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升官,升大官,當首輔

字數:4370   加入書籤

A+A-


        “長江水患一事,還能牽扯到太宗文皇帝?”

    “哦…朕明白了,你想說水土流失的第二個原因,是與遷都順天府,營造宮城有關?”

    王迪的話語,打破了皇帳內安靜至極的氣氛。

    一提到和朱棣有關,再將其與水土流失聯係到一起,恐怕除了修建紫禁城,也沒有其它事情能與之相掛鉤了。

    “陛下睿智聖明!微臣想說的,正是此事。”

    小心翼翼答複的同時,悄悄抬了抬眼注意到皇帝沒有任何動怒表情的以後,徐有貞撲通亂跳的心髒,瞬間平穩了許多。

    不過緊接著就在下一刹那間,他的心髒,又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動了起來。

    之所以有這種反應,是因為他想到隻要過了這一關,也許官運亨通,離自己真得不遠了。

    “與朕說說你所知道的吧,先把問題找出來,再看看有無解決的辦法。”

    紫禁城都已經蓋完了,按理來說,儲備一些可替代品應該也就無事了。

    況且,王迪一點也不覺得,造一個紫禁城,耗費再多,能多到哪去啊!

    雖說不管是今生還是後世,他都沒去過巴蜀與兩湖地區,但就憑“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句詩詞,再加上後世從各種渠道了解掌握的信息來看……

    徐有貞這家夥,定是在誇大言辭!

    在王迪看來,即便徐有貞說得很在理,恐怕也是因為從唐宋年間開始,砍伐金絲楠木就陸續不斷地進行。

    隻不過,以前量變還未引起質變。到了朱棣遷都順天府營造紫禁城之際,恰好爆發了出來,讓他背了黑鍋而已。

    “回稟陛下,長江流域…尤其是在中上遊的巴蜀、荊楚地區,素產良木。其中用以打造皇室建築與家私的,多以楠木為主。”

    “源於宋朝通體皆由楠木為建材建造起來的文德殿,自那時起,楠木便逐漸成為皇家建築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木材。”

    “隻是…到了太宗文皇帝遷都順天府修建宮城時,所需的木材,其量…絕非前朝可比。”

    “更加重要的是,皇家需要的,都是最為上好的金絲楠木,要求極為嚴格。山中伐木,而後成功運至京城,能用以修建宮城的,不過十之一二也。”

    “楠木生楚蜀,深山窮穀不知年歲,百餘尺之幹,半埋泥土中。”

    “或砍或挖一根位於深山內部的楠木,直到將其擲入江中順流而下時,沿途破壞的,是數以千百計的其餘樹木。”

    “微臣年輕遊學時,為了驗證書中所學知識,曾沿江溯流而上,去往巴蜀兩湖地區實地探訪過。綿綿大山深處,有些地方…微臣入眼所見的場景,很是觸目驚心。”

    “沒了這些巨木的阻擋,山洪來臨之際,泥沙裹雜一切能被裹雜的東西,滾滾滑落而下。”

    “沿途勢不可擋,所過之處,皆被夷為平地,直至衝入江水中,順流而下。”

    “慶幸的是,山林地帶,幾乎無人居住,不必擔心百姓遭了山洪。”

    “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過後,因為缺少巨木的緣故,那些常年多雨水的深山區域,早已是化作一條條深淺不一的溝壑。”

    “而被衝走的那些泥沙殘木,過了荊江段,幾乎全部淤積在了兩湖地區……”

    “是以,微臣先前曾說過,幾番因素相加的情況下,皆由而起的長江水患,如若朝廷再不想法治理的話,往後會變得愈發嚴重。”

    言語落罷,徐有貞擦了擦額頭的細汗,大氣不敢出的他,直挺挺站在原地靜靜等待著最後的命運。

    “曹閣老,現如今工部下轄的神木廠、大木廠、台基廠、黑窯廠還有琉璃廠這五大廠,貯藏儲備的可替代金絲楠木,還夠不夠用?”

    結合原主的記憶,王迪稍微有點印象的就是,每年依舊有一根根三尺中等、四尺頭等或是直徑更寬的金絲巨型楠木被運至京城。

    雖說這些貴重頑意隻要保養得當的話,很不容易損壞…但是,它怕火啊!

    揮發著香噴噴氣味的金絲楠木,要是成堆成片著起大火的話,在這個滅火條件不怎麽強的大明朝,王迪還真不敢去想其後果會是個啥樣的。

    “回稟陛下,據臣了解,工部下轄的這五大廠,儲備的金絲楠木應當不在少數。”

    “雖說年年都得打造點家私以作更換備用,但這些年積累下來的,已是不少。”

    對於皇帝話語中的深層次意思,曹鼐其實已經聽了出來。但他隻能裝糊塗,等著皇帝自己說出來。

    “家私…應當用不了多少金絲楠木。朕想知道,如果紫禁城走了水,以目前工部五大廠的儲備量,可以重新修繕多少間被損毀的宮殿?”

    紫禁城,作為大明朝的權利中樞,又是自己住的地方,身為主人,王迪必須要保證其時時刻刻處在煥然一新的狀態。

    在他看來,金絲楠木,該挖該砍還是得繼續,大不了多花點錢,後腳再緊跟著補種一些樹嘛。

    他就不信了,後世兩岸都鬱鬱蔥蔥的長江流域,僅憑目前耗費的這點頑意,就能引起那麽大的後果。

    不過該控製該得控製一下,除了皇室以外,任何人不得私自樵采楠木…有違者,立斬無赦!

    “這……”

    真被皇帝問了臉上,曹鼐還是有點懵逼的。

    誰特麽閑著沒事幹,天天算計紫禁城會不會走水,得提前預備多少金絲楠木啊。

    這問題,對他而言,還真有點困難!

    “算了,班師回京以後,曹閣老你讓工部統計下現有的金絲楠木儲備量。看看…如果紫禁城走水麵積超過三分之一,是否能及時補得上。”

    “徐有貞,你有才華,也有能力…這一點,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作為大明朝的官員,有些事,不能隻重利益得失,而忽視了自身的品行道義所在。”

    “令你即刻返京…朕會命人抄錄一份誠意伯呈獻給朝廷的秘書。閉門思過之際,你好好鑽研一下,寫一篇有理有據的治水之法呈上給朕看看。”

    徐有貞是個啥樣的人,經過昨日哈銘提供的消息,王迪心裏已經有了數。

    刨除個人才華與能力的話,此人就是個媚上不甘居於人下的官迷罷了。

    能力不低,有點野心走點歪路也不算壞事。

    除了認王振當幹爹這件事以外,此人也沒幹出…至少到目前為止,還不曾幹出像是欺男霸女踹寡婦們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

    隻要能解決大明朝的水患問題……

    用,乃至重用,也並無不可。

    而徐有貞這邊,聽聞皇帝言語過後,心裏大喜之際,連忙跪伏在地,叩首拜謝。

    誠意伯是誰,他豈能不知。

    皇帝將誠意伯的秘書交由自己看,這難道不是器重嗎?

    被皇帝看在眼裏,這要幹出點實事來,升官,升大官,甚至入閣當首輔,難道還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