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國士報之
字數:7308 加入書籤
三人已經商議完成,祖大壽和吳三桂將自己城池的兩萬人馬共同調派至山海關駐紮。
而秦鎮川將會親自接替趙率教的位置成為山海關總兵。
手下徹底統帥九萬人馬,成為了繼孫承宗之後林懿陣營中第二位軍隊統帥。
但是說實話如果是讓秦鎮川領兵打仗林懿肯定是一百個放心,但是讓他統帥林懿還是多有疑慮。
畢竟不是人人都是韓信,也不人人都是孫承宗。
一千個人裏可能能出一個領兵打仗的武將,但是一千個武將裏都難出現一個真正的統帥。
兩者需要考慮的東西不同,身為統帥更需要的是排兵布陣的能力和統領戰場的大局觀。
這兩點秦鎮川還需要曆練。
但是現在還沒到開戰的時候,僅僅是讓秦鎮川負責山海關的事務。
尚且還是足以勝任的。
崇禎五年十一月,林懿和秦鎮川再次從關外回到了山海關。
沒有了趙率教的從中作梗,林懿帶領自己的五百鎮遠軍直接順利進入。
但是剛進城沒多久,趙率教的參將張賀就找了過來。
副將送信遲遲未歸,總兵趙率教又前往了寧遠城。
現在整個山海關的軍務都壓在了他的身上,聽說總督回來立馬趕了過來。
“山海關參將張賀見過總督!”
林懿在戰馬之上睥睨的注視著馬下的這個參將:“你倒是麵生,上次來怎麽沒有見過你?”
“回總督,下官前些日子回到老家探親,前些日子才回來。”
“聽說總兵大人前往寧遠赴總督宴席,現已近半個月未歸。”
“不知道總督大人可否知曉此事?”
“趙總兵?他先我五日離開寧遠現在還沒回來嗎?”
“既然總督不知,那下官還有其他事務先行告退...”張賀一鞠躬就像趕緊離開。
“站住!”
“去!把這個人給我綁起來!”
聽到林懿的命令,身邊的士兵立刻行動。
還沒等張賀反應過來就被摁倒在了地上的動彈不得!
“總督你這是何意?下官有何冒犯您說便是!”
林懿一聲冷笑翻身下馬來到了張賀的麵前說道:“你的眼神已經出賣了你!”
張賀瞬間慌亂了一下,隨後便知道自己中計了!
這個林懿是在騙!
“怎麽?我現在幫你還冤枉麽?”
“林懿!你狼子野心究竟把總兵怎麽了!此事絕對與你有關!”
張賀自副官遲遲未歸之後便感覺到了事態的不對!
曾經在趙率教麵前幾次勸說叫他不要赴寧遠之宴!
但是卻被趙率教幾次三番搪塞歸去,才釀成了今日的慘狀!
“趙總兵已死,如果你願意我不吝嗇讓你一起去陪他!”說著林懿直接叫屬下將張賀拖了下去!
“林懿!你不得好死!”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還沒等張賀說完就已經被士兵們拖走,沒過一會就傳來了兩道槍聲。
殺一人是殺,殺兩人也是殺。
一將功成萬骨枯,何論成皇成帝路?
早在大獄中林懿早就已經明白,仁慈換不來一切。
隻有用鐵血手腕才能得到別人的臣服。
張賀的下場在眾人的眼裏曆曆在目,沒人再敢問一句趙率教的下落。
即使他是朝廷的二品大員,即使他是山海關的總兵!
因為林懿才是整個薊遼地區的霸主!薊州遼東的最高長官!
沒有人再敢為趙率教去觸碰林懿的眉頭,因為自己的命隻有一條!
殺張賀是掄大棒,隨後的就是給甜棗。
整個山海關五品以上官員官升一等,賞銀一百兩!
所有五品一下官員及士卒賞銀二十兩!
籠絡人心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現在這個世道最有效的方式無疑就是撒錢。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連軍餉都發不起的地方發錢讓林懿迅速得到了山海關的掌控權。
將這做天下第一關交給秦鎮川後,蔣千帆再度啟程返回薊州。
在半路上正好碰到王勇在此地的茶館裏!
“鎮遠軍百夫長王勇拜見總督大人!”
平時這位高高在上的大人張勇隻有權力在遠遠的看一眼,但是沒想到如今竟然能與他麵對麵!
張勇的身上都因為激動而發出顫抖!
“就是你攔截下了趙率教的書信?”
“將軍留下的任務,卑職不敢馬虎!”
雖然張勇的回答簡短,但是林懿也可以想象出這其中的曲折。
對方不可能著戎裝大搖大擺的送信,而張勇選擇的這個茶館的確是個不錯的主意。
“不錯!機靈有腦子,別回秦鎮川那裏去了!”
“留在我身邊給我當個護衛吧!秦將軍那裏我去說!”
“軍餉就按千夫長的待遇怎麽樣?”
聽到林懿的話張勇立刻跪了下來:“總督之恩,卑職感激不盡!”
“行了!在我身邊沒這麽多講究!”
“叫上兄弟們跟我上馬回薊州!”
......
薊州一庭院內一個老叟正在八仙桌上弈棋。
一手執黑一手執白,竟是自己與自己對弈!當他再起一白字時竟然一時間不知道在哪落子為好!
正在他舉棋不定之事,一個白衣公子將一枚白子放置在了棋盤之上。
而這一字之差竟直接反轉局勢。
原處劣勢的白字轉守為攻,竟將黑子逼入絕境。
老叟看了半天才是已是回天乏術,將棋子放了回去。
“都說觀棋者不語,你這可是壞了規矩!”孫承宗一撫胡須說道:
“觀棋者不語,這可是督師您先開口。”
“這也不能算小子失了規矩。”
“口舌之利!今日之來又是為了那件事?”
自從上次會議以後林懿離開薊州,孫承宗再也未曾去過兵營。
每日隻是待在家中不是讀書就是自己與自己對弈,算上這一次李乘風已經是來過三次。
但每一次都是無功而返。
“孫督師....”
“若是還是為了那件事還是免開尊口吧!”
“我非諸葛亮,就算你三顧茅廬我也沒有三分天下的本事。”
“不過是一老叟爾。”
李乘風也知道直接跟孫承宗攤牌對方已經聽不進去了,所以隻能換一種說法。
看著空中飄零的落葉心生一計。
“孫老您今年已經是古稀之年,接近小子兩倍的年歲。”
“不知道你這一生追求過什麽,最終又想做到些什麽呢?”
聽到李乘風不是來勸自己,孫承宗也來了興趣。
“我本是鄉村一私塾先生,天子愚鈍”
“16歲中秀才,3[img]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4695-146123[/img]
歲中舉人,41歲中進士,56歲做帝師。真的走到這個位置時已經是年過半百。”
“縱觀前半生,從未想過能走到今天這個位置。”
對於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李乘風也是敬佩的,起於毫末卻一步一步位極人臣。
“那督師你過去和現在又有何追求呢?”
“過去?過去我隻想保這遼東的一畝三分地安然無恙。”
“可惜所托非人,最終一敗塗地。”談及袁崇煥時孫承宗心裏最大的痛。
別人不知道袁崇煥就是他內定的接班人,以他之才可替自己再守大明百年。
可惜自己卻沒有看到袁崇煥的缺點,致使自己白發人送黑發人。
“現在的我隻要腳下踩是大明的土地,拜的是大明的君王就夠了。”
“早已別無奢求。”
“督師,您也曾是內閣出身。我不相信您對現在的朝堂,現在的天下一無所知。”
“那周延儒弄權已久,同黨伐異陛下視而不見!”
“西北災民百萬計,流亡軍幾十萬。易子而食,餓殍遍地。路邊具具屍骨!”
“這些都是您想看到的嗎!”
“不是...那又如何?”
“大半截身子進黃土的人了,若是再年輕三十歲我尚且有精力去改變。”
“可現在已經是風燭殘年,日子是按天過的。過一天少一天了。”
李乘風聽著孫承宗的話,內心一片心酸。
此時的孫承宗句句盡顯破敗蕭瑟,早已不複當初。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現在的大明真的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從內早已一片潰爛。”
“唯有從外打破或許才能之死而後生!沒想到孫老你拚搏了一生,臨了卻成了一個膽小之徒!”
“您為何隻願做那救亡之能臣,也不願做開國之功臣?”
“青史留名?後世傳頌?於我等而言又有何用?”
“百年不過一捧黃土爾!人的衰老絕不是由年齡決定,而是由心!”
此刻的李乘風覺得孫承宗要是這個樣子,就算不跟隨林懿伐明!駕鶴西去也恐怕是這兩年的事情了。
最後長歎一聲,李乘風也從八仙桌上緩緩起身。
現在薊州事務繁多,他真的也不是每日都能有機會來找孫承宗談心。之所以能做到這個地步。
僅僅是因為他值得!
如果沒有他,恐怕明朝早已亡於天啟。但若他執意不肯相助,李乘風也是無可奈何!
“等等!”
“真的不知道老朽何德何能?本是陛下以棄臣而已。竟能得二位如此看重!”
“君既以國士待我,我必當國士報之!”
“我願用我最後得生命,去照亮大明的第二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