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騎兵遊獵
字數:5747 加入書籤
馬超的戰術很簡單。
給予足夠的壓力,讓魏軍騎兵心理崩潰。
這是一種很凶險的戰術。
因為曹真也有可能一個突擊,圍困西涼鐵騎。
想在兩軍在安定地區互相追逐,相隔大概二三十裏。
騎兵突擊,轉瞬可至。
雙方相互奔跑行軍,斥候都能聽到震耳發聵的聲音。
馬超對於距離的掌控,十分地巧妙。
最近不會低於二十裏,最遠也不會超過五十裏。
因為他的麾下,有一支最精銳的斥候部隊,全部是西涼羌人組成。
他們的騎射,可謂是天下無雙。
在斥候戰中,從不會畏畏縮縮。
看到敵人數量少,那麽他們就會一擁而上。
倘若敵人太多,羌人也會仗著兩匹馬的優勢,快速撤退。
曹真麾下,也有大量的烏桓人、匈奴人,但這兩族逐漸被同化了。
怎麽說呢。
烏桓、匈奴都被曹操遷徙到了內地,他們連像樣的牧場,都沒有了。
以前烏桓、匈奴作戰,都是騎兵縱橫馳騁。
現在大都是步騎。
很多烏桓、匈奴人,已經學會了耕種。
他們已經不是純粹的草原雄鷹了。
現在真正占據大片牧場的,是鮮卑人。
鮮卑人桀驁不馴,北境數次作亂,都是他們發動的。
沒有了牧場,匈奴、烏桓仍然需要服兵役,被征召為騎兵。
但他們的作戰能力,大大地降低,也就比中原人強那麽一點。
他們部族的習慣,也有所更改,不需要通過殘酷的廝殺。
以前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才誕生了無敵的騎兵。
現在烏桓、匈奴學會了農耕,逐漸穩定,也就失去了那一種血性。
羌人不同。
他們在西涼這片土地上,爭鬥了數百年。
中原起動亂,他們謀逆。
中原太平,他們也謀逆。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
大漢的內亂,多由西疆引發。
在一次次角逐中,雙方各有損傷。
最難受的還是曹真。
因為他芒刺在背,不知道如何擺脫。
他試圖與馬超決戰,結果馬超寧願退避三舍,也不迎戰。
就是玩兒。
看看誰玩不起。
曹真人多勢眾,卻也追擊不到西涼鐵騎,隻能幹瞪眼。
他也不敢追擊過甚,導致馬力消耗。
這樣容易被馬超反擊,含恨當場。
曹真第一次感受到了騎兵作戰的艱難!
魏軍中,人均戰馬少,又存在具裝騎兵,一身鎧甲。
根本跑不過馬超。
但真要因此輕視馬超,又會遭逢滅頂之災。
長此以往,軍心必然潰散,
曹真隻好以糧道為誘餌,逼迫馬超決戰。
可是馬超沉著冷靜,縱使糧食被劫掠,他也無動於衷。
接連損失幾次,馬超都選擇了旁觀。
可恨的是,曹真劫掠了這些糧草,也無法帶走,因為馬超的部隊,就在附近。
倘若帶著輜重,騎兵容易被追上。
曹真隻能忍痛焚燒糧草。
到了後來,漢軍運輸直接不走三輔之地了。
而是從子午穀運輸。
子午穀可直通漢中、長安,隻不過這條路十分狹窄,根本不適合大規模地運輸。
不過不要緊,在沉重的壓力下,曹真支撐不住了。
僅僅七天,戰馬的體能消耗,就達到了極致。
再加上幹糧耗盡,曹真隻能選擇退兵。
馬超抓住了機會,專門屠戮落伍的騎兵,殺敵超過了兩千。
曹真灰溜溜地逃回河東,為戰馬補充體能。
戰馬在作戰的時候,需要**糧,才能保證戰鬥力。
比如大豆之類的。
草原的騎兵更注重這樣的飼養,稱為養膘。
為了保持戰馬的狀態,牧民們會在草料中添加鹽巴。
每隔一段時間,喂一些青稞、豆料、或者是高粱、蕎麥、燕麥等“帶種籽”的精飼料。
所以鹽為何這麽重要,常常被列為戰略物資。
因為戰馬也需要鹽分的補充。
就和大象不能擔任中原主戰兵種一樣,因為它每天需要花費十幾個小時在吃飽上。
倘若戰馬也隻吃草,也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在啃草上。
一匹戰馬為了保持奔跑的能量,也是需要進食十幾個小時。
戰爭不會給騎兵這樣的機會。
因此精糧成了戰馬必備的物資。
騎兵奔襲的時候,他們攜帶的戰馬糧食,遠遠要超過自己的。
騎兵每次出擊一次,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恢複。
曹真被馬超這麽一折騰,有些這泄了氣。
照這樣的損失繼續下去,恐怕不需要多長時間,魏國的騎兵就要耗費殆盡了。
因此,下一次出戰,他需要格外地小心。
而損失的一些物資、補給,對於漢軍來說不痛不癢。
蜀中根本不缺糧食,隻是運輸起來非常麻煩而已。
劉禪也被馬超的戰術驚到了,怪不得他不繼續招攬騎士,就是為了保障戰馬的數量足夠多,能夠讓士卒換乘。
正麵突擊,馬超很難獲勝。
畢竟數量的差距,是絕對的。
但采取遊擊戰術後,難受的就是曹真了。
他隻要失誤一次,就會成為馬超的戰功。
“西涼、三輔之地有驃騎將軍守著,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了。”劉禪非常推崇馬超的戰術。
後方穩定,他才能堅定地攻打洛陽。
此戰,他不會輕易放棄。
隻可惜,在漢軍連續不斷地攻勢下,魏軍依舊保持了一定的戰鬥力。
張郃數次身先士卒,打退了漢軍的攻勢。
這是他最後的陣地了,失去則意味著為國捐軀。
張郃還不想死,自然竭盡全力。
雙方的血戰,越來越激烈。
都在爭分奪秒!
劉禪在軍議中,拿出了河南尹的地圖,目光陰沉。
“按照魏國的動作,援軍恐怕不出十日,就會抵達洛陽。”
“到時候我軍再想攻打洛陽,也是有心無力了。”
此次江東聯合蜀中,共同作戰,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奈何曹操留下了底蘊深厚的大魏!
縱使兩家聯手,也無法鎮壓北方。
孫權更倒黴,以南伐北。
所幸有壽春作為依托,否則他根本堅守不住。
自古以來,以南北伐成功的,還沒有先例。
局勢的僵持,也是由於準備不足。
“殿下。”
“聽說郭淮被抓了,能否從此處入手?”
馬謖突然提出了新的看法。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