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正麵交鋒
字數:3657 加入書籤
A+A-
隨著張勳的軍令被陣中的傳令旗手們次第傳開,原地休整的袁軍迅速列陣,浩浩蕩蕩地迎麵向曹軍陣前推進。
禰衡與幾位謀士一同站在一座臨時搭建的指揮台上,這座指揮台就在軍陣之中,雖是高台,卻也遠在對方弓弩的射程之外。
過了片刻,遠方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一條晃動的黑線,等到距離越來越近時,敵方黑壓壓的軍陣逐漸清晰起來。
隨之而來的,是敵方十萬大軍發出的步伐聲和口號聲。
指揮台上,由於曹操不在,曹操的從弟曹洪,擔當起了軍中統帥之責。
數百名傳令旗手站在各個軍列中揮舞著傳令旗,打著旗語,向將士們傳遞將令。
等到敵軍進入弓弩射程範圍時,曹軍的箭雨高高地射向遠空,落入敵方軍陣,袁軍有序地持盾避箭,緊接著,也向曹軍還擊了一輪箭矢。
在重盾前麵,箭弩隻能作為嚐試性的攻擊手段,漫天箭雨並未持續許久,雙方都停止了攻擊。
這時,張勳發現遠處曹軍的陣列齊整,又是麵向東南方向列陣,相較之下,自己的大軍占據了背光之利。
此時東方的天際之上,太陽躲藏在雲層後麵,隱隱露出些許光芒,等到陽光刺目時,雙方軍陣朝向的優劣便會顯露出來。
再看曹軍的軍陣左側臨近河岸,岸邊雜草灌木叢生,不宜從此處突擊,至於軍陣右側,據張勳得到的情報,正是太史慈即將率軍包抄過來的方向。
張勳思咐片刻,當即做出決斷,放棄了讓騎兵配合前鋒軍,從兩翼襲擊曹軍的計劃。
至於曹軍這邊,在敵方十萬大軍壓境的聲勢下,禰衡所在的指揮台後方,戰鼓擂動,號角齊鳴,將士們口中呼著鏗鏘有力的號聲,雖然人數上有明顯劣勢,氣勢上卻不落下風。
這並不是禰衡頭一回在戰場上觀戰,不過這一回,和上回在下邳城樓上所看見的陣仗截然不同。
下邳那回是伏擊戰,伏擊範圍廣,戰線拉得也更長,而這一回確是針尖對麥芒的正麵交鋒,在雙方都是陣列齊整的情況下,反而沒有出現兩邊十幾萬人一齊烏泱泱地衝上去廝殺的場麵。
此刻,雙方大軍都分成了三個梯隊,大體分為列陣在前的前鋒軍,居中的替補軍,以及壓陣在後的預備軍。
說是全軍衝殺,真到兩軍臨陣對壘時,率先衝鋒的,仍然是雙方的前鋒部隊。
在短暫的對峙之後,雙方陣中的前鋒部隊率先展開交鋒,打頭陣的重甲士兵手持重盾,頂在最前方,緊隨其後的是長槍兵陣列,放眼望去,隻見前方長槍林立,槍尖寒芒閃爍,不斷地在敵方嚴絲合縫的盾列之中尋找破綻,以圖擊穿敵軍的防線。
沒有人後退一步,身後就是自己同僚戰友的密集的槍林,在這樣的情形下,恐懼和退卻除了加速死亡,毫無作用。
兩軍投入的前鋒兵力差距並不大,雙方殺得難解難分,僵持不下。
這樣的局麵大約持續了半個時辰,兩軍前鋒部隊的體力逐漸開始下降,很快便在重盾的掩護下,陸續被身後待命的替補軍給替換下來。
這樣一來,交鋒的士兵雖然更換了一輪,雙方的拚殺卻並未停止。
曹軍的指揮台上,曹洪看著前方與敵軍交戰的將士們,心中生出幾分詫異,“張勳竟然沒有派兵從我軍右側包抄,這有些不合常理。”
左側的河岸不宜攻入,然而右側卻是一片曠野,雖然曹軍戰前對此做了一番部署,但是在雙方兵力相差五萬的情況之下,顯然右側的防守壓力極大。
茫茫曠野,無險可守,一旦投入大量的防守兵力,就難免會顧此失彼,讓前方的正麵戰場陷入巨大的被動。
荀攸道“依我看,張勳怕是還不知道太史慈兵敗被擒的消息,隻當他會從我軍右側夾擊,好與之策應。”
荀攸的話讓曹洪感到難以置信,不過如此之外,他也想不到更合理的解釋。
說話間,正在前方待命的隊列之中,一名輕騎兵打馬出列直奔指揮台,向曹洪道“將軍,軍師,徐晃將軍有意率一支輕騎繞到敵軍側翼,特命我前來請示將令!”
曹洪略有遲疑道“如此太過冒險了。”
荀攸卻說道“張勳兵力占優,他未必能料到我軍會主動進攻。”
賈詡道“公達說得是啊,將軍若是不放心,可派出一隊精銳替下前方迎敵的將士,與徐晃將軍相互策應,或許可以有所突破。”
禰衡聞言,轉頭看向陣中正在待命的高順和他的陷陣營,當即說道“不錯,依我看,將軍不妨就讓徐晃將軍試上一試,再讓高順將軍的陷陣營去正麵迎戰敵軍。”
郭嘉咐聲道“此計甚妙,眼下離正午還有不到一個時辰,若能有所突破,待主公趕到,定能大破張勳!”
雖然高順歸入曹營也才幾個月的時間,尚未上陣殺過敵,但他的領兵才能頗得曹操賞識,眼下他所統率的這支陷陣營之中,都是精挑細選的曹軍精銳士兵,各個盾堅鎧精,裝備精良。
曹洪原本對陷陣營出戰時機另有部署,此刻見四位謀士紛紛附和,他也不再猶豫,采納了這個提議。
考慮到陷陣營兵力隻有兩千餘人,曹洪又臨時抽調了四千兵力與他們協同作戰。
沒過多久,正麵戰場上傳來了陷陣營嘹亮的號聲。
“陷陣之誌,有死無生!”
兩千餘名陷陣營將士們鐵甲錚錚,聲音如雷,帶著橫掃一切的血氣,迎向了敵軍。
最初,袁軍還能維持陣型,與之對抗。
然而,麵對這支能在史書上留下番號的精銳之師,袁軍並沒有支撐多久,就被找到了突破口。
陷陣營如同一支巨大的重錘,肉眼可見地將敵軍防線生生鑿開。
“陷陣之誌,有死無生!”
呼號聲再次響起,陷陣營一往無前,步步向前推進,袁軍已經完全抵擋不住他們前進的步伐,開始節節後退。
見此情形,曹軍陣中鼓角爭鳴,與在後方待命的將士們的呐喊聲一同響徹在上空,振聾發聵。
禰衡與幾位謀士一同站在一座臨時搭建的指揮台上,這座指揮台就在軍陣之中,雖是高台,卻也遠在對方弓弩的射程之外。
過了片刻,遠方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一條晃動的黑線,等到距離越來越近時,敵方黑壓壓的軍陣逐漸清晰起來。
隨之而來的,是敵方十萬大軍發出的步伐聲和口號聲。
指揮台上,由於曹操不在,曹操的從弟曹洪,擔當起了軍中統帥之責。
數百名傳令旗手站在各個軍列中揮舞著傳令旗,打著旗語,向將士們傳遞將令。
等到敵軍進入弓弩射程範圍時,曹軍的箭雨高高地射向遠空,落入敵方軍陣,袁軍有序地持盾避箭,緊接著,也向曹軍還擊了一輪箭矢。
在重盾前麵,箭弩隻能作為嚐試性的攻擊手段,漫天箭雨並未持續許久,雙方都停止了攻擊。
這時,張勳發現遠處曹軍的陣列齊整,又是麵向東南方向列陣,相較之下,自己的大軍占據了背光之利。
此時東方的天際之上,太陽躲藏在雲層後麵,隱隱露出些許光芒,等到陽光刺目時,雙方軍陣朝向的優劣便會顯露出來。
再看曹軍的軍陣左側臨近河岸,岸邊雜草灌木叢生,不宜從此處突擊,至於軍陣右側,據張勳得到的情報,正是太史慈即將率軍包抄過來的方向。
張勳思咐片刻,當即做出決斷,放棄了讓騎兵配合前鋒軍,從兩翼襲擊曹軍的計劃。
至於曹軍這邊,在敵方十萬大軍壓境的聲勢下,禰衡所在的指揮台後方,戰鼓擂動,號角齊鳴,將士們口中呼著鏗鏘有力的號聲,雖然人數上有明顯劣勢,氣勢上卻不落下風。
這並不是禰衡頭一回在戰場上觀戰,不過這一回,和上回在下邳城樓上所看見的陣仗截然不同。
下邳那回是伏擊戰,伏擊範圍廣,戰線拉得也更長,而這一回確是針尖對麥芒的正麵交鋒,在雙方都是陣列齊整的情況下,反而沒有出現兩邊十幾萬人一齊烏泱泱地衝上去廝殺的場麵。
此刻,雙方大軍都分成了三個梯隊,大體分為列陣在前的前鋒軍,居中的替補軍,以及壓陣在後的預備軍。
說是全軍衝殺,真到兩軍臨陣對壘時,率先衝鋒的,仍然是雙方的前鋒部隊。
在短暫的對峙之後,雙方陣中的前鋒部隊率先展開交鋒,打頭陣的重甲士兵手持重盾,頂在最前方,緊隨其後的是長槍兵陣列,放眼望去,隻見前方長槍林立,槍尖寒芒閃爍,不斷地在敵方嚴絲合縫的盾列之中尋找破綻,以圖擊穿敵軍的防線。
沒有人後退一步,身後就是自己同僚戰友的密集的槍林,在這樣的情形下,恐懼和退卻除了加速死亡,毫無作用。
兩軍投入的前鋒兵力差距並不大,雙方殺得難解難分,僵持不下。
這樣的局麵大約持續了半個時辰,兩軍前鋒部隊的體力逐漸開始下降,很快便在重盾的掩護下,陸續被身後待命的替補軍給替換下來。
這樣一來,交鋒的士兵雖然更換了一輪,雙方的拚殺卻並未停止。
曹軍的指揮台上,曹洪看著前方與敵軍交戰的將士們,心中生出幾分詫異,“張勳竟然沒有派兵從我軍右側包抄,這有些不合常理。”
左側的河岸不宜攻入,然而右側卻是一片曠野,雖然曹軍戰前對此做了一番部署,但是在雙方兵力相差五萬的情況之下,顯然右側的防守壓力極大。
茫茫曠野,無險可守,一旦投入大量的防守兵力,就難免會顧此失彼,讓前方的正麵戰場陷入巨大的被動。
荀攸道“依我看,張勳怕是還不知道太史慈兵敗被擒的消息,隻當他會從我軍右側夾擊,好與之策應。”
荀攸的話讓曹洪感到難以置信,不過如此之外,他也想不到更合理的解釋。
說話間,正在前方待命的隊列之中,一名輕騎兵打馬出列直奔指揮台,向曹洪道“將軍,軍師,徐晃將軍有意率一支輕騎繞到敵軍側翼,特命我前來請示將令!”
曹洪略有遲疑道“如此太過冒險了。”
荀攸卻說道“張勳兵力占優,他未必能料到我軍會主動進攻。”
賈詡道“公達說得是啊,將軍若是不放心,可派出一隊精銳替下前方迎敵的將士,與徐晃將軍相互策應,或許可以有所突破。”
禰衡聞言,轉頭看向陣中正在待命的高順和他的陷陣營,當即說道“不錯,依我看,將軍不妨就讓徐晃將軍試上一試,再讓高順將軍的陷陣營去正麵迎戰敵軍。”
郭嘉咐聲道“此計甚妙,眼下離正午還有不到一個時辰,若能有所突破,待主公趕到,定能大破張勳!”
雖然高順歸入曹營也才幾個月的時間,尚未上陣殺過敵,但他的領兵才能頗得曹操賞識,眼下他所統率的這支陷陣營之中,都是精挑細選的曹軍精銳士兵,各個盾堅鎧精,裝備精良。
曹洪原本對陷陣營出戰時機另有部署,此刻見四位謀士紛紛附和,他也不再猶豫,采納了這個提議。
考慮到陷陣營兵力隻有兩千餘人,曹洪又臨時抽調了四千兵力與他們協同作戰。
沒過多久,正麵戰場上傳來了陷陣營嘹亮的號聲。
“陷陣之誌,有死無生!”
兩千餘名陷陣營將士們鐵甲錚錚,聲音如雷,帶著橫掃一切的血氣,迎向了敵軍。
最初,袁軍還能維持陣型,與之對抗。
然而,麵對這支能在史書上留下番號的精銳之師,袁軍並沒有支撐多久,就被找到了突破口。
陷陣營如同一支巨大的重錘,肉眼可見地將敵軍防線生生鑿開。
“陷陣之誌,有死無生!”
呼號聲再次響起,陷陣營一往無前,步步向前推進,袁軍已經完全抵擋不住他們前進的步伐,開始節節後退。
見此情形,曹軍陣中鼓角爭鳴,與在後方待命的將士們的呐喊聲一同響徹在上空,振聾發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