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郭威入朝

字數:7793   加入書籤

A+A-




    十二月二十六日,郭威率領鄴軍將領入宮。

    卯時正,淩晨六點左右,天色尚且昏黑,宮城正南門宣德門早早開啟,衣甲鮮亮的龍捷軍兵士分列兩側,列隊迎候。

    黑甲紅袍、威風凜凜的史彥超挎刀侍立一旁,恭候郭威大駕到來。

    早有上百名文武朝官來到宣德門前等候。

    本來依照慣例,在朝會之日,百官們在卯時四刻之前入宮,到萬歲殿西側偏殿暫時等候。

    有內侍宦官帶人供應熱茶糕點,等到辰初時,再列隊依次入殿。

    寒冬臘月的時節,百官們還可以在偏殿取暖打盹。

    可今日,卻無一人敢提前進入宮城。

    所有朝官都默契地等候在宣德門前,恭迎郭威駕臨。

    無人敢先郭威一步入宮。

    為了今日,這群身著朱紫袍服的朝官半夜裏起床,打著燈籠或是坐車、或是騎馬早早來到宣德門前。

    有機靈的官員還不忘提前讓家人準備一些幹糧,懷揣兜裏,餓的時候拿出來啃兩口。

    今年的冬天不算太寒冷,但夜裏冬風吹拂,還是冷得人直哆嗦。

    淩晨時又是氣溫最低的時候,不少朝官站得腿腳發僵,用力揉搓掌心,不停嗬氣,原地蹦躂幾下,活動身子取暖。

    史彥超巡視一圈,對這群平日裏養尊處優的朝堂大老爺毫不掩飾鄙夷神情,有朝官想上前寒暄攀談,被他凶狠地斜瞟幾眼,嚇得再無人敢靠近。

    宰相蘇禹圭披著厚厚的氅衣,頭戴時下裏開封流行的大耳帽,雙手攏袖一動不動地站著,低垂眼皮假寐。

    另一位朝廷元老,太子太師竇貞固悄悄靠近,從懷裏摸出一個帶著些餘溫的紙包,裏麵包了兩張油餅。

    “蘇相,給!”竇貞固遞過去。

    蘇禹圭睜開眼皮,拱拱手苦笑搖頭:“多謝體仁兄,可我近日胃口不佳,還是請體仁兄自己享用吧”

    竇貞固咬了口油餅,壓低聲道:“觀蘇相麵帶病色,聲音疲憊,像是氣血虧虛,過兩日還是去請太醫瞧瞧。”

    蘇禹圭歎氣道:“自從慶之兄自絕而去,朝廷大事全都壓在蘇某肩膀上,倍感壓力深重,又適逢此動蕩不安的關鍵時刻,蘇某自覺能力不足,無法承擔朝廷重任啊”

    竇貞固搖搖頭唏噓道:“蘇逢吉自殺而亡著實可惜了,其實大可不必,以他的名聲人望,郭威又豈敢對他不利”

    蘇禹圭剛想說什麽,隻見史彥超猛地回頭,惡狠狠地朝他們看來,大踏步走到身前。

    “竟敢直呼大帥名諱,找死!”

    史彥超衝著竇貞固怒吼,凶狠的目光好像一頭噬人的凶獸,嚇得竇貞固懷裏另外一張油餅掉地。

    一眾朝官噤若寒蟬,隻聽到冬風嗚嗚刮過的聲音。

    史彥超抬腳狠狠將地上的油餅踩得稀爛,凶惡地警告了竇貞固一眼,朝眾人怒喝:“全都給我列隊站整齊,若是誰再敢交頭接耳,老子拔了他的舌頭!”

    朝官們戰戰兢兢,在龍捷軍兵士的監督下,依照官職大小有序列隊,一個個站得筆挺,生怕被蠻狠不講理的史彥超揪出來暴打一頓。

    宣德門前痛毆朝官,對於史彥超這種凶名在外的軍漢來說,是完全做得出的事情。

    “武夫當國,天下將亡啊”竇貞固兩腿打顫,痛心疾首地低聲悲呼。

    蘇禹圭苦笑歎氣,唐末亂世以來,一朝一帝哪個不是靠武力起家,如今郭威隻不過是走了先輩的老路而已。

    至於未來新朝又能堅持多長時間,隻有天知道。

    一杆青色鄴軍大旗出現在稀薄的霧氣當中。

    朝官們這才驚醒,原來天色已經微微亮了。

    金盔金甲的郭威騎一匹黑亮的高頭大馬,率領數十名鄴軍將領來到宣德門前。

    朱秀騎著紅孩兒混跡其中,在一眾甲具著身的將軍當中,他一身青色緋邊的五品官袍毫不起眼。

    甚至就連神氣洋洋的紅孩兒也比他惹眼許多。

    朱秀跟隨眾將領翻身下馬,踮起腳尖朝前望去。

    隻見宣德門前,早有百十名朝官分列兩邊,猶如迎賓小姐一般帶著滿麵笑意,恭恭敬敬地低頭迎候。

    “末將拜見大帥!”史彥超大踏步上前單膝跪倒,渾身鐵葉麟麟作響。

    “起來!宮城布防如何”郭威沉聲道。

    史彥超起身抱拳道:“啟稟大帥,宮城六門、兩闕兩樓都已經換防完畢,可保萬無一失!”

    郭威點點頭:“很好!你務必傳令諸軍,守好各自防區,確保太後和一眾朝臣安危,不叫任何宵小之徒擾亂宮城清靜!”

    “末將謹遵大帥軍令!”史彥超大聲回道,揖禮後轉身朝宣德門城樓揮手大喝:“開城門!”

    “轟轟”

    深深的門洞內,沉重的城門緩緩朝兩側開啟,龍捷軍將士齊刷刷跪倒兩側,齊聲大喝:“恭迎大帥入宮!”

    一看這陣仗,朝官們哪裏還繃得住,趕緊跟隨跪地,不管真心假意,先跟著吼兩嗓子再說。

    萬一今日禮數不到位,被鄴軍的人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日後算賬可就糟了。

    蘇禹圭和竇貞固也跟著拜倒,郭威微笑道:“二公乃朝廷宿老,無需行此大禮,起身與本帥一同入宮便好。”

    竇貞固戰戰兢兢說不出話,蘇禹圭硬著頭皮勉強笑道:“豈敢與郭公同行,還請郭公先行,蘇某與一眾同僚跟隨在後。”

    閱

    郭威笑笑,隨手把馬鞭扔給親兵,透過宣德門往宮城深處望去。

    依然宮闕巍巍,一派皇家氣象。

    他曾從此門出入過無數次,可今日,他將以不同的身份進入宮城。

    郭威沉默了片刻,邁開腿大踏步往宮門而去。

    身後,老太師馮道拄著拐杖亦步亦趨地跟隨著,魏仁浦、柴榮、王殷、王峻、何福進、藥元福等人依次跟隨。

    朱秀走在人群裏,四處張望,或許以後這裏就是他上班當差的地方,需要經常出入,提前把路線記清楚。

    這座皇宮是後梁年前,朱溫定都開封以後,調集工匠民夫彷照洛陽紫薇城修建的。

    紫薇城史建於隋煬帝大業年間,後經太宗、高宗、武後年間曆次修繕,在武則天稱帝時期正式成為武周朝的都城皇宮,改名太初宮。

    長安大明宮、洛陽太初宮是大唐建築技藝的集大成者,代表盛唐氣象,自開元以來成為天下萬民的朝聖之地。

    可惜曆經唐末戰亂,兩處皇家宮殿早已被焚毀一空。

    朱秀去過長安龍首原之上的大明宮舊址,確實是一處龍脈之地,占盡皇家風水,可惜早已荒廢多年,昔年巍峨的宮殿隻剩一片殘垣斷壁,連完好的梁木也被人拆了去。

    破碎的琉璃瓦遍地,殘破的宮室之內荒草長得比人高。

    最要命的是,龍首原的水資源鹽鹵化嚴重,根本無法使用。

    連驪山溫泉宮的幾口皇家浴池也早已廢棄,淤泥堵塞,腥臭不已。

    關中、長安作為天下中心的時代正在逐漸遠去。

    朱秀環顧四周,總覺得開封宮城的建築,從規製上比大明宮和太初宮裏的殿宇稍小些,布局也更為緊湊。

    想來是當年老朱在修建開封宮城時,時間緊任務重,資金也有所短缺,加上開封城的地理位置受限,無法像長安龍首原那樣大規模鋪開,所以把皇家宮城建得稍微局促了些。

    宮城的氣派遠遠及不上大明宮和太初宮,失去了盛唐時代萬千恢弘氣象的大國盛世氣度。

    思緒紛亂間,龐大的上朝隊伍安靜地走到萬歲殿前。

    郭威對馮道吩咐了幾句,率領一隊親兵往後宮而去。

    大朝會之前,郭威要先去坤寧宮拜見李太後。

    馮道則率領百官前往萬歲殿西偏殿稍候。

    坤寧宮一如既往的寧靜,在郭威率領鄴軍入朝,整座宮城人心惶惶不安之際,彷佛隻有這裏才是最後的安寧之所。

    坤寧宮正殿之內,一身黑漆山紋甲的趙匡胤正帶領內殿禁軍四處檢查,過一會,郭威將會在這裏與太後會麵。

    趙匡胤要負責坤寧宮的安保工作,確保沒有任何人打擾這場重要的會談。

    雖說整座宮城都在鄴軍的掌控之下,但趙匡胤還是不敢放鬆警惕,帶人檢查各處宮室,連如廁的恭房也不放過,恭桶也要掀開蓋子瞧瞧。

    坤寧宮裏伺候的宮女和宦官,還要挨個搜身,確保身上沒有藏著任何利器。

    趙匡胤昨夜入宮,徹夜未眠,把後宮之內,凡是郭威有可能要途徑的地方都檢查一遍。

    一直忙碌到卯時二刻左右,才算是把安保工作布置完畢。

    趙匡胤監督宦官最後打掃了一遍偌大的坤寧殿,正要退出宮室,一名老太監捧著一個托盤跨進殿門。

    “這是何物你來作何”趙匡胤把他叫住。

    老太監趕緊彎著腰恭敬道:“啟稟將軍,此乃皇帝受命寶,太後命老奴送來放好。”

    趙匡胤點點頭道:“你去吧,放好了快快出來。郭大帥和太後沒有駕臨之前,坤寧殿不許任何人進入。”

    “老奴遵命。”老太監匆匆入殿,把裝有寶璽的楠木錦盒放在禦桉之上,趕緊一路小跑告退而去。

    等到老太監離去,趙匡胤四處看看,大殿裏已經空無一人,正要閉攏殿門離開,回頭時一眼看到擺放在大殿最深處,禦桉之上的錦盒。

    那是一個用黃綢緞包裹的方形錦盒,尺寸頗大,遠遠望去非常顯眼。

    裏麵裝的,便是代表皇權正統的受命寶璽。

    不知為何,趙匡胤一眼看去,目光彷佛被吸引住似的,再也挪不開。

    他心中湧出強烈的好奇感,想知道皇帝受命寶究竟長什麽樣子。

    猶豫了片刻,趙匡胤回頭看看殿外,跨進門檻,輕輕閉攏殿門,放輕腳步朝大殿深處快步走去。

    踩在光可鑒人的青玉地磚上,趙匡胤望著那方黃綢包裹的錦盒越來越近,呼吸都變得急促了幾分。

    四周懸掛的帷幔在微風中輕輕拂擺,大殿簷角垂下的風鈴發出悅耳的叮鈴聲。

    趙匡胤站在禦桉前,伸出的手僵在半空,遲疑了下,終究還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一點點解開金線繩,露出散發幽香的楠木錦盒。

    四四方方的深褐色錦盒乃是用一整塊上好楠木凋刻成,陰刻著繁複的龍紋,顯得華麗高貴,莊重大氣。

    趙匡胤雙手有些發抖,深深吸口氣,捧住盒子輕輕揭開。

    一方用藍田玉凋刻而成,通體呈現杏黃色,造型古樸典雅的寶璽安靜地出現在趙匡胤眼前。

    寶璽之上有金鑲玉凋刻成的雙龍盤雲鈕,凋刻得繁複無比,華麗異常。

    趙匡胤雙手捧起寶璽,入手感覺十分沉重。

    他的呼吸越發急促了,這便是皇權象征,代表天命神器的受命寶璽。

    倒過寶璽來看,隻見寶璽印文部分刻著“受天明命,惟德允昌”八個銘文大字。

    趙匡胤捧著寶璽的手發抖得厲害。

    他知道這件寶璽並非世代相傳的始皇帝傳國璽,而是天福三年,晉帝石敬瑭命人製作的皇帝受命寶。

    真正的傳國璽,早在後唐清泰三年,末帝李從珂和皇太後曹氏舉族於玄武樓時就已經失蹤。

    多年來,曆代掌權者派人四處尋找,都沒有找到有關於傳國璽的絲毫消息。

    而這尊皇帝受命寶,就成了至高皇權的象征。

    晉出帝石重貴遷往遼東時沒來得及帶,劉知遠入主開封,就拿著皇帝受命寶,名正言順繼承晉室江山,鼎立新朝。

    而今李太後命人把寶璽早早送到坤寧殿,想來是準備在與郭威會麵時交給他,用意不言而喻。

    趙匡胤雙眸迸射亮光,緊緊盯著皇帝受命寶,翻來覆去看個遍,腦海裏胡思亂想,思緒紛亂。

    忽地,他聽到側門有聲響傳來,伴隨著一陣腳步聲和說話的聲音。

    “太後,郭公已經行至福寧宮,馬上就要到了”

    趙匡胤大吃一驚,後背心瞬間被冷汗浸透,手忙腳亂把寶璽放回錦盒,耳邊的聲響越來越近,顧不上係好金線帶,屏息提氣,幾個縱步跑到殿門處,拉開殿門倉惶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