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度田令亂起徐州(二)

字數:2726   加入書籤

A+A-




    “放開我,放開我!大膽,你們是什麽人怎麽敢挾持刺史府度田公員!”
“放開我們,你們這是違抗徐州刺史之命,違抗禦史台,違抗朝廷!”
徐氏部曲和郯城縣衙署的差役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分青紅皂白就將正在城外徐氏宗族莊田清查田畝的彭城刺史府胥吏抓了起來。
翌日,徐玄便下令在獄中毒殺了徐州刺史府的十二名度田胥吏!
殺了人之後,徐玄並未慌張,他先是寫了一封親筆信送去給東海郡太守趙雲,並謊稱自己已經聯合了東海郡內幾大士族正在聯名向洛陽上書,請求朝廷取消度田令。
東海郡太守趙雲出自下邳趙氏,與秦之徐州刺史趙遷是同族,徐州光複時此人主動投誠,先為彭城司馬、長史,後任東海太守。
此人欺男霸女,強取豪奪,驕縱不法,諸多劣性是不堪細數!
其自甘墮落成為徐氏的保護傘。
彼等沆瀣一氣,欺壓良善,侵占百姓良田,欺上瞞下,篡改朝廷政令,肆意加征賦稅,至於土地兼並嚴重甚至於到了率獸食人,敲骨吸髓的地步!
皇家帝鄉,東海郡內,上至徐氏宗室下至太守趙雲及諸縣官吏貪墨橫行,橫征暴斂,致使一郡治下百姓失去賴以生存的田地,不知有多少戶人家妻離子散,民怨沸騰!
得知徐玄殺了徐州刺史沈穆夫的胥吏,趙雲更是沒有一點意外,郯城那些徐氏宗室跟洛陽的皇帝身上留著一樣的血,難不成皇帝還能拿自己人怎麽樣?
趙雲的太守之位就是郯城徐氏的運作下得來,而趙雲與徐玄二人私下也不乏金錢交易,對於徐玄和徐氏宗室在郯城的所作所為他根本不敢插手!
東海郡自然不敢管徐氏宗室,可沈穆夫這位兩個兒子都成為皇帝義子的徐州刺史可就不是那麽容易能夠忍受下屬被戕害的屈辱的!
彭城,徐州刺史署內,徐州刺史沈穆夫正在設宴為新任徐州監察使司監察使劉湛接風洗塵。
“湛負其誌氣,常慕汲黯、崔琰為人,故名長子曰黯字長孺,次子曰琰字季圭。”——《寧書·列傳之五十四》
劉湛出自南陽涅陽劉氏,其父劉柳曾任尚書令,少有大誌,不尚浮華,常以管仲、諸葛亮自比。不為文章,不喜談議。
熙平四年,征辟為禦史台監察禦史。
朝廷設立禦史台,下分台院、殿院、察院,分管侍禦史、殿中侍禦史及監察禦史。
禦史台察院之監察禦史,階正七品下,位同下縣之縣令。
禦史台之監察禦史雖官卑,但卻非職小之官,其職為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屬於品秩不高而權限廣,遠非地方一下縣令所能比!
武赫元年七月,新政第一條便是從各地度田令開始,為了督導各地度田,徐宗文從禦史台抽調大量監察禦史派往各州充任監察使。
監察使比之監察禦史更是地位非常,階掌管一州監察使司,署理監察民政、軍事等。
曆經四個多月的奔波,劉湛坐著驢車總算從洛陽到了徐州境內。
“恭喜監察使高升。”
沈穆夫舉杯向劉湛敬酒,“監察使當世俊傑,年輕有為,被陛下親自擢升為監察使。”
“嗬嗬……”
身材瘦削清臒,還沒有完全平複下心情的劉湛急忙起身,憨笑著舉杯。
“多謝沈使君盛情款待。”
“此次陛下特旨於各州遣駐監察禦史以為永製,這是要各州刺史如實落實朝廷頒發之政,以免有宵小作亂,欺上瞞下,敗壞朝廷和陛下聖名!也是不讓地方大吏誤解陛下一片為民之心。”
“所以為了早日施行新政,下官已經命人前往各郡度田,此前尚未告知使君,還請使君見諒!”
新官上任三把火,沈穆夫也沒有想到劉湛的動作這麽快,“這是何話?監察使一心為國,心懷坦蕩,我沈穆夫怎麽能如此不明時局呢?”
“這便好,這便好。”
就在新政施行的七月,徐宗文下詔在揚、徐、青、兗、冀(鄴城)、廣、交、安(原寧州)、涼、秦、雍、豫、江、荊、湘、梁十六州治所設監察使司,置州監察使一名,正七品下,各郡設監察院,置監察院使一名,從七品下,各縣設監察司,置監察從事使一名,從八品下。
各州郡縣之監察禦史常駐,及時向禦史台稟告地方行政詳情及官吏是否清廉,有無貪墨情事,凡涉及軍民等亦需上奏禦史台或皇帝。
此外,禦史台每季向全國各州派出巡察禦史,根據四格八法品評升降。
四格即守(操守)、才(才幹)、政(政務)、年(年齡),每格下又分為不同的等級,如守格分為廉、平、貪,政格分為勤、平、怠等。
八法即貪、酷、不謹、罷軟無為、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對於觸犯的官員,會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罰措施,如革職、降級或罷黜等。
為防止地方腐化監察,皇帝在在常駐監察使、巡察禦史之外還會不定期派出暗中巡查一州或數州的監察禦史,即暗行禦史,其無品級,但卻可以調動各地錦衣衛甚至是州都指揮使司!
武赫新政第二項,即在各州設立監察使司、按察使司與都指揮使司,亦稱之為地方三司。
州下各郡亦設立監察司、按察司、指揮使司,以郡監察使、郡按察使及郡指揮使署理三司公務。
縣設監察科、按察科,團練使司,以監察從事使、按察從事使、團練使署理公務。
凡州之刺史、郡之太守,縣之令不必親自審定案情,皆交付於按察使司及下屬各級按察司法定刑,上呈京都洛陽的廷尉府。
各州都指揮使司隸屬於樞密院,緊急之時刺史可從權調動,但事後必須向樞密院及內閣上奏詳情。
沈穆夫替自己斟了一杯酒,“陛下神文聖武,開創萬世基業,功在不朽!我等躬逢盛事,忝列其間,能夠替國家興盛盡力職守,真乃我輩之福!”
“天下紛亂百餘年,唯有我大寧朝已經占據了南方數州,又收複中原腹地和關中沃土、河西走廊,一統天下,金甌無缺之日不遠矣!正因如此,我們才要輔佐聖主早日完成新政,恩威天下,造福萬民。”談起新政十條,劉湛眼中冒著精光。
三司設立之後,刺史、太守、縣令便隻剩下了行政之權,其軍政、司法職權被一一剝奪,而且頭上還多了監察使這一把利劍!
財政之權更是被三司的鹽鐵、戶部、度支徹底把控!
至此,地方官吏再無漢末州牧那般權力浩大稱霸一方的實力,徹底杜絕地方割據的局麵出現!
劉湛放下酒樽,坦然道:“下官初到徐州,若有不明之處還需使君不吝賜教。”
“同時同朝為官,這是自然。”沈穆夫哎了一聲。
劉湛眼中盡是真誠:“為了新政,劉某敬使君一樽!”
“既如此,為了天下蒼生,飲勝!”
二人正推杯換盞,推心置腹大談政治理想,外間突然闖入一名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白麵書生。
“監察使不好了!您派去東海郡度田的公員全都遇害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