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武赫三十年

字數:3719   加入書籤

A+A-


    “劈裏啪啦……”銅駝大街上爆竹聲中一歲除,沒有幾日就是新年了。
    北方正值天寒地凍的時節,剛剛下過一場大雪,天地一片蒼茫。
    今年特別冷,風不斷從北邙山那邊吹過來,城外的洛河上結了厚厚的冰,武赫三十年年(公元427年)十二月的洛陽城充滿寒意。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歲末慶典順利落幕,喧鬧一天的洛陽宮慢慢寂靜下來,文武百官與各地宗室藩王開始向皇帝獻禮。
    皇帝徐宗文與皇後桓獻容一同穩坐在承明殿禦座之上,禦座之旁,皇太後聶氏也赫然在列,淑妃王甯下首的幾位眾妃嬪則分坐在兩側,一個個笑容滿麵的,頗有百花齊放的感覺,可惜是昨日黃花了。
    慕容靈被廢後,在武赫六年便已抑鬱而終,那時剛好是寧朝立國的第一次恩科,也是在這樣的一個冬季。
    “皇帝陛下登極三十年,普天同慶,請諸位殿下、公主、王子、駙馬、王孫、郡主……向皇帝陛下致賀!”
    “兒臣等,恭祝父皇聖壽無疆,大寧江山永固……”隨著禮部官員一聲高喊,皇太子徐世胤領著九個弟弟、三個妹妹走上前來,整齊的跪倒在承明殿階下,行三拜九叩大禮!
    此外,皇帝的三個女婿也在其中,跟著一起跪拜行禮。
    魏國公世子沈追尚平陽公主徐鳳智。
    魯國公世子鄭珙尚館陶公主徐鶴寧。
    梁國公世子郭謙尚清河公主徐纓龍。
    “孫兒等叩見皇祖父,恭祝皇祖父江山永固,萬壽無疆……”二十五歲的皇太孫徐元拓帶著弟妹們也緊隨其後。
    孫輩之中,徐宗文的九個兒子給添了七十一個皇孫,三十五位郡主,三位公主則添了九位世孫,六位縣主,重孫輩則還有二十人。
    也就是當今世上留著徐宗文血脈的已經有一百四十一人,還不包括已經懷孕的藩王及王子們的妃子侍妾。
    徐宗文居高臨下,依次審視自己的兒子們,目光所到之處,人人如墜冰窖,嚇得連忙跪拜於地,沒一個人敢於仰視的,在徐氏諸子心目之中,父親的權威與天神無異!
    環視一遍之後,早已須發皆白的徐宗文閉目沉思起來,思索的隻有一個問題,就是用什麽樣的製度,才能保證東海徐氏占據天下,而不被他人取而代之!
    內閣製提出後,徐宗文先後廢除了門下省、中書省,後來幹脆又罷了尚書省,提高各部尚書的品級。
    為了分割內閣、樞密使的權力,徐宗文在武赫十年後又增加了調整。
    內閣常例閣員增加至十名,首輔一名,次輔一名,群輔八名。
    樞密院名額亦增加至十名,樞密使一名,守樞密使一名,樞密副使八名。
    設立國議院,由禦史台各級禦史、監察禦史、廷尉各級按察使及在京六部各司官員充任議員,共置二百名,負責官員升降貶黜及國策製定發布等國務,內閣的名額亦由議員提名,各部及地方州級三司一級官員名額則由內閣、樞密院共同提名,但最後由皇帝裁決才能生效。
    政務上,主要由內閣負責處理,除了重大國策與人事任免之外皇帝不主動幹涉,軍事上,樞密院對皇帝負責,樞密院名額不受內閣、議會限製,屬於皇帝單獨任免權。
    “都起來吧!”徐宗文皓首蒼髯,但說起話來依舊中氣十足,不怒自威。
    “謝父皇!”
    “謝皇祖父……”
    看到孫輩們大多都已經成年,徐宗文一改方才的莊重威嚴,流露出慈祥柔和的笑容:“都是好孩子,起來吧!”
    緊接著是文武百官上前致賀。
    “恭祝陛下長樂無極,大寧江山永年!”
    年紀稍大的魏國公沈玉、申國公郗儉、梁國公郭裳、魯國公鄭略、萊國公薛讚、鄖國公朱諶、盧國公劉裕上前行禮致賀。
    “臣等恭祝陛下萬壽之喜,大寧國祚綿長。”
    世襲的二代鄭國公諸葛綏、吳國公王僧達、鄂國公張輔、韓國公裴煊、宋國公田幾道、成國公沈彥博幾人位在其次。
    裴卿在武赫十五年致仕,於武赫二十一年病逝,享年七十有五,皇帝追贈韓王,諡號忠獻。
    諸葛侃因多年征戰,在武赫二十三年的寧魏之戰中身受重傷,回京養傷不治身亡,年五十有七,追贈鄭王,賜諡號忠武。
    田洛因為不受寵,後來逐漸沉迷酒色,在武赫十四年便鬱鬱寡歡,擔驚受怕而死,僅四十四歲。即便如此,皇帝念在其昔日之功亦賜諡號武靖。
    王珣、王弘父子相繼死後,爵位由王弘之子王僧達所襲。
    國公之後,所有在世的侯爵、伯爵、子男爵也都依次上前為皇帝致賀。
    內閣首輔到彥之率卞範之、桓肅之、胡藩等人,樞密使沈慶之率徐澤之、王震惡、劉敬宣、皇甫敷等人率領各部尚書侍郎及在京、入京三品以上地方官員一齊上前。
    “臣等,恭祝陛下福澤綿長,國祚永年!”
    聞言,徐宗文起身朝著身旁的太後聶氏跪了下來,百官和宗室們見狀也都跪了下來。
    徐宗文望著近在咫尺卻已經雙目失明的太後滿懷感激:“兒臣叨天之恩,得母後護佑,我大寧朝才能風調雨順,國富民強,這一切都是仰賴母後天恩!”
    老太後今年已經年過九十,雖然早已經如同枯槁,但她閉著眼仍舊聽得清兒子說些什麽。
    “老祖宗福壽安康,萬年無期!”
    活了九十歲的太後可謂亙古未有,她老人家出生於東晉鹹康四年(公元338年),一生曆經東晉成、康、穆、哀、海西公、簡文、孝威及寧朝武赫八朝!
    寧朝皇室如今五世同堂的盛事正是因為有了這位福澤深厚的老人,因為壽命長久,朝野尊稱其為老祖宗。
    “好好好……”
    聶氏嘴唇紅潤,麵色潮紅,她拉著兒子的手笑道:“你是皇帝,大寧朝有如今都是你的功勞,我老婆子隻不過是上天多給讓我活了幾年,你怎麽能把這些功勞都加在我的頭上?”
    徐宗文雙手緊握著母親骨瘦如柴的手,滿是深情:“沒有母親何來兒子?兒子的一切都是母親給的,這怎麽能說母親沒有功勞呢?”
    三年前一日午夜,皇太後聶氏突發惡疾,幾乎昏厥,皇帝徐宗文親自侍奉在旁,親嚐湯藥,又召集皇太子、皇太孫和諸王輪值仁壽宮,如此七日,太後才被從閻王殿拉回來。
    因為太後喜歡熱鬧,皇帝下詔在京諸王和公主每月覲見太後一次,以解太後相思之苦,同時也是讓後輩們陪著太後,不讓太後一人在仁壽宮孤獨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