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點將亭內點將台(第三更)
字數:5459 加入書籤
隊伍緩緩前行。
距離點兵亭還有三裏遠時。
忽然從最前方駛來一騎。
那騎卒身背耿昌親衛營旗幟,一路行來無人敢攔。
騎卒飛快的奔向飛虎軍的行伍中。
“末將大元帥麾下親衛營虞候劉長濤見過徐將軍。”劉長濤雙手抱拳恭敬說道。
徐陽睜開雙眼抱拳還了一禮“劉虞候尋徐某所為何事。”
劉長濤恭聲說道“大元帥請徐將軍上前一敘。”
徐陽雖然想不明白此時耿昌找他所為何事,但大元帥發話他也不得不去。
徐陽抱拳說道“還請劉虞候,在前帶路。”
劉長濤抱拳還禮調轉馬頭疾奔一字長蛇陣最前方。
徐陽騎著座下烏騅緊隨其後。
片刻後。
“末將徐陽,拜見大元帥。”徐陽雙手抱拳朝著耿昌行了一禮。
耿昌笑著擺了擺手開口說道“馬上就到點將亭了,接下來的路程徐將軍便與老夫同行吧。”
徐陽聞言亦無不可,想來耿昌是想讓他在泰安百姓麵前露露臉,以此顯示施恩。
畢竟身騎高頭大馬遊街,尤其還是因戰功遊街,對於這個時代的將領來說無異於高中狀元。
是一件風光無比的事情,更有甚者將此當作光宗耀祖的大事。
不過徐陽便無所謂了,他現在一心隻想趕緊回到泰安城,回到那個熟悉的校場倒頭就睡。
為了降服烏騅馬他實在是太累太困了。
耿昌說完,徐陽雙手抱拳行了一禮。
默默調轉馬頭退到耿昌等人身後。
“你好象不喜歡拋頭露麵啊。”耿蟬兒驅馬靠近徐陽。
徐陽無精打采的回道“喜歡,出風頭的事情誰不喜歡,我隻是太困了。”
耿蟬兒捂嘴輕笑道“這烏騅馬現在脾氣還是那麽暴嗎?”
“現在倒是好些了,比之前聽話多了。”徐陽回答道。
二人閑聊一陣之後,徐陽睡意漸漸消退。
徐陽目光看向前方,耿昌左邊是龍騎將軍石金虎,右邊是四大副帥之一的顏長白。
目光所到之處皆無張安國的身影,徐陽不禁疑惑道“怎麽不見張安國與安守禮?”
耿蟬兒回答道“在後軍呢。”
徐陽詫異道“在後軍?大元帥解除張、安,二人的軟禁了?”
耿蟬兒點了點頭回答道“利益交換罷了,張、安二人這次算是傷筋動骨了。”
緊接著耿蟬兒叮囑道“不過此番張、安二人恐怕要恨死你了,泰安城內他們固然不敢明目張膽的動手報複,但難免會用一些上不了台麵的手段,回去之後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徐陽點了點頭,這種事情在所難免,不過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看來今後出門定要帶足了親衛才行。
萬一哪天陰溝裏翻船那就虧大了。
最安全的方式還是直接將張、安二人與他們麾下勢力,連根拔起,但現在的徐陽尚且做不到這一點。
午時過半(後世中午十二點。)
點將亭。
耿克金率泰安城文武官員走向官道。
上百人排列整齊麵朝西邊,恭敬的等候耿昌大軍凱旋歸來。
“來了!來了!大元帥凱旋回來了!”
“看,最前方那位老人便是大元帥了。”
“嗨,我還真是頭一次見到大元帥,大元帥寶刀未老啊。”
“別擠別擠,誰踩我腳了!該死的!”
“哪個是徐將軍?怎麽還沒看到徐將軍?”
穀<spa> “就是就是,不是說徐將軍青麵獠牙形似修羅,身高三丈嗎?這裏麵也沒徐將軍啊。”
“就是啊,我可是衝著青麵獠牙的徐將軍來的,這怎麽沒有啊。”
“真有人身高三丈,青麵獠牙似修羅嗎?”
“嘿,這還能有假,徐將軍若不是身高三丈、青麵獠牙似修羅又豈會屢立大功,甚至親手殺了金朝王爺。”
好在徐陽並未聽到這些百姓的議論,若是聽到,真不知他會做何感想。
官道上黃土飛揚。
不一會耿昌大旗便出現在泰安城百姓視線中。
緊隨其後便是密密麻麻的披甲大軍。
泰安城百姓一時間議論紛紛。有人感歎耿昌寶刀未老,有人在隊伍中尋找身高三丈,青麵獠牙的徐陽。
耿克金率百餘位官員快步迎了上去。
“恭喜父親大人凱旋歸來!”
“嗯,點將台搭好了吧。”
“已經搭建完畢,按照父親大人的要求,點將台高兩丈,台下能同時容納十萬人。”
“嗯,大軍凱旋理當先按功行賞,先安排百姓進場吧。”
半個時辰後,日頭高懸天空。
官道旁的數萬百姓被泰安城士卒有序的接引到點將台兩側。
百姓席地而坐,有經驗的百姓自備了馬紮與瓜果點心。
起了個大早,冒著寒風,頂著嚴寒來此,除了迎接大元帥凱旋歸來之外。
便是在等待這一出好戲了。這可算得上是泰安城二十多年來約定俗成的規矩。
這不比青樓畫舫更有談資嗎。
數萬百姓密密麻麻的分布在點將台下方空地兩側。
徒留下中心一片碩大的空地。
縱使再擁擠,也沒有人敢去占那片空地。
無他,那片空地是留給凱旋士卒的。
“父親大人,還請隨我來。”耿克金在前引路。
耿昌率泰安城士卒緊隨耿克金的腳步越過點將亭,走向點將台。
徐陽緊隨眾人腳步跟在後方。
打眼向四周望去,見泰安城百姓或席地而坐,或穩坐八方,富家子弟嘴中吃著瓜果點心,窮苦人家手中則握著一把南瓜子,自顧自的悠閑的吃著。
隻不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那兩丈高的木台。
徐陽不禁大為好奇,伸手拉了拉身旁的耿蟬兒身後指向悠閑自得的百姓低聲問到“這?這是什麽情況?”
耿蟬兒順著徐陽手指看去,噗哧一聲笑道“這啊,泰安城老習俗了。”
不等徐陽追問耿蟬兒便接著說道“每次大戰凱旋歸來,若是戰功不高,父親便會讓人在泰安城五裏外的點兵亭建造一丈高的高台,並派我哥,親自擂戰鼓,為凱旋將士嘉獎慶功。”
“慶功過後,台下百姓,每人都能得一些賞錢,賞錢不多,重在得個好彩頭。”
“民間甚至還流傳著一句歌謠呢,怎麽唱的來著”
耿蟬兒回想一陣後猛然想起大聲說道“想起來了,是這麽唱的。”
“得勝銅錢,得勝銅錢,真的好,真的好。”
“小兒帶了開智又名目,老人帶了百邪退去度年關。”
“書生商賈帶了升官又發財!還有好多我都記不清楚了。反正就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徐陽恍然大悟,心中不由得再次讚歎古人智慧真高。
這不明顯就是花錢請托,讓百姓在城內為得勝將士們歌功頌德,以此滿足將士們的虛榮心嘛。
往日裏倒也不會有這麽多人,這次人多的主要原因還是耿昌親征,且滅了泰安宿敵完顏金洪。
要不然豈會在十裏外的點將亭搭建兩丈高的點兵台。
無論從規格,還是百姓數量上都要高於平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