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以慰在天之靈?

字數:4510   加入書籤

A+A-


        藥王閣,本是祈福修養之地。

    往日裏,來來往往的人不少,此處也是熱鬧得很。

    現如今,層層包圍下的藥王閣,除了幾隻不懂事的金蟬還在發出惹人心煩意亂的蟬鳴以外,便再無一點動靜。

    大難不死,好心情不見的王迪,早已是處在怒火中燒的狀態。

    有那麽一瞬間,他還真不關心這究竟是有預謀的刺殺,亦或是心血來潮的激情犯罪。

    他隻派人挨家挨戶…哪怕是掘地三尺呢,也得找出這賊獠是否還有同黨。沒有的話,那就隨意殺上幾個人發泄發泄,以正皇威。

    隻不過,他到底不是正兒八經的封建皇帝。

    聽得進勸,不管曾經還是現在,皆是他一直以來謹記於內心深處的做人要領。

    於謙冒死的進言勸諫,就像一盆冷水似的,澆滅了他心中熊熊燃起的怒火。

    深吸一口氣,抬頭看了看已是圍成水泄不通的四周,王迪強行讓自己快速鎮定下來。

    出現問題了,依照他養成的習慣,向來先是自我反省了一下,找出問題根本原因,再想出個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在王迪看來,此次之所以遇襲,錦衣衛和其他禁衛軍布防不當,是其中一個原因。

    多年以來的相安無事,恐怕下麵的人,有不少都以為隻要持刀握槍往那一站,就沒人敢做出捋虎須這種不要命的事情。

    僅憑這一點,也再次加深了他重新恢複針對武勳世襲一事而設置考選大典的想法。

    待到班師回朝,正好借此良機先將這事給辦了。想必那些心有不服之輩,也挑不出半個理來。

    除此之外,王迪心裏也清楚,此次遇襲,至少有一半的原因,完全是因為自己最近變得太過大意了。

    正所謂,天狂降雨,人狂遭禍!

    天天被人跪安問好。

    遇到姊妹花雙生子,自有人替自己納入後宮。

    重要的是,在居庸關城駐蹕期間,將兩名死囚用作教學材料,輕描淡寫弄死他們以後……

    對於嚐到了那種掌控他人生殺大權快感的王迪而言,他的心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種名為‘視萬物為芻狗’的睥睨傲意。

    沒過多久,隨之而來的奄遏下水大捷,更是將這份傲意給推至到。

    自此,作為皇帝,深信自己就是天選之子的王迪,再加上錦衣衛無時不刻的近身保護……

    說實話,王迪還真體會到了,那種自己走到哪,都是霸氣外泄,四方臣服,萬眾歸心的君臨天下感。

    正因這樣,為了顯擺自己的寬宏氣度,今日遊逛宣府城,他並未讓人封城淨街閉店。

    又因臨時起意要去傷兵營進行視察活動,給錦衣衛等人的安全防護工作帶來了不便……

    遇到賊獠襲擊,王迪有種感覺,這特麽就是自找的。

    不過不管怎麽說,他也不能完全應允於謙的奏請。

    身為大明朝的皇帝,遇到賊獠襲擊了,若是不整點動靜出來,那別人怎麽看待自己,往後還有沒有威信可言?

    像宋仁宗那樣的軟包蛋明君,可不是他想要的。

    依他的想法就是,朱元璋和朱棣這種說一不二殺伐果斷的帝王,才是他的人生目標。

    思慮至此,王迪盡量以一種平淡的語氣講道“白蓮教,朕知曉,信奉彌勒佛的嘛。”

    “封城,徹查…但不許出現擾民貪墨事宜,也不許幹涉百姓們的正常生活秩序。”

    “此事,就交由…哈銘、曹閣老還有英國公你們三人來辦。”

    “羅亨信、楊洪,朕剛誇完你們治下的宣府很好…看來,朕還是太年輕了。著你二人全力配合搜查一事,爭取戴罪立功。”

    “於謙,勤斥候,時刻緊盯也先麾下瓦剌的動向。”

    “此事…限期三日!”

    “陛下聖明!”

    即興而來,至於歸嘛,已經不是敗興而歸這麽簡單的問題了。

    命特麽都差點沒了!

    在一幹沉默不語保持著提心吊膽心情的文武大臣的跟隨下,擺駕回到行宮寢殿的王迪,大門一關……

    生死間有大恐怖,這人一旦遇到,心中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些過激行為。

    於王迪而言,身為大明朝的皇帝,由於聽進了於謙的勸諫,以致他目前不能隨意處死幾個人,來發泄一下心中的熊熊怒火。

    如此這般,他隻能是與楊蜜來了個口舌之爭,二人吵架吵得不可開交。

    “陛下,奴婢的腮都有點疼,奴婢口舌不利說不過你了……”

    “要不…我喊連蓉連柔來與陛下您辯論一番?”

    繚繞的暗香下,汗如雨下的楊蜜,檀口大張,呼哧呼哧急促地喘著氣。

    一綹綹濕噠噠的發梢,粘在了緊致泛起紅暈的臉蛋上,迷人的模樣簡直要了命。

    “不必了,朕現在的心情好多了。”

    摟著美嬌娥,蠶絲被一裹,渾身精氣神通透許多的王迪,漸漸陷入了沉睡當中。

    他發泄完了,倒是睡得香。行宮外麵,可是徹底炸了鍋。

    皇帝遇刺了!

    來到宣府城的第二天,皇帝竟然在藥王閣慰問受傷將士們期間,遭遇了歹人襲擊,還險些喪命於那!

    此等石破驚天的消息,隨著錦衣衛、宣府衙役還有精兵猛卒構成的三方調查大部隊快速分散到城中每一處角落後……

    這個令幾乎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震撼消息,也算是在宣府城內徹底引爆開來。

    對於久居於宣府城內的百姓而言,禦駕親征打了勝仗的皇帝,仁厚不仁厚先放一邊,至少人家給自己家鄉帶來了幾年甚至有可能是長達十幾年的和平期。

    再加上三軍總督於謙、英國公張輔還有鎮朔將軍楊洪治軍嚴格,打了勝仗的同時,還未曾給宣府百姓帶來太大的利益損失。

    臣子們都有如此作為,在宣府當地百姓看來,皇帝本人的功績,絕對稱得上是明君之治。

    刺殺大明朝的明君,這尼瑪,豈不是陷宣府全城百姓於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淒慘境地嗎!?

    一旦這事傳開,北地邊境其它重鎮的百姓,會以怎麽的眼光來看待宣府城的人?

    丟人丟大發了!

    況且隨行徹查的宣府衙役,幾乎都是當地人,他們本著照顧自己人的心思,將皇帝明令禁止的不許擾民貪墨與不許幹涉百姓正常生活秩序的旨意,可謂是走到哪通報到哪。

    皇帝受了如此大的委屈,還不忘了體恤宣府城的百姓民生……

    這是什麽?

    這可是千古明君才能做出來的事情啊!

    那一瞬間,相當配合搜查行動的宣府百姓,恨不能撕爛刺客的軀體,將其活剝生吞,以慰皇帝在…心中之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