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帝王心思

字數:4804   加入書籤

A+A-


    紫禁城。

    當朝天子,據說,是個尤為喜好賞花的人。

    相當寬敞的一片大地上,被人為修剪排列很是整齊的一株株造型各異的花兒,有深色的,有粉色的,有紅色的。

    這些顏色各異的嬌媚花兒,皆在努力撅著花骨朵,在那溫柔似剪刀的春風下,一搖一晃……

    花骨朵上的盈盈露珠,嬌豔欲滴的樣子,是那般得惹人心喜。

    其中,有略顯青嫩還未綻放的花骨朵,最外部的花瓣,緊緊契合在一起,徒留中間一道細縫兒。

    有那微微綻放的花骨朵,外卷的花瓣,如同剛剛脫殼的知了的鬆軟翅膀,還未徹底舒展開來,讓人有種想要助其撫平的念頭。

    也有徹底綻開的花骨朵,無論是花瓣,還是花萼,大大方方綻開之際,顯露出裏麵沾滿露珠的蕊頭和蕊絲。

    花兒很美,美到讓人流連忘返。

    倚靠在軟榻上,大明帝國的皇帝,正醉心於品花的深邃意境當中。

    而皇後錢氏不請自來的突然闖入,瞬間打破了花園裏的寧靜,煌煌鳳威,惹得花兒好似害含羞那樣,慌慌然遮掩住了美妙景致。

    “陛下,楊昭儀犯了什麽錯,您怎麽忍心讓她長跪不起?要罰…還請陛下也治了臣妾管治後官不嚴的罪過。”

    說著,沒去管那些批了件薄紗裙裳悄悄溜走的幾名妃嬪,風姿綽約曼妙動人的皇後,拉著楊蜜往地上一跪,啥也不說,直勾勾地瞅著皇帝。

    “唉…你倆先起來再說吧。”

    看著跪地不起的皇後和楊蜜,對於這倆已經熟透了的尤物,很是無奈的王迪,長長歎了一口氣。

    當初他千算萬算,終究未能敵過天意,大明帝國的長子,也就是大皇子朱見深,是由眼前楊蜜這個妙人兒誕育出來的。

    雖說……

    王迪知道楊蜜應該能懂得他的意思,她本人,應該也清楚自己懂得她在想啥。

    但是,經過自己嚴格把關抽選各科優秀教師進行一對一的皇家精英化教育,再加上自己時不時地灌輸一點《矛盾法則》,尤其還有楊蜜這個很是精明的生母的額外嚴格教育……

    本就聰慧無比的大皇子朱見深,在十五歲這一年的生日,王迪親自出了幾份涉及麵特別廣的綜合性試題讓他來做。

    而後,看著手中的答案,王迪拿曾經的自己和自家的娃兒一比,那一瞬間,他感覺那時剛上初三的自己,屁也不是!

    當然了,由淑儀萬氏誕下來的二皇子朱見淳,由淑容劉氏誕下來的三皇帝朱見潾,以及由修儀高氏誕下來的四皇子朱見澍,一個個的,從目前這情形來看,也沒差到哪去。比起曾經同齡的自己,俱是要強出許多。

    雖說各人有各人的小缺點吧,但在王迪看來,絕不影響這幾人,可以繼承他屁股下的龍椅。

    甚至是說,在人數已經多達二十三位的公主裏麵,經過嚴格的皇家精英教育,其中精通於文理或是有點偏科的尖子生,也是為數頗多。

    最不濟的,也是那個備受他寵愛的,成天老想著外出當俠女,做一些鋤強扶弱、殺富濟貧事宜的淳安公主。

    由貴妃其木格誕下來的這位公主,踏下心來不怕苦不怕累,練劍十年,已是習得隱湖小築、春水劍派及武當這三大派壓箱底的上乘心法與精妙劍法。

    在朝廷擬定的江湖名人錄裏,刨除那些成名已久的武林人士以外,那些二十來歲初出江湖的新人,比拚真功夫的話,還真沒有幾個能打得過淳安公主。

    網羅天下人才為己用,按照自己的意思,對皇家子女實施細致化、精英化的教育,如此這般下來,但凡不是個傻子,培養出來的,怎會有庸才!

    也正是因為這樣,前庭的臣子們,明明有不少人已經猜到了自己想要立誰為儲君,但他們,還是下定決心擁護各方麵都屬於頂尖水平的大皇子。

    至於王迪為何遲遲不立太子,原因有很多……

    但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他想起了那句“天下豈有幾十年太子乎?”的台詞。

    要知道,現如今,他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皇帝,至今不過才三十八歲而已。

    如果沒有大的意外發生,對於在張三豐注釋版《黃帝內經》頗有心得的王迪而言,他覺得,隻要自己控製得當,多了不敢說,再活上個三十年,這事兒絕對是手拿把攥。

    若是現在立了太子,特麽的,時間一長,難保自家的兔崽子們,私底下會不會起了歪心思。

    就算他們沒有壞心思……

    人生苦短,皇位僅此一個,大明江山又是那麽得引人留戀!

    是以,這麽多年以來,沒有一點想要放權的王迪,明知道因為此事有所延誤大明帝國的發展,但他始終未立太子。

    反正在王迪看來,現如今的大明朝,在蒸汽機這一神物的作用下,自身發展再怎麽緩慢呢,也不是周邊刻意存留下來的幾個番邦小國,能夠望其項背的。

    不過嘛,現在不一樣了。立儲一事,王迪覺得,時機已到。

    倒不是因為臣子們的上疏進言,而是……

    真正的新大陸,於半年前,已經找到了!

    曾經的澳洲,目前的新明島,早在正統二十年,此地便已納入大明帝國的掌控範圍。

    在數以萬計葬身於無盡汪洋的先驅者的經驗總結中,經過長達十年陸陸續續不間斷的移民,當下這個時候,新明島已有十多萬戶近八十萬人口。

    此島歸屬問題,王迪已經想好了。再發展建設個五年左右的時間,待到二皇子和三皇子行了加冠禮以後,新明島,便交由他們來打理。

    至於新發現的大陸,毋庸置疑,是曾經的南北美那塊地。

    由於下了極其嚴格的封口令,除了返航歸來被集中在一處城郭的兩千餘人以外,至今,應該隻有李複、袁彬這幾個心腹人才曉得此事。

    趕上立儲風波,再考慮到相較於新明島而言,遠在數萬裏之外的新大陸,還是太過遙遠了。

    是以,同樣經過五年的時間,待到往返航路的途中狀況摸查得差不多了,王迪準備派出最能幹的大皇子朱見深,讓他去那一展自身才華,實現胸中抱負。

    名義上,他是藩王。但隻要安全到了那,朱見深和他這位帝王相比,也沒多大的區別。

    尤其是在自己龍馭賓天以後,縱使自己的好大兒或是他的子孫想要黃袍加身登基為帝呢,想必本土大明帝國這邊,也是有心無力,沒人能管得了。

    對此,王迪倒是一點都不在乎。

    隻要新大陸的掌控者是漢族,是他的後代,一切都好說。

    如此這般,待到百十多年以後,占據東西兩塊富饒土地,有著十數億乃至數十億人口的大明帝國,徹底稱霸占據全球每一處豐饒領土,應該便能指日可待。

    正是在這種裏裏外外都是事的情況下,對於將自身大部分注意力都轉移到外部的王迪而言,是到了慢慢培養太子理政議事能力的時候了。

    至於為何還要杖斃一十六位臣子,刨除帝王的自私無情心態以外,王迪也是為了大皇子朱見深好。

    畢竟不管怎麽說,新大陸,距離大明帝國實在太遙遠了。

    一來一回往返一次,且不說途中會遭遇到多少危險,刨除台風多發的那幾個月,一年至多也就兩次溝通而已。

    若是所托非人導致朱見深被底下的人給架空的話,這種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絕非是王迪想要的結果。

    正是因為這麽個現實情況存在,所以嘛……

    王迪倒要看看,在杖斃這十幾位臣子之後,還有幾人是真心實意死心塌地支持大皇子的。

    而這些死忠份子,將來便會成為朱見深的左膀右臂,跟隨他一同前往新大陸。

    可惜的是,自己都安排好了,楊蜜這個當娘的,卻有不同的意見。

    biu

    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