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印製書籍

字數:4401   加入書籤

A+A-


                      他將這隻毛筆倒過來,用上麵圓形頂端蘸了蘸墨汁,然後印在了桌上的白紙上。

    幾人看著這個反過來的“關”字。

    “啊,對啊,這印字,就像是我們照鏡子一樣,是反過來的,所以我們的模具得是反著的。”

    “對,我們得用反著的模具。”

    “模具為什麽不用木頭呢,木頭雕刻起來會更精細而且也會更快。”

    貢掌櫃問道,他剛聽到這個想法的時候,也是對此法讚不絕口。

    “我之前也想過用木頭,但是木紋疏密不一,遇水後易膨漲變形,不如泥製品,比如陶瓷這種來的穩定。”

    貢掌櫃抿了抿嘴表示同意,“了然,那我們的字,我是說模具都做成哪些字呢?”

    “我覺得,常用的字如‘之‘、‘也’、‘乎’等字,每字製成20多個印,以備一版內有重複時使用。”

    “沒有準備的生僻字,則臨時刻出,用草木火馬上燒成。”

    方義提議道。

    貢掌櫃點點頭“了然,有了模具之後,我們具體要怎麽印呢?”

    “我們先把漢字的模具按照書中的內容擺好,把這些模具圍在一個鐵框內,也就是說在鐵框內擺滿要印的字印,擺滿就是一版。”

    “然後在這些模具上麵刷上一層墨汁,再用紙張印上去,紙張要鋪平,這樣才能使字麵平整,每排一次版都要多印一些,然後再打亂字的順序,再印下一版。”

    關倌和雲朵朵說著具體的印字步驟。

    “了然,有道理。”

    幾人討論過後,將一些注意事項都記在了紙上,商議完之後,幾人往貢氏瓷窯走,準備過去做模具。

    到了貢氏瓷窯,貢掌櫃邀請幾人往裏麵走,“來吧,幾位裏麵請,這裏就是我們平時燒製瓷器的地方。”

    “要製作一批燒泥的漢字,我已經吩咐了,燒製反過來的漢字。”

    “有勞貢掌櫃了。”

    幾人邊說邊在瓷窯裏麵參觀,等著第一批試製品出來。

    過了許久,一個臉上黑乎乎的夥計,拿著東西來到了幾人麵前,“掌櫃的,東西做好了。”

    “嗯,走吧,我們去試試。”

    幾人走出了瓷窯,來到了貢掌櫃的後院。

    貢掌櫃將包裹著模具的盒子打開,解開係好的綢布,將裏麵一塊一塊大小相等的泥質的漢字模具拿出來。

    “貢兄,這模具還挺規整,大小一致,而且是正楷,想必印出來也會比較美觀。”

    方義拿起幾塊漢字模具,放在一起對比著,滿意地點點頭,“不錯,確實是不錯,那我們試試吧。”

    “好。”

    貢掌櫃轉身離開,片刻後,拿來幾本《東遊列國誌》。

    “這是我平日看的書,也是從你們書肆買的,印這個,印好了還能給你們賣,也不是浪費試驗品了。”

    “哈哈,還是貢掌櫃精打細算。”

    貢掌櫃打開《東遊列國誌》的第一頁,隻見上麵寫著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就先印這一段。”

    貢掌櫃又去準備了一個木框,雲朵朵看著《東遊列國誌》第一頁第一段內容的第一句話,找到相對應的模具放在木框裏麵。

    關倌找第二句話的模具,方義找第三句話的模具,模具找好後,按照順序放在木框裏麵,並且緊密排列。

    排列好模具後,雲朵朵突然有些後悔地喊了一聲“遭了,我們沒有做標點符號!”

    眾人麵麵相覷,好像是這麽回事。

    “了然,一會兒我再吩咐人去做些標點,我們先試驗印字。”

    貢掌櫃笑著看了看模具。

    “好。”

    “我們不如多試驗幾種幾張,看看哪種的效果更好。”

    幾人繼續擺弄著,貢掌櫃去拿元書紙、毛邊紙、宣紙,關倌從袖子裏麵拿出來她帶過的一些紙和謝公箋,朵朵去調配墨汁並拿來了小刷子。

    待東西都準備妥當後,朵朵小心翼翼地將墨汁均勻地刷在漢字模具上,然後關倌從貢掌櫃手中拿過元書紙蓋在了模具上麵。

    片刻後揭下來,又分別將毛邊紙、宣紙和謝公箋蓋在了塗上了墨汁的模具上。

    “印好了!”

    雲朵朵激動地拍手叫到!

    雲朵朵將揭下來的四張紙分別放在空餘的桌麵上,幾個人觀察著。

    “第一張,用的是元書紙,這個時候可能是墨汁太多了,也可能是元書紙的吸水性太好了,你們看這字很粗,吸墨汁吸的太多了,有些看不清。”

    關倌搖頭放棄了第一張紙。

    “嗯,確實,雖然這種竹漿的紙很便宜,但是元書紙顯然不適合用來做印製的書本。”

    方義歎息了一聲,重複著“本來這種紙是最便宜的。”

    方義心中想著,天下的許多讀書人是寒門子弟,若是能用這種最便宜的紙來製作成大量的書籍,便可讓天下愛書之人,都能買的起書,有書可看。

    隻是,這種紙張太薄,也很毛躁,暫時還無法用這種法子大批量的印製。

    “嗯,下次要少刷一些墨汁。”

    雲朵朵思考著點頭,像是在提醒自己。

    “第二張,用的是毛邊紙,也不太行,它和元書紙一樣,都是太柔軟,容易吸墨,雖然字跡可以經久不變,但是還是更適合用細毛筆進行人工書寫。”

    關倌覺得第二張也不能用。

    “第三張和第四張就明顯好多了。”

    幾人讚同地點頭,“宣紙的原料是檀樹皮,紙質不會過於柔軟,吸墨情況也不嚴重,看著還挺清晰的。”

    “而且墨韻層次清晰,滲透性恰到好處。”

    “第四張謝公箋也不錯。”

    關倌滿意地看著第四張紙上的墨跡,她將紙拿起來,在陽光下,看的也十分的清楚。

    “謝公箋?”

    貢掌櫃有些不解地問,似乎是沒有聽說過這個詞語。

    “其實就是信紙,是一種經過加工的染色紙,最早是在益州謝氏家族發明的。”

    “是將植物花瓣灑在紙麵上,就有了深紅、分紅、杏紅、深綠、淺綠、淡藍、鵝黃等顏色的信紙,十分的雅致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