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提升大明國力的一件小事

字數:7580   加入書籤

A+A-


    臘月初七,滿朝文武百官休沐日。

    一為新政、二為皇帝大婚,這兩件大事趕到一塊兒,官員們有一個算一個,累死累活已是有一陣子了。

    現如今,對於逢七休沐一日和上朝時間改成辰時這兩項新規,他們是發自內心地稱讚不已。

    長安宮,草原明珠,大明貴妃其木格所居寢殿。

    作為大明首任被廢皇後也就是胡善祥曾經居住過的寢殿,此宮配置之高,在東六宮裏麵,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那種。

    “陛下,瑞雪兆豐年這種說法,臣妾沒有說錯吧。昨日…您是不是知道今早要下雪,來時才那般得高興?”得償所願成為皇帝女人的其木格,此時此刻,滿臉止不住的笑意。

    趴在皇帝身邊雙臂撐著全身的她,不著寸縷,僅是裹了一件領口鑲著純白狐毛的皮大氅,透過雙交四椀菱花槅扇,抬頭望著一片片雪花,正被凜冽寒風吹到窗欞上麵。

    看著寢殿外寒風吹雪的這一幕場景,依偎在皇帝身邊披著皮大氅的其木格,心裏止不住地湧現出一陣陣的暖意。

    喜笑顏開之際,想到昨日皇帝剛來時那一臉喜氣的樣子,實在忍不住好奇心的她,違背了母親還有二哥伯顏帖木兒“不許多嘴幹政”的教導,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是啊,與塞外草原的雪災不同,在中原大地上,進了臘月門的瑞雪,便預示著明年又是豐收的一年。”伸進皮大氅的手,輕撫著其木格細膩光滑肌膚的同時,透過窗戶,王迪望著殿外漫天飛舞的雪花繼續說道“不過嘛,朕高興的,並非瑞雪一事。”

    一把攬過野性似在非在的其木格,注意到她眼中滿是好奇意味的眼神後,先來了個濕噠噠的長吻,而後心滿意足的王迪直接講道“昨日朕收到個消息,提及暖室那邊,孵化出幾隻小雞來。”

    “孵化出幾隻小雞來?”眨了眨眼,滿麵嬌紅的其木格,瞪大眼睛不解道“這…這種事,很值得高興嗎?”

    暖室,一個相當神奇的頑意。

    現如今,對於已經嫁到大明皇室的其木格來說,天天不缺新鮮果蔬食用的她,已是從婢女那裏了解到不少有關暖室的信息。

    在她看來,既然連夏秋季節才能有的果蔬,在這寒冬臘月天裏都能種植出來。孵出幾隻小雞,這有什麽好大驚小怪的?

    種田這回事吧,對於其木格這名草原女子而言,她接觸的確實不多。但類似於生產羊羔孵化小雞這些事,一年四季她都擺弄過。

    在她的眼中,冬季種不了莊稼蔬菜,以及不耽誤小雞正常孵化,這些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為何來嫁到大明朝,竟是反過來了?

    所以嘛,此時此刻,一頭霧水的其木格,相當膽大的她,一顧湧一顧湧,翻身上了皇帝的身,呆頭呆腦的樣子,愣愣地瞅著皇帝。

    “你啊,當真胸大無腦!”輕輕一捏,拍了拍其木格腦袋將其推向龍庭方向,王迪不緊不慢繼續說道“現如今,可是隆冬時節啊……”

    “最為重要的是,暖室那邊孵化出來的那幾隻小雞,雖說是意外得來的吧,但它們卻是通過人工而非母雞抱窩的方式來孵化的。”

    “唔…木留木雞,怎能唔出笑雞。”按照皇帝吩咐,正口含天憲的其木格,聽聞小雞不用母雞便能孵化出來時,滿心皆是好奇的她,支支吾吾問道。

    “技術便是生產力。”輕輕摁住其木格的腦袋,身心通透的王迪,怔怔不語,回想著昨日李複遞上來的消息。

    暖室,也就是蔬菜大棚。

    這次能意外能孵化出小雞來,若是沒了這玩意,一切皆為休談。

    掌管宮中蔬菜與瓜果的司苑局,為了皇帝及妃嬪們的菜譜,肯定不缺能種出反季蔬菜的暖室。

    況且,在大明朝已經算是較為普遍的暖室,根據在司苑局工作了十幾年的楊蜜介紹,這頑意的存在記錄,至少可以上推到建立大一統秦朝的始皇帝時期。

    唐代開元年間有位精於儒術、長於地理的學者,名叫張守節。此人曾給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作注,起名為《史記正義》。

    在《史記正義》這本書中,張守節引用東漢學者衛宏《詔定古文尚書序》中的一句話,提及到了暖室最早的出處。

    「秦既焚書,恐天下不從所改更法,而諸生到者拜為郎,前後七百人,乃密種瓜於驪山陵穀中溫處,瓜實成,詔博士諸生說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視。為伏機,諸生賢儒皆至焉,方相難不決,因發機,從上填之以土,皆壓,終乃無聲。」

    坑儒的起因,是法家李斯,以“儒生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統一可能遭到破壞”的理由,為了樹立帝王君權的絕對權威,他向秦始皇提出了焚毀先秦古書的建議。

    焚書之後,此舉遭到了一些方士和儒生的誹謗。

    對於完成華夏大地統一偉業的始皇帝而言,哪能任由這幫噴子瞎叨叨。

    所以嘛,這些被召集於此圍觀的吃…看瓜儒生與方士們,見到冬天結瓜這極其罕見的一事,不明所以很是納悶的他們,胡逼逼啥的都有。

    而後,不出意外的,被始皇帝隨便找了個由頭,全部就地掩埋坑殺。

    也就是說,統一思想開啟愚民政策的“坑儒事件”,別管真正的理由是什麽,反正王迪能找到的明麵上有記載的文獻資料,俱是表明此事僅僅隻是因為冬季結出幾個反季甜瓜而已。

    由此可見,依靠天然暖室或是人工暖室種植反季節蔬菜,早在一千七百年前的秦朝就已經有了。

    可惜的是,在宋朝之前,要麽是臣子,要麽是當朝天子,對於食用反季節蔬菜這一事,他們是抱有反對意見的。

    漢孝元皇帝時期有著“召父”之稱的著名廉臣,召信臣,曾上書言及“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待溫氣乃生。信臣以為此皆不時之物,有傷於人,不宜以奉供養,乃它非法食物,悉奏罷,省費歲數千萬。”

    蘊火,是一種不起火焰,可以為室內增溫,極利於蔬菜生長的燃燒方式。

    本意是為了勸諫皇室不要太奢侈的召信臣,上書稱反季節蔬菜是“非法食物”,是不能吃的!

    雖然他的勸諫沒有徹底製止皇室的鋪張浪費,但耗費頗豐的暖室,在兩漢時期,終歸也隻能為極少數人服務。

    到了唐朝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時期,滿心歡喜的他,親率十萬精兵,在大將李世勣、李道宗還有長孫無忌的陪同下親征高句麗。

    安市城之戰落幕,代表著東征高句麗的失敗。班師回程期間途經易州時,當地司馬陳元壽,經過多年潛心研究,終於讓當地老百姓利用地窖燃燒溫火,成功在隆冬時節種出來新鮮的蔬菜。

    結果倒好,待到陳元壽將這些罕見的反季蔬菜進貢給皇帝以後,沒升職加薪且不說,竟被心氣不順的李世民,安了個擾民之罪,就地罷免了官職。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王迪知曉,這應該是古代較為全麵普及暖室的一次良機。

    可惜啊,碰到了不識貨的李世民。

    一直到了較為重視格物且商品經濟達到巔峰時期的宋朝,依靠暖室種植反季蔬菜花卉的這項技術,才算大範圍普及開來。

    幾百年過去,暖室這頑意,在大明朝已算是相當普遍了。

    甚至是說,北方地區一些小農小戶家裏,每到隆冬時節,在室內築炕燒火取暖的同時,順帶著以無土栽培的方式整出點豆芽菜,自己食用的同時,還能售掉一部分用以補貼家用,爭取過個好年。

    當然了,對於豪門大戶人家而言,就更不缺這頑意了。夏有冰窖,冬有暖室,這是必須要配置的建築。

    如若沒有,如若不是比較摳門的晉商,那隻能說明一件事……

    這一家,是驢糞蛋子表麵光,徒有其表罷了。

    總而言之,可以種植反季蔬菜的暖室,從一千七百年前的秦朝到現如今的大明朝,這項技術發展至今,已經相當先進成熟了。

    是以,才有了這次意外的孵化事件。

    幾枚遺落在暖室稻草中的雞蛋,在沒有母雞抱窩的情況下,成功孵化出四隻小雞來。

    聽聞這事以後,王迪想到了更多。

    小雞孵化技術,雖說他學的不是獸醫專業,但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點,也就是通過燈光來辨別雞蛋是否為受精卵這一簡單辦法,對此,他還是門清的。

    有了暖室,再加上快速辨別之法,大規模孵化小雞,對於不缺煤炭資源的順天府而言,應該不算多麽困難。

    試驗上幾次,找出最適宜的溫度,也許待到來年開春之際,便可向漫山遍野撒上一大批雞崽子。

    之所以如此慷慨大度,首先,是雞蛋價格一點都不貴。至少在王迪看來,是一點都不貴。

    現如今市麵上一枚雞蛋的賣價,不過三文錢而已。

    大規模孵化小雞,對於王迪而言,他現在有的是本錢。

    其次,西山煤窯民營轉官辦一事,進展得還算順利。

    如無意外的話,最多不超過半年時間,在西山煤司的統籌安排下,量大管飽質優價廉的煤炭,便可供應整個順天府。

    如此一來,先前定下的封山及巡林員事宜,也能立即無縫銜接上。

    將大量的雞崽子撒進山區,吩咐巡林員稍加照料,待到長大之後,別的且不說,至少可以當做巡林員的一項福利。

    當然了,令王迪特別看重的,是雞的成長期比較短暫這一優點。

    在他看來,一隻雞從小崽子長至可以食用的階段,就算不通過人工飼料喂養這一塊,最多也不會超過一年的時間。

    這代表著什麽?

    這代表著,往後的禽蛋供應,就算達不到後世那種可勁造的地步,至少也會比目前要強出許多許多。

    此舉,對於畜牧養殖業並不算發達的大明朝而言,絕對算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別的且不說,半年過後,極具營養價值的禽蛋,就算無法不限量地滿足三大營,至少在供應新軍這一塊,應該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這樣一來,配合上外掛甘油的輔助,隻要可以做到早餐有蛋、午餐有肉、晚上再來點大補雞湯這種常人難以想象到的福利待遇,往死裏訓練的新軍,其戰鬥力成型的速度,怕是要遠超王迪的預期範圍。

    況且,一旦徹底普及開小雞孵化技術以後,王迪隨隨便便一想,就知道這麽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以給大明朝的千萬子民,帶來多大的變化。

    對於醫科生出身的王迪而言,他知曉,綜合考量下來的話,雞蛋這頑意,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人類最好的營養來源,沒有之一。

    他清楚記得,無需多麽繁雜的料理工藝,每一枚最簡單不過的水煮雞蛋,都富含著人體所必需的八種氨基酸,還有大量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及與人體蛋白組成極為近似的高生物價值蛋白質。

    對於人類而言,每日食用一兩枚雞蛋,是可以起到修複人體組織與形成新的組織這種重要作用的。其蛋白質品質,經過醫學研究證明,是僅次於母乳的高品質!

    至於雞湯,極具溫補作用的此物,對於大病、產後、身體虛弱這三類人群,是可以起到補氣、養血、補精及填髓這些重要作用的。

    由此可見,禽蛋的營業價值,毋庸置疑,絕對是一頂一得高。

    如此這般想來,一旦營養有了較大的提升,多了且不說,二十年過後,待到下一批大明子民正值壯年時,其身體平均素質,怕是要遠超現如今的水平。

    這可不是單一的變化,而是整體都變得更高、更強、更壯。

    此事,於國而言,絕對是大有裨益。

    還有一點,也是王迪特別看重的。

    大明朝正值小冰河期,這事,他始終不曾忘記。

    處在小冰河期的影響範圍內,旱災與蝗災,會變得愈發頻繁。

    旱災嘛,王迪已經派出徐有貞整治水利了。在他看來,或多或少的,總能起到點作用。

    但如果碰到蝗災這種鋪天蓋地瞬息而至的災禍,大麵積的糧食絕產,是必定會發生的一件慘事。

    一旦農戶絕收斷了糧,其後果有多嚴重,王迪心裏清楚得很。

    若是再遇到當地官員欺上瞞下,導致朝廷賑濟不及時,萬千難民能選擇的,要麽是等死,要麽是易子而食,要麽就是民變造反。

    但是呢,如果每個鄉村都搞一個養雞合作社,隻要家家戶戶都養上幾隻、十幾隻或是更多的雞,憑它們刨地吃蟲卵的本事,就算不能將所有蝗蟲都消滅於萌芽階段,至少也能大大延緩或是降低蝗災出現的幾率。

    就算爆發了蝗災,隻要雞夠多,受災範圍,肯定也會小上許多。

    是以,自打昨日得知這麽個消息以後,王迪的心裏,甭提有多高興了。

    biu

    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