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圖書管理員是有前途的

字數:4816   加入書籤

A+A-




    “諸位恐怕不知道,所謂‘天下文宗’,最著名的,不是我們這群老學究,而是它匯集了全天下最多的書、最多的資料!可以說,天下文宗,就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庫!很慚愧,本人皓首窮經,所學也不過是這知識庫裏的滄海一粟。”

    第三把火,任老夫子並沒有直截了當地說明,而是先來了個鋪墊。卻讓台下諸生聽得更加認真了。

    “我雖離開了文宗本部,離開了雍京,但我並不打算離開這些‘書’。予章郡乃是古城古地,文風淵遠,因此,我有一願——既回予章,便要將此地散落於民間、又不見於文宗書庫裏的知識,重新整理、匯編、著述。”

    “這是一項大工程,本人一己之力——即便包括這些教員——也定然是無法完成的。因此,我會從諸位之中考察、選拔誌同道合的小友,一起完成這項任務。”

    說到這兒,任老夫子就停下來,繼續捏著胡須,看著台下的諸生。

    啥?這就完了?

    不少側耳傾聽的學生訝異了。這話似乎沒有講完啊!任教諭是什麽意思?

    大部分的學生都開始猶疑起來,但是人家“校長”話就是這麽說的,作為學生誰敢直接問校長“你究竟是什麽意思”?

    隻有小部分學生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眉宇間按捺不住激動。當然,這些學生基本都是高段的,還有極少中段的,幾乎沒有幼段的,且,多是寒門子弟。

    “老四……你聽懂這老夫子的意思沒?”周道奇是最憋不住問題的,壓低聲音問周道安。

    周道安沒有馬上回答,但他顯然是聽懂了。任老夫子的話放到他前世的時代,並不難理解,核心觀點就是——我這兒有一份996的工作,沒薪水,門檻兒還很高,誰願意來?

    但如果有老板這麽和你說,你估計直接要把簡曆甩在他臉上了——沒有實際利益的事誰會幹?一點好處都沒有,你當大夥兒在做慈善?

    可如果心眼多的、會揣摩話中含義的人,就能聽出另一層意思——好處,不是沒有,但我不好明說,你懂的。

    任聰老夫子的話其實就有這層意思。加上他前麵的“兩把火”,就是再告訴大家:我不會虧待你們。第一把火,是妥妥地給福利。原本30天休息3天,變成10天休2天,換算一下休息時長多了一倍!

    第二把火,是告訴大家,我很清楚教育的方向。而且,我為你們細化了學習科目,給你們省下了很多時間,還不耽誤學習效果。

    第三把火,這些省下來的時間、省下來的功夫,用在哪裏呢?普通人隨你們去,但有想法的,可以幫著我一起修書。我可是天下文宗出來的,現在雖然任教,但我做的事,依舊符合文宗的宗旨,也算是為文宗做的。如果你能參與到這個大工程裏,就算你也給文宗出了一份力!

    至於三旺之一的文宗,周道安也從付夫子那裏知道了不少信息。三旺中,代表道統的是“太上教”,又稱道教,是漢域信仰的體現;代表權力的是皇家趙氏,這不必細說;而代表文化傳承的,則是文宗。因為漢域的文字,都是由文宗製定的,可以說,這個世界漢域文明的傳承延續,都有賴文宗。

    但,“天下文宗”又有些特別。廣泛來說,天下文人都可以算是“文宗”的一員,因為你的所學、所用,都源於“文宗”。換而言之,文宗像是文化部、教育部、宣傳部的結合體。教材、科目、考試,都由文宗引導。

    但狹義上講,文宗既然能成為一種勢力,也是有它的“門牆”的。不是什麽人都可以喊一句:我是文宗弟子,從文宗入世。要真正位列文宗門牆,就要對文宗有所貢獻。例如,你是一代大儒,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這些人才通過文舉試,成了官員造福一方,那麽你也算是教化有功。文宗在雍京的總部就會給你發一份“證書”,認可你是文宗子弟。

    是的,這種身份看起來“榮譽”大於時效,但也意味著,你加入了一個龐大的、非常有影響力的組織!就算你身上沒有功名,也不是修行者,更沒有世家庇護,但文宗弟子就會是你最響亮的招牌!在地方上,官員見你要客客氣氣,世家對你要招攬照顧,哪怕獨來獨往的修行者,隻要他說漢話,寫漢字,也得尊稱你一句“先生”。

    如果你年紀輕輕,又是文宗子弟,那麽以後參加文舉,也是大大有優勢。別忘了,文舉的主考官,可幾乎都是出自文宗的。

    可如何年紀輕輕就加入文宗門牆呢?很簡單,你為文宗做出一定的貢獻就好。或者,你成為文宗某位資深傳人的親傳弟子……

    你要是加入任老夫子的“著作”小隊,那很好,以後任老夫子著書立說,雖然他是第一作者,但後麵的協同作者名字裏,肯定有你一個。著書立說,就算是一種很可觀的貢獻了,因為文宗的核心,就是一個巨大巨大的大書庫嘛!

    而更進一步的,是你一旦獲得任老夫子的青睞,和他套套近乎,他一欣賞你,搞不好直接收你為親傳弟子——那就符合真正加入文宗的後一種情況。

    這可是一塊金字招牌!搞不好你以後可以依賴這塊招牌再開宗立派啊……

    有情商、懂事故的中高段弟子心裏已經火熱了,尤其是高段弟子,他們的學術水平肯定要高過中段弟子,入選幫手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他們一臉激動,但卻有緊緊閉著嘴巴,不流露出任何口風——這種事豈能讓太多人看明白?多一個明白人就多一個對手啊!

    周道安是看明白了,但是他對於“文宗”弟子這個身份,還沒想好要不要去爭取。

    因為他既然成了擺渡者,在方舟之上,修行是無法選擇的第一道路。而自己重生之後,對於文化的學習,一來隻是一種必要,二來是一種身份的掩護。其餘之外,他又不想參加文舉試、走出仕這條路。

    但文宗既然是個大書庫,資料的充沛是必然的。自己成了文宗弟子,那麽就有進入文宗藏書閣的便利。這算是一個好處,而且說不定能發掘不少寶藏,甚至什麽秘籍、功法都有……常泡圖書館的孩子格外有出息,如果能混到圖書管理員的位置,哇哢哢那可牛X了——從掃地僧到MAO爺爺,都是圖書管理員出身啊!

    即便自己眼下沒在雍京,但任老夫子既是文宗鼎鼎有名的大儒,自身的藏書和見識也很可觀……文宗之人,修行者也不在少數,隻是不以修行著稱罷了。比如任老夫子……嗯,他有沒有修行尚不清楚,但剛才那個喊“肅靜”的中年人,顯然是有大本事的……

    想歸想,但這些終究還沒落實到行動方針。

    那邊的夏家小子夏承蔭,原本是理解不了任老夫子的話中含義,可他身邊的長手漢子卻有見識的,隻見他壓低聲音,附到夏承蔭耳邊快速地解說了一番。周道安隔著一定距離,加上周圍的學生都在小聲嘀咕,無法聽清兩人的對話,但隻言片語流露出來,估計就是在解說任老夫子的話。

    果然,沒片刻,夏承蔭的眼睛已經亮了起來,滴溜溜地轉了好幾圈,顯然有了想法。

    任聰說完了自己的三把火,倒也沒有繼續費口舌,接下來很簡短地說了勉勵的話,就讓手下的十一名教員分布下去,一到兩人負責一個學科,讓學生們分別去谘詢,甚至可以當場口試幾個問題,判斷學生適合選什麽科目主修。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流動起來,在每個教員麵前排起了長隊。科目的選擇關係到自己日後的學業,大多數學生還是很關心的。

    甚至乎,周道奇都以好奇為主、湊熱鬧為輔的心態,拉著周道安一起挨個問了一遍。當然,有周道奇在,排隊的學生都對他們格外“客氣”,不時有學生主動讓出了自己的隊伍位置,讓周道奇先谘詢。

    一圈下來,周道奇倒是新奇勁兒退了,但周道安可是有所收獲。禮、史、文、書、理、術、工七門功課究竟是個啥,周道安已經了然——

    禮,類似於周道安前世的品德與法治課,研究漢域自古以來的禮法變遷,學有所成,是可以參加文舉中“文-禮”這個科目的競爭,考上,在朝廷裏就從禮部、刑部幹起。

    史,好理解,就是研究曆史,兼顧考古學,和哲學也搭邊。漢域的文舉試沒有專門考“史”的,但史在每個小科目裏都有涉及,專業人才可以從事的工作也很多——文宗本身就需要大量學史、修史的人。

    文,也好理解,主要研究文學。文字、詩歌、詞賦、教育……都脫胎於“文”。這也是文舉試裏最古老的科目、選修最多的大科。文這一路出來的考生,上可以治國輔政,中可以教書育人,下可以自修深造,路子最廣。

    書,則是專攻書法,兼顧畫藝。漢域的書法家、畫家是清貴文人,有所成就者也很吃香,常常是世家勳貴的座上賓。當朝太子太傅夏敏孺,就是書畫一道很有建樹的。

    理,不是理工科,而是屬於哲學範疇。研究思想方向和思維體係,和史學一樣,看似小眾,但諸多科目都會涉及,且研究有成,也能成為大學者,開宗立派。

    術,算是後世所理解的理科了,主要學習方向是數學和天文地理,偏理論研究。

    最後是工,類似後世物理學,也是理工科的最大類,偏應用。上到朝廷,下到民間,各行各業對此類人才的需求量很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