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鹽堿

字數:3550   加入書籤

A+A-


        “咋的,幹了一茬又一茬,沒完沒了啊?“

    不同於灌溉渠,當野人們完工後,聽說還要挖一套排堿渠,心裏就老大不樂意了。

    人類很早就覺醒了種田的技能,懂得如何分辨好田與壞田,但是習得如何把壞田改造成好田的手段,還要曆經兩千年之久。

    “不知道父老們有沒有見過有些地,會起一層白白的霜?”野人們鬥大的宋篆都不認識幾個,向他們普及鹽堿化等中學生都未必能理解的農學知識,讓公子卬頭都大了。

    一些曾經開拓過土地的野人紛紛點頭“那些地段基本上種什麽作物都要奄掉。”

    “那是因為土裏有太多的鹽分。如果父老們不修建排堿渠的話,大水漫灌的肥田沒個一兩年就要變成那種結成’白霜‘的爛田了。”

    公子卬看過b站的小科普,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因為土壤的鹽堿化,很快文明就落寞了下去。若是治理不好鹽堿,那長丘難逃前車之敗。

    “好端端的,土地哪來的鹽,又沒有海水貫入田裏,怎麽會被鹽壞了地?”野人們紛紛質疑道“太傅打仗很厲害,小老兒都佩服得不行,但是論說莊稼把式,那肯定是在座的積年老把式有經驗。”

    “不知在場的父老,有人打過井沒?”

    “小老兒不才,曾為貴人打過井。”

    “敢問長者,井水的味道是什麽樣子的。”

    “那就要看打的井在哪裏了。”

    “有的井打得淺,出的水鹹,甚至有的澀得不能下咽。有的井打得深才出水,出的水清冽可口。”

    “不錯,大家都知道地下有水,淺層地下水大多是有鹽的,而三百尺以下的深層地下水則是沒有鹽的。這些鹽有的是雨水裏自帶的,有的是江河湖海帶來的。

    如果我們年年大水漫灌,濟水裏的帶鹽的水,就進入土地,河流水的鹽份含量比大海要少,比雨水要多,假使我們不修建排堿渠,把多餘的水排出去,水就會滲漏到地下,淺層地下水就會逐年抬高。差不多三年能抬高九丈。

    帶鹽的淺層地下水就會把地底的鹽分帶到地表,這些過多的鹽分就會毒害作物,導致減產甚至絕產,若不加治理,後果堪憂。”

    公子卬記得十年浩劫中,全國的關鍵機構癱瘓,中央和地方的一些水利機關被一幫不學無術的外行把持,這幫人隻曉得灌溉的好處,卻不會鹽堿化治理,導致國家水利建設倒退了十幾年。土地鹽堿化的速度實在駭人,三年內淺層地下水能竄上十八米之高,若不能防患於未然,公子卬就怕再鬧糧災。

    野人們具悄然,詢問道,“若得排水渠,又待怎樣?”

    “若得排堿渠,餘水得以即時排出,地下水位的上漲就可以得到抑製,此其一也;若得排水渠,則可以澆水洗鹽,下苗後將土地裏過多的鹽分稀釋,然後把鹽以鹽水的形式從排堿渠排出,此其二也。如此可保無虞。

    另外大澇之年,排堿渠亦可緩解澇情,保護作物。

    此一石二鳥也。”

    “頭水大,二水趕,三水洗個臉。”公子卬又開始陳述洗鹽的細節“首次洗鹽的時候,苗小根淺,須根少,須用大水稀釋毒鹽;頭水洗後,二水洗鹽要趁早,以免地表返鹽,壞了苗;兩次洗鹽後,一般農田裏,土壤鹽份已然無幾,第三次可洗可不洗,即使洗洗,也是稍微過一場而已。”

    野人都聽得將信將疑,新學的知識也就囫圇背個輪廓,皆道“橫豎不過深五尺至十五尺的小渠,偌大的灌溉渠都修了,小小的排堿渠修了也不費勞什子氣力。”

    ……

    剛平複完野人的情緒,管理又急急忙忙跑來。

    “太傅,我需要調動軍隊,樊氏作坊那邊不穩。”

    “直臣,你慢慢說,發生什麽事情了。”

    “樊氏木工鬧情緒了,須把軍隊調回來彈壓。”

    公子卬聽得瞠目結舌“木工有點情緒,就要彈壓?這未免也太過了。”

    “太傅,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今天木工鬧情緒,明天銅匠若是也鬧情緒,君待怎地?

    治國以懲六逆,倡六順。六逆者,低賤的人妨害高貴的人,年少的辱慢年長的,疏遠的離間親近的,資曆短淺的取代資曆深厚的,勢力小的淩駕於勢力大的,的敗壞道義的;六順者,君侯仁義,臣子奉行,父親慈祥,兒子孝道,兄長愛撫,弟輩恭敬。

    丟棄合理的而去仿效背理的,這是招致禍患的緣由。今時今日,樊氏犯六逆,當殺幾個鬧得凶的,以儆效尤。”

    蕩虺反對道”人言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動不動嚴刑伺候,會喪盡人心的。不如先查看詳情,再作計較。“

    ”蕩虺說得不錯,經濟矛盾要用經濟手段來調節,若是直接用強權莽幹,即使鎮壓下來,人家也能偷懶磨工,奈何他們不得。“

    ……

    ”這活,我們是不幹了!“

    樊氏的子弟在作坊紛紛鼓噪了起來。

    ”倉促之間,需要趕製這麽多獨輪車,現在又要添上鳥什子龍骨水車,哪裏幹得過來?“

    ”就是就是,撥給咱們的長狄就隻會說得幾個字,笨又笨得要死,怎麽學都學不會,是給我們添勞力還是增負擔?“

    ”城外的那些野人都給肉食者養得好好的,一天三頓,粟肉管飽,憑什麽哦們要和這群卑賤的野人夥食一樣?難道肉食者把我等的身份和野人劃為一道了麽?“

    ”就是就是。錢少事多長狄蠢,位卑言輕擔子重。還不如當初在公子禦手下的境遇呢。“

    族中老人紛紛勸導”哎呀,二三子莫要怨天尤人,惹惱了太傅可沒好果子吃。太傅長於兵馬,又裂土封疆,樊氏畢竟在長丘討了個生活,穩定就好知足了。

    好叫爾等知道,公子卬給的待遇比起公子禦、衛國都要好,莫作一時之快,遺落他日之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