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圍爐夜話二

字數:4322   加入書籤

A+A-


    這部書每一本都非常厚,造成書冊巨大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明朝習慣用大字豎版。即使是原文也達到了300萬字呢。

    另一個是除了原文外,還增加了曆史地圖、各類圖片、白話文、曆代注釋、曆史名人評述、專業曆史研究人員分析研究成果等內容,這些內容浩如煙海,十分龐雜。

    要不是瑤光用電腦和網絡收集資料、並編輯處理,兩年時間可是完不成的。

    這些不同的內容,分別用不同的字號、字體和顏色印刷,以作區分。

    而這些東西,遠比原文不知道多了幾十倍。

    目前這套書,剛剛出版。

    全套《大明崇禎資治通鑒匯編》全書,一共有一尺見方,十公分厚的大本冊,總計一百冊。

    這套書籍裝幀十分豪華,紙張雪白厚實,排版印刷清晰美觀。可以說讓大明的人耳目一新。

    這一百本書,每十本裝在一個香樟木(防蟲)的書箱內。一共十箱。

    樣書一出來,就已經被訂購一空了。

    大明的讀書人都是識貨的,這可是能夠傳子傳孫的好東西。

    其實,直到現代,這部由北宋正幗級政治家團隊操刀,完整記錄了華夏上升時期1360年曆史的編年體史書,是所有政商人士書架上都有的必讀之物。

    為何這部書的價值如此之大。

    因為狗改不了吃屎,人也一樣。

    人心、人性亙古未變。

    今日之人和古代之人,本質上沒有任何不同。

    唯一不同的是物質和文化更加發達、複雜了。生活條件更好了。

    當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事中,遇見了難題。

    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問題是老問題,還是新問題。

    如果是老問題,那麽前人是否解決過,有多少種解決方法。

    如果有,我們挑一個最合適的方案,拿來就用。

    就像開卷考試,答案都在書裏。

    如果沒有解決,是否有過嚐試解決的方案。

    這些方案對我們有什麽啟迪和參考價值。

    如果是新問題呢?

    一般沒有新問題。

    已經有的還會有,已經做的複去做,太陽底下沒有新東西。

    這套書第一批準備印刷五千套。第一套就送到了楊府藏書樓收藏。

    小娘皮是讀書達人,酷愛書籍。

    從楊凡在秘書處發布命令,在兩年前開始編撰這部書開始,她就一直關注著進度。及時撥款和解決各種困難。在人力物力上給與了很大的協助。

    這套書編輯好後,她如獲至寶。

    這次出來還帶了十幾本。閑暇時,就津津有味的拿來閱讀。

    尤其是很多後世專家的研究觀點,讓她耳目一新。感覺到收獲很大,甚至醍醐灌頂一般,有智力上升的感覺。

    楊凡體係學的都是簡化字和白話文。這部書也是繁體字和文言文、簡化字和白話文並用的。

    這部書原文是繁體字和簡化字雙體的。翻譯用簡化字和白話文。這讓大明的讀書人很不滿。

    大明也是有簡化字和白話文的,主要是下層社會在使用。我們今天的簡化字,很多古已有之,不是什麽新東西。

    這些人忙於求生,沒時間學習複雜的繁體字和文言文。

    其實大明百姓說話和寫字,很多和現代也差不多。連猜帶蒙的基本可以看懂現代簡化字和白話文。

    而且楊凡隨書贈送了簡繁對照的、帶漢語拚音的字典、詞典。字典和詞典裏麵,五千個常用字都有。

    這部書是楊凡為了給自己學習統治經驗,而讓瑤光牽頭編撰的。現在成了夫人們愛不釋手的好東西。紛紛央求給自己一套。

    皇後娘娘聽說後,也派陶姑姑來,用車拉走了五十套。

    京城和各地的文官們、學者、生員、士紳們也都跑到省城興禾書店訂購。即使一套售價高達五百兩白銀。也是趨之若鶩,爭相搶購。

    楊凡估計五千套很快就會售罄。

    就連桃子夫人,也給小娘皮來信,希望能訂購十套。放在東瀛她的私人莊園的圖書館裏。

    楊凡看著這本大書,等著小娘皮的下文。

    “老爺,我發現,每個朝代開始的時候,軍隊的兵役製度都是義務製度的役兵製。等到了中期開始,就變成雇傭兵製度。而這個轉變卻和王朝的盛衰點重合。而一旦變成募兵製後,地方就開始割據了。朝廷和皇帝的兵權開始逐步失去。”

    楊凡點點頭,這是曆史上反複出現的事實。

    役兵製和募兵製的變更,是和朝廷權力向地方權力督撫的轉移是相重合的。

    中央集權被破壞和王朝的盛衰點是重合的。

    從漢朝開始,早期都是役兵製度,也就是義務當兵。

    大概在朝代最興隆的時候,多數是在建國後60-90年,國力達到頂峰的時候變更。

    朝廷然後開始走下坡路。各種問題矛盾隨著時間,不斷地積累、爆發。社會矛盾也逐步激化。

    如果下坡路上有傑出的正治家,進行改革呢。這個朝代一般能維二百年以上,接近三百年。如果沒有好的正治家進行改革,或者改革失敗,就會加速滅亡。成為短命王朝。

    唐代的兩稅製改革,宋代的王安石改革,明代的張居正改革,清代的同光中興和洋務運動,都給王朝續了命。

    最短的就是王莽的新朝,瞎特麽的改,亂折騰,二十多年就完蛋了。

    類似的還有北魏孝文帝、隋煬帝、元末宰相脫脫等。

    蒙古人最搞笑,他們從來沒幹過一件對百姓好的事兒,全員惡人。

    可就是在元順帝這個末代皇帝時期,終於幹了一件好事,就是修黃河。

    結果挖出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把江山弄丟了。

    現在崇禎也一樣。他要是啥也不幹,幹脆躺平,和萬曆一樣,建奴能和談就和談,能給歲幣就給歲幣,能和親就和親。各種苟安的辦法全用上。

    遼餉也不收了,閹黨也不追了,大學士也不用換五十個了,湊合著過吧。估計他能有慈禧的運氣,等他自然升天後,下一代明朝才會亡。

    他的折騰加速了大明的完蛋。

    一旦國力達到頂點,就有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開始采用募兵製。也就是雇傭兵製度。這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曆史現象。

    喜歡明末鋼鐵大亨請大家收藏:()明末鋼鐵大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