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不上學一心賺錢
字數:3331 加入書籤
母親知道兒子為的是那次沒上學偷玩被先生罰站了,就堵住了他問道“你那天是不是在外玩碰到了你爹了?”
裘舉恩了聲,連說的沒底氣都沒有。
娘又問“在那裏遇見到你爹的呀?”
裘舉道“在湖邊亭子邊湖裏。”
娘道“你對你爹怎麽說的呀,是先生放假了?那你今天一早不是告訴我說你那天上學去呀?你也敢扯謊了呀。”
他以前從不扯謊,這是第一次。其實他不是個愛說謊的孩子,隻是當著那多小朋友隻好對爹爹來一次假話。他知道,要是當時與爹爹說實話,爹爹會在這些小朋友給自己一個下馬威。說實話,他不怕爹爹罰他、打他,他就怕在朋友們麵前丟醜。裘舉知道說了一次謊話,還得再一次謊話來掩蓋,他不想再說謊了。於是小聲對娘說“我以後不敢了。”
娘歎了口氣,道“你爹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用辛苦錢供你讀書,你就要好好學呀。以後再要這樣,我立馬把你爹叫回來整治你一番!”
裘舉覺得自己欺騙父親錯了,就把事情經過跟母親說了,誠懇地承認了錯誤。
母親見兒子敢於承認錯誤就安慰道“是人都會犯錯,隻要你知道哪是對哪是錯就好。有了錯不要緊,改了就好了。不過說回來,要是從小不嚴格要求,那長大了那還了得。到時候害人害己!”聽完了母親的教訓,裘舉乖乖地進了自己的房裏去了。
日西下快要落山了,裘舉的父親懷著怨氣回家,妻子把兒子的事情跟他說了,勸他不要再罰孩子了。
裘青山與妻子商量,“那就把這個不孝之子接回來,不讀書了。真是白讓我們吃了這些年的苦。以前是看老頭子的麵子,是他老人家要我們送這壞蛋讀書的。現在這家夥這樣沒長進,就是他老人家出麵我也不同意。這家夥真是個扶不上牆的泥巴!我看就要他回來下湖打魚好了,免得花我們的血汗錢。”
裘舉娘道“孩子一時貪玩也是有的,那個這大的孩子不愛玩呀。再說讀了已經這些年了,錢也用了不少,聽爹爹的話我你再苦些把兒子讀書的事情辦好,要讀就讀出個名堂來。”
裘青山道“你怕是從前,讀書可以考狀元,現在兵荒馬亂,要當朝廷的官那就莫想了。要想出息就得去當兵,當個軍官回來光宗耀祖。”
母親道“別人都說過,好鐵不打釘、好漢不當兵,讀書懂道理將來世道會由他們來管的。那朝那代不是武官用命打江山、文官用學問保江山啊。”
裘青山說服了妻子,就夫妻商量,打算叫兒子出去學些手藝,有了手藝,就是荒年也餓不死手藝人。
裘舉見李進走了,嶽魁也不來上學了,同時覺得讀書不會有出息,也不肯去讀書了,要外出去學點養命的本領。這下正合他父母的打算,父親對他說“那就把你送到堤鎮去做徒弟,跟一個管賬先生學算盤與做賬。這人跟你爺爺很熟,我去死兩求他,他會收下你的。”
姐姐笑道“當了賬房先生可賺大錢呀。”如今,村上跟她一樣大小的姑娘們好多都出嫁了,可姐姐為了幫助家裏推遲了自己的婚期。
裘舉笑道“就是轉了錢也沒你的分了啊!”他好笑姐姐女大思春,其實,那些鄉下姑娘那個不想早點嫁出去呀。
姐姐笑道“你真不逗疼,白廢了姐姐我對你的好處!”
裘舉道“我是說的好的。我要是有了錢第一個給你辦嫁妝。”
娘笑了,“秀姑,這下你高興了吧。”
裘舉見家裏人為自己出主意就道,“我要發財!等學會了管賬,我要去學經商,將來當老板。”
父親笑了,讚揚裘舉要當老板、發大財。
母親譏笑父親給兒子留了麽錢財,要錢沒錢、要產業沒產業,難道去偷去搶不成!
裘舉笑姐姐自己賺大錢還給一些她?
姐姐笑裘舉小心眼,“我不會要你的錢的。”她還告訴黑子,創業成功得第一代人的貢獻啊。她拿沙同鎮的顏家打比如,不是顏大春死去的父親積攢財產,哪有顏大春今天的產業。姐姐一提顏大春,裘舉還真想去見見他;後來他一想別人憑麽事要跟自己來往啊。他暗自好笑自己白日做夢接媳婦,想得好!
父親聽了妻女說的話後,歎道“做大事情是一個長遠的事情,要有學問呀!那就要這小子讀上岸,把書讀到結業了再說吧。”言外之意把書讀下去,至於讀書到什麽程度才算上了岸,他自己也不清楚。
裘舉可不幹了“我可不再讀書了,要不我出去打工賺錢!”
娘又勸兒子道“你還小,還沒到穩定時間,就要把書讀下去。”
裘舉堅決不上學了,他母親很傷心地緊鎖眉頭不語了。
丈夫見妻子愁眉不展,安慰道“魚有魚路,蝦有蝦道。就讓他出去闖去吧,說不定闖出一條路來。說不定總有一天他會帶全家回老家的,不信你看著!”丈夫歎了口氣就進房那個休息去了。
裘舉已是個十三歲小夥子了,他堅決不肯再讀書,父母也把他沒辦法,隻好辜負在老家的父母的囑托了。他父親隻好親自去堤鎮找父親的老朋友把他送到堤鎮福裕和錢莊,跟這位有資曆的賬房先生當徒弟了。
福裕和錢莊可是堤鎮最大的錢莊,經理著南來北往的錢財賬目。裘舉的先生孟老夫子是裘舉的爺爺好朋友,年輕時兩人就讀一個私塾,由於沒兩人都沒考上秀才才改學理賬。當時兩個人也是年輕氣盛,要出去闖一番事業出來。因此,他兩一起從湖南來到湖北,孟老夫子運氣好,那時福裕和錢莊正獨立門戶很需要一些會管賬的人,他一去應聘就被錄取了。轉眼幾十年過去,他在賬房先生一塊已經很有名氣了,裘舉爺爺當時沒在堤鎮停留,他到了內荊河一帶逛了一趟,由於在沙同鎮認識了洪家小妹子就在此處不走了。這洪小妹就是洪福的幺姑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