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明皇帝
字數:4428 加入書籤
“阿翁慢點!”
“沒事大孫,咱身子骨還硬朗著呢!”
皇太子徐元拓身著斬衰之服扶著徐宗文緩步走在殿外廊下,頭頂的月亮也在慢慢的偏移,徐宗文抬頭望了望星空,推算出大約已經是寅時左右了,還有一個時辰天就要亮了。
徐宗文緊了緊身上的虎皮大氅,分明是七月的天,怎麽會這麽冷?
一瞬間,徐宗文就明白了,不是天氣的原因,而是自己的身體不如從前了!
徐宗文邊走邊說:“咱已經知會了禮部,召宗室諸王、世子和開國功勳回洛陽,一齊參加你的登基大典。”
徐元拓驚問:“阿翁,阿耶的喪期尚未結束,這樣是不是太早了些?”
“國不可一日無君,不早了。”
“那就聽阿翁的。”
徐宗文有些感傷:“咱白發人送黑發人,咱心痛啊!你阿耶連五十都不到,上天這是在懲罰咱嗎?”
徐元拓紅著眼扶著祖父:“阿翁不要自責了,阿耶是為了國事費心所以才折了天壽。”
換句話說,徐世胤是為了在位期間滅魏,所以勞心費神,再加上兩次北伐失敗,壯誌難酬,舊病複發,所以才中年崩逝。
“阿翁開創大寧,功高蓋世,上天怎麽會懲罰阿翁呢?”
“功過從來相伴而行,我不求有功亦不怕有過,我隻求天下太平,漢家子民安居樂業,不遭異族侵略之難,不受天災人禍之苦,此生便足矣!”
徐宗文被孫子扶著走一會兒就累了,祖孫二人繞道去了停放梓宮的泰安殿正殿。
徐宗文撫摸著大行皇帝之神位,陷入了深思,往事一幕幕回應著。
四十六年前的太元十一年,長子徐世胤出生,那是自己的第一個兒子,視若珍寶!
往後的幾十年間,自己派郭裳、郗儉幾人作為老大的師傅,悉心教導,每一次老大被師傅誇獎他都與有榮焉!
成人之後又將其立為世子、王太子、皇太子,成婚之後得了大孫,第一次享受到兒孫滿堂之樂,直至扶立為皇帝,這幾十年光陰仿佛轉瞬之間,大夢一場!
……
鼎文四年七月十一日,洛陽宮四海歸一殿外。
宮牆下,當值禁軍甲胄外罩著一層麻服,頭頂的冠纓被白翎取代,五步一崗的將四海歸一殿守衛的嚴嚴實實。
宮外的廣場上,擠滿了烏央烏央的人群,除了黑壓壓的人頭,什麽也看不到,就好似整個洛陽城的人都來了一般。
實際上,三大殿外,百姓們努力伸長了脖子看向午門城樓。
洛陽宮內,宮婢內侍們依舊身著素衣,為逝去的太皇太後、皇太後、大行皇帝披麻戴孝。
大寧是個講究禮樂的時代,按理說如此盛大的登基大典當然離不開禮樂,但是今日卻靜的出奇。
四海歸一殿的一側,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樂器。
太樂署的樂師們站在樂器旁邊,他們今日一大早便入了宮,已在宮中等候多時了。
但是所有人都明白,今日太樂署的存在隻是為了補場麵,根本不會奏雅樂。
內閣首輔到彥之、樞密使沈慶之二人等人整理了一下衣冠,率領文武百官們列隊進入了四海歸一殿。
金碧輝煌、雕刻精美的丹墀之上,新君徐元拓身著龍袍端坐在高大的龍椅之上,一旁則是為太上皇徐宗文臨時設立的禦座。
此刻,徐宗文頭頂通天冠,身披玄色龍袍,在四海歸一殿的一片白色人群中尤其顯眼。
百官一側是老老實實按照規製身著冠冕服參加登基大典的宗室諸王,但無一例外冕服之外諸王也都罩了一層素紗。
太上皇徐宗文所生之秦王徐克桓、晉王徐昭業、楚王徐世民、趙王徐世平、韓王徐智雲、齊王徐元啟、蜀王徐元璋、湘王徐元嬰及其餘一十二王與王世子全部到齊。
鼎文帝徐世胤生有七子,長子是新君徐元拓,次子榮王徐元榮、三子肅王徐元征、四子靖王徐元治、五子郕王徐元佑、六子安王徐元亮、七子壽王徐元度。
此外,慶王、雍王支係後裔的十一位宗王亦到場。
內閣首輔到彥之領著百官三叩九拜之後,又歌頌了一番徐宗文的聖德,然後宗室諸王亦再次請進,如此反複三次。
望著身旁的氣定神閑的祖父,徐元拓輕輕地舒了一口氣,穩定了一下情緒。
冠冕上的十二道旒串,冕服上的金絲十二紋章,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光彩奪目。
徐元拓昂著高貴的頭顱,走到則天門城樓的正中間站定,俯瞰著城牆下那一眼望不到頭的人海。
這睥睨天下、俯視蒼生、萬民敬仰的感覺,即便是親曆了當年父親的登基大典,見慣了大風大浪的場麵,徐元拓依舊心潮澎湃。
四海歸一殿的大典結束後,徐宗文領著徐元拓乘坐禦輦前往午門。
徐宗文出現的那一刻,宮門外頓時沸騰起來。
“太上皇萬歲、萬萬歲...”
“太上皇萬歲、萬萬歲...”
“萬歲、萬歲、萬萬歲...”
...
宮牆下發出了山呼海嘯般的呼喊聲,聲音直上雲霄,巨大的音浪震得午門的城樓都有些搖晃。
百姓們一邊歡呼,一邊開始行三叩九拜之禮。
幾十萬人陸續跪倒在地,隨著呼喊和三叩九拜此起彼伏,形成了一道道的人浪,自城門下一波接著一波的往後方湧去。
看著這盛大的場麵,徐宗文終於笑了。
徐宗文向著人群伸開了雙手,過了許久,人浪人潮之聲才慢慢的平息下來,百姓們鴉雀無聲、引頸觀望。
徐宗文提足了氣息,用出了自己的最大力氣,高聲宣布道:“即日起,大寧有新君了。”
午門之行結束後,新君前往太廟祭祖,隨後率領群臣燔柴告天,行祭禮,直到天黑這登基的所有禮儀流程才算完畢。
結束登基大典,按規製徐元拓還需要宣布明年的新年號,追諡大行皇帝並上廟號,以及為生母沈氏上尊號、為祖父太上皇上尊號、封後立太子等一應事務。
禮部進呈的年號有四個:建文、紹興、長樂、永定,新君將四個年號遞給太上皇,徐宗文看了之後隻說了一句:“建文不吉利。”
徐元拓想了許久,這自漢延至魏晉,也沒哪個皇帝用過建文這年號?但為了盡孝,徐元拓放棄了建文,最終選擇了長樂為年號,遂以明年為長樂元年。
尊大行皇帝徐世胤為太宗皇帝,諡號文。
皇後沈氏按例晉升為皇太後即可,可是現如今的祖父太上皇的尊號可就難倒徐元拓了,自古以來太上皇都隻有兩位,第一位是漢太祖之父劉太公,另一位便是寧朝開國之君,當今的太上皇帝,更別提皇帝的祖父尊號為何?根本沒有前例可循!
不僅是新君頭疼,內閣和禮部更頭疼,這似乎與當年秦王一統六國命百官上皇帝尊號時的情況如出一轍。
禮部尚書上皇陛下荀雍絞盡腦汁上了三個尊號,以供甄選。
其一,上皇陛下。
其二,太上太皇陛下。
其三,無上皇帝陛下。
徐元拓倒是一個沒有采納,他自己想了一個,那便是——祖皇陛下。
徐宗文看了這四個尊號隻是一笑而過,他對大孫徐元拓說自己該回鄴城了,鄴城的行宮竣工了,新的宮殿名字叫大明宮,自己稱大明皇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