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宋家
字數:4143 加入書籤
A+A-
宋家的本家就在淳州。
若是定北衛真的要在淳州定根,這個宋家便是最大的阻礙。
作為雲家最大的跟班,宋家在七貴中的地位並不低,而且宋家的生意讓現在的唐赫十分眼饞。
那就是養馬。
宋家立於淳州之地,沃野千裏,有著大周最好的馬場,宋家馬場出產的戰馬基本供給了大周半數的軍伍,即使唐赫平日裏騎得禦馬也是宋家進貢的。
而且太行山脈橫穿淳州,樹林茂密,樹種極多,淳州還是大周重弓出產最多最好的地方,基本淳州的百姓人人皆會製弓造箭,大周流傳最久的一句民謠便是宋家的。
宋家良馬宋家弓,宋家兒郎養皇宮。
唐赫深知想要和擅長馬戰的突厥人作戰,大周必須要有自己最好的騎兵,宋家就是能為唐赫做到這一切的七貴。
除了宋家的弓馬,還有馬家的兵武,沈家的糧,趙家的軍士,雲家的錢,都是唐赫接下來要一步一步奪到手中的東西。
現在雲之瀾正帶著雲家往死路上狂奔,宋家雖然未見什麽動靜,但是不影響唐赫沒事找事,挑宋家的麻煩,誰讓他宋家有這麽好的東西被自己看上了呢。
遠在千裏之外,太行山腳坐落著一個巨大的宅院,高大的院門映照著這戶人家的地位,一個龍飛鳳舞的宋字立於大門的一側,這便宋家的主宅所在。
夜深人靜,在這個巨大的宅院內的有一件小小的院落仍舊點著燈,一個身材消瘦的青年正在院中的大木桌上鼓弄著什麽東西。
“咳咳,天王蓋地虎。”
小院門外傳來一聲清亮的女聲。
青年停下手中的活計,皺了皺眉頭說道
“進來。”
小院的門應聲而開,一個身著青裙的少女端著提著一屜吃食走了進來。
“表哥,我不是跟你說了嘛,你應該接寶塔鎮河妖,我才能進來的。”
少女提著吃食放到青年木桌上,不高興的嘟著嘴說道。
“我忘了。”
青年麵無表情的說道。
“哼,你就是故意沒有記,表哥這麽聰明怎麽會忘。”
少女一邊說著,一邊拿起青年放在的桌上的東西。
青年拿出食屜裏的飯菜,說道
“林姝,你手上的東西今天殺了十五隻麻雀,上麵的血應該還沒幹,今天怎麽沒有紅燒肉了?”
聽見青年這樣說,林姝急忙將手中的物件扔到一邊,在青年的衣服上擦了擦手,嫌棄的說道
“孔明表哥,你是被大爺爺罰在院子禁足的,每天有我給你送飯就不錯了,怎麽還挑三揀四的。”
宋孔明麵無表情的拿起一碗稀粥,幾口便喝完了,將碗放在一旁,對於屜中其他吃食看都不看一眼,又繼續忙起他剛剛組裝的東西。
看見表哥又開始使性子不吃飯,林姝搖頭歎息,這個表哥年齡比自己大,怎麽還跟個孩子一樣。
“表哥你一天就喝一碗粥,一口菜都不吃,舅媽看見了非得罵死我不可,大不了你想吃什麽,我親自給你做好不好,現在先吃點。”
林姝雖然稱宋孔明為表哥,可是她跟宋孔明的關係早就出五服外了,宋家家大業大,她是分家外嫁女的子女,隻是家道中落,才回到宋家寄人籬下,雖然是宋孔明的表妹,但也就比侍女的地位好一些。
可是宋孔明是宋家本家的嫡孫,雖然不是長孫,但也比林姝強太多。
聽見林姝這樣說,宋孔明扭頭看了她兩眼,低聲道
“明天我要吃紅燒肉,醋魚。”
“好。”
林姝咬牙切齒的說道,他吃的這兩樣菜自己起碼要忙活大半天,想出門都出不去。
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宋孔明才放下手中的東西,重新吃了起來。
林姝閑著無聊,又開始在宋孔明的拿這拿那,她的目光被宋孔明剛剛放下的東西吸引了過去。
看著這個弓不像弓的東西,林姝好奇的問道
“表哥你這是又鼓弄出什麽東西來了?”
“那是把……連箭弓,隻是我還沒取名字。”
“弓嗎?它這底下怎麽還有個木匣子,好沉啊。”
林姝掂量了一下木匣子的重量,疑惑的問道,淳州基本上人人皆會使弓箭,對於弓他們自然也是熟悉,隻是這般重的她還是第一次見。
“那是箭匣,可以存放箭矢,你拿反了。”
聽見宋孔明這樣說,林姝將它翻了過來,對著遠處的一顆樹木按了一下,弩箭瞬間發射出去,不用她再拉弦,下一根弩箭已經搭好,她再次按下,又是一根弩箭,一連三發弩箭齊齊射出。
雖然弩箭並未安裝箭頭,但威力也是極大,深深的插進樹幹中。
林姝一臉不可思議扭頭看著宋孔明,眼裏滿是激動和欽佩,宋孔明改進的這個弩,若是遇敵作戰,乃是一個極強的利器啊,若是配給給大周的軍伍,等到麵對突厥人的衝鋒,大周的兵士也有應對之法。
想到這裏,林姝的眼神漸漸複雜了起來,看向宋孔明有些別的意味。
“小玩意兒罷了,沒什麽用。”
宋孔明放下飯碗,走到林姝身邊,接過連弩看了幾眼隨口說道。
“這怎麽會沒用呢,這”
“在宋家,它就是沒有東西。”
宋孔明麵無表情的說道。
林姝還想說什麽,但是又想起身邊的表哥就是因為這些才被禁足的,臉色也是黯淡了起來,她知道自己表哥能力,隻是在這個家裏,他想做的皆由不得他。
若是真的有一天表哥能夠真的做自己想要的事情就好了。
“已經完成了?”
唐赫一大早來到碎玉軒,就聽見周文密跟他說四科取士的明經與策論兩科已經完成了。
之前周家遇襲的時候,明經與策論就已經準備好了,隻是周家被雲之瀾的人一把火燒了,導致現在的要重新編寫,不過周文密和楚明軒的都是大儒,又有林博遠幫忙,這種重修的工作並沒有耗費多少時間。
唐赫翻看著明經策論兩科的內容,心裏感慨萬千,四科取士終於算是有了一大進展了。
現在就差這個術數,不知道考些什麽了。
若是定北衛真的要在淳州定根,這個宋家便是最大的阻礙。
作為雲家最大的跟班,宋家在七貴中的地位並不低,而且宋家的生意讓現在的唐赫十分眼饞。
那就是養馬。
宋家立於淳州之地,沃野千裏,有著大周最好的馬場,宋家馬場出產的戰馬基本供給了大周半數的軍伍,即使唐赫平日裏騎得禦馬也是宋家進貢的。
而且太行山脈橫穿淳州,樹林茂密,樹種極多,淳州還是大周重弓出產最多最好的地方,基本淳州的百姓人人皆會製弓造箭,大周流傳最久的一句民謠便是宋家的。
宋家良馬宋家弓,宋家兒郎養皇宮。
唐赫深知想要和擅長馬戰的突厥人作戰,大周必須要有自己最好的騎兵,宋家就是能為唐赫做到這一切的七貴。
除了宋家的弓馬,還有馬家的兵武,沈家的糧,趙家的軍士,雲家的錢,都是唐赫接下來要一步一步奪到手中的東西。
現在雲之瀾正帶著雲家往死路上狂奔,宋家雖然未見什麽動靜,但是不影響唐赫沒事找事,挑宋家的麻煩,誰讓他宋家有這麽好的東西被自己看上了呢。
遠在千裏之外,太行山腳坐落著一個巨大的宅院,高大的院門映照著這戶人家的地位,一個龍飛鳳舞的宋字立於大門的一側,這便宋家的主宅所在。
夜深人靜,在這個巨大的宅院內的有一件小小的院落仍舊點著燈,一個身材消瘦的青年正在院中的大木桌上鼓弄著什麽東西。
“咳咳,天王蓋地虎。”
小院門外傳來一聲清亮的女聲。
青年停下手中的活計,皺了皺眉頭說道
“進來。”
小院的門應聲而開,一個身著青裙的少女端著提著一屜吃食走了進來。
“表哥,我不是跟你說了嘛,你應該接寶塔鎮河妖,我才能進來的。”
少女提著吃食放到青年木桌上,不高興的嘟著嘴說道。
“我忘了。”
青年麵無表情的說道。
“哼,你就是故意沒有記,表哥這麽聰明怎麽會忘。”
少女一邊說著,一邊拿起青年放在的桌上的東西。
青年拿出食屜裏的飯菜,說道
“林姝,你手上的東西今天殺了十五隻麻雀,上麵的血應該還沒幹,今天怎麽沒有紅燒肉了?”
聽見青年這樣說,林姝急忙將手中的物件扔到一邊,在青年的衣服上擦了擦手,嫌棄的說道
“孔明表哥,你是被大爺爺罰在院子禁足的,每天有我給你送飯就不錯了,怎麽還挑三揀四的。”
宋孔明麵無表情的拿起一碗稀粥,幾口便喝完了,將碗放在一旁,對於屜中其他吃食看都不看一眼,又繼續忙起他剛剛組裝的東西。
看見表哥又開始使性子不吃飯,林姝搖頭歎息,這個表哥年齡比自己大,怎麽還跟個孩子一樣。
“表哥你一天就喝一碗粥,一口菜都不吃,舅媽看見了非得罵死我不可,大不了你想吃什麽,我親自給你做好不好,現在先吃點。”
林姝雖然稱宋孔明為表哥,可是她跟宋孔明的關係早就出五服外了,宋家家大業大,她是分家外嫁女的子女,隻是家道中落,才回到宋家寄人籬下,雖然是宋孔明的表妹,但也就比侍女的地位好一些。
可是宋孔明是宋家本家的嫡孫,雖然不是長孫,但也比林姝強太多。
聽見林姝這樣說,宋孔明扭頭看了她兩眼,低聲道
“明天我要吃紅燒肉,醋魚。”
“好。”
林姝咬牙切齒的說道,他吃的這兩樣菜自己起碼要忙活大半天,想出門都出不去。
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宋孔明才放下手中的東西,重新吃了起來。
林姝閑著無聊,又開始在宋孔明的拿這拿那,她的目光被宋孔明剛剛放下的東西吸引了過去。
看著這個弓不像弓的東西,林姝好奇的問道
“表哥你這是又鼓弄出什麽東西來了?”
“那是把……連箭弓,隻是我還沒取名字。”
“弓嗎?它這底下怎麽還有個木匣子,好沉啊。”
林姝掂量了一下木匣子的重量,疑惑的問道,淳州基本上人人皆會使弓箭,對於弓他們自然也是熟悉,隻是這般重的她還是第一次見。
“那是箭匣,可以存放箭矢,你拿反了。”
聽見宋孔明這樣說,林姝將它翻了過來,對著遠處的一顆樹木按了一下,弩箭瞬間發射出去,不用她再拉弦,下一根弩箭已經搭好,她再次按下,又是一根弩箭,一連三發弩箭齊齊射出。
雖然弩箭並未安裝箭頭,但威力也是極大,深深的插進樹幹中。
林姝一臉不可思議扭頭看著宋孔明,眼裏滿是激動和欽佩,宋孔明改進的這個弩,若是遇敵作戰,乃是一個極強的利器啊,若是配給給大周的軍伍,等到麵對突厥人的衝鋒,大周的兵士也有應對之法。
想到這裏,林姝的眼神漸漸複雜了起來,看向宋孔明有些別的意味。
“小玩意兒罷了,沒什麽用。”
宋孔明放下飯碗,走到林姝身邊,接過連弩看了幾眼隨口說道。
“這怎麽會沒用呢,這”
“在宋家,它就是沒有東西。”
宋孔明麵無表情的說道。
林姝還想說什麽,但是又想起身邊的表哥就是因為這些才被禁足的,臉色也是黯淡了起來,她知道自己表哥能力,隻是在這個家裏,他想做的皆由不得他。
若是真的有一天表哥能夠真的做自己想要的事情就好了。
“已經完成了?”
唐赫一大早來到碎玉軒,就聽見周文密跟他說四科取士的明經與策論兩科已經完成了。
之前周家遇襲的時候,明經與策論就已經準備好了,隻是周家被雲之瀾的人一把火燒了,導致現在的要重新編寫,不過周文密和楚明軒的都是大儒,又有林博遠幫忙,這種重修的工作並沒有耗費多少時間。
唐赫翻看著明經策論兩科的內容,心裏感慨萬千,四科取士終於算是有了一大進展了。
現在就差這個術數,不知道考些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