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關於上學的事
字數:4543 加入書籤
A+A-
王易安沒想到劉婉這麽會做人,還這麽大方,有學識的女子,格局果然和桃源村普通農婦不一樣。
王易看劉婉這般,知道不好推辭,便道“那就多謝劉大娘了,我同學方才都說你們的烤肉好吃。”
“對了,易安,大娘也有件事想問問你。”劉婉趁機道。
“哦,什麽事?”王易安道。
劉婉道“是這樣的,過年後我想讓王禮也來修賢學府上學,不知道有什麽規矩或者是什麽條件嗎?”
“啊?王禮也要來上學嗎?好事啊!
修賢學府的規矩也不算多,首先是身家清白,近親屬無有犯罪,聰明好學向上,人品正直。
另外,入學要至少能識得100字,屆時還要考校《三字經》,要懂得全篇背誦,會寫,那就更好了。
這是基本的錄取條件。
除此之外,束脩一年25兩銀子,每個月花費的話,節省一點差不多是三兩銀子吧,主要是文房四寶筆墨、書籍這方麵的雜費。夥食費一年五年銀子。
算起來總的費用不少,一年滿打滿算怕是得70多兩銀子。”
王易安說到這,有點擔心地看了眼劉婉,也不好意思問,你們家有錢讀書嗎?
如果問這種話,不是看不起人嗎?
王易安畢竟在外麵讀書,閱曆有長,不會說這種沒禮貌的話。
劉婉聽了點頭,道
“明白了,謝謝易安,什麽時候可以報名入學?”劉婉倒是很淡定。
“一般是正月十六,正月十五元宵過完就可以來報名入學了,報名期為期三天了。”王易安道。
“這裏的先生水平怎麽樣?你覺得還行嗎?”
劉婉什麽都不清楚,兩眼一抹黑,見王易安還挺熱心的,逮著機會就拚命問。
別看這些問題很平常,但是若不是“學府有人”,一般人還不知道個中內幕,也解答不清楚。
何況,還有一些人哪怕知道了,也不一定願意和你說全,不說全,準備不充分,就不一定能讓學府錄上。
所以王易安願意說得這麽明白,已經算是好人一枚了。
“我覺得不錯呀,這邊有位姓朱的夫子,應該馬上會教到新一屆的學員,他是不出仕的舉人,學問很深,人品也很好,如果王禮弟能夠師從於他,肯定差不了。”
聽王易安這麽說,劉婉心裏有數了。
此時後麵聞訊趕來的同學,見肉串都賣沒了,正在失望,王易安送了他們一人一串,剩餘的帶回去寢室讓室友一飽口福。
當然了,也不可能多吃,一人才能吃一串。
王易安自己還多吃了一串。
大家吃完,都是意猶未盡,王知福舔著嘴角說
“易安,你那位同宗的大娘有說明兒還會再來賣嗎?
要是再來,我可得搶在前麵,多買幾串烤肉,這烤肉實在太香了,把我的饞蟲都吊起來了,意猶未盡。
咱們膳堂裏炒的那個什麽肉啊?味道和這沒法比。”
王易安見大家愛吃劉大娘的烤肉,也覺得倍有麵子,笑說
“她說每天都會來,你有得吃了。”
“我聽說買的人好多,一會兒就搶光了,你既然和她是同宗,記得交代她幫我們留個10幾20支。”
王易安見大家願意照顧劉婉的生意,便高興地應承下來。
不到一個時辰,就把烤肉都賣完了,賺了一千五百文錢,王孝頓覺神情氣爽。
劉婉和王孝收拾好,準備離開。
架子明天還能用,就這麽留著,隻是把炭火用水澆熄了。
“娘,咱們得多備些烤肉呀,明顯不夠賣,我看還有好多人沒買上,急著直跳腳,沒想到這些學子也那麽愛吃烤肉。”
王孝不好意思說他們一提到吃肉,形象也不太斯文,隻是抿著嘴笑,心裏覺得挺好玩的。
劉婉不以為然地道
“吃肉誰不愛啊?我也愛走吃。
走,咱們再去買一點三層肉,再買一些糯米和紅粬。”
“娘,買糯米和紅粬幹嘛?”
王孝知道買肉是為了醃肉,明天好做烤肉,但是紅粬和糯米要幹嘛?他就不懂了。
“唉,你傻呀,小慧再過幾個月都要生了,咱們現在該備紅酒了。”
“哦!”王孝這才恍然大悟。
“對了,還得再買兩個20斤的酒壇,可以裝紅酒,到時候紅酒雞、紅酒炒飯,紅酒麵線湯……這些可以輪番上陣,隻釀一壇酒,怕是不夠。”
王孝聽到劉婉考慮得這麽周全,心裏暖暖的。
產婦坐月子要喝紅酒,這是鄉下的習俗,覺得這樣才叫熱補,能補足產婦身體生產的耗損。
吳慧都7個來月了,紅酒早就該備下了,而且家裏當時亂七八糟的,也沒人在乎這件事。
王孝第一次當爹也不太懂,現在被劉婉一說,才覺得自己竟然還沒有備紅酒。
劉婉到鎮上米店買了40斤糯米,店老板知道他們要釀紅酒,就說10斤糯米要放1斤酒粬,所以又買了四斤酒粬。
母子二人又去陶器店裏買了兩個大陶缸備用裝酒,一個陶缸至少能裝25斤酒。
接著又去肉攤買肉,他們來得遲了,肉攤上瘦肉剩得多,三層肉剩得少。
劉婉沒得挑剔,20斤的五花肉花了500文錢。
劉婉估摸著這些能超過300串烤肉,她打算明天早市先來肉攤買肉,可以挑好的五花肉,做烤肉才好吃。
經過上回的棉花鋪時,劉婉說
“孝兒,咱們去店裏再看看。”
“幹嘛?”王孝有點不妙的感覺。
“我想買棉被,咱們的棉被全都得換新的。”劉婉樂嗬嗬地道。
“娘,棉被也太貴了,要不我們不用換,你那床換了就好,我現在蓋的那床是小慧陪嫁過來了,還暖和。”
說是這麽說,吳慧陪嫁的也不是全新的棉花,是用舊的棉胎,加上兩斤新的棉花重新彈過,湊成6斤的棉被當嫁妝。
雖是如此,但這樣的棉被摸起來卻是家裏最軟的,也暖和一些,所以王孝會有此一說。
“孝兒,現在找到賺錢的好門路了,放心,咱們幾天就能把這個錢賺回來。”
劉婉實在受不了硬邦邦的舊棉被,她下定決心,今天晚上一定要享受到新棉被。
尤其還是大姨媽其間,自己更覺得需要給自己一點關愛和溫暖。
連這麽一個小小的願望都不能達成,她在這裏活得還有什麽意思?
王禮卻不過娘親,硬著頭皮進了棉花店。
王易看劉婉這般,知道不好推辭,便道“那就多謝劉大娘了,我同學方才都說你們的烤肉好吃。”
“對了,易安,大娘也有件事想問問你。”劉婉趁機道。
“哦,什麽事?”王易安道。
劉婉道“是這樣的,過年後我想讓王禮也來修賢學府上學,不知道有什麽規矩或者是什麽條件嗎?”
“啊?王禮也要來上學嗎?好事啊!
修賢學府的規矩也不算多,首先是身家清白,近親屬無有犯罪,聰明好學向上,人品正直。
另外,入學要至少能識得100字,屆時還要考校《三字經》,要懂得全篇背誦,會寫,那就更好了。
這是基本的錄取條件。
除此之外,束脩一年25兩銀子,每個月花費的話,節省一點差不多是三兩銀子吧,主要是文房四寶筆墨、書籍這方麵的雜費。夥食費一年五年銀子。
算起來總的費用不少,一年滿打滿算怕是得70多兩銀子。”
王易安說到這,有點擔心地看了眼劉婉,也不好意思問,你們家有錢讀書嗎?
如果問這種話,不是看不起人嗎?
王易安畢竟在外麵讀書,閱曆有長,不會說這種沒禮貌的話。
劉婉聽了點頭,道
“明白了,謝謝易安,什麽時候可以報名入學?”劉婉倒是很淡定。
“一般是正月十六,正月十五元宵過完就可以來報名入學了,報名期為期三天了。”王易安道。
“這裏的先生水平怎麽樣?你覺得還行嗎?”
劉婉什麽都不清楚,兩眼一抹黑,見王易安還挺熱心的,逮著機會就拚命問。
別看這些問題很平常,但是若不是“學府有人”,一般人還不知道個中內幕,也解答不清楚。
何況,還有一些人哪怕知道了,也不一定願意和你說全,不說全,準備不充分,就不一定能讓學府錄上。
所以王易安願意說得這麽明白,已經算是好人一枚了。
“我覺得不錯呀,這邊有位姓朱的夫子,應該馬上會教到新一屆的學員,他是不出仕的舉人,學問很深,人品也很好,如果王禮弟能夠師從於他,肯定差不了。”
聽王易安這麽說,劉婉心裏有數了。
此時後麵聞訊趕來的同學,見肉串都賣沒了,正在失望,王易安送了他們一人一串,剩餘的帶回去寢室讓室友一飽口福。
當然了,也不可能多吃,一人才能吃一串。
王易安自己還多吃了一串。
大家吃完,都是意猶未盡,王知福舔著嘴角說
“易安,你那位同宗的大娘有說明兒還會再來賣嗎?
要是再來,我可得搶在前麵,多買幾串烤肉,這烤肉實在太香了,把我的饞蟲都吊起來了,意猶未盡。
咱們膳堂裏炒的那個什麽肉啊?味道和這沒法比。”
王易安見大家愛吃劉大娘的烤肉,也覺得倍有麵子,笑說
“她說每天都會來,你有得吃了。”
“我聽說買的人好多,一會兒就搶光了,你既然和她是同宗,記得交代她幫我們留個10幾20支。”
王易安見大家願意照顧劉婉的生意,便高興地應承下來。
不到一個時辰,就把烤肉都賣完了,賺了一千五百文錢,王孝頓覺神情氣爽。
劉婉和王孝收拾好,準備離開。
架子明天還能用,就這麽留著,隻是把炭火用水澆熄了。
“娘,咱們得多備些烤肉呀,明顯不夠賣,我看還有好多人沒買上,急著直跳腳,沒想到這些學子也那麽愛吃烤肉。”
王孝不好意思說他們一提到吃肉,形象也不太斯文,隻是抿著嘴笑,心裏覺得挺好玩的。
劉婉不以為然地道
“吃肉誰不愛啊?我也愛走吃。
走,咱們再去買一點三層肉,再買一些糯米和紅粬。”
“娘,買糯米和紅粬幹嘛?”
王孝知道買肉是為了醃肉,明天好做烤肉,但是紅粬和糯米要幹嘛?他就不懂了。
“唉,你傻呀,小慧再過幾個月都要生了,咱們現在該備紅酒了。”
“哦!”王孝這才恍然大悟。
“對了,還得再買兩個20斤的酒壇,可以裝紅酒,到時候紅酒雞、紅酒炒飯,紅酒麵線湯……這些可以輪番上陣,隻釀一壇酒,怕是不夠。”
王孝聽到劉婉考慮得這麽周全,心裏暖暖的。
產婦坐月子要喝紅酒,這是鄉下的習俗,覺得這樣才叫熱補,能補足產婦身體生產的耗損。
吳慧都7個來月了,紅酒早就該備下了,而且家裏當時亂七八糟的,也沒人在乎這件事。
王孝第一次當爹也不太懂,現在被劉婉一說,才覺得自己竟然還沒有備紅酒。
劉婉到鎮上米店買了40斤糯米,店老板知道他們要釀紅酒,就說10斤糯米要放1斤酒粬,所以又買了四斤酒粬。
母子二人又去陶器店裏買了兩個大陶缸備用裝酒,一個陶缸至少能裝25斤酒。
接著又去肉攤買肉,他們來得遲了,肉攤上瘦肉剩得多,三層肉剩得少。
劉婉沒得挑剔,20斤的五花肉花了500文錢。
劉婉估摸著這些能超過300串烤肉,她打算明天早市先來肉攤買肉,可以挑好的五花肉,做烤肉才好吃。
經過上回的棉花鋪時,劉婉說
“孝兒,咱們去店裏再看看。”
“幹嘛?”王孝有點不妙的感覺。
“我想買棉被,咱們的棉被全都得換新的。”劉婉樂嗬嗬地道。
“娘,棉被也太貴了,要不我們不用換,你那床換了就好,我現在蓋的那床是小慧陪嫁過來了,還暖和。”
說是這麽說,吳慧陪嫁的也不是全新的棉花,是用舊的棉胎,加上兩斤新的棉花重新彈過,湊成6斤的棉被當嫁妝。
雖是如此,但這樣的棉被摸起來卻是家裏最軟的,也暖和一些,所以王孝會有此一說。
“孝兒,現在找到賺錢的好門路了,放心,咱們幾天就能把這個錢賺回來。”
劉婉實在受不了硬邦邦的舊棉被,她下定決心,今天晚上一定要享受到新棉被。
尤其還是大姨媽其間,自己更覺得需要給自己一點關愛和溫暖。
連這麽一個小小的願望都不能達成,她在這裏活得還有什麽意思?
王禮卻不過娘親,硬著頭皮進了棉花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