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九章 陳侯朔
字數:3677 加入書籤
“打仗打的就是糧食。隻要不投,宋楚戰爭還沒打,你覺得戰略上的結局就注定了,是吧?”田單低著頭,給墨非寫上自己對他的印象——“極其重視後勤補給,主張防禦。”
“不!”出乎田單的意料,墨非糾正道:“不隻是宋楚戰爭,所有不義的侵略戰爭都會在堅定的防守下敗北。”
“不義的侵略?”田單察覺到墨非對定義的字斟句酌,似乎有特別的涵義。
“在你看來難道還有正義的侵略嗎?”
“當然,大田大夫。比如說夏桀亂政,民不聊生,先祖成湯起兵討伐,雖然跨越千裏迢迢,但是當地黔首苦於夏桀的殘暴統治,自發簞食壺漿,迎接商軍,為遠道而來的敵人解決運糧之困乏,期許著商兵把他們從暴政中解救出來。這難道不是正義的侵略嗎?”
“喔!”田單讚歎了一句,又在後麵填上了一句:“更體察民心。”
經過兩個中隊長的一番交流,在座的軍官都明白了宋國高層對戰爭的預見性,討論立即從虛無飄渺的大戰略轉向實際的操作。
“如何讓軍隊從鬧哄哄的狀態中擺脫,實行高效快速的登陸作戰?”
墨非瞬間起身,給出了他的答案……
諸葛會後,登船作戰迅速變得井然有序。
在田單的授令下,墨非成立了一個渡河指揮小組,旨在專職統籌安排登舟工作。
墨非迅速頒布了《登舟手冊》,所有靠近岸邊渡口的士兵都被驅趕出去,在仔細研讀完這份《手冊》、獲得新的命令以前都不允許靠近渡口。
“宋人這是在做什麽?”叔孫氏留了一大批船隻,用來幫助友軍輸送士兵到魯國戰場,然而船工們見宋人列隊離開,心裏不禁涼了一大截:“莫非宋人要毀約,不來支援魯國了嗎?”
“不會吧。”邊上的船工可憐巴巴地望著一隊隊遠去的背影。
“快看!有個士人模樣的人來了!”
眾船工一看,果然見墨非帶著一隊精幹的手下招呼船工,船工們麵麵相覷地看見墨非在船隻上一一給士兵畫上了座位的編號,然後給每一條船都安置了一名專職的士兵。
“凡上船之人,都須持號牌對號入座,抵達乘丘後,都必須把號牌歸還給你們。”墨非對專職的士兵道:“你們將是每船的司號員,不論何人上船,下至於士兵,上至於宋公、卿大夫,船上的一應事務都必須聽從你們的安排、指令。”
“唯。”司船員齊齊稱是。
布置好船隻後,墨非給士兵依次頒發號牌,得到號牌的士兵列成縱隊,對號登舟。一條條舟楫井然有序地向目的地拔錨起航,原定六天的登陸計劃,在墨非的統籌下,節省了一半的時間。
……
話說楚王拔新鄭後,鄭伯自縛謝罪,鬬越椒不敢自專,向南發使者搬請坐鎮狼淵的楚王商臣前來處理。楚王至,封台歃血,與鄭伯立盟結誓。
“願與楚王結上下之誓,指天而立,從今往後,鄭氏願為楚王北進借道,軍隊、行人之往來,供乏其困,每年歲入,比半數貢之以上國。
鄭氏若有渝此盟,慆慢天命,天厭天殛,俾墜其師,覆滅其國。
天鑒之,天鑒之!”
楚王大悅,留下一萬士兵駐守新鄭,一則鎮守此地,二則緩緩搬運鄭國的糧草,餘部搬師東進,沿著洧川向東順流而下。
大軍迤邐而行,一日三十周裏。忽而前方來報,東路軍主將公子朱輕敵冒進,被陳軍半渡而擊,先渡部隊,全軍盡墨,六百騎兵、六千士卒在立足未穩之際,被陳侯朔斬殺殆盡,就連東路軍的副將公子茷也被陳兵生擒活捉。
楚王大怒,催促加兵,短短十日之後,陳侯朔起視四境,警覺十四萬楚軍已然將陳國都城團團包圍。旌旗蔽日,車馬嘶鳴,楚人的營盤宛如玉盤一樣,在陳國都城之下四處盛放——現在陳侯朔和餐桌上的珍饈美味也沒有什麽分別了。
沒等楚王派人上去喊話,陳國都城就緩緩而開,一個使者駕車急急跪在楚王的麾蓋之下,涕泗橫流:“敝國國君有情弊欲陳於大王,請大王拆書一觀。”
楚王接來一看,原來是陳侯的乞降書:
“孤一人朔,壤地褊小,未獲大王行人之音訊,不知大王將臨幸敝國,未及接待大王之左右。
蒙大王一旅之師遠來,親布武德,垂降聖音。不料邊人愚昧莽撞,衝撞了貴國公子。
朔惶恐驚悚不安,寢不能眠,食不能安,輾轉反側,恐怕見罪於大王。
朔遂敬一介使者,於大王麵前,親陳願望,欲備車馬錢糧,以為大王北進中原之前驅。朔情願終生依附楚國宇下,托庇蒙蔭,年年歲貢,代代朝覲。
若大王意欲伸大德於中原,陳願為籌備糧草,征伐武卒,為王前驅,死不旋踵。
誠惟大王收我牛馬之勞。”
楚王商臣笑道:“陳侯懼怕寡人赫赫武功,因此乞求依附,算得上是見機之人士,識事務之俊傑。”於是準許了陳侯的請降,楚王命令公子朱入城受降,撥給了他一萬步兵,解救被俘虜的公子茷,協助搬空陳國的府庫。
範山趁機進言道:“時維九月,三秋之序也。今年兵事順利,距離冬日尚早。
來都來了,不妨順勢進取宋國。降服宋國是曆代楚王都沒有辦到的偉業,大王若是能收宋人以為仆從,可謂楚之亙古唯有之聖賢也。”
楚王滿腔的野望被一下子刺激起來,感慨道:
“寡人若征服宋國,則自黃河以南,天下不複周室所有也。”
楚王於是下令大軍原地休整,令範山負責總籌鄭、陳兩國的糧草,再遣一使者,申舟,先試著用言語令宋國屈服。
“若是宋國識相,就搬運糧草回國。若宋公有逆寡人之心,你就運糧至陳宋邊境,準備接下來的戰爭。”
申舟領命北去,臨行前,公子朱把他喊住:“你是我們東路軍的老人了。我的封地在息縣,你的封地在申縣。此番出征,我們敗於陳,而西路軍的鬬氏、蒍氏破鄢陵,服鄭君,牽羊以降。
倘若如此班師,楚王日後必定輕你我,而重用鬬、蒍,非宗族之福。
宋人不服還好,宋人若有納降之心,你不妨羞辱他,激其反逆之心,如此,我等方有將功補過之機會。”(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