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有埋伏
字數:4739 加入書籤
算算時間,後天出發,到清江縣的時候,就是九月中旬,距離下旬的蝗災來臨,也沒幾天了。
她得趕蝗災到來之前,回到清江縣去主持大局。
蝗蟲過境,寸草不生。
清江縣百姓去年剛遭遇了旱災,今年又得見證這樣的景象,也真是夠倒黴的。
係統說,這場蝗災,大概會有近億隻蝗蟲,每一隻蝗蟲每天能吃超過它自身體重三倍的食物。
用不了幾天,它們就能吃光清江縣百姓種下的所有糧食。
沒了糧食,百姓勢必會進入新一輪的恐慌之中。
他們慌起來,她那兩千畝的紅薯就有可能要遭殃。
紅薯埋在地下,蝗蟲吃不著。
挖出來的話,除非密封儲存,否則還是會和其他糧食一樣,被蝗蟲吃個精光。
有薑二丫壓著,清江縣那些鄉紳富戶就會跟著她保護好那兩千畝紅薯。否則,他們隻會和百姓一樣慌亂……
薑二丫打算,等蝗災治理的差不多了,再把紅薯挖出來,分發給受災民眾。
係統說,做到這一步,她種紅薯的任務才算完成。
當然,麵對即將來臨的蝗災,薑二丫也不是沒有準備的。
她來京都之前讓陳員外幫忙,購進了一大堆網兜,還買下了兩座山頭,雇了人,孵化了上萬隻雞鴨。
這些雞鴨,將是對付蝗蟲的主力軍。
那些網兜,也可以下發給受災民眾,讓他們拿去捕蝗蟲。
捕來的蝗蟲,都是高蛋白,可以燒著吃、烤著吃,想怎麽吃就怎麽吃……
薑廣義得知薑二丫和薑二牛要回清江縣,便嚷嚷著自己也要去。
薑二丫原本就沒打算撇下他。
“隻要您能按約定好的那樣,做一個乖老頭,我和我爹不介意帶您回清江縣。”
得到這樣的回複,薑廣義高興起來,甚至還特地跑到定國公的麵前,炫耀起自己的退休生活。
“其實偶爾遠離一下京都這個名利場,去鄉下度個假,也挺不錯的。關鍵是,二丫家的飯菜真的很好吃……
可憐你一把年紀了,還得日日點卯當值,天天這麽累,吃的也不好……”
定國公:好想讓人把這個聒噪的老東西丟到門外去……
不一會兒,薑二丫一家三口也來到了定國公麵前,提前向定國公辭行。
定國公想著,燕王世子和丞相府千金的婚事辦得差不多了,小肚雞腸的尤丞相也能騰出手來找薑二丫麻煩了,這個時候,薑二丫他們回清江縣避一避也好。
定國公提醒了薑二丫幾句,見薑二丫聽進去了,他又撥了一隊護衛給薑二丫。
如此,他才稍稍放心。
定國公夫人得知薑二丫和薑二牛要走,心裏萬分不舍。
可惜他們還帶著薑廣義那個糟老頭子,不然,她也想跟著他們一起去清江縣的。
那個糟老頭子去了,她就不能同去,得避男女之嫌。
定國公夫人想了想,與薑廣義商量道:“要不,你別去了,換我去吧!除了二牛,你又不是沒有兒孫給你養老,幹嘛非得跟著二牛啊?”
薑廣義氣得胡子都翹了起來。
“老嫂子,您這麽說就不對了。我另有兒孫又怎樣?我隻稀罕二牛和二丫,不行嗎?
再說了,您不也另有兒孫嗎?您又為何要跟著二牛和二丫呢?
再再說了,您去年都去過清江縣了,今年換我去,您不吃虧。”
二人爭了許久,直到定國公發了話,他們才停下來。
定國公笑著勸自家夫人:“二丫和二牛這趟回去,頂多也就待個一年半載的,他們還會回來的。”
薑二丫乖巧地點了點頭。
三年之內,他們的確還會回京都來的。
蕭星河說了,他打算通過科舉考試,重新站到永壽帝的身邊去。他有信心,最多三年,他便能達成這個目標。
薑二丫信他。
因為這段時間,他天天拉著她一起讀書。
那些四書五經對她來說,既拗口又晦澀難懂。
可蕭星河不但能讀懂,還能用很通俗的說法,把書裏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全麵而透徹的向她解釋出來。
因此,她相信,蕭星河肯定能在科舉考試的時候,於千軍萬馬之中,殺過獨木橋。
哪怕考不上狀元,也絕對能進士及第……
……
兩天以後,薑二丫一家三口帶著個薑廣義以及一大堆行李和一群隨從,登上了開往隨洲東昌郡的商船。
送行的人不少,有定國公夫婦和定國公府的一眾親戚,也有辦肥皂廠的陳員外和錢老板,還有新任永安侯薑士傑。
薑二丫等人站在甲板上揮別眾人的時候,船開了。
不遠處那艘官船之上,趙文昌十分驚喜。薑二丫居然與他同一日返回清江縣。
趙文昌不顧形象,遙遙地朝薑二丫喊了起來。
“二丫,二丫,你們今天也回清江縣嗎?真是太巧了!要不要過來與我同乘一船啊?”
薑二丫遙遙地朝趙文昌揮了揮手,當作回應。
腳下的船開始啟動,緩緩駛離了岸邊。
薑二丫掏了掏袖袋,從裏麵掏出幾粒小石子。
她開始倒數。
“三、二、一……”
一支冷箭從碼頭上飛出,直直地朝薑二丫射了過來。
定國公夫婦被這突然的變故嚇了一跳。他們身後的護衛立即在人群之中尋找射箭之人。
蕭星河和薑廣義同時伸手,想要把薑二丫拉扯到一邊去。
薑二丫喊了一聲:“別動。”
蕭星河立即中斷了動作。
薑廣義卻沒有聽。他扯向薑二丫的胳膊。
然後,他發現他根本扯不動薑二丫那麽嬌小的一個人。
薑二丫穩穩地站著,被拉扯的同時,朝飛來的箭矢彈過去一粒小石子。
箭矢被小石子那麽一撞,直直地掉到甲板之上。
緊接著,薑二丫又朝碼頭上彈了一粒石子。
定國公的護衛快要抓住射箭之人的時候,發現那人額頭突然冒出來一個血洞,往後一倒,徹底沒了聲息。
人來人往的碼頭上突然死了個人,場麵頓時混亂起來。
除了定國公,和船上的薑廣義等人,誰也沒發現到底是誰殺的人。
碼頭的某個貨棧之後,另一個蒙臉大漢遲遲不敢把箭射出去。
他是尤丞相安排來補箭的。
第一個殺手失敗了,就該由他上了。
可是,第一個殺手被人反殺了,他連他是被誰反殺的都沒看清楚。
他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