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給,還是不給?

字數:4620   加入書籤

A+A-


        微微顫動的禦輦內,清脆的一巴掌響過之後,楊蜜那纖弱嬌軀,頓時嚇得一哆嗦,當即癱軟在皇帝的懷中。

    眼淚說掉就掉且不說,她那白皙泛著紅暈的臉蛋上,霎時間便浮現出楚楚可憐的模樣,屬實讓人憐惜不已。

    輕揉紅巴掌印以示安撫之際,王迪是真沒想到,懷中這個美嬌娘,她剛剛話裏頭最終的意思,竟是在拐彎抹角地勸諫自己慎重用兵。

    不得不說,女人在枕頭風這一事上,當真是無師自通!

    雖然他心中在為楊蜜能有這份見識而感到高興,隻不過……

    現如今,芳齡僅僅十八歲的她,還是有點太小了。

    不加以控製的話,若是任其侍寵而驕膽大妄為這麽下去,王迪可不想在將來某一天做出大義滅親的事情。

    “你既已知曉‘過剛易折’這個道理,那朕再送一句…‘慧極必傷’。”

    “大蜜蜜,朕寵幸你,不光是因為你的容貌。你頭腦中的這份學識,朕也喜歡。”

    “但你需要謹記,切不可恃寵而驕妄自揣摩朕的心意,更不要試圖將你自己的想法施加在朕的身上!朕說的,你可都聽到心裏去了?”

    看著瞬間梨花帶雨狀的楊蜜,王迪心中一軟。

    這小妖精自打被深度開發以後,再加上後世原主的比照,其一顰一笑,對自己而言,可謂是誘惑至極。

    “陛下,奴婢記住了,奴婢也知錯了,還請陛下重重責罰奴婢。”

    話是這麽說,不過在言語的時候,楊蜜可沒有半點要脫離皇帝懷抱的意思。

    “知錯就好,你能有這份見識,朕還是欣慰的。”

    “你剛剛所言,對,也不全對……”

    “依朕之間,是漢孝武帝劉彘打斷了匈奴的脊梁骨,以漢室強硬武力威壓西域諸國,這才有了後來昭宣二帝的中興治世。”

    “如果沒有武帝的淩然霸氣之道,‘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肯定是無法達到其應有的威懾效果。”

    “就以懂得如何利用西域諸國兵力的常惠為例,此人曆經武帝、昭帝、宣帝、元帝四朝,若是沒有武帝時期的威壓四方,當年與蘇武一同被匈奴扣留住的此人,沒準早已死在大漠深處,哪還能有機會返回漢土故鄉。”

    “史書上記載,宣帝劉病已在位期間,大漢與匈奴發生戰事,常惠隻身一人,僅憑手中漢室節杖便調動了烏孫國五萬騎兵大敗匈奴。”

    “戰事結束,此人回國後又上奏諫言,龜茲小國曾殺害漢室校尉賴丹,卻沒有受到相應的懲處,故此請求在重返烏孫國將黃金錢幣賞賜於有功烏孫貴族的同時,順道滅了龜茲小國。”

    “宣帝劉病已準奏之後,此人僅僅帶了點儀仗官兵,還是以聯合西域周邊各小國兵力的方式,嚇得龜茲國王不戰而降,當即就將進獻讒言指使殺害漢室校尉賴丹的貴族權臣姑翼,交由常惠處置。”

    “大蜜蜜,你說,如若沒有武帝劉彘之武功,常惠出使西域諸國,能有這麽大的排麵嗎?沒了外部的安定,大漢王朝,又何來昭宣四十年的中興治世?”

    槍杆子裏出政權,在王迪看來,但凡後世上過初中的,恐怕沒有一人會不知道這一著名論斷。

    立國初期,在那麽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依舊選擇對外支援抗擊別有用心的侵略者。

    沒有這一戰打出來的赫赫威名,能不能獲得其它小國支持重返五老會,也許還真是兩說呢。

    放到古代,更恰當不過了。

    瞧瞧宋朝就能明白,沒有強硬的武力,一個大國是如何被蠻夷壓在頭上。

    不過,對於剛剛楊蜜口中之言,王迪已經很是心滿意足了。

    在這個「程朱理學」當道,要求帝王有著「內聖外王」修身境界的社會背景下,楊蜜的觀點,應該也是絕大多數人的觀點。

    這是時代局限性的問題,並非是他們不夠聰明。

    在王迪的眼中,隻要對楊蜜諄諄善誘悉心教導一番,沒準這大明朝,又能出現一個不亞於孫太後的女人。

    “陛下,奴婢嗯…知曉您的意思了,先行霸道令四夷賓服,而後再行王道使得萬邦來朝。可是啊……”

    察覺到皇帝語氣變緩,沒有一點訓斥的意思後,魅惑萬千狀態下的楊蜜,又起了試探皇帝的小心思。

    當然了,她那顆芳心,還是為了皇帝好。

    她不想見到眼前的皇帝,將來會被世人看作,或是成為史書工筆討伐下的那種窮兵黷武,一點都不顧百姓生計的昏君或是暴君。

    “可是什麽,說就行了。”

    到了緊要關頭的王迪,一腔熱情已是蓄勢待發。

    此時此刻,他哪還有心情去考慮懷中美人的那點小心思。

    “可…可是,行嗯…霸道之舉,定會損耗國力啊…陛下,奴婢還是要請您三思呀……”

    好似無骨水蛇的楊蜜,磕磕巴巴言語之際,出了一層細汗的柔弱嬌軀,是那般美豔動人。

    “國力,刨除人心這摸不著看不透的東西,無非是人口與錢財罷了。先前朕撰寫的那些賺錢妙招,不是與你提及過嘛,莫不是你轉眼就忘了?”

    意念謹守下,再加上話題分心,王迪覺得自己那一腔熱情,還能再保留一小會。

    “陛下啊…您是大明天子,怎能屈尊去行商賈之事沾染上這銅臭之物啊……”

    嬌聲言語之際,楊蜜額頭還有粉腮處的烏黑鬢發,因那點點細汗聚成小綹狀,緊緊貼在吹彈可破的臉蛋上。

    再搭配上緊致肌膚下隱約可見的青色血管,讓人猛然那麽一瞧,好似幾條蜿蜒玄蛇遊蕩在那白茫茫的大地上。

    給人的感覺就是,微微青澀中,一抹妖豔嵌其內。

    這也讓心緒剛剛平複點的王迪,又有一種將那一腔熱情迸發出來的衝動。

    “銀錢,雖說是銅臭難掩,卻能引得眾人爭相朝拜。”

    “談錢,的確是非君子所為,但在朕看來,此事卻應當為一國之君應該掌握的一項本事。其重要程度,甚至不在那四書五經六藝之下。”

    “如若不知銀錢是為何物,也不知該如何使用銀錢,那這一國之主,僅憑內閣和六部的上疏,怎能知曉人間疾苦是何樣?”

    “如若不對銀錢商賈一事有一定的了解,紫禁城內的一切開銷,天下萬民的衣食住行,年年降下的各種災患,還有國之重器,兵者……”

    “你說,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哪一方麵不需要銀錢?”

    雙手架著已經癱軟無力的楊蜜,王迪已經準備好了。

    “嗯…可是《史記·循吏列傳》有雲「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

    即便已經神魂顛倒,楊蜜那小腦袋瓜都沒忘了提醒皇帝。

    “君不與民爭利,這個民,你要切記,是那些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自耕農,而非文臣士大夫口中的商賈。”

    “商人重利輕別離,商賈自古多為賤商,這些人為了銀錢,連祖宗同胞都不顧,所以說……”

    “貴農賤商,自古循之,切不可忘。”

    提到銀錢涉及到數字概念時,王迪腦海中忽然想起來,今天是楊蜜天葵走後的第八天。

    皇室的雨露恩澤……

    給呢,還是不給?

    這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