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再話江東

字數:3830   加入書籤

A+A-


                      荊州之地,離江東本就很近。許多消息在世家大族那裏傳播很快,而他們幾個與荊州黃承彥和龐統也都交好,從那裏都得到了最新消息,是以對天下情報並不閉塞。

    甚至曹操和江東眾人的行軍作戰情況,他們在時候也能知道,能分析出各人的習慣。徐庶對曹操的作戰習慣就非常清楚。

    “對!而我手中的信件,是吳侯孫權任命我為夷洲太守的通知。還有對你們的招賢令!”諸葛瑾舉著竹簡看著眾人。

    “夷州太守?”諸葛亮甚是好奇,接過諸葛瑾遞過來的竹簡看了起來。

    “任命諸葛瑾為夷州太守,督建夷州城,配合橫江將軍呂蒙遷移百姓進行屯田。征召諸葛亮為海南島郡丞,征召徐庶為珠江郡都尉,征召石廣元、孟公威、崔州平三人,沿海新建三郡,閩江郡、九龍江郡、汀江郡,各任太守。”諸葛亮是越讀越疑惑。

    而其他幾人,全部聽到自己的名字,紛紛接過竹簡確認。

    “子瑜兄,吳侯的這份手令,很奇怪啊。你在吳侯府待過一段時間,對吳侯應該很了解,可否為我們解讀下?”徐庶拿著竹簡,指著上麵好幾個陌生的地名問諸葛瑾。

    諸葛瑾起身,來到草廬中懸掛的大漢地圖前,準備為眾人解惑。

    這是諸葛亮自己製作並標注的大漢地圖。

    原本利用此地圖足夠分析天下各諸侯間的局勢,但自從看到呂蒙的地圖後,諸葛瑾就知道,對於從來沒見過大海,沒坐過海船的眾人來說,這個地圖所代表的眼界,狹隘了。

    “來人,拿地圖來!”

    片刻,門外親衛拿出隨身帶的新地圖,交給諸葛瑾。

    和諸葛亮草廬裏的地圖比,呂蒙軍中的這地圖,標注了江東沿海,以及海南島、夷州島,還有北方的青州半島、遼東遼西半島,甚至在遼東東麵海域裏幾塊更大的島嶼,上麵標注為“倭奴國”。

    當然,和呂蒙之前交給諸葛瑾的三個小球相比,這地圖上的地域還是小了。諸葛瑾隨後拿出盒子裏的小球,放到桌上,但暫時沒管。

    指著親兵拿來的新地圖,懸掛起來後,諸葛瑾指著江東沿海之地,說道

    “解讀吳侯的這份招賢令之前,吾得告訴你們,江東的戰略已全麵大改了!主導的人物,便是呂蒙!孔明,若你為吳侯謀劃,你覺得江東六郡應該如何在天下立足?”

    諸葛亮對比這兩張不一樣的天下地圖,若有所思,但並沒有耽誤回複兄長的問題

    “江東有長江天塹,憑之可禦敵於長江,自保有餘、進取不足。揚州北部、豫州、徐州這些地方是步騎的天下,江東奪取後也無法守住中原曹操精銳大軍的反撲,拉鋸鏖戰的話,也隻能是空耗錢糧。隻能取荊州、入益州川蜀之地。”

    諸葛瑾點點頭“孔明此策,便是江東水軍都督周瑜周公瑾的二分天下之計。元直,你覺得呢?”

    徐庶也在認真看到諸葛瑾展開的那張地圖,發現了許多不一樣的地方。聽聞諸葛瑾詢問,便回複道

    “我與孔明一致。長江以南,先天不足,陡呼奈何!孫權已殺黃祖,周瑜占領江夏,而劉表連張羨都平不了。荊南、荊北已被分割,江東各個攻破,全取荊州,也就在這兩年了。沒說今年便全取荊州,是因為江東內部山越為一大患,能極大拖延江東步伐。”

    石廣元、孟公威、崔州平三人卻是沒有再多話,這個話題大家討論過多次,意見都達成一致了。

    諸葛瑾反而問他們“你們認為,江東若是行此策有什麽缺陷、弱點嗎?”

    崔州平笑了笑“東西綿延五千裏,山川險阻,便是最大的弱點了。”

    諸葛瑾聽聞眾人言語,點點頭,他以前也是這麽認為的,江東沒實力一統天下,但卻是據險而守、保一方安寧的好地方,甚至比荊州還好,隻是沒荊州繁華而已。

    但是,現在的江東戰略,卻不是這樣了啊。

    諸葛瑾歎了口氣,指著新地圖上的海南島

    “呂蒙出海到達這裏,發現《連山易》古竹簡,拓印的文字吾這裏有一份,關鍵是這座海南島四季如夏,一年可種三次水稻。

    呂蒙已經遷移部分廬江郡和江夏郡百姓到此屯田。而這裏,海外三百裏之地便是夷州島,吳侯命我去建城,並遷移百姓屯田,這百姓恐怕還得從廬江、江夏,甚至江北各地遷移。

    這裏是珠江,聽聞魯肅要在這裏建城,還有沿海這些閩江、九龍江、汀江、韓江都是未來要遷移百姓建城、屯田之地。

    而交州刺殺年老,已有投靠吳侯治下之意,未來這一大片土地,都將得到開發。

    吳侯征召你們為要職,全部在這沿海一帶。

    這些地方,地廣人稀,卻是溫暖舒適,是將來的產量大地,人口隻會越來越多。

    呂蒙此策,將會導致大漢百姓大量南移,以補江東先天之不足!

    到時候,不過長江,又如何!”

    徐庶恍然大悟,指著地圖問道“是不是海船?江東製作出了在大海之上安全快速航行的海船了?不然不會有這麽大的底氣行此國策!”

    “正是!江東的海船日行千裏,不懼大海風浪!”諸葛瑾點頭,還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徐庶第一個意識到此點。

    而其他幾人,包括諸葛亮,都隻在內陸遊曆,沒有聯想到大海。

    “那麽,諸位,可接吳侯此招賢令?”諸葛瑾看向徐庶、石廣元等人。

    徐庶和石廣元、崔州平、孟公威幾人互相對視一番後,均覺得江東有前途,關鍵是一入仕便是太守和都尉要職,可見吳侯對他們的重視。

    諸葛亮卻是搖搖頭

    “兄長,既然你已在江東立足,我便不去了,隻能謝謝吳侯厚愛。亮還年輕,還需多讀幾年書,還需在這裏向龐德公和司馬徽兩位老師多學習。”

    諸葛瑾早就知道會是這結果,心裏沒有失望,也沒有辜負呂蒙所托的愧疚。

    諸葛家雖然沒落了,但亂世中的處世之道,卻是刻在家訓裏的。

    諸葛瑾指著盒子裏的小球道

    “這是呂蒙讓我帶來的,指名道姓交給諸葛孔明、徐元直和龐士元,可惜士元不在。這小球上雕刻的不是大漢周邊地圖,而是呂蒙根據山海經修正後的世界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