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四章 華雄:袁紹又該罵娘了吧?

字數:7146   加入書籤

A+A-


    李儒聽了華雄的話之後,並沒有立刻開口說出自己的見解。
    而是又詳細詢問了華雄一些,公孫瓚那邊的具體情況。
    隨後又看了公孫瓚寫給華雄的書信。
    最後又在那個超大的地圖麵前,看了半天才終於開口道:
    “主公,依照屬下之見,在如今這種情況之下,主公並不適合參與到幽州那邊的事情當中。
    畢竟這一次大災,主公這邊消耗太大,吸收的人口太多。
    又出動大軍滅了匈奴。
    此時並州那邊,還在進行安定。
    在這種情況之下,並沒有太多的餘力,參與到幽州那邊。”
    他說著,就拿起一根教鞭指向了荊州四郡道:
    “最為重要的還是這邊,經過了這場大旱,以及劉表那邊自己作死的行為。
    到了現在,這荊州四郡可以說,已經瓜熟蒂落,熟透了。
    想要摘取,對於現在的主公來說,唾手可得。
    主公這個時候,若是不進行摘取的話。
    等到劉表那邊恢複上一些元氣,錯過了這個時機,今後再動手,就會多上一些麻煩。
    多出不少的變數。
    屬下覺得,如今應當先將荊州四郡給拿下來,握在手中。
    以最小的代價,將這富庶之地給拿下來,才是最為重要的。
    其餘的都可以緩一緩。
    若是沒有荊州四郡,這些唾手可得的地方。
    主公現在應允公孫瓚的請求,派兵進入到幽州那邊,和公孫瓚一起對付袁紹,也是個很好的選擇。
    但是現在,有了荊州四郡在前麵作為吸引。
    公孫瓚在那邊,就顯得不重要了。
    兩者相互比較之下,當然還是先將最好拿到的,給拿到手中
    荊州四郡又比幽州那邊富裕。
    拿下之後,大部分荊州都到了主公手中。,對主公很有利。
    幽州那邊,雖然可以和公孫瓚聯手來對抗袁紹。
    但袁紹此人,兵馬很多,手下謀臣武將也多,並不好對付。
    和公孫瓚一起與袁紹爭奪幽州,付出的代價很大,需要大量的錢糧進行支撐。
    就目前而言,主公拿出這麽多的錢糧,以及各種物資投入到和袁紹的爭鋒之中,根本不可能,做不到。
    】
    所以屬下覺得,在如今這種情況之下,還是不要介入到公孫瓚和袁紹的爭鬥之中比較好。
    先安心的將唾手可得達荊州四郡給拿下來。
    然後在進行恢複發展民生,安安穩穩的度過接下來的一年。
    盡可能的積蓄實力。
    如此一來,主公這邊的實力,必然將會大進。
    到了那時,主公所吸納的,眾多的災民們的強大力量,就會體現出來。
    這些主公費盡心力,掏空家底而救下的眾多災民們。
    將會耕種出許許多多的糧食,來供主公進行征戰。
    乃主公最為堅實的後盾。
    到了那時,不論是和天下之間哪一個諸侯進行爭鋒,都將擁有極為強大的底氣。”
    聽到李儒如此說,華雄點了點頭,沒有說話,依舊是望著李儒。
    因為他覺得李儒的話,還沒有說完。
    果然片刻之後,李儒再次開口說話道:
    “但是公孫瓚和袁紹之間的戰鬥,卻也不能完全不管。
    不能眼看著袁紹此人,將公孫瓚給滅掉。
    雖然現在袁術號稱是除了主公之外的最大諸侯。
    但實際上在屬下看來,目前除了主公之外,實力最強的並不是他,而是袁紹。
    袁紹這人,手下的能人很多,現在占據的地方也廣。
    讓他滅了公孫瓚,將整個幽州都給拿在手中,他的實力必然還會大漲。
    最為重要的是,他沒有了後顧之憂。
    如此他就會向南,或者向其餘地方進行發展。
    縱然是不發展,隻是停滯不前,用心經營的話,他的實力也必然會隨著大漲。
    對於有誌清掃天下的主公來說,這不是一件好事。
    但現在,主公又沒有餘力,參與到這場爭鬥之中。
    所以依照屬下之見,主公在這個時候,可以做出另外的一個選擇。
    比如主公可以同意,和公孫讚之間進行聯手,從而對抗袁紹。
    然後主公這邊,也大張旗鼓,表示將會出手幫助公孫讚,對付袁紹。
    主公也可以下達命令,讓在並州的馬超張遼二人做出一些行動。
    派遣一些兵馬,朝著雁門郡移動。
    來到並州和幽州的交界之處。
    在必要之地,安營紮寨,威脅幽州。
    做出一副隨時可能會進入幽州參戰的樣子。
    但實際上,主公這邊也僅僅隻是做做樣子而已,並不會真的動手。
    或者是在一些必要的時刻裏,可以讓兵馬進入幽州。
    但隻做上很少的一些事情,不會真的大動幹戈。
    如此一來,袁紹那邊,必然會為之震動。
    攻打公孫瓚之時,不敢再肆無忌憚。
    同時也能夠將袁紹更多的兵力,還有物資都消耗在幽州這邊。
    而公孫讚以及幫助公孫讚一起出手的黑山賊張燕等人。
    有了主公的這個舉動,必然會大受鼓舞。
    從而戰力倍增,戰鬥意誌將會更加的頑強。
    不容易那麽快的被袁紹給滅掉。
    能夠繼續在幽州這邊牽製袁紹。
    隻要公孫瓚不死,那麽袁紹想要安穩的在冀州等地進行發展,就永遠有後顧之憂。
    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限製袁紹的發展。
    讓袁紹如芒在背。
    那麽主公到了後來,再和袁紹進行對決之時,袁紹就不會那麽強大,將會輕鬆不少。
    主公這邊,也將能夠少上不少的損失。”
    聽到李儒說出這樣一番話來,華雄忍不住伸手,鼓起了掌,,
    望著李儒道:
    “軍師,果然不愧是軍師。
    這一番話,說的鞭辟入裏,將各方麵的事情都給考慮到了。
    不僅考慮了眼前,還考慮到了以後。
    可謂是目光長遠,與我的想法暗合。”
    聽到華雄如此說,李儒不由的笑了笑。
    覺得自己家主公說話,還是這般的有趣,還略帶一些不要臉。
    哪有這般誇讚人的?
    誇讚別人的同時,連他自己都給誇這了。
    這讓人有些懷疑,他是不是專門說出這麽一堆的詞,來誇他自己的。
    不過對於華雄所說的,自己的意見和他的想法暗合,李儒也並不覺得有任何的意外。
    不覺得這是自己家主公,在往他自己臉上貼金。
    因為相處的時間這麽久,他對於華雄的能力,早就有過一個比較直觀的了解。
    知道自己家主公,不是那種隻會打仗的莽夫。
    他各個方麵都非常的精通,對於戰局之類的,考慮的也都非常的好。
    是一個全能型的人才。
    給他做謀士,壓力是真不小。
    因為不少時候,這主公都比你要聰明。
    當然,很多時候,彼此心照不宣,一點就透,也讓人非常享受。
    而主公也習慣性的會在一些事情上,先有自己的答桉。
    做好了各方麵的考量之後,再找一些謀士進行商議。
    從而進行查漏補缺,並印證他心中的想法。
    現在看來,主公此番還是如此。
    李儒想的,沒有任何的錯。
    在將李儒喊來之前,華雄心中就已經有了決斷。
    李儒提出來的建議,和他所想,基本相同。
    公孫瓚和袁紹之間的戰鬥,早在之前的時候,華雄就曾經幹預過。
    隻不過那時,是動動嘴而已,並沒有實際上的行動。
    一方麵是因為,當時華雄的實力不夠強。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幽州還有冀州距離華雄太遠,鞭長莫及。
    他也拿不出什麽實質上的行動,去理會那邊的戰鬥。
    但是現在的不一樣了,大部分的並州,都到了他的手中。
    尤其是並州北方那幾個州郡,都在了他的手裏。
    雁門郡又和幽州那邊交界。
    此時還有馬超和張遼,帶著大軍在那邊駐守。
    協助當地的官員們,安置百姓發展民生。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倒是可以做出一些行動來。
    調動張遼那邊的兵馬,對幽州那邊做出一定的威脅。
    並不會付出太多的代價來。
    而所能夠起到的作用,卻一點都不小。
    乃是一舉數得之事。
    在和李儒詳細的商議了一番這件事情之後,將此事給定下。
    華雄就召見了公孫瓚的使者。
    向公孫瓚的使者說了,接下來他將會支持公孫瓚,共同對抗袁紹等不義之賊。
    公孫戰的使者,在得到了華雄的這個準確的答複之後,不知道有多歡喜。
    這幾天來,他每天都在焦慮的等待著華雄的消息。
    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香,兩個眼圈都熬得非常的黑。
    現在得到了華雄的準確答複之,不差點激動的暈倒。
    他立刻拜謝了華雄的高義,一堆不要錢的誇讚之詞,如同黃河之水一般滔滔湧來。
    隨後就在華雄的安排下,迅速的從這裏離去。
    一路朝著幽州那邊疾馳。
    要將這個好消息,盡快的告訴公孫讚,好讓公孫讚安心。
    在將公孫瓚的使者送走之後。
    華雄這裏,也立刻做出了諸多的安排。
    比如加大聲勢,讓人宣傳他將要幹預幽州那邊的戰局。
    比如給馬超張遼傳達命令……
    將這些事情都給安排好之後,華雄坐在這裏,露出笑容來。
    這一次,隻怕袁紹又要罵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