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古人的智慧(第三更)

字數:5347   加入書籤

A+A-


    

    “對了。”耿蟬兒似是忽然想起什麽似的大叫一聲。

    徐陽平靜問道“怎麽了?一驚一乍的。”

    耿蟬兒吐了吐舌頭笑道“差點忘了,父親讓我問你,此番大戰你是最大的功臣,想要一些什麽獎賞。”

    “隻要不是太過分的,父親說他都能滿足。”

    聞言徐陽心中一樂,總算是說道這兒了。

    忽然心頭惡趣味作祟,想要戲耍一番耿蟬兒。

    於是徐陽揶揄道“你。”

    耿蟬兒一時間沒聽明白徐陽的意思,遲疑道“我?我怎麽了?”

    徐陽笑道“我想要的獎勵啊。”

    此時耿蟬兒徹底聽明白徐陽的意思,俏臉立即通紅。

    徐陽仍不打算收手繼續說道“就把你許配給我即可。”

    耿蟬兒俏臉通紅強忍著跑出去的想法說道“別鬧,說正經的呢。”

    徐陽聞言不再玩鬧臉色嚴肅的問道“大元帥打算怎麽獎賞?”

    這種事情就和買東西一樣,誰先出價誰便輸了。

    耿昌做了二十多年的泰安王豈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耿蟬兒兩手一攤無奈道“父親沒有明說。”

    徐陽麵色平靜,心中暗罵“老狐狸。”

    耿蟬兒是耿昌最疼愛的女兒,也是唯一的女兒,若說誰最了解耿昌,當屬耿蟬兒無疑。

    要多了耿昌不給,要少了徐陽心疼,無奈之下隻好讓耿蟬兒幫忙出出主意。

    徐陽目光看向耿蟬兒笑道“那你說我應該要什麽獎賞?”

    耿蟬兒聞言瞬間明白徐陽打的什麽注意。

    但沒辦法,誰讓這是她自己選的夫婿呢。

    在老爹和未婚夫之間,耿蟬兒毫不猶豫的便將自家老爹給賣了個精光。

    耿蟬兒深思片刻後開口說道“兵權。”

    徐陽詫異道“兵權?”

    一般來說獎賞不應該都是一些金銀財寶之類的嗎,耿蟬兒為何讓自己索要兵權?而且索要兵權這種東西,耿昌能同意?

    徐陽一時間百思不得其解,按照他的打算,回到泰安城之後會自行拿出金銀招兵買馬。

    詫異過後徐陽開口說道“詳細說說。”

    耿蟬兒見徐陽詫異,再一想徐陽剛到泰安城不久便參與連番大戰,對泰安城的了解恐怕很少。

    於是耿蟬兒向徐陽科普道“在泰安城並不是你有錢有糧就能自行招兵買馬的。”

    “若是這麽簡單,那張安國早就這麽幹了,泰安城商業發達,四大副帥每人名下都有無數產業,張家錢財固然比不上世代經商的顏家,但也不可小覷。”

    徐陽轉念一想確實如此,看來自己還是對泰安城了解不深,若是有錢有糧便能隨意招兵買馬,那麽泰安城將會徹底亂套。

    徐陽示意耿蟬兒繼續說。

    耿蟬兒繼續解釋道“每一次大戰之後,我父親都會對泰安城的軍隊進行重新洗牌。”

    “每位副帥、將軍、名下能夠擁有多少兵馬,都是有固定數額的。”

    “當戰損超過一定數額,可以向大元帥府申請補充兵額。”

    “若是有人膽敢私自擴軍,第一時間便會被父親率大軍拿下。”

    徐陽急忙追問道“兵額是按照官職大小一成不變的嗎?”

    若是如此,那麽自己想要擴軍的打算便徹底完蛋了。

    耿蟬兒解釋道“當然不是,官職大小固然占一部分原因,但最重要的還是戰功。”

    徐陽疑惑道“戰功?”

    耿蟬兒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每支軍隊的兵額數量並非固定不變的。”

    穀<spa>  “大元帥府在每次大戰之後,便會戰時諸將領所立功勞的大小,來重新分配兵額。”

    “若是當年沒有戰事,大元帥府則會按照諸將領在這一年的表現,在年關之前劃定評級,以此來重新分配兵額,不過評級分配兵額的比例遠遠比不上戰功分配。”

    “可以說戰功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領兵數量的多寡與領兵將領的利益。”

    徐陽不禁追問道“蟬兒,按照此戰飛虎軍的戰功,大元帥府會分配給飛虎軍多少兵額。”

    耿蟬兒聞言雙手比了一個一。

    徐陽遲疑道“一千兵額?”

    若是如此,還不如反了算了,剛來泰安城還能領兵兩千,一番大戰之後隻能領兵一千。

    縱使一千人皆是精銳,那也受不了啊。

    耿蟬兒笑道“想什麽呢,是一萬!”

    聽到這兒徐陽徹底鬆了一口氣,隨即追問道“這一萬兵馬大元帥府可負責糧草軍餉?”

    剛來時還能說自己尚未通過考驗,無法為飛虎軍提供糧草軍餉,但此番大戰中,飛虎軍立功無數。

    也算是變向的向泰安城遞了投名狀。若是還讓徐陽自負軍隊糧草軍餉,那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耿蟬兒回答道“說是一萬兵額,實際上很多軍中都是不滿員的,無他,大元帥府隻負責兵額一半的糧草與軍餉,剩下的一般以鋪子、酒樓等固定資產支付。”

    “這麽做的本意也是想讓領兵將領多多參與到泰安城的商業大計中來,而泰安城之所以商業發達,與這種製度,脫不了幹係。”

    聽到這兒徐陽轉念一想,便明白了耿昌為何如此去做,心中不由得直呼高明啊,這簡直就是古代的kpi考核啊。

    兵額與固定資產掛鉤,兵額多寡再與戰功掛鉤。

    如此一來遇到戰事,泰安城的將領們想不奮勇殺敵都難。

    一但戰功過小,或者沒有戰功,直接影響的便是自家的財產多寡。

    耿昌通過這一係列的製度,已經牢牢的將眾將領捆死在了泰安城的戰車上。

    泰安城一但滅亡,或者說耿昌政權一但破滅,直接利益受損者便是那些領兵將領。

    恐怕此戰泰安城傷亡超過七成,仍未潰敗,與此製度也脫不了幹係。

    大元帥府隻負責半數的軍餉糧草,剩下的一般軍餉糧草以商鋪、酒樓等方式兌現。

    總不能隻給士卒發半餉吧?

    若是真發半晌,自己這將軍、校尉還能當幾天?恐怕眾士卒第一時間就會反了他。

    想要維持自己的地位,隻能大力發展商業。

    以此來補足另一半軍餉的缺失。

    若是其他城池,施行此舉,恐怕眾領兵將領早就在第一時間起兵造反了。

    但在泰安城卻絕不會發生這種事情。

    無他,泰安城的商業實在是太發達了。

    發達到徐陽尚未到泰安城時,與張安邦對話時,張安邦就曾說過,徐陽但凡在泰安城做些小本買賣就能養活他手下的兩千士卒。

    而那些領兵將領再拿到商鋪、酒樓等產業時定會用心經營,無他,一來是手下士卒還要靠著這些產業來養活。

    二來則是這些產業若是賺的多了,領兵將領便能正大光明的收入自己腰包。

    這也算是大元帥府便向給領兵將領的一些甜頭。

    耿昌此舉不但穩固了自己泰安城無冕之王的地位,將泰安城的商業發展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即保證了軍隊的戰鬥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將領吃空餉的打算。

    畢竟吃空餉有東窗事發的風險,而經營這些產業則可以正大光明的貪汙。

    兩者一比較,當真是高下立判。

    最關鍵的是,這些產業並非一成不變,領兵將領若不能保證自家軍隊的戰鬥力,隨時都可能會給他人作嫁衣裳。

    徐陽不禁再度感慨道“古人的智慧真的不能小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