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兒時記憶
字數:3433 加入書籤
小李頓了頓,隨後才反應過來急急道,“好,我知道了顧總,這就去。”
語畢,他急急忙忙離開。
顧西言冷峻的臉龐下,雙手漸漸收緊。
另一邊,夏城得知江婉婉竟然被顧西行悄悄帶走之後,隻覺得這是個機會。
但是因為夏寶苒在這裏,他似乎有點寸步難行。
而經過這幾天的觀察,夏寶苒也不曉得是夏城沉得住氣還是怎樣,反正,她似乎沒有發現這個男人有任何奇怪的地方。
相反,自己在這裏的這些天,夏城還非常照顧自己,絲毫沒有因為夏寶苒的父母不在而在自己麵前換一副嘴角。
但是即便如此,夏寶苒還是不相信夏城的為人。
她隻覺得是夏城太過於擅長偽裝自己罷了,所以麵對夏城對自己的好,她還是不領情。
“還沒打算回去嗎?”夏城問著,嘴角勾著淡淡的笑意。
坐在沙發上的夏寶苒天使般的臉龐下卻不以為然勾起一抹譏笑道,“怎麽了?已經開始按耐不住趕人了?”
夏城聞聲有些無奈的樣子道,“你是看你出來這麽多天了,爸媽嘴上雖然沒說什麽,但是他們心底裏一定是非常想念你的。”
聽著夏城虛偽的話語,夏寶苒更是毫不留情地直接拆下他的麵具道,“你還關心爸媽的感受?你瞞得過爸媽但是瞞不過我,你別以為我看不出來?雖然你表麵上對爸媽恭敬如賓,其實你打心底裏完全沒有把他們當成親人吧?”
夏城聽著她話語中的諷刺和不滿,他臉上的神情並不多,隻是淡淡笑著道,“你果然冰雪聰明,那你覺得他們就真的把我當成親人了嗎?”
一句話,瞬間讓夏寶苒臉色變了變,她沒有說話。
夏城卻開始自顧自地說道,“我從小就是個孤兒,你是知道的,我打出生就沒見過我爸,那時候我還小,對自己的親生父親還是抱有幻想和憧憬,所以我常常問我媽,我爸到底是誰,他為什麽不跟我們一起生活,他是不是不要我們了。但是我媽每次都會跟我說,我爸很愛我們,隻是現在有點事情纏身走不開罷了。”
“所以,她就一直等他,一直等一直等,在我麵前總會給我爸找所有借口,事實上,我能感覺到,我爸就是不要我們了,但是我媽也不準我對我爸有任何意見,她很愛我,情願自己受苦受累,也不願意我出去幹一點活,終於,她把她的身子熬壞了,最終死於勞累過度,我成了孤兒,一直在孤兒院長大,再後來,就遇見你,遇見了爸媽,跟你們生活在一起了。”
聽著夏城輕描淡寫的話語,夏寶苒的神色似乎有些動容,還沒等她說上話,夏城便輕輕歎了一口氣繼續講述著自己的故事,“爸媽對我很好,不讓我受苦受累,花錢供我讀書,還讓我學習自己最愛的醫療行業,成為一名出色的醫生,我心裏很感激,但是這不是愛,至少這不是對我的愛不是嗎?”
夏城突然看著夏寶苒,兩人四目對視,夏寶苒似乎從夏城雲淡風輕的笑意中看出了他的心酸和痛楚,她還是第一次見他這般。
夏寶苒的心難以避免地抽了一下,她啞口無言,因為所有人都很清楚。
夏城不過是她夏寶苒的血庫罷了,因為她從小體質弱,血型稀缺,愈合細胞有問題,受傷後又血流不止,所以父母為了她花費了很多的錢和心思,最終他們發現了同為稀有血型的夏城。
並且他們得知夏城竟然還是個孤兒且非常喜歡醫學,長大後的夢想是做一位醫生後便非常高興。
於是他們領養了夏城,讓夏城成為夏寶苒的哥哥,成為一個遊走的血庫。
一開始,夏寶苒得知這件事後,對夏城也非常內疚,但是自從發生他目睹了夏城竟然把自己心愛的小貓弄死了之後,自己便對他徹底沒了好感。
有了這個前提,夏寶苒也發現夏城整個人似乎沒有表麵看起來那麽簡單。
隨著時間的增長,夏寶苒越了解變越覺得夏城整個人城府深,對他也越來越抗拒。
看著夏寶苒緊皺的眉頭,夏城似乎看破了他的心思,緩緩說道,“你是不是對當年那隻小貓的事情還耿耿於懷?”
“如果我說當年我並沒有殺死它,你信嗎?”夏城淡淡說著。
夏寶苒卻板著臉,冷聲道,“我親眼看見你”
“親眼看見我解刨它是嗎?”夏城打斷了夏寶苒的話語,他臉色很是平靜地說道,“你看錯了,我並沒有解刨它那麽殘忍,隻是想給它進行手術罷了,當時小貓的情況你也是知道的,它一直不肯吃東西,也不愛活動,,你曾經帶她去過寵物醫院,寵物醫生說因為小貓年紀太大,不適合做手術不是嗎?我雖然不是獸醫,但我好歹也是個醫生,我隻是想盡力救活它罷了。”
畢竟當初在夏家,那隻小貓也曾帶給他不少的溫暖。
夏城一字一句說著,眼眸中透著真誠,這事其實他並沒有撒謊,當初他的確是出於想救小貓的心思所以才給小貓嚐試進行治療,但是很遺憾,當初他並沒有救活它。
“不可能,當初我明明看見你硬生生把小貓給分屍了,你的手法極其殘忍。”夏寶苒說著說著有些氣憤,仿佛當初的一切還曆曆在目。
夏城沒有再解釋,隻是淡淡說道,“你對我想法太過偏激,那隻是你自己幻想出來的,你隻是想看見你願意看見的,想得到你所要想得到的真相而已。”
夏城的雲淡風輕讓心情煩悶的夏寶苒逐漸失去怒意。
她沒有說話,但是心裏卻清楚夏城說的話也是真的是真的。
因為當初可能是夏城“傷害”小貓的那一幕太過於血腥,以至於當時的夏寶苒被嚇得滿頭冷汗,在那之後,她連著三天高燒不退,還連連做噩夢,思緒也開始混亂,她已經記不太清楚當時的情景到底是怎樣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