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七章 華雄大調兵

字數:7192   加入書籤

A+A-


    荊州四郡也到了動手,將其給拿下的時候了。
    華雄為了拿荊州四郡,迄今為止鋪墊了很久。
    如今已經到了瓜熟蒂落之時,自然要動手收割。
    在此之前,華雄就和李儒荀攸等人,商議了不少關於取荊州四郡之事。
    現在進行商議,乃是選擇一個合適的出兵時機。
    經過一番的商議之後。
    最終,華雄決定等到秋收之後,秋涼入倉,再開始動兵前去收取荊州四郡。
    “就讓劉表再給我多治理幾個月的荊州四郡吧”
    華雄笑著說道。
    定下在秋收之後,在去荊州四郡的主要原因。
    是華雄手下現在糧食,確實比較緊缺,兵馬一動,糧草花費無數。
    現在他這邊,已經是支撐不起。
    他真的是要勒緊褲腰帶的話,倒也不是不能支撐起來。
    但如此做的話,治下的眾多百姓們,必然會受到極大影響。
    這與華雄初衷不符。
    還是先等上幾個月,等到秋糧入倉。
    到了那時華雄便有足夠的錢糧來支撐他的行動。
    而這幾個月的時間裏,劉表那邊想要恢複元氣,也根本不可能。
    華雄這裏上且要等到,秋糧入倉方才可以,更不要說劉表那邊了。
    劉表那邊同樣需要等到搶種下來的糧食收獲之後,才能有一定的積蓄。
    他們那邊同樣不可能,變出糧食來。
    而且大軍的集結,以及行動這些,都需要不短的時間。
    華雄可以趁此時間,多做出一些兵馬上的調度,為此事進行安排。
    除此之外,李儒還提出了另外一個方麵的看法。
    那就是倘若在現在動手,去攻打荊州四郡,將荊州四君給拿在手中。
    那麽荊州四郡的那些百姓們,就需要有華雄來進行照顧管理。
    而華雄手中的糧食,現在已經不多,所以不如先緩一緩。
    讓他們在劉表的帶領之下,先在荊州四郡那裏種上一些糧食。
    等到將要收獲時,他們這邊再動兵前去攻打收割劉表。
    這樣的話,就能夠多出很多的糧食來。
    對於接下來治理和恢複荊州四郡,都有很大的好處。
    種種原因綜合在一起,讓華雄做出了等到秋涼入倉之後,便在開始進攻荊州四郡的決定。
    做出這個決定之後,華雄這邊很快就做出了相應的安排。
    首先就是調兵遣將。
    這一次,華雄依然決定親自出征,將荊州四郡給拿在手中。
    按說現在的荊州四郡,在這種情況下,不用華雄出馬,隻需要派遣手下大將,統兵征伐,將荊州四郡拿下來,也安比較輕鬆。
    不過華雄還是覺得,此番自己要親自帶兵出征比較好。
    一方麵是他本身就喜歡這種戰場之上,衝鋒陷陣的感覺。
    有一段時間沒有上戰場,他又有些手癢了。
    雖然他家裏也有戰場,幾位夫人都是猛將,不少時候廝殺還很慘烈。
    不過家中的這種戰場,終究不是真正的戰場。
    不能給華雄,帶來那種肆意馳騁的感覺。
    隻能說這是兩個不同方麵的感觸。
    將要再次動兵,華雄忍不住了,想要親自到戰場上走一遭。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方麵。
    那就是荊州四郡雖然比較好取,但是荊州四郡牽扯也大,容易出意外。
    畢竟那裏,可不僅僅隻是一個劉表而已。
    所涉及到的還有袁術,以及孫策。
    現在的荊州四郡,簡直就是一大塊肥肉。
    到了動手之時,天知道劉表會不會做出一些什麽選擇來。
    而袁術和孫策在這種情況之下,也非常可能會出手。
    一旦真的如此,荊州四郡那邊的戰局可,就顯得有些複雜了。
    華雄不在前線,親臨指揮,消息的傳遞,都將會大大的延遲。
    這對華雄來說十分不利。
    所以他還是決定,要到前線去坐鎮。
    這樣的話,一旦孫策還有袁術那邊有什麽異動。
    他可以在第一時間裏,得到消息並作出相應的應對之策。
    防止事情會出現意外的轉變。
    荊州四郡看起來,是華雄和劉表之間的事情。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除了劉表之外牽扯甚大。
    袁術和孫策等人是華雄必須要做考慮。
    如果單單隻是為了取劉表的荊州四郡。
    那麽華雄在這個時候,就可以直接動兵前去,將之給取在手中。
    而不必等到什麽秋收之後,秋糧入倉之時在有所行動。
    這些時間裏,和李儒等人進行商議,製定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華雄和李儒等人,圍繞著袁術孫策,甚至於其餘地方的一些諸侯們,在華雄動手之時,可能會做出什麽反應。
    進行了多方麵的猜測和論證。
    並做出了一些相應的布置,和應對之策。
    以防止最壞的情況發生。
    戰爭不是小事,從來都關係著生死。
    各方麵都要考慮到。
    否則一招不慎滿盤皆輸,那可就虧大了。
    華雄可不想如同曆史之上的曹老板,以及袁紹等人。
    逆風之時超神,等到順風之時就開始浪了。
    然後浪的翻了船,這不是他華雄的風格。
    他的目光,可不僅僅隻局限在著大漢之內。
    除了大漢之外,他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
    因為目標長遠,所以就不會為了眼前的這些成就,而沾沾自喜。
    因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麽。
    而眼前的這些成就,距離他所想要的,也差的太遠。
    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將不少的事情商議出來之後。
    華雄這邊就開始進行相應的安排,進行調兵遣將。
    比如他需要將張遼,從並州那裏給調回來。
    繼續讓張遼代替他鎮守關中,穩定關中局勢,震懾宵小之輩。
    保證在他走後,關中這裏的局勢依然穩定。
    不會出現什麽亂子。
    拖他的後腿。
    關中才是華雄的根基之所在。
    他在前麵征戰,後方穩定最為重要。
    張遼此人有大將之風,絕對值得信任,做事情很有章法。
    華雄出征之時,張遼已經替他鎮守過幾次關中了,每次都做得非常好。
    所以華雄這一次,依舊準備留張遼在這裏看家。
    同時李儒也是要留在關中。
    有張遼和李儒在關中,華雄對關中還是放心的。
    他也放心大膽的出去拚殺,關中不會亂。
    並且關中這裏的糧草等等,不會出現差錯,耽誤了之後的征戰。
    至於並州那邊,華雄也不太擔心。
    因為到了此時,並州那裏的大局,基本上已經定下了,不會再出什麽亂子。
    有馬超和典韋二人在那裏邊,能鎮這並州那邊的局勢。
    而且幽州那邊的戰鬥,華雄這邊也並不準備參加。
    隻是在邊上起一點小作用,來惡心一下袁紹,不讓袁紹放手一搏,也就是了。
    不過經過一番的思索之後,華雄又逐漸改變了,一開始的決定,他準備將魏延給派到並州那邊去。
    到馬超麾下聽命,以防不測。
    有了馬超,魏延及典韋三人在並州,縱然並州那邊的局勢在複雜。
    到後來,在袁紹和公孫瓚爭鋒之時,自己這邊真的會動上一些手,牽連到並州這邊。
    有了他們三人在,華雄也不會再擔心。
    有了他們三人在,並州那邊,必然能夠固若金湯。
    甚至於還能夠額外得出不少的東西來。
    除了武將上的安排之外,華雄的謀士上麵也有一定的安排。
    他這一次準備將荀攸荀公達,從關中帶走。
    隨著他一起到前線去作戰。
    荀攸已經在關中這裏磨礪了很久。
    到了現在,不論是忠心還是其餘的各個方麵,都已經達標。
    華雄決定要讓荀攸多發揮出一些作用。
    除了荀攸之外,郭嘉華雄也一樣要帶走。
    郭嘉的錦衣衛,到了現在能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
    對於華雄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助力。
    華雄自然不會放過。
    將郭嘉給帶到身邊,除了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不少錦衣衛給的消息之外。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有郭嘉在身邊,華雄也能夠讓郭嘉更好的來參與軍事,幫著他處理一些事情了。
    華雄總覺得,這一次前去拿荊州四郡,並不會太過於容易。
    袁術和孫策這些人,隻怕不會坐看自己將荊州四郡,給全部吞下去。
    除了荀攸郭嘉之外,華雄還準備從關中這裏,帶去很多地方官吏。
    這些都是曆練出來的。
    除了關中這裏,他還準備從益州等地,抽調管理前往荊州四郡。
    如此一來,等到他將荊州四郡給拿下來之後,便可立刻任命自己的官吏。
    將這些地方,給盡可能快的給接收下來。
    到了此時,這培養出來的眾多地方官吏。
    已經是華雄麾下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了。
    也是華雄的底氣之所在。
    若是沒有這些可靠好用的官吏在。
    華雄是不可能不被任何人拿捏的,不將世家大族給放在眼中。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些糧草上的調動。
    一些兵馬也開始提前從關中出發往,益州而去。
    然後再從益州到達南郡。
    至於張濟,張繡叔侄二人,以及龐德,還在武關那邊駐守。
    且華雄又進一步的,往武關那邊增兵將近萬人。
    為了就是讓張濟等人,從武關威脅袁術的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