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南下

字數:4330   加入書籤

A+A-


    

    考驗人性這事吧,用在自己身上,肯定是深惡痛絕的,用在別人身上,那就是喜聞樂見了。

    劉襄翹著嘴角,感覺自己越來越壞了。

    讓關羽頭疼去吧。

    他還有正事要做的。

    考核民兵,分田,&bsp&bsp遷民,甄選俘虜,都已經開始了,眾人被指使的團團轉。

    嚴綱已經送來呈文,就在進攻涿縣的同一天,方城百姓起義,&bsp&bsp打開城門,迎接安平軍進城,&bsp&bsp現在正在組建民兵,安排分田,需要得用的人手支援。

    劉襄撇撇嘴,得用的人手哪都缺。

    抽調過去幾個書吏,其他的讓他自己想辦法吧,涿縣這邊更需要人手,步卒要改編,這件事很重要,不能再耽誤了。

    護軍營現在隻有七個軍侯,理論上來說,編製應該隻有七個曲,四千人左右。

    可現在護軍營接近四萬人,六個軍侯帶兵超過六千人,一個新提拔的帶兵兩千。這不行啊,&bsp&bsp暫時管製還可以,長此以往,軍中職責會亂套的,必須改編。

    劉襄準備在原有的四萬步卒和各地通過考核的幾萬民兵中,&bsp&bsp選出兩萬四千人編為正卒,&bsp&bsp護軍營擴編到一萬兩千人,另外一萬兩千人組建步兵營,兩營軍官均由護軍營甲士擔任。

    在六個軍侯中提拔四個軍司馬,再補齊軍侯四十人,屯長兩百人,隊率四百人,什長兩千人。

    射聲營補齊兩千弩手,再擇優招募兩千弓箭手。

    輕車營現有一萬兩千人,正在加緊訓練新兵,後續涿縣的床弩會改裝成弩車,再繼續增補一千弩車兵。

    右軍從傂奚防線調到涿郡,同左軍一樣,調出一千老兵,增補中軍各營缺額,選四千新兵擴編到八千人。兩軍各有鐵甲甲士五百人,弩手五百人,弓箭手一千五百人,&bsp&bsp投矛兵兩千人,輕裝步兵三千五百人。

    整編完成以後,中軍及左右兩軍,&bsp&bsp共有步卒四萬四千人,砲兵一萬兩人,騎兵六千兩百人。這些人馬再加上一到兩萬的民兵,就是對抗皇甫嵩北伐的兵力了。

    為了降低未來的壓力,劉襄要去巨鹿郡逛一逛,找一找董胖子的麻煩。

    九月十七,閻誌率一千雜胡騎兵,軻比能率一千五百鮮卑突騎趕到涿縣。跟他們一起到來的還有閻柔的書信和榆關的戰報。

    閻柔已經就任遼西太守,治所設在令支縣,特意寫了謝恩的書信,信中馬屁連篇,劉襄一覽而過,隻記住了最後一句“但有一息尚存,必保榆關不失。”

    看樣子,閻柔覺得東線防守的壓力很大。

    他默默的拿過戰報,上麵寫道“九月初十,榆關竣工,前軍與榆關衛共計八千人入駐城防,派出小隊人馬騷擾修路民夫,初時效果顯著,其後遼東增兵,互有損傷,經斥候探查,敵軍兵力不下五萬,正卒參與修路,騷擾戰術難以進行,預計十月中旬,將通達關口。雲帆營在海上繼續騷擾,效果不佳。”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吧,現在用兵的重心不在東線,能防住就好。

    他提筆回文“打造戰具,謹守城關。”

    除此之外,他也沒什麽好辦法了。至於給閻柔的回信,也隻是廖廖的幾句話,誇獎鼓勵了一下,沒什麽實質的意義。

    九月二十,嚴綱回軍,六千步卒參與整編,民夫大隊向安次縣遷移,漁陽郡的隨軍民兵領了賞賜開始歸家,劉襄下令右軍都尉楊槯,路過漁陽之時,順路押運過冬夾襖和新製造的武器甲胄,來涿縣整編。

    騎兵在城外大營修整,八千多匹戰馬和精選出來的三千匹馱馬,正在用心喂養,為南下巨鹿積蓄體力。

    俘虜甄選完畢,世家豪強子弟兩千餘人被貶為奴仆,送到各處礦場,其餘人等赦免罪過,放其歸家,與家眷一起安排屯田,一應所需,安平將軍府提供無息貸款。

    劉襄還給他們找了掙錢的門路,雇傭他們給大軍製作冬衣、布履、飛梭、戰具。

    飛梭經過實戰檢驗,要大規模製造囤積,規格也經過統一,長七尺,矛尖用鐵一兩半,尾部加裝尾翼,總重一斤八兩。

    投矛兵正式成為安平軍在役兵種。

    九月二十一,趙雲回來了,跑死了三匹馬,帶回了一封信。

    信是張梁的,看樣子,張角已經死了。

    信中約定,與安平軍結盟,共抗官軍征剿,還畫了個大餅,稱劉襄為神上使,幽州大方,等到推翻漢庭,奪取天下,必定得封王侯。

    劉襄不屑的笑笑“離死不遠了,還來忽悠我,當我是傻子嗎?不過互相利用而已。”

    說完看著趙雲說道“子龍辛苦,快去休息吧,明日出兵南下,必定星夜兼程,吾還需要子龍衝鋒陷陣的。”

    夏侯蘭沒來,劉襄也就略過不提,怕傷了趙雲的麵子。

    趙雲癱坐在左側的案幾旁邊,喝了幾口水,算是緩過了勁來,開口說道“啟稟主公,黃巾兵勢極盛,若非衡若言辭犀利,此次出使難以功成,他現在留在黃巾軍中,作為聯係兩軍之人,某先趕回來送信。”

    這是給好友請功呢,劉襄順著他的話題說道“夏侯衡若能擔大事,立大功,待到見麵,吾必定重謝,這般大才也是一定要重用的,我軍尚缺一員軍正丞,子龍覺得夏侯衡若可願屈就?”

    趙雲恭聲說道“全憑主公決斷。”

    “子龍好好休息,明日兵發巨鹿。”

    趙雲下去休息了,他是真的累壞了,從常山兜了一圈,又著急趕回來,骨頭都跑散架了。

    九月二十二,辰時正,六千騎兵出營,八千餘匹戰馬,三千匹馱馬,卷起漫天的煙塵,在如雷的蹄聲中,向南行進。

    大軍自北新城出幽州,走太行山東麓大道,繞過蒲陰、盧奴,直撲真定。在真定轉向東行,過下曲陽進入安平國的阜城縣,在此地轉向南行,繞過唐陽、經縣就到了廣宗的地界了。

    此行繞了不少路,全程八百四十裏,劉襄的大軍星夜兼程,走了六天才到。

    廣宗這地方,位於漳水和清河之間,是一處衝積平原,地勢平坦,地形單一,是巨鹿郡、安平國、清河國、魏郡的交界之地。

    它東麵不遠有座橋,叫做界橋,就是公孫瓚和袁紹決戰的地方。

    單看地形,真的不是什麽兵家必爭的險要之地,倒是挺適合開荒種田的。

    董卓的大營就位於廣宗南方三十裏處,兩片營地互相依托,又互不幹涉。

    西麵的軍營駐紮著涼州兵馬,董卓此時就在中軍帳中發脾氣。

    “皇甫義真已到兗州,過不了幾日,老子就要滾蛋了。兵敗受辱,下場好不了,一幫子蠢貨,連些許蛾賊都打不過,要你們幹什麽吃的?”

    下麵一眾將校悶頭低首,不敢出言。

    董卓鬱氣難消,一腳踹翻條案,高聲喝到“明日出兵,膽敢後退,一律斬首,區區蛾賊,一幫子土雞瓦狗,怎能擋住西涼鐵騎,爾等要奮勇向前,否則,別怪某家翻臉無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