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現場采訪

字數:5116   加入書籤

A+A-


        小李王村李存孝家院外。

    李存孝的大侄女登登的跑進院子裏。

    “叔、叔,有一輛城裏來的大白車開進村子裏了,車裏人在打聽你和爺爺呢!”

    小姑娘穿著白背心花褲子,臉上被泥巴抹得一道一道的。

    李存孝正在院子裏整理麻線,一捆一捆的堆了大半人高,聽到小姑娘的話,抬起頭,朝屋裏喊

    “爹,城裏有車進來,你約了收麻繩的貨商了?不是說的明天?”

    李存孝的老爹老李頭直起身子“不會吧,我是約的明天,難道他們提前來?”

    父子倆不約而同的站起身,收麻繩的貨商可是他們的財神爺,得出去看看。

    李存孝首先看到一輛白色麵包朝他們開過來。

    “二妞,你咋看的,那車上不是寫著宛都電視台嘛!”

    小姑娘委曲道,“有倆字我不認識……”

    老李頭說,“電視台的車,打聽我們幹什麽?”

    李存孝腦子轉得快,“爹,咱家不是剛開了麻繩廠嘛,是不是來采訪咱的?”

    老李頭心跳加快,“采訪?啥是采訪?”

    車子在院門前停下來。

    車門打開,走出來三個裝束時尚的人。

    為首的年輕人招手道“大叔好!存孝,不認我了?”

    老李頭眼拙,沒看出是誰。

    李存孝一眼便認出了,這不是他的初中同學周道?

    李存孝一陣激動,居然不知說什麽好“周道,三年不見了,聽說你參加高考沒幾天,我正說等著去吃你的喜酒呢!……這電視台的車,是咋會事?”

    周道拍拍他的肩,“進屋說。”

    然後向何景招招手,示意扛了機子進來。

    小王司機鎖了車門,打開後備箱,幫何景一起把機子弄出來,兩個人隨後跟了上來。

    看到後麵兩個都聽周道指揮,李存孝心中有數,小聲說“老同學你好厲害,後麵這些人都是你跟班?”

    周道笑道“都是同事,我電視台的同事!”

    李大嬸是個樸實的農村婦女,一看來了貴客,也不等吩咐,開鍋燒了半鍋水,打了三大碗荷包蛋,再撒上白砂糖,用一個大托盤端到了堂屋。

    周道三人都是有素質人的,看到被盛情款待,個個點頭表示感謝。

    二妞說“奶我也要喝雞蛋茶!”

    李大嬸朝客人抱歉的笑了笑,抓起二妞的小胳膊就往灶房拽,低聲喝斥道“別鬧,想吃奶奶給你煮雞蛋。”

    老李頭雖說近兩年發家致富了,但生活卻相當節儉,平時還是吧噠個旱煙,此時拿用來招待客人的黑色長條“鬆”煙,一根根的散。

    周道上一世都不抽煙,但他知道這一世,你不吸煙也要接著,點著,然後吸上兩口,這才是對主人的尊重。

    村裏來了電視台的采訪車,小李王村的村民們一下子圍上來看稀奇,這個時代,電視還沒有普及,電視台的采訪車更是稀罕物。

    很快,院子外擠滿了人,有的探頭往裏看,膽子大的直接走到院子裏。

    攝像老何進來的時候給李存孝遞了張名片,周道也遞給他一張,李存孝對周道的這張名片特別在意,不舍得往兜裏裝,又怕汗濕了,他決定明天開始,見人都讓人看看這張名片

    周道,宛都電視台記者,我哥們!

    為了節省時間,最主要是怕李存孝們對采訪推托,周道紅口白牙的編了一套瞎話

    “李叔,我們昨天在縣裏采訪,從縣團委處了解到存孝是咱雲河縣新長征突擊手,又得知李叔你辦了麻繩廠,所以縣裏推薦我們來采訪你。

    李叔放心,采訪很簡單,我把你要說的都寫在一張紙上了,一會你跟存孝好好看看,用你們的話說就行了。

    采訪一上電視,對咱的麻繩廠銷售肯定有幫助,就是資金不夠,找信用社貸款鄉裏也會開綠燈的。”

    老李頭聽了很激動,點頭嗯嗯啊啊的應著。周道心說,趁熱打鐵,否則下午就趕不上回大周莊了。

    農村光線充足,空氣明淨,何景調了調鏡頭,覺得還不錯,他把一大碼成品麻繩當作背景,調好角度,司機小王臨時充當主持人,把話筒遞到老李頭前麵。

    老李頭很緊張,臉憋得通紅,屁也放不出一個。

    周道充當導演,讓老李頭反複念稿子,記熟了再脫稿說。

    圍觀的人發出哧哧的笑聲。

    “老李頭說呀!”

    “看,老李頭急得尿褲子了!”

    “哈哈哈……”

    老鄉們這麽圍著,采訪對象根本放不開,周道停下手中的稿子,勸說道“各位老鄉,大家先讓一讓,先到院外等一等,等我們拍完了再進來,怎麽樣?”

    但周道說話太溫和,沒人聽。有人反而笑得更響了。

    李大嬸見狀,手裏拿把條帚,趕豬一樣轟人“聽電視台的,都先出去,拍完再進來!”

    人群開始慢慢往外退,李大嬸覺得太慢,一條帚打在一個後生屁股上,後生哎呀一聲跳著往外跑,其他人從眾,一起湧出了院子。

    大嬸閂上門。

    “嬸子威武!”周道伸出大拇指。

    李大嬸經這一誇,反而有些羞澀,“這些鱉娃子們,就是欠打。”

    院裏清靜了,老李頭終於沒那麽緊張了,在李大嬸的鼓勵下,按著周道設定的話素,結結巴巴的開說了。

    當然,這些何景沒錄。

    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攝像,何景全神貫注的等著采訪對象完全放鬆的那一刻才會按下攝製鍵。

    主要是,膠卷太貴了。

    周道才不管他那麽多,一邊指揮著老李頭和李存孝如何脫稿介紹致富經驗,一邊摧促老何,快錄!錄完才有農家樂!

    鏡頭輪到李存孝的時候,沒想到這家夥根本不用周道的稿子,而是直接脫稿噴

    “……當我們成為種糧大戶,終於年產量上萬斤後,我們家就把眼光往長遠處看了,這是因為雖然畝產萬斤,但糧食增產受土地的限製。我和我爹就想,大家糧食都增產了,肯定需要更多的麻繩、茓子、麻袋。

    我們結合自己的優勢,就辦了這個麻繩廠,但是想法歸想法,這其中經過了很多挫折……感謝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能在致富路上帶頭起步……”

    這尼碼一套一套的,周道忽然覺得,這個鄉團高官是個高手,這套話一定是李存孝當選“新長征突擊手”發言時背過的稿子。

    這也說明我們初中語文老師牛批,要不然咋教出來周道、李存孝這倆學生都這麽能說呢。

    當然,最厲害的還是我周道,是我周道年年上牆報影響了李存孝同學。

    最後參觀了李存孝家的麻繩廠。

    其實所謂的麻繩廠,就是李存孝家另一個院子,這個院子相對更加寬敞,院子裏擺了並排五六個老式紡繩車,靠屋簷下搭一個敞篷,敞篷下掛著一排經簿子,這是一種老式紡麻線工具,可以用來紡出細麻線。

    而院子裏紡繩車,則可以把細麻線合成加工成麻繩成品。

    這種露天的老式紡繩車,指定在下雨天就得停工。

    生產力還相當低下呀。

    老李頭家這麽忙乎一個季節,可能還沒有自己去倒賣液化氣一天掙得多吧。

    但李存孝同學的口才不錯,這是個新發現,可以培養,未來可期嘛!

    拍完“車間”,走出麻繩廠,李大嬸在廚房裏做的農家炸雞的香味就飄了出來。

    周道忽然想起自己下鄉時買的包還在車上,喊小王打開車門,拿出點心糖果,二妞眼都直了,抓在手裏,三兩下把嘴巴塞得鼓鼓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