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前夕
字數:8361 加入書籤
“郭樞密留步!郭樞密留步!”
郭威出了紫宸殿,本欲走宮城甬道離開皇城,走到永巷宮門時,身後傳來呼喊聲,回頭一看,一名內宮太監氣喘籲籲地朝他跑來,一邊跑一邊招手呼喊。
來人三十歲許,身穿緋色太監服,品級不低,郭威認得他,正是太後身邊侍奉的親信宦官張規。
“原來是張內官。”郭威駐足,客氣地抱拳。
張規不敢受禮,忙側身避過,喘著氣道:“郭樞密龍行虎步,剛出殿門,咱家眼瞅著就追來,愣是追不上”
郭威笑道:“軍漢步子大,又忙著去各官署交接公務,倒是叫張內官受累了。”
張規笑道:“太後知道官家對郭樞密委以重任,郭樞密即將趕赴鄴都,特意讓咱家來請郭樞密到坤寧殿相見,為郭樞密踐行。”
郭威心中一動,太後召見,想來有什麽囑托,忙抱拳道:“有勞張內官帶路。”
“郭公請!”
張規帶著郭威走宮牆巷道,往後宮而去。
一路上,郭威和張規有說有笑。
張規原本隻是後晉宮廷裏的一個小太監,劉知遠升任太原留守時,晉帝石重貴賞賜下一批金銀奴婢,張規便是其中之一。
後來河東兵荒馬亂,張規僥幸被李三娘所救,從此跟隨在李三娘身邊侍奉。
李三娘見他乖巧伶俐,也頗為喜歡信任,張規心懷感恩,對她也是忠貞不二。
郭威和張規也算舊相識,郭威江湖氣性重,待人隻看是否合口味,不論身份高低貴賤,張規對先帝太後忠心耿耿,自然得到郭威的敬重。
張規也感念郭威,沒有因為他的閹人身份就輕賤於他。
這一點上,李業等人待張規可就沒那麽客氣了,隻拿他當作一個低賤的奴人看待。
坤寧殿裏,一身素裳的李太後端坐在繡榻上,不施粉黛的素麵顯得有些蒼白憔悴。
她怔怔出神,似乎心事重重。
“臣郭威拜見太後!”
直到張規帶領郭威步入殿中,郭威行禮參拜,李太後才驚醒過來,強自一笑道:“郭樞密免禮。”
張規搬來繡墩,奉上香茗,伺候郭威安坐殿中,才躬身離殿,輕輕閉攏殿門,大殿內隻剩二人。
“這殿內沒有外人,兄長無需拘束。”李太後笑道。
郭威也笑道:“一月不見,三妹怎地看起來消瘦了些,可千萬要保重身體啊!”
李太後苦笑,自從那日劉承祐和李業等人來拜見過,她就一直茶飯不思,夜裏時常驚醒,精神衰弱,怎能不憔悴。
“兄長出征在外,行軍艱苦,更要多多保重才是!”李太後輕聲道,“小妹在這深宮裏,風吹不著,雨淋不濕,日日養尊處優,可比兄長的日子舒服多了。”
“嗬嗬,三妹放心,為兄我就算在軍營裏,也能頓頓食米一升,肉三斤,能挽三石弓,耍六十斤大刀,身子骨硬朗著呢!上了戰場殺百十個契丹人不在話下!”
郭威拍著胸脯一頓吹噓,得意洋洋的神情頗有幾分少年意氣。
李太後撲哧笑出聲,“兄長也是當翁翁的人了,怎麽還是這般童心未泯。”
郭威大笑道:“如今咱們身邊故人越來越少了,見到三妹,就想起當年咱們在河東一起賽馬的日子,那會兒,咱們可都是青春年少,如今都老啦!”
“是啊,都老了,連先帝也已走了三年”李太後笑著,眼神哀傷。
郭威寬慰道:“好在孩兒們也都長大成人,咱們這些老骨頭再拚幾年,就能回去養老,逗逗孫兒,把這天下扔給他們年輕人折騰去”
李太後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麽,卻沒說出口。
“三妹似乎有心事不妨直說”郭威看著她,“跟我還用得著客氣”
李太後心中歎息一聲,笑容很勉強:“想到兄長即將遠行,這一去又是一年半載,沒有兄長坐鎮開封,我這心裏總是不安生”
郭威不以為意,笑道:“契丹人在河北作祟,我到鄴都去整備兵馬,大仗應該打不起來,最多一年,等契丹人退兵,我也就回來了。開封這裏更用不著擔心,史弘肇掌管禁軍,蘇逢吉、楊邠、王章等人署理內政,隻要河北安穩,開封就亂不了。”
李太後縮在寬大袖袍裏的手緊緊攥住,笑著點點頭,心緒雜亂根本沒有聽清郭威在說些什麽。
“等我回去囑咐張氏,讓她無事時經常進宮來探望三妹,陪你好好說說話。”郭威笑道。
“如此甚好。”李太後笑了笑,“兄長放心去,家中自有妹妹幫忙照看。”
“多謝三妹!”
敘了會家常,郭威告辭離去,張規送他出了坤寧宮。
片刻後,張規返回殿內,隻見李太後仍舊坐著發呆。
張規換了一盞新茶,低聲道:“太後沒把實情告知給郭樞密”
李太後無力地長長歎息一聲:“官家畢竟是我兒子,你讓我怎麽說得出口”
張規憂慮道:“可再讓李業等人圍著官家進獻讒言,蒙蔽了官家,隻怕要釀出大禍!”
李太後兩手絞在一起,滿臉糾結:“還是還是先讓我再勸勸官家好了。等郭樞密從鄴都回來,我再找他商議”
張規苦笑一聲,希望那時候還來得及吧
萬一官家真的對史弘肇楊邠等人下手,這開封城隻怕頃刻間就要陷入大亂
郭威處理完交接事宜,離開宮城宣德門時已是傍晚,柴榮牽馬帶著親衛在宮門外等候。
父子二人剛要跨馬回家,又有一人顛顛地跑出宣德門,大聲叫喊“郭公稍等!”
郭威扭頭一看,竟然是宣徽北院使王峻。
“孩兒在禦街道口旁等候。”柴榮低聲道,厭惡地瞥了眼王峻,率領親衛先行一步。
郭威翻身下馬,抱拳道:“王院使這是”
王峻喘口氣,這家夥麵白無須,相貌陰柔,若非一身梁冠紫袍,還以為他是內宮裏跑出來的大太監。
王峻躬身揖禮,帶著幾分諂笑道:“河北行營兵馬都監王峻,特來向郭帥報到!”
郭威愣了愣,大為驚奇:“難不成,官家又指派王院使擔任我軍監軍之前的監軍人選,好像並不是王院使啊”
王峻訕訕道:“郭帥有所不知,是下官向官家自薦,隨郭帥去鄴都的。”
見郭威眼神古怪地看著他,王峻急忙道:“郭帥千萬不要誤會!前番郭帥到河北巡邊,下官有幸擔任監軍,與郭帥搭檔,深深為郭帥的氣度所折服,心中對郭帥欽慕已久!
這次郭帥北上鄴都,下官想跟在郭帥身邊,好有機會向郭帥多多討教”
郭威淡淡道:“王院使還是說實話吧,否則我是不會同意你隨我北上的。”
郭威的意思很明顯,你王峻之前可是李業團夥成員,也算“帝黨”大佬,這次自薦要隨軍北上,我怎麽知道你是不是李業等人派來的奸細
王峻咬牙,跺了跺腳恨恨地道:“今日王某便向郭公交底!上次隨郭公巡邊回來,原本官家答應授我龍武軍副都指揮使之職,沒想到後讚那廝突然跑回來。
郭公應該知道,我與後讚素有仇怨,這廝剛回來就搶了原本屬於我的職務,官家厚此薄彼,實在令人寒心!
與我相比,李業等人肯定更信任後讚,他們聯手將我排擠在外在開封我是混不下去了,隻能來投效郭公!”
王峻說著就要跪倒,郭威一把托住他。
後讚與王峻的恩怨朝野皆知,當年因為鹽利分配之事,二人爭得麵紅耳赤,從此結仇。
後讚與李業、聶文進、郭允明的關係,也要比王峻更深些,後讚回來,王峻可就難受了,處處受到壓製。
李業勢力團夥他自覺待不下去,官家對他也是不冷不熱,王峻有些心寒,決定換個東家。
能與“帝黨”抗衡的,自然隻有幾位輔政大臣,郭威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但以王峻的眼光看來,隻有投靠郭威才是最有前途的。
郭威明白了王峻的心思,帶著審視的目光打量著他,王峻坦然接受,正色道:“郭公日後若發現我有任何不軌之舉,大可以將我處死,王某絕無二話!”
郭威笑了,厚實的巴掌拍在他的肩上:“王都監說的哪裏話,你是朝廷大臣,官家任命的監軍,往後你我務必配合默契,共同穩固河北防線。”
王峻隻覺肩頭像是被熊掌拍中,疼得骨頭快要散架,卻抑製不住滿眼欣喜,聽這話,郭威算是同意接納他了。
“下官唯郭帥之命是從!”王峻長揖及地。
“先回去好生安頓家小,三日後到我帳前點卯。”郭威叮囑道。
王峻恭敬領命,告辭離去。
禦街道口,柴榮把韁繩遞給郭威,看著王峻騎馬遠去的身影,皺眉道:“父親當真相信此人”
郭威跨上馬,笑道:“無所謂信與不信,反正總有監軍派下,用王峻總比其他不相熟的人強。至於今後,且看他的表現吧”
柴榮點點頭,如果王峻真心投效,對於他們也算一大助力。
“駕”一陣吆喝聲,父子二人率領親衛往司徒府趕去。
翌日,郭威早早出府,到樞密院聚眾點將,柴榮在家中打點行裝。
自然不用他親自動手,有夫人和侍婢還有一幫親衛幫忙。
柴榮懷抱幼子諴哥兒,在屋裏看著妻子劉娥慧為他收拾一些平時的換洗衣物。
“剛從長安回來,就隨翁爺去了河北巡邊,這才過了一月多,又要到鄴都去這一走,還不知要多久才能著家”
饒是劉娥慧賢惠持家,但丈夫總隨翁爺在外行軍,四處奔波,心裏還是覺得難過委屈,忍不住埋怨幾句,說著說著就紅了眼眶。
柴榮無奈,心疼地看著愛妻,掐了掐諴哥兒肉乎乎的屁股,笑道:“乖兒,你娘抹眼淚了,趕緊給她笑一個,讓她莫要生氣”
小小的奶娃娃咿呀咿呀地叫著,揮舞小胳膊,衝著劉娥慧咯咯直笑。
劉娥慧擦擦眼角,白了眼丈夫,低聲道:“等你下次回來,諴哥兒都不認識你這個當爹的人了”
柴榮抱著幼子湊近,輕聲嬉笑道:“臭小子不認爹,那咱們就再生一個乖女兒好了!我想要個閨女!”
劉娥慧臉蛋一紅,嗔怪似地瞪了他一眼。
柴榮笑道:“要是你也隨我們到鄴都去,下次回開封,說不定就能帶著咱們的閨女一起回來。”
劉娥慧一愣,驚喜道:“翁爺此去,可以帶家眷”
“不算行軍出征,隻是到鄴都整備兵馬,防備契丹人騷擾,如果父帥稟明官家的話,應該能得到允準。”
柴榮隨口笑道:“你先收拾,不要聲張,等父帥回來我問問他。”
劉娥慧輕輕點頭,繼續收拾衣物,低聲道:“若是能一家人都到鄴都去就好了”
“大哥!大哥!”
“爹爹!爹爹!”
一陣咋咋呼呼的吵鬧聲在院中響起,柴榮扭頭從窗戶望去,一幫稚氣未脫、活力四射的少年和稚童衝進院子。
柴榮急忙把諴哥兒交給劉娥慧,走出屋門,虎著臉訓斥道:“吵嚷什麽小聲些!諴哥兒膽子小,要是被你們嚇得睡不著覺,看我不收拾你們!”
少年們嬉笑著簇擁柴榮,顯得無比親密。
領頭的兩人與郭威相貌有幾分神似,正是郭威與第二任妻子楊氏所生的兩個兒子,郭侗和郭信,都是十四五歲的少年郎。
還有三個剛從堯山老家來到開封的侄兒,年長的郭守筠、郭奉超已有十五六歲,最小的定哥兒與柴榮八歲的長子宜哥兒年歲相仿。
四歲的誠哥兒被小叔父們攔住,擠不進去,急得一遍遍“爹爹、爹爹”地叫著,快要哭出聲來。
柴榮哈哈大笑,抱起兒子。
“大哥,何時才能讓我們隨父親出征”郭侗瞪大眼問道。
柴榮笑道:“等你們再長大些,自然就能隨父親到軍中曆練。”
“大哥每次都這麽說,也不知要長到何時才算是個頭啊”郭信氣呼呼地搖頭道。
“我們要從軍!我們要去河北打契丹人!”郭侗帶頭舉著拳頭大聲嚷嚷。
郭信、郭守筠、郭奉超、定哥兒、宜哥兒紛紛舉手跟著叫嚷,連最小的誠哥兒也有樣學樣。
柴榮頓感頭疼,急忙道:“別吵別吵!這樣,我答應你們,等你們年滿十七歲,我就跟父親說說,允許你們從軍!”
“噢噢太好啦!”
一眾少年們終於討得準信兒,歡呼雀躍起來。
“大哥跟我們到武場去,看看我們的武藝有沒有長進!”
郭侗拽住柴榮一條胳膊,嚷嚷道:“郭老三說他的槍法使得比我好,我不信,請大哥來評評理!”
郭信不甘示弱,大聲道:“敢不敢當著大哥的麵再比一場誰輸了誰請客吃廣和糖!”
“比就比!我郭老二豈會怕你郭老三!”郭侗拍著胸脯回嗆。
“大哥走!”
少年們一擁而上,拽住柴榮往後宅武場跑。
“行行!慢著點!別把我腰帶拽斷了”柴榮無奈,隻得跟他們去
劉娥慧懷抱幼子,走出屋看看,無奈地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