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辭行
字數:3469 加入書籤
A+A-
“哦?”公子卬來了興致,醫萬隻得往下說“一日店內來了一位皤然老者,白首襤衣,卻氣度不凡。我小心伺候,謹慎招待。
久之,老者與我言‘我觀你天性純良,氣血沉穩,聰敏有度,是個學醫的良材美玉。隻是緣法蹉跎,晚來幾年學醫,錯過了蒙童之育。’說完老者取出一葫蘆小藥,道‘三分藥力,七分天意,這藥或可助你開天元地功。你用未沾及地麵的露水,服用此藥三十日,就可以穿牆透視,洞悉人的五髒六腑了。’言迄,他留下一卷禁方,載有針灸、砭石、湯液、熨法之術,飄飄而去。”
“透視?”一邊的田單奇道“你且試說你能看到我胯下之陰長幾許,粗幾何?”
醫萬被插科打諢,尷尬道“我資質駑鈍,哪裏有此大能。”
田單失去了興致。公子卬於是問起了成公田獵的時候,醫萬在哪裏。
醫萬道“田獵之前,成公本就抱恙,我以米囊花之果續命。豈料田獵時,成公縱飲暴食,我言輕難諫,以至於嘔泄不止,形衰神竭,終有不治。
我唯恐宮中貴人相責,性命有危,故以藥石采擷為名,溜之大吉,一路西行不輟,以至於長狄之營內。幸而我早年行秦地客舍之賤業,囫圇粗通戎狄言語之輪廓,方有一肉之羹。”
一旁的田伯光聽得滿臉震驚。醫萬的說法和公子卬截然不同。
“太傅!你本言我舊主公子禦弑殺成公,篡奪大位,你才斬其人,奪其封地。如今成公近人道出實情,你還有何言語?”
田伯光一臉怒容,在他看來方者完全沒有撒謊的可能。
一個地位尊崇的國君家庭醫生,除了藥石難治的疾病,有什麽理由拋棄官位和俸祿,亡命邊陲,與狄人為伍。
既然成公是病死的,那成公被弑定是謠言無疑,足見公子禦就是無辜被戮的正牌國君,他是田伯光法理上效忠的對象。
“太傅你誑說我舊主是叛逆,到頭來你才是最大的叛逆!”
田伯光拔出周刀,公子卬左右也迅速抽刀相對,帳內滿是金戈鏗鏘之聲。
形勢陡然焦灼,公子卬歎氣道“別傷著他,他沒有錯。有錯在先的人是我。”
“取筆墨、大印來。”公子卬道。眼下長狄的禍患已經除盡,按照先前的約定,他不可以強留田伯光,況且誠如醫萬所言的話,公子卬、杵臼,乃至國內的公族都誤殺好人公子禦了,那就更沒有理由留下義不侍仇寇的田伯光了。
“我薄德寡福,無緣得義士如初陽者,納為麾下,封為司馬。今日初陽兄但有去意,我絕不可以違背先約,橫加阻攔。
然則恐怕世人誤會初陽,使初陽不得新主所喜,卬書就推薦函一封,聊償初陽失主之痛,以備懷才不遇之不虞。”
揮毫入墨,帛書蓋印,田伯光接過來,讀到“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近有田氏伯光,韜略經綸藏於胸襟……”
公子卬把田伯光在長丘的戰績盛讚了一番,又濃墨重彩地強調他剿滅長狄的膽略和勇武“使百倍之狄就縛,刀劍弓矢受繳,宋民因之安業,長丘因之平靖。”
公子卬話鋒一轉“卬不度德量力,行差就錯,以至於義士相隙……”
他把田伯光的離職都歸咎到自己的頭上,希望田伯光的下一任老板不要對他的忠心有所誤解,錯把他當成背叛公子卬溜走的小人。
“夫鳳凰棲於梧桐,賢臣事乎名主。卬惟望良材美玉無蒙塵於櫝中,忠貞勤勉之士無冷落於不識……”
田伯光詫異地看著公子卬。齊人國風狡詐,賢能之臣,君王若不能用之,必定殺之而後快,以免為他人所用。公子卬的推薦信基本上反其道而行之,足見赤誠君子之風。
田伯光眼中瑩瑩,別過臉,掀開大帳的幕布,出去準備行囊。
帳內的目光聚集到田單的身上,他是田伯光帶來的齊人,卻沒有一塊離去。
田單道“勿視我如怪異,我雖是初陽的同族,但公子禦不曾施恩義於我,我又何必棄富貴而報之?我無初陽之能,若棄業而去,或許淪為道路餓殍。
我齊人也,齊人褒忠義之士,但及自身,先求一羹一食,溫飽富貴在身,方求榮辱仁義。
仁義於我如象牙之箸,如戈身之紋,奢侈也。”
管理也附和道“此言得之。信義二字太過昂貴,我等齊人未及富貴等身,而不敢謀之。”
蕩虺覺得不可置信“難道不應該是下位者講道義,上位者講利益嗎?”
管理搖搖頭“那是宋人,齊人是下位者講名利,上位者也講名利。吃太飽之人講道義。初陽是個吃太飽的人,我等腹中尚虛,有奶便是娘。”
“不過……”管理話鋒一轉,麵色不善地看著醫萬道“倘若醫萬之言傳出,明公失大義於宋國,有弑君之罪加身,不如殺醫萬以絕眾口。”
醫萬背後陡然濕了一片,伏地叩首,不語。
蕩虺道“大可不必,醫萬不會說出去的。成公病危,他卻棄之於病榻,本就是待罪之身,豈會出口招攬禍患。且老師即使有錯,也是誤信人言,弑君謠言本就舉國相傳,倘若加罪,也是舉國同罪,豈有作法斃一國之人的道理。大可不必介懷。”
三言兩語,蕩虺就把大家的道德包袱卸下,公子卬想到“太史公慳吝其言,隻說‘成公弟禦殺太子及大司馬公孫固而自立為君。’自立為君不就是篡位的意思嗎?真的是誤導穿越者。”
把責任推給沒出世的司馬遷後,公子卬輕鬆地談起了恢複長丘經濟的事情。
……
次日,公子卬攜眾送別田伯光。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太傅止步。”田伯光抱拳道。他現在覺得公子卬還算個很講道義的人,公子禦的事情他也是受人欺騙。但是田伯光不能再在長丘當家司馬了,薑子牙的太公兵法改變了他的道德觀,他不能接受一個弑殺他恩主的公子為主。
久之,老者與我言‘我觀你天性純良,氣血沉穩,聰敏有度,是個學醫的良材美玉。隻是緣法蹉跎,晚來幾年學醫,錯過了蒙童之育。’說完老者取出一葫蘆小藥,道‘三分藥力,七分天意,這藥或可助你開天元地功。你用未沾及地麵的露水,服用此藥三十日,就可以穿牆透視,洞悉人的五髒六腑了。’言迄,他留下一卷禁方,載有針灸、砭石、湯液、熨法之術,飄飄而去。”
“透視?”一邊的田單奇道“你且試說你能看到我胯下之陰長幾許,粗幾何?”
醫萬被插科打諢,尷尬道“我資質駑鈍,哪裏有此大能。”
田單失去了興致。公子卬於是問起了成公田獵的時候,醫萬在哪裏。
醫萬道“田獵之前,成公本就抱恙,我以米囊花之果續命。豈料田獵時,成公縱飲暴食,我言輕難諫,以至於嘔泄不止,形衰神竭,終有不治。
我唯恐宮中貴人相責,性命有危,故以藥石采擷為名,溜之大吉,一路西行不輟,以至於長狄之營內。幸而我早年行秦地客舍之賤業,囫圇粗通戎狄言語之輪廓,方有一肉之羹。”
一旁的田伯光聽得滿臉震驚。醫萬的說法和公子卬截然不同。
“太傅!你本言我舊主公子禦弑殺成公,篡奪大位,你才斬其人,奪其封地。如今成公近人道出實情,你還有何言語?”
田伯光一臉怒容,在他看來方者完全沒有撒謊的可能。
一個地位尊崇的國君家庭醫生,除了藥石難治的疾病,有什麽理由拋棄官位和俸祿,亡命邊陲,與狄人為伍。
既然成公是病死的,那成公被弑定是謠言無疑,足見公子禦就是無辜被戮的正牌國君,他是田伯光法理上效忠的對象。
“太傅你誑說我舊主是叛逆,到頭來你才是最大的叛逆!”
田伯光拔出周刀,公子卬左右也迅速抽刀相對,帳內滿是金戈鏗鏘之聲。
形勢陡然焦灼,公子卬歎氣道“別傷著他,他沒有錯。有錯在先的人是我。”
“取筆墨、大印來。”公子卬道。眼下長狄的禍患已經除盡,按照先前的約定,他不可以強留田伯光,況且誠如醫萬所言的話,公子卬、杵臼,乃至國內的公族都誤殺好人公子禦了,那就更沒有理由留下義不侍仇寇的田伯光了。
“我薄德寡福,無緣得義士如初陽者,納為麾下,封為司馬。今日初陽兄但有去意,我絕不可以違背先約,橫加阻攔。
然則恐怕世人誤會初陽,使初陽不得新主所喜,卬書就推薦函一封,聊償初陽失主之痛,以備懷才不遇之不虞。”
揮毫入墨,帛書蓋印,田伯光接過來,讀到“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近有田氏伯光,韜略經綸藏於胸襟……”
公子卬把田伯光在長丘的戰績盛讚了一番,又濃墨重彩地強調他剿滅長狄的膽略和勇武“使百倍之狄就縛,刀劍弓矢受繳,宋民因之安業,長丘因之平靖。”
公子卬話鋒一轉“卬不度德量力,行差就錯,以至於義士相隙……”
他把田伯光的離職都歸咎到自己的頭上,希望田伯光的下一任老板不要對他的忠心有所誤解,錯把他當成背叛公子卬溜走的小人。
“夫鳳凰棲於梧桐,賢臣事乎名主。卬惟望良材美玉無蒙塵於櫝中,忠貞勤勉之士無冷落於不識……”
田伯光詫異地看著公子卬。齊人國風狡詐,賢能之臣,君王若不能用之,必定殺之而後快,以免為他人所用。公子卬的推薦信基本上反其道而行之,足見赤誠君子之風。
田伯光眼中瑩瑩,別過臉,掀開大帳的幕布,出去準備行囊。
帳內的目光聚集到田單的身上,他是田伯光帶來的齊人,卻沒有一塊離去。
田單道“勿視我如怪異,我雖是初陽的同族,但公子禦不曾施恩義於我,我又何必棄富貴而報之?我無初陽之能,若棄業而去,或許淪為道路餓殍。
我齊人也,齊人褒忠義之士,但及自身,先求一羹一食,溫飽富貴在身,方求榮辱仁義。
仁義於我如象牙之箸,如戈身之紋,奢侈也。”
管理也附和道“此言得之。信義二字太過昂貴,我等齊人未及富貴等身,而不敢謀之。”
蕩虺覺得不可置信“難道不應該是下位者講道義,上位者講利益嗎?”
管理搖搖頭“那是宋人,齊人是下位者講名利,上位者也講名利。吃太飽之人講道義。初陽是個吃太飽的人,我等腹中尚虛,有奶便是娘。”
“不過……”管理話鋒一轉,麵色不善地看著醫萬道“倘若醫萬之言傳出,明公失大義於宋國,有弑君之罪加身,不如殺醫萬以絕眾口。”
醫萬背後陡然濕了一片,伏地叩首,不語。
蕩虺道“大可不必,醫萬不會說出去的。成公病危,他卻棄之於病榻,本就是待罪之身,豈會出口招攬禍患。且老師即使有錯,也是誤信人言,弑君謠言本就舉國相傳,倘若加罪,也是舉國同罪,豈有作法斃一國之人的道理。大可不必介懷。”
三言兩語,蕩虺就把大家的道德包袱卸下,公子卬想到“太史公慳吝其言,隻說‘成公弟禦殺太子及大司馬公孫固而自立為君。’自立為君不就是篡位的意思嗎?真的是誤導穿越者。”
把責任推給沒出世的司馬遷後,公子卬輕鬆地談起了恢複長丘經濟的事情。
……
次日,公子卬攜眾送別田伯光。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太傅止步。”田伯光抱拳道。他現在覺得公子卬還算個很講道義的人,公子禦的事情他也是受人欺騙。但是田伯光不能再在長丘當家司馬了,薑子牙的太公兵法改變了他的道德觀,他不能接受一個弑殺他恩主的公子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