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新興科舉製

字數:4338   加入書籤

A+A-




    “老三,何謂善?”禦書房內,徐宗文召次子秦王徐克桓、晉王徐昭業,楚王徐世民、趙王徐世平四子奏對。
    晉王徐昭業回道“回父皇,善,乃是德行,如何評判一個人的德行,就好似上善若水,君子以厚德載物一般。”
    “善,乃是行為,是為不爭,不嗔,不怒的德行。”
    可讓徐昭業沒想到的是,徐宗文居然很是閑適的搖了搖頭。
    他淡淡道“善,真的是這樣?”
    “大公無私,仁愛眾生,為德是行,是為至善。可在我看來,這個善,是善於。”
    徐宗文循循善誘“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這文章前麵七善都是善於,怎麽核心變成了不爭了?”
    望著眼中朦朧的四子,徐宗文加大了聲量“在我看來,所謂善,是善於打,善於罵,善於出兵,善於以絕頂之姿碾壓敵人,此為善!”
    徐宗文概括之後說道“再通俗一點就是,我什麽事都辦得好,沒什麽爭的!”
    “此所謂不爭,不爭便是爭。”
    “父皇說的太過深奧,跟郭師傅說的不一樣。”晉王徐克桓皺著眉頭“可是我覺得父皇說的有道理些。”
    “我也覺得父皇說的有道理,不管爭還是不爭,這都是過程,隻要最後得到了不管用什麽法子都是對的。”老四楚王徐世民另有見解。
    麵對兒子們的奉承,徐宗文不置可否,他隻是鼓勵諸子“你們既要聽郭師傅的課,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如若不然為父讓學諸子百家做什麽?”
    “為人要有向上向進之心,你們日後或是統兵鎮守一方的塞王,或是守著江南膏腴之地享盡人間之福的諸侯,亦或是馳騁疆場征討四方不臣的大將,這些都是你們自己選擇的。”
    徐宗文繼續說道“選擇有一番作為的,你們對朝廷對百姓有功勳有政績,那麽無愧於為父無愧於宗廟社稷,為父替你們驕傲!”
    徐宗文清了清嗓子,話音又是一變“但若是你們之中有想著靠著皇子親王的身份為非作歹害得一方百姓民不聊生的,為父若是在世必嚴懲之!為父會剝奪你們的爵祿,將你們貶為庶民,除名於宗室玉牒!朕沒有這樣的兒孫!”
    “當然了,為父若是死了不在了,那就任憑你們的大哥處置了。”
    徐宗文看哥幾個有些僥幸,於是又提醒道“朕馬上會讓禮部整理出一份皇室典範,自本朝開始無所作為隻顧享樂的宗室親王、郡王和公侯,其爵位一律降一級承襲,直到貶為庶人。想要傳承自己的爵位就得自己和你們的後人在疆場上建功立業,或是治理地方政績頗佳,亦或是有大功於朝廷才可以做到。”
    “朕說的話,你們都記下了嗎?”徐宗文臨走前又詢問了一遍。
    “兒臣都知道了。”
    “你們如今還隻是兒,不是臣,好生跟著師傅學,等你們個個都能策馬馳騁,考評上等之時為父會量才授職,如有不合格者就別想就藩了,功課各項考評非常差的朕還好褫奪他的王號,省的給朕丟臉!”
    徐宗文的意思是諸皇子在宮中進學之後南下建康演武回京考校,完事還得擔任朝廷官員接受考評法考評成績合格才能就藩立國。
    否則,不能就藩事小,疏忽學業者還有可能連現有的王號都保不住!
    “都記住了嗎?”
    “兒子都記下了!”
    這下子,諸皇子們真是要叫苦不迭了……
    宣室殿,內閣輔臣、樞密院大臣、六部尚書和三省官員奉詔匯集議事。
    徐宗文結束了禦書房和諸子的奏對立刻乘坐步攆趕來了宣室殿。
    “陛下駕到!”華福子手執拂塵在階陛上高聲唱道,與此同時徐宗文從側門步行直上禦座。
    “萬歲,萬歲,萬萬歲!”隨後宣室殿下立即響起了群臣的萬歲呼聲。
    “各位卿家就座,今日朕召各位來要議的是革新我大寧朝取士的製度,我大寧自立國以來以九品官人法、察舉製並行,但北伐以來我國土廣拓,各地官員空額甚多,為了朝廷運轉,為了新法順利施行,朕決意改革朝廷量取人才的製度。”
    徐宗文一來就給百官一個明顯的信號,建國五年以來朝廷的取士製度是時候該動一動了。
    “陛下,不知陛下要如何更改取士之製?”中書令、吏部尚書郗儉出班奏道。
    “陛下,國朝取士之法延續自前朝,百餘年來未曾更改,陛下要棄之嗎?”禦史中丞孫康是前朝老臣,也是以門蔭入仕,更改國家取士製度意味著從此以後朝廷選官很有可能不再以家世為標準。
    “陛下,新朝自有新法度,國家量才取士不能使賢才遺漏鄉野,九品中正之製陳舊不堪已不合時宜,陛下聖明!”尚書令張玄之在今日議事前已經被皇帝召見,因此他是堅持擁護皇帝決策的。
    當然,聽到皇帝要更改取士製度,百官都捧著朝笏上來勸諫,前朝老臣大多因循守舊,而出身徐宗文寧王潛邸幕府的臣子自然是堅定不移支持皇帝。
    “九品官人法亦有至善之處,則公平是也。陛下不可輕言廢除!”
    九品中正法以家世為第一,行狀、能力為次從而定品,實際上就是門閥士族的另一種世襲。
    “曹魏司空陳群,始立九品之製,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各為輩目。州置都,而總其議。晉宣帝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議曰案九品之狀,諸中正既未能料究人才,以為可除九品製,州置大中正……此後沿襲,我朝自開國以來亦承襲舊製,至今天下承平,海內治世,陛下怎可輕易廢之?”
    監察禦史王華、工部尚書江夷、廷尉陶範、河南尹王瑉等士族出身的官員以中正法沒有差錯,奏言不能輕易廢除。
    “初,晉武帝以貴公子當品,鄉裏莫敢與為輩,求之州內,於是十二郡中正僉共舉默。”
    晉朝時,高門士族子弟往往弱冠便由吏部直接從家裏銓選入仕,而不必經過察舉。在此之前,均憑借門第而得中正高品。
    內閣首輔裴卿、中書令郗儉、三司使郭裳、尚書令張玄之、戶部尚書沈叔任、禦史大夫卞範之、尚書右仆射桓伊、門下侍郎桓肅之、禮部尚書薛讚、兵部尚書到彥之、刑部尚書徐益之等大部分文臣都支持皇帝變法,畢竟朝廷頒布的新法十條早已經施行多年,再加上這麽一條也不為多。
    見有人反對,徐宗文又提議道“朕的意思不是要廢除九品官人法,朕要各州大中正選以試題,這其中或有朝廷時政或有儒家之經義或有孫吳之兵法,或是測算之術,以此策試群賢為朝廷遴選人才,這些通過考試選出來的士子從州郡到京都參與由朕出的試題然後在國子監等部曹為官,然後下放各州縣為縣令、太守……此所謂科舉製。”
    “陛下聖明!”裴卿、郗儉、郭裳等人與張玄之一樣都被提前召見過,科舉之製他們也都有了解。
    兵部尚書到彥之持朝笏出班奏道“昔年,王導諸子中最知名之王洽,與荀羨俱有美稱。弱冠,曆散騎、中書郎。據臣考察,晉朝南渡之前入仕的近二百人中,直接入仕者占六十人,永嘉之後則更有發展,入仕的二百人中直接入仕者更多,有一百餘人。這與世襲有何區別?陛下設置科舉製正是為朝廷遴選人才,也是向天下臣民宣告我新朝不以家世為憑,隻要有才能人皆可以為官!”
    “臣等附議!”大將軍、樞密使沈玉為首的一幹武將也都紛紛站出來表麵立場。
    “這……”守舊一派的老臣一看形勢不對,一個個也開始搖擺不定。
    “好了!”徐宗文見大勢已定幹脆站起身來“傳詔,今後朝廷察舉、科舉與九品官人法共同施行!”
    “謹遵陛下旨意!”
    “謹遵陛下旨意……”
    到了最後,孫康、陶範、王瑉、王華等人不得不接受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