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九月十六,荷園文會!

字數:4796   加入書籤

A+A-


                      葉隨風飛,秋意盎然。

    得益於周王氏殺雞儆猴,周府下人遇見韓複時,態度有所轉變。

    原本問禮之時,其實也算恭敬,但眼神深處,總是藏有某種異樣。

    然而,自周遠山遭老夫人訓斥之後,眾多下人深受警醒,因此有所轉變。

    兩日已過,仍不見周遠途履行約定。

    韓複無法,隻得照舊。

    早起跑步,歸後練字,午過健身看書,雷打不動。

    第二則故事《畫皮》業已寫完,第三則故事還未動筆。

    百裏茗素第一時間拿去閱覽,隨之交給翹首以盼的瓶兒蓮兒。

    二女看的熱火朝天,嘰嘰喳喳討論熱烈。

    因此,韓複得知,雖說小說還未發表,卻已收獲三位忠實讀者。

    兩日時間,韓複與百裏茗素仍是同房異榻,沒有實質性進展。

    當然,對於此事,他也不急,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小康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午時。

    為了方便看書習武,韓複白天仍舊在原來小院,而非百裏茗素閨房。

    午膳亦是如此。

    百裏明達如同狗皮膏藥,甩也甩不開,整日粘在身旁。

    此刻,吃飯亦是堵不住他的嘴,在一旁喋喋不休。

    “妹夫,我總感覺哪裏不對。”

    “你與茗素已然行房,按理來說,該是如膠似漆。為何你們仍與之前一樣,除了晚間睡在一間房。”

    “可能是我想多了,妹夫刻苦用心,此乃正道。”

    “妹夫,茗素之美,定興之最。你卻沒有沉迷於她的美色,心誌之堅定,為兄倍感欣慰。”

    “這才是我的妹夫,我果然沒有看錯。”

    “妹夫,你與茗素成婚三日有餘,是該想想以後孩子叫什麽了。”

    “妹夫,未免不能一擊即中,這幾日你使使勁,總會中的”

    百裏明達逼逼叨叨,沒完沒了。

    韓複不厭其煩,恨不得一腳將其踢飛。

    與此同時。

    秦府,府門忽開。

    秦維仁自府內而出,乘坐馬車離開。

    馬車一路向西,遂北折而上,踏橋過,沿路直行,又東轉回南,不足百步處,停於一間院落門前。

    白牆青瓦,修竹翠滴。

    侍從摳門,刹那便開。

    “我家先生等候已久,秦公子請進。”

    門房恭敬見禮,遂在前引路。

    片刻後,秦維忠坐於正堂,對麵則是一位中年男子。

    趙子謙,胥朝大文豪,他身著青衫,麵容削瘦,一縷黑須垂至胸前,略有稀疏。

    在其身後,掛著七幅字,細細看去,赫然發現正是前幾日韓複於擂台上所作詩詞。

    一首一幅。

    秦維仁自身上取出一個錦盒,打開後遞給趙子謙,道“此珠串乃黃花梨所製,佩之可安神靜氣,還請先生收下。”

    趙子謙暗裏心花怒放,麵上故作鎮靜,說道“如此,多謝秦公子美意,老夫卻之不恭。”

    秦維仁將錦盒放在趙子謙麵前,笑著說道“聊表心意,明日事成,還有重謝。”

    “秦公子放心,明日文會,便是韓複身敗名裂之時。”趙子謙笑著回應,遂故作悵然,歎道“竊人文果,毀人聲譽,為我輩讀書人所不恥。老夫隻幫一次,下不為例。”

    當真虛偽。

    秦維仁心中冷笑,麵上恭維道“晚輩謹記。”

    恰在這時,一人匆忙進來,見二人交談,乖乖站立一旁,安靜等候。

    秦維仁見此,起身說道“晚輩告辭,提前恭賀趙先生於明日文會聲名鵲起。”

    “我在意的並非名聲。”趙子謙強調道。

    “是晚輩膚淺了。”

    秦維仁轉身離開,自有下人引路。

    趙子謙轉頭,看向適才進來那人,問道“如何?”

    那人回道“趙先生,蘭桂書坊不識抬舉,說是已有孫大儒的《雅經》批注,拒絕刊授您的著作。”

    蘭桂書坊,乃定興最大書坊,多半讀書人的買書之處。

    若是能將學識成果寄於蘭桂書坊售賣,用不了多久,便可積累一定聲望。

    趙子謙夜以繼日,以自身見解重新批注《雅經》,本欲借此揚名。

    誰知蘭桂書坊竟是拒售。

    頓時,他麵色深沉,遂露冷笑,哼道“無妨,明日過後,他們自會上門求我。”

    前幾日,秦維仁找上門來,與他謀劃針對韓複之計。

    趙子謙雖然心動,但本想拒絕,奈何秦家給的太多。

    麵前那珠黃花梨手串,不足十之一二。

    此事若成,那七首經典詩詞將冠於他之名下,他也將因此聲名大噪,獲利頗豐。

    權衡再三,沒有理由拒絕。

    過了明日,世人皆知七首詩詞皆出他手,韓複不過偷盜之輩時,蘭桂書坊必定上門賠禮。

    夜,明月高懸,繁星點點。

    自墨水潑身之後,百裏明達再也不敢蹲聽牆角。

    百裏茗素執筆於案牘前,臨摹韓複字跡,全神貫注。

    韓複立於一旁,俯看不語。

    “夫君明日要去荷園文會?”百裏茗素筆行不頓,忽然問道。

    韓複點頭,說道“收到一張請帖,便去看看熱鬧,整日悶在府中,卻也無趣。”

    嚴格來講,這個熱鬧韓複並不想湊。

    但他對於胥朝文人屬實好奇,不知都是什麽水準,所以前去見識一二。

    百裏茗素笑道“我也會去。”

    “你也去?”韓複怔住。

    “夫君不知道?”百裏茗素抬眸笑問。

    韓複疑惑問道“知道什麽?”

    “每次文會,都分兩處。書生學子們探討學問是為一處,閨中小姐們交心聚會是為一處。荷園文會亦不例外。兩處隔著回廊,許多未嫁少女借機關注文會,求得如意郎君。你我雖已成婚,但我仍舊收到請帖,原本是不想去的,既然夫君要去,我便也去看看吧。”

    韓複恍然,笑著點頭,道“好。”

    小康十三年,九月十六日,午後。

    荷園文會如期舉行,文人墨客接踵而至,春風得意。

    未能收到請帖之人,隻能站在荷園之外,等待園中消息傳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