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皇孫降世捷報傳

字數:4207   加入書籤

A+A-


    “陛下!”內閣裴卿、郗儉、郭裳、薛讚、到彥之、羊曇六人在宣室殿東堂陛見皇帝。
    徐宗文見內閣都齊了,心中打量著莫不是前方來了戰報?
    “通政使司今日是將送去樞密院的戰報送去了內閣嗎?”徐宗文站直了身,他抬了抬手示意眾臣落座。
    郗儉跪坐在下首,他笑著朝上位拱了拱:“回陛下,今日的奏疏和戰報通政使司都還沒有遞送,臣等今日前來為的是前朝僑置州郡之事。”
    說完,郗儉從寬大的袖袍中抽出一封奏疏,侍候在徐宗文身邊的內侍監馮寶眼疾手快當即下去將奏疏呈給皇帝禦覽。
    徐宗文看到奏疏封麵上題寫著“言當今戶籍疏”六字,他一邊翻看著一邊也已經不知不覺深入了思。
    “啪嗒——”徐宗文合上奏疏,他望著眾臣問:“度田策施行以來,百姓戶籍仍舊未能解決嗎?”
    裴卿從座位上起身徑直站在台下,他鞠了一躬答道:“回稟陛下,度田策是為了清理士族隱藏的土地田畝,方便國家統一收稅,提高國庫的稅收,對於戶籍並沒有整理。”
    “且當時各州郡官吏缺額太多,以至於度田策推行以來至今,我們朝廷用了三年時間也才在江左徐、揚二州和豫、荊、青、益、梁、幾州完成度田,其餘安(寧)、廣等州不是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地方勢力盤根錯節,朝廷在其地駐有兵馬有限未能完成度田令的推行。”
    除此之外,關中和洛陽是最早完成度田的,涼州之地幾乎無毛,不少城邑因為戰亂都已荒廢,百姓離散,田地無人開墾,稼穡凋敝。加上涼州等地本就地處地方荒涼之地,雨水稀少,土地貧瘠,田畝數量與前朝的土地冊表完全對不上!
    “此次科舉過後,大量的士子會被委任到各地為官,他們之中最少也是個縣令,這些人才大多數出自寒門,相信他們到任之後情況會改觀很多。”徐宗文對科舉入仕的士子們寄予厚望。
    郭裳出班奏道:“陛下說的正是。自古以來幹大事者第一要務便是用對了人!隻要用對了人才能幹出事來,否則再好的國策都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徐宗文恩了一聲,他雙眼射出精光,隨後緩緩道道:“今科的五百名貢士,其中二百名進士可為縣令之才,二十名麵試的一甲進士可為太守,剩餘的可為一縣之教諭、縣丞、縣尉,或為禦史台三院禦史。”
    “此後,朝廷每年都會舉行科舉,有了科舉的人才,新政便有了種子,朝廷便有了希望,大寧便有了來日。”
    “聖人的書是拿來看的,用來辦事未免有些不切實際。朕要在京都開宣政院,今後所有的科舉士子都要進宣政院學朝廷推行的國策,學朝廷治理天下的初心,要讓他們知道做官並不隻是為了光宗耀祖,也是為了天下蒼生!”
    徐宗文手裏握著兩顆棗,把玩著。
    “當然,也要建一座忠武堂,把北伐軍幸存的將士們都請來,讓武舉人們也要學習我大寧朝的將軍們是如何同敵人英勇作戰的!要讓他們知道從軍何為而戰!”
    “陛下聖明!”聞言,內閣六人紛紛起身。
    “至於度田之後的人口清查,這是朝廷必須要做的事!你們要將朝廷的意思明確傳達下去,此次人口清查不是為了加征稅收,而是為了清理黃白戶籍,為了讓天下人知道我大寧究竟有多少丁戶。”
    徐宗文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人口清查必須要做,廢除僑置州郡也勢在必行,清理黃白戶籍更是箭在弦上!
    裴卿提出建議:“清查丁戶之事應該交給新科士子去辦,他們作為大寧首榜士子一定會竭盡全力,以報君恩,如此便可事半功倍了。”
    “輔機說的對,我就是這個意思。”徐宗文起身走下階陛,他望著眾人繼續道:“不破不立,既然破了,那就幹脆大破大立。不隻是要讓他們去幹清查丁口的事,還有之前的度田各地方官到底有沒有嚴格按照朝廷定下的規則去做,這些都要查實!”
    郭裳:“陛下,不隻是要讓那二百名進士到各地去為官,臣以為今科的三百名貢生也要安排到地方為官,甚至連今科的舉人也可以直接任命為吏,以此取代士族在地方的影響力。”
    羊曇出聲附和道:“因為此前度田策的施行進度緩慢,陛下還要限期各地新任縣令在三年之內完成度田的審核與丁口清查。此外,陛下還應下令吏部、禦史台根據各縣考績將改縣縣令升級留用或者降職處置。”
    郗儉:“不隻是縣令、縣丞,新科士子也可以安排進禦史台,然後選派各地擔任監察從事史。”
    徐宗文欣慰的點了點頭表示默許:“下去以後你們幾人一同商議擬個奏疏呈上來,朕批閱後下發尚書省各部立即施行。”
    “遵旨……”
    “啟稟陛下,仁智宮來報,說有要事求見陛下。”內閣六人正準備離開宣室殿,內侍突然來報。
    內閣六臣望著對方都停下了腳步,徐宗文一聽東宮來人,立刻命人把人叫進殿來。
    “陛下,今日申時二刻太子妃在東宮誕下了皇孫!”太子東宮的內臣一進殿就跪下了。
    聞言,近侍馮寶也跪下了:“陛下,老天爺給我大寧朝喜降了皇孫,恭喜陛下!”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內閣六臣也折了回來,一個個喜氣洋洋給皇帝賀喜。
    徐宗文此時將手中的兩顆棗仁輕輕置於禦案之上,“馮寶,這在民間百姓家叫什麽?”
    馮寶微微抬頭望見棗仁立刻堆著笑解釋起來:“回陛下,民間這叫早立子,奴婢真是服了陛下爺了。”
    裴卿在階下聽得清楚,忙道:“聖明無過陛下,我大寧朝後繼有人了!”
    羊曇:“陛下聖明燭照。”
    麵對眾人的逢迎,徐宗文隻是笑:“天下事朕不敢不知啊。”
    郭裳恭敬地行了一禮:“好聖孫,可旺我大寧朝三代。”
    “子衿這句話深得朕意!”徐宗文挪了挪身子,他抬手吩咐道:“賞,報喜的人要賞,東宮上下都要賞賜,還有你們幾個,也得賞!”
    “謝陛下……”
    “臣等這算是沾了皇長孫的光了!”郗儉帶著笑,“皇孫降世這可是大事,陛下應當召宗正令,為皇孫取名錄入宗室玉牒。”
    徐宗文:“守約說的在理,這才是目下要做的大事。”
    因為太子妃喜誕黃孫,宣室殿內人人笑容滿麵,此刻殿外又有禁軍稟報前方戰報到了樞密院,樞密使沈玉正在殿外求見。
    “快傳!”
    “臣沈玉,叩見——”
    “免了。”沈玉行禮正到一半被徐宗文叫停:“是敗是勝先不說,讓朕猜一猜。”
    皇帝來了興致,眾人都隻能陪襯。
    “是勝了,而且是大勝對不對?”徐宗文運籌帷幄,似乎前方的戰事不是諸葛侃在指揮而是他身臨前線在與魏國交戰。
    沈玉點了點頭,笑著回答:“諸葛侃於十日前在馬邑擊潰了魏國冀州刺史長孫嵩所部三萬餘人,斬首五千級,俘虜一萬餘人,繳獲牛羊五萬頭,軍馬四千五百匹,斬殺都尉以上十七人,將軍六人。”
    “好!”不光是徐宗文,內閣諸臣聽了前方大勝的消息各個精神振奮,立刻容光煥發,忍不住讚歎。
    徐宗文走下去拉著沈玉:“你給朕報了一個大捷,朕也要給你魏國公府報一個大捷。”
    沈玉滿臉茫然,內閣諸臣卻望著他笑,徐宗文沒有繼續賣關子:“東宮剛剛來報,半個時辰前太子妃生了一個小子,你沈玉做外祖了!”
    “什麽?”沈玉沒回過神,已經被徐宗文拉著出了殿門,走到一半才反應過來自己做外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