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以黑山之名重生
字數:4740 加入書籤
公孫瓚沒找到機會,偵查了一圈之後就退走了。
劉襄開始調度圍城營壘的守軍。
離主營最遠的東門和北門,必定是敵人的主攻方向,各布置七梢砲四十架,黑山軍八千人,增補五百名射聲營弩手,輕車營砲車五十輛。
西門離主營隻有一裏多地,&nbp;&nbp;隻需要防備城中守軍即可,布置七梢砲十五架,黑山軍四千人。
南門離主營三裏,布置七梢砲二十架,調左軍值守。
小淩河西岸營地,與主營之間有六座浮橋相連,由右軍駐守。
全軍做好防禦準備,等待敵軍到來。
徒河縣一直沒降,&nbp;&nbp;看到援軍就更不會投降了,劉襄也懶得再勸。
四處營地同時發石,給守軍壓力,也是想造些殺傷,削弱城內反攻的力度。
時斷時續的砸了一天,遼東三郡的兵馬到了,在城東二十裏安營紮寨,三座大營比鄰而立,營寨有規有矩,立的不錯,就是人員差點意思。
四、五千正卒,將近四萬餓得麵黃肌瘦的民夫,所有人的氣色都不好,&nbp;&nbp;比去年在榆關的時候還要差。十幾天的蝗災,&nbp;&nbp;不會有這麽大的影響,至少正卒不會,&nbp;&nbp;遼東失去幽州其他幾郡的補給,日子不好過呀。
敵人虛弱,劉襄很高興。
帶人悄悄回營,等待大戰。
沒等多久,第二天上午,遼東大軍就來攻打圍城營壘了,兩萬多步卒主攻東門,一萬人在北門佯攻,公孫瓚帶著六千騎兵在南門附近遊曵,準備阻攔援兵。
應該還有一兩千騎兵,不知在哪裏,大概是在防備賓徒縣的兵馬來援。
城中守軍衝出來兩千多人夾攻東門,人數嚴重低於預估,遼東將校目瞪口呆。徒河傷損太嚴重了,裏麵的守軍能堅持到這個地步,當真悍勇,他們很慶幸能在失守之前趕到。
大軍將賊人堵在城下,對方必然進退失據,優勢在我,此戰必勝。
他們信心大增。
西、南兩門的安平軍趁著守軍出城,發石攻打,&nbp;&nbp;又推出撞車、雲梯、壕橋,&nbp;&nbp;逼得守軍返身回城,&nbp;&nbp;緩解了東門被兩麵夾攻的處境。
北門那邊在虛應故事,隻想纏住安平軍的兵力,雙方陷入對峙,時不時的調動兩下,交手一回,雷聲大,雨點小。
東門這裏就打得很激烈了,雙方三萬多人,隔著寨牆、壕溝對射。
四十架七梢砲五十輛砲車,一刻不停的拋射石彈,一片一片的小型石彈不停的落在人群裏,砸破盾牌,砸飛兜盔,砸斷骨頭,嘭嘭的聲音伴隨著悶哼哀嚎,就像地獄的戰鼓,無休無止的在戰場上響起,聽得人心中發寒。
五百弩手在望樓、箭塔上居高臨下,點射甲士、軍官,讓敵人陣勢更加混亂。
弓箭手藏在大櫓後麵拋射。
飛梭造價便宜,製作簡單,已經普及全軍,被步卒不要錢一樣的往外投擲。
遼東兵馬打了半天,連營門都沒摸著,門前的鹿角掛著幾道繩索,趴著些屍體,記錄著遼東人的戰線隻推進到了那裏。
八千黑山軍多為黃巾舊部,他們之前可沒這麽打過仗,戰具齊備,遠程射殺,我軍威猛,敵人卻步。打得越來越興奮,突然有人高聲呼喝“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這一聲大喝,仿佛打開了一個開關,不停的有人應和,聲音越來越大,最終匯集成一道呐喊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幾個月了,很長時間了,自大賢良師辭世,他們的心也死了,在這混濁的世道,渾渾噩噩的找飯吃,僅僅隻是為了活著。
之前,他們被神上使收編了,他們歸安平軍的軍官管轄,他們被冠以黑山軍的名號。
他們裹挾百姓,他們滅殺蝗蟲。
他們不知道,自己還算不算黃巾軍。
可神上使也不錯呀,他給百姓分田,他讓流民開荒種地,雖然他不像個太平道人。
這些人很迷茫,直到,跟打著官軍旗幟的遼東人作戰,直到戰鬥越來越激烈,直到那股鐵鏽一般的血腥氣越來越濃,他們似乎醒了過來。
他們放聲大笑,他們淚流滿麵,他們咧著嘴呲著牙,將心中的淤塞盡數吐出。
黑山軍的攻擊頓了一下。
敵人瞬間就衝了上來,鹿角被推翻拽走,營門被撞擊。
突然一陣歇斯底裏的喊叫傳來,喊得震耳欲聾,喊得毛骨悚然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殺!殺!殺!”
一大群人發瘋一般無視敵人的武器,不要命的用長矛瘋狂捅刺,一邊捅一邊喊“死!死!死!”
一人投命足懼千夫。
幾千人拚命相搏,本就傷損不輕的敵軍,更是心驚膽戰,慌亂撤退。
“別跑!來戰!”
要不是隔著寨牆,這幫人就要追上去。
看著敵人倉惶逃跑,這群人大口大口的喘著氣,回想著最近的所見所聞,感覺自己好像死過一次,又活了過來。
神上使雖然不會畫符齋醮,可他給百姓分田種地,想讓人吃飽穿暖。
造反不就是想吃飽穿暖嗎?
也不錯了。
大賢良師已去,黃巾已死,便以黑山之名活下去吧。
東門營地的黑山軍在蛻變,就是不知道,全體黑山軍能不能蛻變成功。
敵人又攻了上來,迎接他們的是瘋狂的還擊,是不要命一般的搏殺,當初黃巾軍能鬧得這麽大,差點幹翻東漢朝廷,就是因為人多和不要命。
他們身無長物,武器簡陋,缺乏訓練,隻有一條命能拚,也隻會拚命。
精銳自然不怕敵人拚命,可遼東的兵馬怕呀。
他們攻營一天,毫無進展,留下兩三千具屍體,灰頭土臉的撤了回去。
第二天繼續來戰,同時攻打東、北兩麵,城中守軍多次出城夾攻,都被頂了回去,公孫瓚冒險騎射襲營,仍然沒能建功。
帶著比第一天更大的傷亡,遼東聯軍狼狽的撤回營地。
強攻兩天,傷亡七八千人,兵卒厭戰,士氣低迷,一有機會就要逃跑。
逃兵越來越多。
公孫瓚帶著騎兵四處遊曵,抓了很多逃兵,全都砍了腦袋,掛在各處軍營,營門的地方不夠就掛在寨牆上,這才勉強穩住了大軍。
雖然嚇住了那些兵卒,可軍中士氣難以維持,根本無法作戰,隻能閉門修整。
遼東聯軍在修整,安平軍在等待。
九月初六,劉襄接到戰報攻克遼隊。
四麵合圍已成,獵物已經入網。
“命令雲帆營及遼隊縣黑山軍,堵住大遼河,任何人不得過河。”
“命令周倉順渝水南下,堵住醫巫閭山入口,不能讓敵人逃進山區。”
“命令賓徒縣守軍潛行到敵營北方,於十裏外埋伏,堵住北上昌黎的路徑。”
“命令四門營壘,拿下徒河。”
“傳令中軍各部,準備大戰。”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