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清明粿
字數:4312 加入書籤
A+A-
“娘,做衣服很麻煩的,又要剪,又要裁,又要縫,我看大嫂昨天做衣服,需要很多巧勁,我頭都疼了,我可沒有那麽心靈手巧。”
王憐果然有自己的擔憂之處。
“那你就不懂了,做衣服要用線縫合,如果你要跟娘學外科手術,也需要用線縫合皮膚,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你想學手術,還是先去試試縫衣服,會有好處的。”
劉婉勸王憐。
沒想到,王憐一聽劉婉說這個,突然間眼睛一亮,道
“好,我聽你的,我去找大嫂學縫衣服。”
劉婉沒想到王憐思想轉變這麽快,看來是因為自己說了學醫的那些話。
王憐對學醫確實有興趣呀,要不然,也不會她一說縫合和醫術相關,她就立馬轉變態度了。
看著王憐蹦蹦跳跳離開,劉婉不禁會心一笑。
劉婉便著手處理起肉食來。
豬頭先要清洗幹淨,然後用大火燎掉細毛,接著切開再度清洗。
熱水是必備的助手。
劉婉用細柴燒灶後,往灶膛裏塞了一塊手臂粗的大木頭,保持著水的熱度,然後將豬頭放鍋裏焯水。
豬大腸、小腸、豬肺,都要花功夫處理。
等這些肉食都清洗幹淨,豬頭也焯好了,劉婉撈起豬頭放涼,然後洗鍋。
鍋放回灶上,燒幹後,切幾塊肥肉放進鍋裏爆出油,再放入綿白糖燒焦糖色,等白糖燒焦後,將切成大塊的豬頭皮、豬腸等都放進鹵料鍋裏一起鹵製。
然後劉婉就開始處理益母草。
益母草足有一竹筐裏,劉婉掂了一下,大約有三斤左右。
要做清明粿,三斤益母草得配三斤粳米,三斤糯米。
劉婉原本也不知怎麽做清明粿的,她吃是有吃過,但是觸發了美食係統的任務後,她在免費的練習空間裏,從陌生到熟悉,再到老練,很快掌握了做清明粿的手藝。
劉婉動手做清明粿來。
把益母草洗幹淨,放在鍋裏焯水,再撈出來,擰幹水份,然後切成細末,裝進盆裏放置一邊。
接著將三斤梗米和三斤的糯米放入水浸泡,至少要泡一個時辰,期間,趁機處理鹵料,把鹵的肉食翻個個,把另一麵沒有泡到鹵水的浸到鹵水裏,以入味均勻。
等米浸軟後,劉婉便將米放入洗淨的小石磨裏打成米漿。
看著米倒入石磨眼後,從磨盤裏流出的雪白米漿,劉婉感覺好治愈。
隻要米倒入石磨眼,就有源源不斷的雪白米漿流出來,劉婉甚至覺得,她在現代社會怎麽沒想到開一個磨坊呢?
啥項目也不做,就做磨米漿,磨豆漿,服務對象就是都市白領,用這種磨漿的成就感,好好治愈大家上班的焦慮,內卷的煩躁。
磨一斤米收費50元,哈哈,磨出的米漿可以現場煮著喝……想來一定很多白領韭菜等著她收割。
所有米都磨成漿後,劉婉用紗布過濾之後,將過濾的米漿置於太陽下等曬幹。
在等著米漿凝固的過程,劉婉遊將鹵好的豬頭皮和大腸、小腸等鹵料撈起來,放涼。
然後她又去後山的竹林,折了些毛竹葉回來。
因家後,用泉水清洗了毛竹葉,然後將其用剪子剪成成人手掌大的四方竹片,接著把竹葉收攏在盆裏,放了一些豬油,一通攪和,讓竹葉沾上油脂。
折騰了一通後,米粉已經成型,劉婉便將其置於一個幹淨的大盆裏,然後將切碎的益母草摻入米粉之中,加入水,再用力攪均勻,綠色的益母草摻入米漿中,雪白的米漿也變成了綠色。
綠色的米漿團揉好,將昨天的春筍從美食櫃裏取出,甜筍還水靈靈的,就象剛挖出來的一樣。
劉婉將肉和春筍剁碎,加入鹽、醬油、五香粉等調料,攪合成肉餡。
萬事俱備,隻剩下包餡了。
劉婉將揉好的米漿團掐了嬰兒手掌大的團塊,按壓遍平,將餡料放在米漿團上,象包包子一樣包好,一個漂亮的清明粿就做好了。
做好的清明粿要放在剪好的四方形竹葉上,再放在蒸籠裏。
竹葉之前已經吸夠了油脂,所以清明粿不會粘葉子。
王憐和吳慧學了半天縫補,累了,就來找劉婉。
結果看到劉婉在包清明粿,她也也洗幹淨手,來學包清明粿。
母女倆一起動手,很快就做好了十幾個,可以蒸一屜,劉婉便放在蒸籠先行蒸上。
蒸15分鍾就熟了,一時間,香味撲鼻,引得大家都來圍著灶台打轉。
劉婉見火候差不多了,便把蒸籠從鍋裏端出來,讓大家趁熱吃一波清明粿。
“娘,太好吃了,我拿兩個去給四哥吃。”
小機靈鬼王憐很懂事,不光自己吃,還惦記著自己的雙胞胎哥哥王禮。
等把清明粿送到王禮手裏,王憐自己才跑回美食坊吃。
她手捧青明粿,輕輕咬開了一口綠色的米皮,用了咬了一口,裏麵的肉餡全部湧入嘴裏。
鮮甜的嫩筍,加上肉汁的鮮美,將肉餡的鮮美調和至極致。
“娘,你辛苦了,趕緊嚐一口吧,從沒吃過這麽好吃的清明粿,你現在是學了神仙手藝嗎?感覺比去年做的好吃多了。”
王憐不住誇道。
“哈,這小嘴真甜,以後不去做生意可惜了。
對了,王敬,一會把清明粿送到你爺爺那地。”劉婉交代道。
現在家裏做了好吃的,劉婉不時會送一些去給公婆,當然,量不多。
也不是劉婉小氣,因為作為兒媳婦,她隻有孝敬公婆的義務,可沒有孝敬旁人的義務。
王老漢和另外兩個兒子還沒分家,劉婉不可能照顧到他們。
而且,如果她拿太多給公婆那邊,大家吃了開始可能還會感激,後來就會逐漸變成習慣。
萬一哪一天她送少了,可能還會招來埋怨。
她讓王敬端了6個清明粿給公婆。
倆老人吃正好,或許還會剩幾個,至於剩的,倆老要分給誰吃,那就是倆老自己的事了。
劉婉又蒸了三籠清明粿才算完事。
這時,她想起昨天做的蘿卜酸,就去從陶罐裏取了兩碗出來,放在餐桌上,讓大家自己取用。
吃了三、四個清明果,大家再吃蘿卜酸,果然覺得很消食清爽。
王憐果然有自己的擔憂之處。
“那你就不懂了,做衣服要用線縫合,如果你要跟娘學外科手術,也需要用線縫合皮膚,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你想學手術,還是先去試試縫衣服,會有好處的。”
劉婉勸王憐。
沒想到,王憐一聽劉婉說這個,突然間眼睛一亮,道
“好,我聽你的,我去找大嫂學縫衣服。”
劉婉沒想到王憐思想轉變這麽快,看來是因為自己說了學醫的那些話。
王憐對學醫確實有興趣呀,要不然,也不會她一說縫合和醫術相關,她就立馬轉變態度了。
看著王憐蹦蹦跳跳離開,劉婉不禁會心一笑。
劉婉便著手處理起肉食來。
豬頭先要清洗幹淨,然後用大火燎掉細毛,接著切開再度清洗。
熱水是必備的助手。
劉婉用細柴燒灶後,往灶膛裏塞了一塊手臂粗的大木頭,保持著水的熱度,然後將豬頭放鍋裏焯水。
豬大腸、小腸、豬肺,都要花功夫處理。
等這些肉食都清洗幹淨,豬頭也焯好了,劉婉撈起豬頭放涼,然後洗鍋。
鍋放回灶上,燒幹後,切幾塊肥肉放進鍋裏爆出油,再放入綿白糖燒焦糖色,等白糖燒焦後,將切成大塊的豬頭皮、豬腸等都放進鹵料鍋裏一起鹵製。
然後劉婉就開始處理益母草。
益母草足有一竹筐裏,劉婉掂了一下,大約有三斤左右。
要做清明粿,三斤益母草得配三斤粳米,三斤糯米。
劉婉原本也不知怎麽做清明粿的,她吃是有吃過,但是觸發了美食係統的任務後,她在免費的練習空間裏,從陌生到熟悉,再到老練,很快掌握了做清明粿的手藝。
劉婉動手做清明粿來。
把益母草洗幹淨,放在鍋裏焯水,再撈出來,擰幹水份,然後切成細末,裝進盆裏放置一邊。
接著將三斤梗米和三斤的糯米放入水浸泡,至少要泡一個時辰,期間,趁機處理鹵料,把鹵的肉食翻個個,把另一麵沒有泡到鹵水的浸到鹵水裏,以入味均勻。
等米浸軟後,劉婉便將米放入洗淨的小石磨裏打成米漿。
看著米倒入石磨眼後,從磨盤裏流出的雪白米漿,劉婉感覺好治愈。
隻要米倒入石磨眼,就有源源不斷的雪白米漿流出來,劉婉甚至覺得,她在現代社會怎麽沒想到開一個磨坊呢?
啥項目也不做,就做磨米漿,磨豆漿,服務對象就是都市白領,用這種磨漿的成就感,好好治愈大家上班的焦慮,內卷的煩躁。
磨一斤米收費50元,哈哈,磨出的米漿可以現場煮著喝……想來一定很多白領韭菜等著她收割。
所有米都磨成漿後,劉婉用紗布過濾之後,將過濾的米漿置於太陽下等曬幹。
在等著米漿凝固的過程,劉婉遊將鹵好的豬頭皮和大腸、小腸等鹵料撈起來,放涼。
然後她又去後山的竹林,折了些毛竹葉回來。
因家後,用泉水清洗了毛竹葉,然後將其用剪子剪成成人手掌大的四方竹片,接著把竹葉收攏在盆裏,放了一些豬油,一通攪和,讓竹葉沾上油脂。
折騰了一通後,米粉已經成型,劉婉便將其置於一個幹淨的大盆裏,然後將切碎的益母草摻入米粉之中,加入水,再用力攪均勻,綠色的益母草摻入米漿中,雪白的米漿也變成了綠色。
綠色的米漿團揉好,將昨天的春筍從美食櫃裏取出,甜筍還水靈靈的,就象剛挖出來的一樣。
劉婉將肉和春筍剁碎,加入鹽、醬油、五香粉等調料,攪合成肉餡。
萬事俱備,隻剩下包餡了。
劉婉將揉好的米漿團掐了嬰兒手掌大的團塊,按壓遍平,將餡料放在米漿團上,象包包子一樣包好,一個漂亮的清明粿就做好了。
做好的清明粿要放在剪好的四方形竹葉上,再放在蒸籠裏。
竹葉之前已經吸夠了油脂,所以清明粿不會粘葉子。
王憐和吳慧學了半天縫補,累了,就來找劉婉。
結果看到劉婉在包清明粿,她也也洗幹淨手,來學包清明粿。
母女倆一起動手,很快就做好了十幾個,可以蒸一屜,劉婉便放在蒸籠先行蒸上。
蒸15分鍾就熟了,一時間,香味撲鼻,引得大家都來圍著灶台打轉。
劉婉見火候差不多了,便把蒸籠從鍋裏端出來,讓大家趁熱吃一波清明粿。
“娘,太好吃了,我拿兩個去給四哥吃。”
小機靈鬼王憐很懂事,不光自己吃,還惦記著自己的雙胞胎哥哥王禮。
等把清明粿送到王禮手裏,王憐自己才跑回美食坊吃。
她手捧青明粿,輕輕咬開了一口綠色的米皮,用了咬了一口,裏麵的肉餡全部湧入嘴裏。
鮮甜的嫩筍,加上肉汁的鮮美,將肉餡的鮮美調和至極致。
“娘,你辛苦了,趕緊嚐一口吧,從沒吃過這麽好吃的清明粿,你現在是學了神仙手藝嗎?感覺比去年做的好吃多了。”
王憐不住誇道。
“哈,這小嘴真甜,以後不去做生意可惜了。
對了,王敬,一會把清明粿送到你爺爺那地。”劉婉交代道。
現在家裏做了好吃的,劉婉不時會送一些去給公婆,當然,量不多。
也不是劉婉小氣,因為作為兒媳婦,她隻有孝敬公婆的義務,可沒有孝敬旁人的義務。
王老漢和另外兩個兒子還沒分家,劉婉不可能照顧到他們。
而且,如果她拿太多給公婆那邊,大家吃了開始可能還會感激,後來就會逐漸變成習慣。
萬一哪一天她送少了,可能還會招來埋怨。
她讓王敬端了6個清明粿給公婆。
倆老人吃正好,或許還會剩幾個,至於剩的,倆老要分給誰吃,那就是倆老自己的事了。
劉婉又蒸了三籠清明粿才算完事。
這時,她想起昨天做的蘿卜酸,就去從陶罐裏取了兩碗出來,放在餐桌上,讓大家自己取用。
吃了三、四個清明果,大家再吃蘿卜酸,果然覺得很消食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