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6僵持

字數:7471   加入書籤

A+A-


    “砰砰砰”
    隨著關船上鐵炮手開火,關船周圍瞬間升起陣陣青煙,如同煙幕彈般,讓本就不大的關船此時在明軍炮手眼裏變得若隱若現起來。
    炮窗本就狹小,倭軍意外的開火卻取得了他們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裝填完成後明軍的第三次炮擊,被擊中的倭寇船隻明顯減少,從前一次的十餘條關船被擊中,瞬間下降近一半。
    不過此時的東南風正大,那點煙幕很快就被海風吹散。
    不過,倭寇的鐵炮手似乎意識到什麽,他們的槍聲開始不間斷的響起。
    沒能攔住明軍戰船,前方的安宅船此時也是全力轉向,順著風,雖然這時候轉彎非常危險,但他們也不得不這麽做。
    至於遠處明軍的運輸船隊,他們已經看不到了,自然不知道遠處還有一支更好打的敵軍船隊。
    “隻有十幾支船,我們隻要能搶下一條,我們就賺了。”
    此時,這支倭軍水軍的將領心頭狂跳,搶下一條船,就等於搶到一船的大崩,這麽巨大的財富,足夠讓家主給更多錢,建造更多的戰船。
    倭寇水軍開始全麵轉向,在北海上發生了驚奇的一幕,十餘條明軍戰船不斷在大海上轉彎,以“8”字形航行,而在他們身後則是一群倭船追趕。
    沒當船隊接近時,就會爆發出激烈的槍炮聲,然後明軍船隻就會快速向一側轉向,繞過對方前方船隊蠶食後方小型戰船。
    雙方在北海,倭國稱之為日本海的海洋上陷入纏鬥。
    明軍水師利用大炮的火力優勢,不斷摧毀一艘艘關船,甚至兩隻安宅船都因為遭遇多次炮擊而不得不退入陣中,不敢再冒頭。
    “大人,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明國戰船大炮犀利,我們這樣根本靠不上對麵的船隻,就會被他們的大炮打沉。”
    幾次遊戰後,終於有倭寇將官說話了。
    損失了二十多條關船,兩條安宅船遭遇重創,這樣的打擊太大。
    這支水軍戰前擁有百餘艘各類戰船,但是經過這次海戰,沉沒關船二十餘支,還有二十餘支遭遇重創。
    安宅船經打,但也不能繼續這樣耗下去。
    先前幾次周旋,不過是倭寇水軍將領被大明戰船上的火炮吸引,一直想著衝上去,隻要接舷,他們就能搶下一條明國戰船。
    可是經過幾次努力後,現在希望渺茫,對方根本就不和他們近戰肉搏,而是靠武器優勢遠遠的打擊他們。
    經過慎重考慮後,倭寇水軍將領終於做出決定。
    “傳令,全軍撤回佐渡島,派幾條關船監視明國水軍,確定他們晚上的位置,我們偷襲。”
    對方的炮船可以封鎖佐渡島,但卻顯然沒有運輸多少人馬。
    單靠這樣的武裝,是不可能占領佐渡島的。
    那麽,守株待兔就變得有了可能。
    先撤回佐渡島碼頭,在確定明國水軍晚上拋錨休息的海域後實施偷襲,搶下一兩條戰船應該是有希望的。
    到現在,倭國水軍將領依舊沒有忘記明國戰船上的大炮。
    而且,他也必須得到這些大炮,否則損失如此巨大,他沒法給家主和九鬼統領交待。
    而在大明水師船上,孫指揮已經意氣風發的下令道:“下次再放近點打,一裏距離上,小崽子們打的更準。”
    “大人,倭寇好像沒跟上來。”
    操船把總看到身後跟著的倭船,忽然開口說道。
    “什麽?”
    孫指揮這次觀察倭寇船隻動向,視野中自己和倭船的距離似乎正在拉大。
    “他們轉向佐渡島了。”
    把總忽然又說道。
    “我看到了。”
    孫指揮盯著逐漸遠去的倭船,臉上原來的笑容逐漸冷下來。
    “要不我們追上去?”
    把總忽然提議道。
    追上去,大家都順風,雖然可以憑借船速優勢截住倭寇水軍的尾巴,但孫指揮還是搖搖頭。
    抬頭看了看天色,天很快就要黑下來了。
    “命令船隊改橫線,我們要找回運輸船隊。”
    跟著倭寇去佐渡島有什麽用,他的軍令是封鎖佐渡島,掩護運輸船隊上的兩千步卒登陸。
    現在他們已經把運輸船隊弄丟了,得把人找回來。
    雖然偷襲佐渡島的計劃已經失敗,但軍令還是要繼續進行下去。
    於是,縱列線很快變成兩船相距七八裏的橫列線,十二艘大明戰船逆風向回航行,尋找隱入北海的運輸船隊。
    北海上爆發的海戰,戚繼光和徐喬安等人自然還不知道。
    徐喬安帶著東海水師主力,三十餘艘雙層炮船和十餘艘支援福船正全力向東北方向航行,全力支援佐渡島。
    在經過對馬島時,留下十艘雙層炮船和三艘福船封鎖對馬島,其餘主力繼續向佐渡島進發。
    而戚繼光率領的明軍主力也已經登船出航,向著倭國前進。
    途中分出一支分艦隊,由五艘雙層炮船保護二十餘艘大福船向對馬島行進,南海水師也調出二十艘雙層炮船編入北軍編隊。
    三日後,明軍主力船隊終於靠近本州島,突然出現的龐大船隊把海岸線巡邏的毛利家武士嚇了一跳,急忙派人快馬向吉田郡山城的家主毛利輝元報告。
    後世國人多熟悉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其實這個時代毛利家在倭國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畢竟曾經是織田信長統一霸業最後的攔路虎。
    毛利氏是個有悠久曆史的名門,毛利氏的祖上可追溯到鐮倉幕府初建立時,出仕源賴朝,擔任政所別當的大江廣元。
    廣元死後,四子毛利季光的後代作為安藝國吉田莊的地頭繁衍生息了下來。
    1497年4月16日,毛利元就出生於安藝的吉田郡山城,乳名鬆壽丸,當時毛利家隻是一個在周圍諸大名之間的夾縫中艱難求存的一個小大名,從屬於周防國的大內家。
    在“有田中井手之戰”中,毛利元就一舉成名,在幸鬆丸夭折,毛利元就成了眾望所歸的家督。
    而之後,毛利元就憑著出色的謀略,頻出奇兵,屢屢大敗強敵,讓毛利元就威名“天下”震動,並讓毛利家從一個小大名逐漸蛻變成一方諸侯。
    毛利元就的長子隆元忽然於1563年病死,這對已是風燭殘年的元就無疑是個致命打擊。
    為了安慰隆元在天之靈,元就立了隆元的長子毛利輝元為繼任家督,並由兩個叔叔吉川元春與小早川隆景輔佐。
    1571年7月6日,戰國時代最著名的智將毛利元就病逝,享年75歲。
    毛利元就死後,毛利輝元在“兩川”叔父的盡心輔佐下,登上家督位,並繼續元就未竟的事業。
    此時強大的毛利家控有安藝,出雲,石見,周防,長門,伊予,備前,備中,備後等十幾國,領國居全國各大名之首。
    隻不過,毛利家是想象不到的,那就是中華早就有“懷璧其罪”的成語。
    其所轄的石見國出產大量白銀,雖然讓毛利家獲得充足的財力武裝自己,但也不知不覺中被大明盯上,對於窮瘋了的大明皇帝來說,石見銀山實在太有吸引力了。
    魏廣德的亂入曆史時空,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曆史原本的軌道。
    在公元1598年太閣豐臣秀吉薨前,輝元被任命為“五大老”之一,負責商討決策共同輔佐直至幼主豐臣秀賴成年。
    五大老包括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及小早川隆景,小早川隆景死後由上杉景勝補上,其中輝元的勢力被列為第二位僅次於內府德川家康,年收入接近於一百一十二萬石。
    在關原之戰後,領地減封至長門國及周防國兩國三十六萬餘石,成立長州藩並維持到幕末並和薩摩島津氏共同領導明治維新。
    當毛利輝元在吉田郡山城聽到西海出現明國大量戰船的時候,幾乎完全不敢相信,實在是太意外了。
    本來他還等著羽柴秀吉帶兵再次來攻打,沒想到卻等來了明軍。
    特別是當石見和出雲傳來敵情消息後,毛利輝元已經意識到明軍的目標,似乎就是石見地區。
    石見位於本州島西南,西臨是長門,南麵則是周防和安雲,東麵連接出雲。
    他最先得到的情報是石見和長門之間出現的明軍水師,半日後石見和出雲方向也傳來明軍水師的警報,他自然知道即將到來的時候什麽。
    此次大明水師的指向非常清晰,那就是對著石見國來的。
    而此時,毛利家大軍主力集中在東部戰線,也就是備前、備中和美作地區,已經來不及調集兵馬增援石見。
    而長門、出雲和周防也沒有足夠的兵力,水師也要抵抗九鬼水軍,毛利家在突然出現的明軍麵前,已經顯示出兵力捉襟見肘,應接不暇。
    此前,曾經稱霸瀨戶內海,被視為毛利家驕傲的毛利水軍剛剛在木津川衝海戰中敗給裝備了“海怪”的九鬼水軍,目前退守安藝,也無法調動兵力威脅西海的明軍水師。
    而擊敗毛利水軍的“海怪”,其實就是九鬼嘉隆、瀧川一益建造了六艘巨大的戰艦,船舷上至少覆蓋了一些鐵甲,還裝備了不知什麽渠道獲得的西洋大炮。
    雖然數量不多,但對缺乏重火力的倭國水軍來說,幾門大炮就足夠改變海戰結果了。
    這也是九鬼水軍在遭遇明軍炮船反複轟擊而沒有驚懼潰散的原因,九鬼水軍也有炮船,隻是火炮數量遠沒有明軍水師多。
    若是明軍水師提前幾年出現在北海,火炮的轟鳴就足夠讓九鬼水軍在第一輪炮擊後陷入潰敗的境地了。
    就在毛利輝元苦思對策的時候,明軍抵達海岸的軍隊可不會等待毛利家出招,他們必須搶在織田氏出兵救援前,搶占石見國邊境,將倭國軍隊阻擋在石見地區外,確保石見銀山安全。
    於是當日,在炮船抵近海岸線對岸上不多的毛利家士卒一陣齊射後,大批小型福船就衝到近海,通過舢板快速向海岸線投放明軍步卒。
    海岸線上,毛利軍兵力不足,抵抗非常微弱的情況下,很順利就讓明軍登陸成功。
    按照早先的演練,輜兵帶著大量的木板,快速在海灘邊建造了可供福船停靠的簡易碼頭,福船輪流靠岸,在海灘投送下大批步卒和糧草輜重。
    而先一步登陸的步卒,則在距離海岸線十裏附近建造臨時營寨,做為防禦工事。
    他們挖掘壕溝和樹立柵欄,完成了防禦陣地的構築,隨著騎營上岸,明軍開始放出騎兵偵查周圍環境。
    空出來的福船則退至最後,重新編隊準備返回濟州島運輸其他輜重補給。
    本州島並沒有遭遇過多的抵抗,登陸從一開始就很成功。
    而此時的對馬島上,明軍在搶占碼頭後也是勢如破竹,將宗氏族人圍困在對馬城內。
    憑借城牆和鐵炮,宗氏族人還能勉強抵抗,但城破陷落也隻是時間問題。
    因為明軍已經將數門大將軍炮搬下戰船,運往對馬城,準備進行攻堅。
    而在明軍攻倭計劃中應該最早打響,最快取得進展的佐渡島,反而陷入僵持。
    大明水師雖然憑借船堅炮利在海戰中擊敗了九鬼水軍一部,但大明炮船隻能在白天抵近炮擊碼頭及周圍要塞。
    大量船隻被擊毀在港內,讓九鬼水軍直接從船上退守島內,卻不給明軍登陸機會。
    夜襲,自然是沒有成功的。
    實際上當少量關船有意無意尾隨明軍水師,特別是三十餘艘福船組成的運輸船隊被倭軍發現後,佐渡島鎮守將領和水軍將領就已經明白明國意圖。
    海戰打不過,自然隻能尋求在島上擊敗明軍。
    最起碼,他們還可以等到九鬼嘉隆率領的九鬼水軍主力支援。
    在九鬼水軍主力中,也有裝載大炮的戰船,這是他們現在擊敗明國水師的唯一希望。
    “他們的大炮射程有限,隻要我們退回來即可。
    隻要他們出動船隻登陸上來,我們這兩千多鐵炮一輪打擊,就可以讓明國人損失慘重。”
    “正是,幸好水軍還有這一千多門鐵炮,讓我對守住佐渡有了十足把握。
    隻等九鬼將軍援兵到來,我們就可以擊敗敵人。”
    佐渡島上,原本互相不對付的水軍和陸軍將領,難得坐在一起籌劃佐渡島戰事。
    他們都知道,如果佐渡島守不住,他們就算逃回去也難逃切腹的命運。
    而明軍在嚐試強行登陸,結果遭遇兩三千支鳥銃齊射損失慘重後,也暫時放棄登陸,而是用少量兵力吸引倭軍鐵炮手出戰,乘機用火炮覆蓋消滅敵方有生力量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