星及木衛二開發署早些年對木衛二的實地勘測,以及後來所形成的《木衛二勘測報告》,人類早已完美解決了木衛二上太陽風肆虐的問題。
早在木星亞紅矮星化前,木星及木衛二開發署就在木星與木衛二之間建造了一個巨大的反太陽風(亞紅矮星形成的電磁風暴和帶電粒子)裝置。
該裝置一直運轉到現在,並在此後200多年的時間內,持續且有效地保護木衛二的次級磁場不被太陽風侵襲,達到阻止木衛二大氣的逃逸並穩定其液態海洋的作用。
此外,木衛二被加熱後,其地表上升的受熱羽流和水蒸氣受到在木星磁場作用下的帶電粒子和帶電塵埃的撞擊,最終形成氫、氧分子。
相對輕的氫分子逃逸至太空,較重的氧分子留了下來,最終在木衛二的上空形成了200千米厚的富氧大氣層。
根據測算,木衛二地表的氧氣含量達到了18%左右,接近地球地表海拔2000米區域的含氧量,正常人基本不需要借助任何呼吸裝置即可在其地表隨意活動。
5年後,隨著人類對木衛二地表的持續改造,其大氣構成與含氧量將與地球趨於一致。
總之,木衛二上的這塊超級海島其溫熱條件與氣候特征,已經非常接近地球北緯55度區域的氣候條件,基本相當於中北歐地區的氣候條件。
以上改造在20幾年的時間裏從未間斷且逐步完善中,最終,一顆接近地球氣候條件的太陽係第二個宜居星球,終於在持續改造的第25個年頭誕生了。
經過人類對木衛二曆時25載的持續改造,其溫熱條件及自然環境已經趨於穩定,基本達到了地球北半球春秋季節的氣候條件。
人類已經不需要借助任何裝置,即可在木衛二的地表自由活動,而且活動已擴展到全球任何區域。
於是,一場壯闊的太陽係係內星際大遷徙浩浩蕩蕩地拉開了帷幕...
人類開始大規模向溫暖而宜居的木衛二遷徙,一時間,上千艘大型星際運輸飛船、甚至連各類星際戰艦及民用飛船都被征調,共同加入到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星際大遷徙中。
這場浩大的星際遷徙整整持續了5年,最終,人類全部撤離了火星、移居到了木衛二上。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星際大遷徙的時間節點基本卡在了人類與泰伯星人在幾十年前所簽署的新《和平協議》所規定的撤離年限,幸運的是,時間還略有提前。
整整提前了8年。
時間的提前,意味著威爾頓當年所製定的《鋪路者計劃》取得了完美的成功,更意味著人類改造木星及木衛二這項開天辟地般的浩大工程成果非凡、意義重大。
不僅影響著太陽係行星分布和政治格局的重構,更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未來。
根據之前的協議,人類將在協議簽署後的第42年全體撤離火星並將該星球完整地交予泰伯星人,然後全部遷徙至木衛二上。
彼時,木衛二還是一顆冰封的冰凍星球,其母星木星隻是一顆不起眼的氣態巨行星,質量遠未達到形成褐矮星的13倍木星質量的最低臨界條件,更談不上形成亞紅矮星的條件。
此後,人類與泰伯星人將共享太陽係並以木星為界,即人類擁有含木星以外的外太陽係所有天體,泰伯星人享有木星以內的內太陽係所有天體。
即二分太陽係。
彼此之間和平共存、互不侵犯。
242年後,人類將永久撤離太陽係,此後,太陽係將完全屬於泰伯星人。
泰伯星人原本想用該協議將人類驅趕到寒冷冰封的木衛二上,困死、凍死人類,可不曾想,頑強的人類創造了天文學意義上的奇跡。
今日,宇宙級別的天文奇觀在木星及木衛二上相繼上演,一個成功晉身為一顆次恒星,另一個擁有了生機盎然的廣袤陸地和一望無際的液態水海洋。
木星的亞紅矮星化和木衛二的宜居,為人類留在太陽係繼續繁衍生息爭取了整整200年的時間。
這一切都離不開像栗劍峰、費爾南德斯、周芸等人為代表的一大批人類衛士不畏犧牲、勇於奉獻的精神和頑強意誌,更離不開像威爾頓、劉翰洋、李素佳等人高瞻遠矚的戰略考量和勇於鬥爭的大無畏精神。
就在人類大規模從火星向木衛二遷徙的過程中,《鋪路者計劃》的製定者和實施者——威爾頓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他太老了,150多歲的壽命讓他飽受折磨,可作為第一任威懾泰伯星人的執劍者,他以驚人的毅力撐到了現在。
&n1367采取了先進的生命科學技術屢次延長了他的生命,可終究還是無法抵禦大自然的規律。
就在威爾頓的生命即將凋零之際,誰接替他成為下一任威懾泰伯星人的執劍者,成了一個難題。
短時間內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
因為繼任者手握那件隨時可以完全摧毀地月係統,嚴重破壞太陽係內行星軌道重塑、繼而引發係內行星大碰撞事件的滅世大殺器——105克反物質武器。
足以可見這一職位的重要程度,它不僅確保著現有二分太陽係的既定事實和成果,更是全人類立足木衛二的安全基石。
可人選卻懸而未決。
正當人類手足無措之際,威爾頓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提議將他的意識從大腦中提取出來,然後上傳到人類的網絡係統中,繼續擔任威懾泰伯星人的執劍者。
提議很快被批準、通過。
既是安全之策,也是無奈之舉。
在威爾頓生命的最後幾小時,他的意識連同全人類賦予他的職責一同被上傳到了人類網絡係統中。
時光荏苒,當最後一批載著人類與物資的運輸船隊從火星飛到木衛二上後,曆時數年的大遷徙終於落下了帷幕。
人類全部遷徙到木衛二上後不久,人們驚奇地發現,一條橫亙在太陽係內火星與木星之間的黑色暗域驟然形成了。
這條暗域寬約1萬公裏,長約9億公裏,幾乎將整個太陽係攔腰截成兩截,在物理層麵將太陽係分成了兩大部分。
這條綿長的暗域不僅完全隔絕了太陽的光芒和磁場效應,更像是一堵密不透光、透風的巨牆,任何企圖穿越它的飛行器要麽因迷失方向而下落不明,要麽被裏麵的防禦係統所摧毀。
毫無疑問,暗域是泰伯星人所建。
泰伯星人修建暗域的目的就是為了完全斬斷與人類的一切往來,包括政治、經濟、軍事、貿易等諸多方麵,甚至走私都是被嚴厲禁止的。
總之,兩大文明是全域脫鉤的。
泰伯星人害怕人類“竊取”他們的科學技術與軍事科技,妄圖利用暗域困死人類並鎖死人類的文明發展進程,為200年後終將到來的那場終極決戰取得最終的勝利,打下夯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