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七章 持久戰

字數:3219   加入書籤

A+A-


    田單把手指往身邊一點,對著剛剛入座的年輕人道:“你應該變現得像墨非中隊長一樣泰然自若,諸葛會需要大家平心靜氣地討論對策。宋公還是太傅的時候不是說過嗎?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糾結那隻下蛋的母雞長著什麽顏色的羽毛呢?

    你已經能嫻熟地指揮兩百個獵騎兵的戰術展開,經曆了輪番大戰的淬煉,挺起胸膛來,你已經不是原先那個隻會躬耕的野人了。過去的出身,抹殺不了你建立的功勳。”

    會議很快開始,田單首先發言。

    “我軍需要行船至濟水東邊的乘丘,但是一隻小船隻能承載十五個騎士抑或是五匹戰馬,把兩千個騎兵運送到東邊的乘丘城原計劃要整整六天。

    然而現在渡口秩序全無,嚴重降低了登船的效率,諸君有什麽辦法能加速登船的進程?”

    田單身邊的墨非舉起手:“請大田大夫先等等。我們為什麽要去乘丘?難道不能讓魯人自己自行消滅長狄嗎?

    我們雖然先前答應了他們,但是現在情況有變,楚國的兵鋒直指中原的咽喉,我們應該優先去陳宋邊境布防吧?”

    墨非的聲音引起了與會者的附和,秀吉雖然知道宋人向來言而有信,誠信為本,但是都火燒眉毛了,誰還管得了魯國的事情,正所謂死貧道不如死道友。

    和這個時代其他的部隊不同,宋公卬一力主張下級要先消化上級的戰略意圖,再展開戰術討論,這樣才能給放飛的思緒定好邊界,也讓給基層討論劃定邊界,免得出現像小鬼子那樣出現下級裹挾上級的奇葩。

    田單先不做聲,從懷裏摸索了一陣,掏出一封信箋,朗聲誦讀其中的內容。

    “太傅文幾:

    臣繁鑫有言。臣受命從魯地販賣甲胄,收購糧草、硫磺,以充火藥之用。然而,硫磺產於魯國城邑陽關(今山東泰安市岱嶽區)之郊,我自購得後,經淄水、洙水轉運至曲阜後,欲經泗水、濟水運往鞌城。

    近日獲悉,長狄僑如部兵圍魯之鹹丘,控扼泗水西段與濟水下遊,水路斷絕,陸路亦有被遊騎縱掠之風險。若不能解除鹹地之圍困,硫磺、糧草,恐怕遲遲不能入宋境。

    望太傅早發救援,以為接應。”

    “還有第二封信。”田單又變魔術似的摸出一封:

    “田大夫親啟:

    孤一人今日得到魯國使者急報,叔孫得臣一千甲騎不敵長狄三千甲騎與一千步兵的夾擊,兩軍會戰與平原,小挫,今退守城池固守。

    魯國,孤一人所以必救。若無硫磺,我則無火藥,楚軍人眾兵強,非火藥不可奪其軍誌,力挫其鋒芒,此其一也。

    魯者,宋之盟友也,即使魯人不出兵,隻以船隻運送糧草以為支援,於我宋國而言,亦是大有裨益。此其二也。

    戰爭者,乃政治之延續。政治所賴者,錢糧也。

    楚人係郡縣製,而我為都鄙製,相比於都鄙製,郡縣製集權更甚,能集中力量辦大事,故而楚人征戰,總能把舉國的力量凝成一拳,每戰多勝。

    然而,權力不是越其中越好的,集權是一把雙刃劍,在更加強大軍力的同時,他的損耗也更大。權力越是集中,效率越是底下,征稅成本愈發遞增,故而相比於都鄙製,對百姓的稅率更甚。此之謂,製度之成本也。

    當今之世,唯有宋有鐵器,而其餘諸侯皆用青銅耕作,故而每戶最多隻能照看百畝(周製)之田而已。而楚國的軍隊規模,如今業已遠遠超過了青銅時期農夫所能供養的規模,故而不得不對外掠奪,以維持其軍費、官府開支。這是依賴掠奪來維係製度的成本。

    這樣的製度,孤願意稱之為****。

    楚****之所以要進攻宋國,是因為他們認定,在宋國的錢糧可以彌補他們在戰爭中的開銷。一旦我們的抵抗使得他們的軍費超越了收益,他們就會自行退兵;倘若楚王執迷不悟,雙方就會陷入持久戰,楚國的土地是宋國數倍之大,又有十餘個仆從國為之輸血,如果我們的糧草不能堅持到底,則輸掉戰爭的就會是我們;如果楚人的糧食先見底,不足以維係郡縣製的開銷,則楚人先崩。

    以二等中原之國,力杠天下第一強國,如果沒有外援,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因此我們需要魯國,需要晉國。楚國在境外作戰,從江漢平原跨越一千七百周裏(約六百公裏)輸運糧草到宋國,從鄭國輸運到此四百一十周裏(約140公裏),從陳國輸運至此五百周裏(約168公裏)。

    百裏不販樵,千裏不販粟,沿途輸運的糧食損耗極為可怖。隻要晉、魯支援的糧草源源不絕地從濟水上輸送,再加上我們今年繳獲的糧食豐厚無比,那麽最終的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故而特令你部、龍騎兵部、矛騎兵部兩千騎兵,從乘丘登陸,切斷狄人後路,相機決戰,以解除魯圍。”

    宋公卬的前半段論述,在座的軍官都能聽懂,但到了第二段,絕大部分人都聽得雲裏霧裏。雖然每一個字,他們都知道其中的涵義,但是連在一起,就懵逼了。

    “原來如此。”在所有人都處於五迷三道的時候,兩個新的中隊長竟然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你倆都明白了?”田單大感意外,說實話,他乍一聽這段論述,整個人也是雲裏霧裏,沒有比他的部下清醒多少,隻不過他認識善兒,找這位女諸葛請教,才想通了其中的關節。

    墨非很自然地點點頭:“關鍵是一開始我沒有想這麽遠,經過宋公提點,打開思路後,我就明白過來了。”

    墨非邊上的是莊家小子,單字一個夢,蒙邑人。田單對這兩個點頭的部下很感興趣:“七步之內,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國家危如累卵,急需人才,兩位若是真的明白,我情願向宋公引薦兩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