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九章 華雄震動:亮子,你劇本拿錯了吧?!

字數:7179   加入書籤

A+A-


    華雄在得知了諸葛亮和魏延等人,都在幽州和並州那邊,做出了什麽事情之後。
    忍不住吸了一口涼氣,直撮牙花子。
    他隻是讓諸葛亮,魏延,馬超,典韋等人,在那邊維持局麵。
    不讓袁紹將公孫讚給消滅了就成,要求就是這麽簡單。
    結果他們幾人倒好,竟然直接就將冀州的常山給被打了下來!
    這可是袁紹的常山郡!
    要知道,之前的戰場一直都在幽州。
    袁紹的冀州這邊,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麽牽連。
    結果現在,卻被諸葛亮魏延等人,給打了下來。
    他們的這一手,無疑等於捅了袁紹的後腚。
    而且下手是真狠,一動手就直接拿下了一個郡。
    這必然能讓袁紹暴跳如雷,痛徹心扉。
    雖然到目前為止,華雄還沒有收到關於袁紹那邊的情報。
    諸葛亮令人飛馬傳來的情報,是第一手的情報。
    但卻能猜到袁紹那家夥的反應。
    這個時候的袁紹,絕對會暴跳如雷,想將諸葛亮,魏延等人給搓骨揚灰的心情都有。
    畢竟這一下,對於袁紹來說,吃虧吃的太大,絕對是令他難以接受的。
    當然,華雄之所以會有這麽大反應。
    最為重要的不是說諸葛亮他們,將冀州的常山郡給打了下來。
    而是通過諸葛亮,傳來的消息。
    華雄得知,他們這一次是穿越了太行山。
    從極為險峻的太行井陘道進軍,前去突然偷襲的常山郡。
    太行山的井陘徑,華雄自然之道。
    比較當初,兵仙韓信,就通過井陘進軍,然後打出來了極其輝煌的戰績。
    而且他也知道,井陘道非常難行,極其險峻。
    比如井陘口這些地方,都是絕對的兵家必爭之所。
    也是屬於那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存在。
    從井陘進軍,其風險之高,難度之大,在華雄看來,幾乎不比出兵子午穀,好不到哪裏去?
    絕對可以說,是弄險中的弄險。
    一個弄不好,就會損失慘重。
    大量的人員兵馬,都將會死亡,徹頭徹尾的失敗。
    華雄可以小看袁紹。
    但是卻不能小看冀州袁紹手下的,那眾多的文臣武將。
    尤其是那些謀士們。
    袁紹手下的謀士團,可謂是極其豪華。
    不論是田豐,審配亦或者是沮授,許攸,這些都是極為難纏的主,一個個才智過人。
    華雄可不相信,他們沒有在常山郡那邊進行防備。
    可結果諸葛亮等人,就是從井陘進軍,以極快的速度,將常山郡給打了下來。
    狠狠的捅了袁紹的後腚。
    華雄在得知這個情報的第一反應,就是覺得,這絕對是魏延出的主意。
    畢竟魏延可不是一個安分的主,膽子大的出奇。
    曆史上就曾經給諸葛亮出主意,出了一個奇襲長安的,子午穀奇計,
    隻不過因為諸葛亮打仗用兵,一向非常的穩重。
    覺魏延的計策,是在過於危險。
    一招不慎,便極大可能會滿盤皆輸,損失慘重。
    所以最終並沒有采納魏延的這個計策,不許魏延去實行。
    魏延對此,一直是心中憤憤不平,大為遺憾。
    一直等到臨死的時候,都覺得這是他人生中的最大遺憾。
    對此一直是心有不平,念念不忘。
    曆史上,魏延能出子午穀這等險計,現在魏延再提議,從井陘這進軍,前去偷襲冀州的常山郡,倒也在情理之中。
    這像是魏延能夠做出來的事。
    然而,在了解了詳細的情況之後,華雄卻一下子目瞪口呆起來。
    因為他發現自己想錯了,而且還是大錯特錯的那種!
    從井陘進軍,攻打常山郡的冒險計策,並不是魏延提出來的。
    而是在他心目中,穩重不已的諸葛亮提出來的!
    相反,魏延則是一直覺得諸葛亮太過於莽撞。
    提出來的這個所謂的計謀,太過於不靠譜。
    各種旗幟鮮明的進行反對,一個勁兒的勸諸葛亮不要如此做。
    這樣做太大膽,太冒險了,很容易將麾下大量的兵馬葬送。
    會把幽州並州這裏的局勢,弄得一團糟。
    從而影響了華雄,在幽州這邊的謀劃。
    令得現在這穩定的局麵,出現一場大變動。
    這絕對不是魏延,所想要見到的。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魏延也是覺得,諸葛亮的這個計策實在是太不靠譜。
    他不想被諸葛亮這個十幾歲的小子,給坑死了。
    在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之後,華雄半天默然無語,被驚到目瞪口呆。
    這是諸葛亮和魏延?
    這是劇本拿反了吧!
    你們兩個,到底誰是諸葛亮,誰是魏延呢啊?
    聽起來怎麽那麽不靠譜呢?
    震動之後,華雄,忍不住搖了搖腦袋。
    把顯得有些混亂的念頭,從腦海當中拋出去。
    他覺得有了自己的出現,讓諸葛丞相改變的有些大。
    人不僅吃胖了,就連膽子也變大了。
    性格上麵,也有很大的改變。
    曆史上那樣穩重的人,現在……現在膽子大的,連魏延都害怕,這是什麽情況?
    不過仔細想想的話,對於諸葛丞相發生這麽大的變化,華雄倒是也能夠理解。
    畢竟現在的諸葛丞相,隻是一個十幾歲不到二十歲的少年郎。
    而曆史上後期的諸葛丞相,已經經曆了太多的風風雨雨。
    人的心境,已經變得不同。
    早已經沒有了少年人的,朝氣蓬勃,還有那股衝勁兒。
    當然,華雄覺得更為重要的一點兒。
    是因為兩個人,所處的位置不一樣。
    曆史上的諸葛丞相,麵對魏延所提出來的奇襲長安的計策時,乃是蜀國的丞相。
    一個以單薄的身軀,將整個蜀漢,都給挑在肩上的人。
    那個時候,他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太多。
    需要為了大局著想。
    而且當時的炎漢,也經不起任何的失敗。
    所以他才會,顯得小心翼翼,處處謹慎,不敢多冒一分的險。
    現在不同,現在的自己這邊家大業大,兵馬充足,家底兒非常的厚。
    能經得起,一次兩次甚至於更多次的失敗。
    諸葛亮那邊,就算真的損失慘重。
    也隻會讓局勢在局麵上,出現一些動蕩。
    但真的算起來的話,與大局來說,並不會產生太過於嚴重的影響。
    所以諸葛亮,天然就帶著一些輕鬆。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則是現在的諸葛亮,隻是小亮子。
    也隻是一個謀士的身份。
    真出了簍子,有自己在後麵擔著。
    他倒不必有太多的心理壓力。
    所以這行為上麵,難免便會有一些跳脫,膽大。
    和華雄印象中的那個老城持重的諸葛丞相,有這麽大的差距。
    諸葛亮之所以會鼓動著魏延等人,隨他一起玩這麽一票大的。
    就華雄現在所得到的情況來看。
    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鞠義在幽州那邊打公孫瓚,打的實在是太狠了。
    雖然在華雄的命令之下,諸葛亮馬超等人。
    已經將兵馬朝著幽州那邊移動,威懾冀州的袁紹等人。
    但是很顯然,袁紹那邊也是真的著急了。
    想要盡可能快的結束戰鬥,把公孫讚給消滅掉。
    不想再拖延太久,讓變數變得更多。
    馬超他們確實,是引起了袁紹等人的注意。
    令得他們用了很多兵馬,進行防備。
    但同時對於公孫瓚的打擊,也變得更為的果決和迅猛。
    在此種情況之下,公孫瓚那邊的形勢,依舊顯得很危急。
    而馬超等人,雖然也打了一些仗。
    在這種情況之下,也並不能改寫幽州的局麵,
    想要真的保住公孫瓚在那邊不死,繼續吸引袁紹那邊的火力。
    就必須要來上一些大動作,讓袁紹那邊感受到更大的壓力才行。
    所以,在眾人都沒有太好的破局辦法的時候,諸葛亮給眾人提出了這個兵出井陘,奇襲常山郡的計謀。
    具體的實施,由諸葛亮,典韋魏延三人,帶著一部分兵馬悄然離去。
    從雁門郡那邊繞路,進行偷襲。
    當時,諸葛亮提出這等計策的時候,是一片嘩然,很多人都反對。
    反對的人不僅僅魏延。
    就連馬超這個膽子很大,天不怕地不怕的涼州第一人,都為之震動。
    看向諸葛亮的眼神都變了。
    原本他一直覺得,諸葛亮這個吃的有一些圓滾滾的,勉強能稱為為青年的人。
    是一個風度翩翩,喜歡安靜,不喜歡搞事情的人。
    膽子不算太大。
    結果這一次,隨著諸葛亮的計謀用出。
    頓時就讓馬超驚覺,自己之前看走了眼。
    這個圓滾滾,看起來一副人畜無害的家夥,哪裏是膽子小?
    他的膽子是大的很!
    連自己都自愧不如,都被他的想法給驚到了!
    不過眾人的反對,對於諸葛亮來說,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畢竟諸葛亮,不僅僅計謀出眾,而且真的想要開懟的話,那一張嘴,也是真的能說,簡直就是舌燦蓮花。
    曆史之上,江東那麽多能言善辯的文士,靠嘴皮子吃飯的人,都被他一個人單挑了。
    來了一個舌戰群儒,將他們給懟的啞口無言。
    更別說現在,他麵對的不過是馬超典韋,魏延,這些人。
    那他想要將他們給說服,簡直不要太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