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麵方略
字數:3759 加入書籤
馬隆述職完畢,羊祜這才出麵。
羊祜先向秦亮行禮,然後從筵席上起身。他走到西側的牆邊,把掛在牆上的卷軸打開,展開了一副地圖。
馬隆等人見狀,都挪到了西牆旁邊。
“此處是黃河,河的東側,在漢朝時曾設置了靈州。”羊祜指著地圖,直接說道。
秦亮依舊居於上位,離得較遠。但他隻聽口述,便知道羊祜說的地方,大概是在銀川平原那邊的吳忠市附近。
將要交給馬隆的任務,本來就是秦亮的構思,隻是不用他費力講述,讓羊祜出麵而已。
“河東有秦渠,或稱北地東渠,稍作修繕還能繼續使用。”
“河西有漢朝郭璜主持修建的漢延渠,另外光祿渠應該也能修繕。如此便可築城屯田。”
“馬使君到達雍涼之後,應在這兩處,夾河築城,以為掎角之勢。並部署兵屯屯田戍衛,駐紮騎兵在此。”
馬隆一邊看著地圖,一邊緩緩點頭。
羊祜停頓了稍許,接著道:“這裏在漢朝時屬眴卷縣,如今已經荒廢。使君同樣須重建軍鎮,以屯駐兵馬。”
他說的地方,在秦亮的視角裏,就是中衛市、中寧縣那邊。
畢竟什麽眴卷縣,他即便早已適應魏晉人的身份,也是真的不熟悉。
“陛下調任馬使君出任雍州刺史、領將軍名號,而非涼州刺史;正是因為馬使君要顧及這條河穀地,可經高平(固原市)到關中。”
“隻要上述地區的軍鎮堡壘構築起來,加以兵屯、騎兵,則大局可定矣!”
“彼時,可南固關中重地,北懾鮮卑羌胡;西則策應河西走廊,騎兵東出,又能立刻介入河南地、上郡草地(毛烏素沙地)!”
“整個北方邊防,北地郡(銀川平原)與並州還可以東西而望,相互聯動,仿若一體。”
這麽大的謀略,肯定是皇帝的意思。不過馬隆還是向羊祜揖道:“多謝羊卿詳盡講述,吾已知之。”
羊祜還禮,馬隆依舊盯著地圖。馬隆又琢磨了一會,開口道:“涼州武威郡到黃河這條路,其北麵是大漠戈壁。”
“其實隻要卑移山(賀蘭山)南下的方向,被我們控製了,北方諸部就很難再威脅到河西走廊。”
羊祜點頭道:“馬使君言之有理。”
雖然大漠也能通行,但道路遙遠,中途渺無人煙,沒有東西可搶;敵軍要穿越大漠來襲,難度還是太大。
即使胡人的馬多,依舊要就近有塊地方做跳板。所以東邊的漠北遊牧部族,如果占據不了陰山河套,他們是威脅不到中原王朝的。
一旦馬隆能成事,實現了秦亮的方略,那麽北方國防就能成體係了!
再也不會像漢末三國那樣,幾乎沒有像樣的邊防係統,邊軍裏還有大量的內附胡人部族。若非有技術代差,而且漢朝廷不行了、軍閥也還能打,北方各州遲早玩完。
秦亮考慮到,馬隆的風格有時候也比較強硬,當即又叮囑了幾句:“卿到了北地郡,先不用急著推行朝廷的新法令。”
“開始要穩住諸部落,之後才循序漸進。各地征收稅調徭役時,內附部落首領及貴族應該分到的利益,要考慮在內。國中不也有封侯食邑,以及官員占有的土地人口嗎?”
“築城之初,盡量少征發胡人部落的人畜,手段要溫和,注意安撫。”
“先把要地占住,建好軍鎮武備。我們不是怕諸部反叛,而是要控製可能反叛的時機。”
“等到占據了地利,準備妥當;那時候還敢反叛,一定不是孝興的責任,必是那些部族缺少德行。便用德行……那個兵馬平定即可。”
此時河西鮮卑還在北地郡那邊,尚未內遷。等馬隆控製了靈州、以及南下的通道,河西鮮卑就翻不起多大的風浪了。
到時候他們就算還會反叛,估計也連河西走廊的邊都摸不到。
即便如此,秦亮也不想付出太大的戰爭代價,仍要盡量用最小的代價,達成謀劃中的征治目的。就像在並州一樣,雖然見了血,但物資、兵力都損失很小。畢竟在這個正該休養生息的時期,窮兵黷武絕不可取。
秦亮已經說得很明白,隻要過了某個階段,責任都給馬隆提前免了!
皇帝先幫他杜絕了背鍋的風險,馬隆西去幾乎隻剩下功勞,他的神情頓時微變,看樣子聽懂了秦亮的言下之意。
馬隆立刻頓首:“臣記住了,謹遵詔令!”
秦亮點了點頭,“事情也不急,現在天寒地凍,卿就留在洛陽過年,開春後再出發吧。”
馬隆拜道:“謝陛下體恤下臣。”
事情談了許久,秦亮也不多留大家。畢竟馬隆還要在洛陽呆一兩個月,他這種級別的官員,上朝、議事都會常來。
幾個人遂一起拜別,告辭離開了西堂。
秦亮也沒有去看奏書,猶自踱步到那幅沒有收起的地圖前,隨意地觀摩著。
看起來好像是在思考什麽大事似的,但其實他什麽都沒想,純粹就是在休息。
人在決策事情之時,似乎消耗挺大,壓力會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大概因為內心要不斷地說服自己是對的,甚至是最優解。
不過沒呆一會,又有尚書省的幾個人覲見。
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時辰和順序,人都來了,秦亮自然要召見。
諸葛誕、張華等人進屋,來到席間行稽首之禮,祝福秦亮萬壽無疆。
秦亮先看向諸葛誕,倒不是因為想起了她的長女。而是張華說的東西,多半是各種物資的數字,聽起來更加枯燥。
諸葛誕拱手道:“陛下,拓跋鮮卑使者已至洛陽,並上呈國書。”
秦亮側目看了一眼放在幾案上的一些奏書,他還沒來得及看。
諸葛誕接著道:“拓跋鮮卑可汗之位,已由力微之長子、拓跋沙漠汗繼承。沙漠汗遣使稱,拓跋鮮卑一向無意與大晉為敵,陛下登極之時,先王便曾親赴洛陽為陛下賀。”
“皆因先王聽信了其寵妃樓庫氏讒言,方才產生了誤會,釀成大禍。他們已經將樓庫氏處死!”
秦亮道:“下次早朝,安排使者到東堂來覲見。”
朝會上覲見,也就是禮儀過場而已,不會說具體的事。不管怎樣,外藩正式遣使,是敵是友都應該有個流程。
至於應該怎麽處理此事,秦亮現在不想決策。回頭先看看沙漠汗的書信,再做定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