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五章 閑棋落子

字數:3904   加入書籤

A+A-


    劉襄帶不走這麽多人,兩千四百裏地,中間必須多次補給,這需要調令,需要通關文書。沒有任何一個王朝會允許軍隊隨意調動,無令調兵,這是死罪。

    他總不能把幽州突騎扔下,&nbp;&nbp;帶這些人回去吧?

    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們被安置在了褒穀口到萁穀一帶,那裏是褒水流域,有三十多裏地勢平緩,適合開荒種地,放牧牛羊。因為附近的山中有羌蠻騷擾,而南方的漢中平原更適合種田,這裏一直也沒人聚居,&nbp;&nbp;正好適合這幾千羌胡兵卒,零星的羌蠻,怎麽可能是他們的對手。

    南麵是褒中縣,可以交換生活物資,北麵是褒穀,西麵是萁穀,若有意外可以退守山穀,很難被人剿滅,又是褒斜道的出口,商隊往來頻繁,經商或者劫掠都很方便。

    最重要的是,此地在陽平關的背後,南鄭的頭頂,攻略漢中之時,這就是頂在後心的一把利刃。

    郤儉很高興的把他們安置於此,荒地而已,並不擾民,能在漢中太守蘇固的頭上,駐紮一路曾經是友軍的兵馬,&nbp;&nbp;對他製約蘇固的好處很大。大漢刺史是六百石的小官,需要監督、製約兩千石的太守,雖然權利不小,可也不太容易,這正是他掌控漢中的機會。

    範賢研究了好幾天,為他們設計了種地和放牧的區域,劉襄為他們配齊了武器,又調撥了一批繳獲的帳篷輜重,還分給了他們不少的牛羊牲畜。譚免免從一個小部落首領,一夜之間成為了有名有號的羌人大王,五百騎兵和五千羌人步卒,戰力不可小視。

    這些兵卒大多是和漢人雜居的羌人,後續再把各自的家人接來,一個羌人大部就誕生了。

    “將軍什麽時候回來?我們還跟著將軍打仗。”譚免免跟做夢一樣,自己這就成了羌人大王了?

    “會回來的,用不了幾年。”劉襄一點都不擔心他們,步騎搭配,武器犀利,&nbp;&nbp;底層軍官不缺,組織架構俱全,經曆勝仗培養出了敢戰之心,&nbp;&nbp;這樣的一支大軍,需要擔心嗎?最可怕的是,西、北、南三麵都有他們曾經的袍澤,誰惹他們誰倒黴。

    “我們等著將軍回來。”譚免免一步一回頭的帶人走了,知道的,是裁軍歸家,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大軍出征呢。

    剩下的幾千兵卒也領了賞錢起行回家,除了駐守陳倉的正卒,就隻剩下幽州突騎了。

    兩千八百多的胡騎一人三馬,兩匹河西戰馬,一匹河西母馬,都是挑選出來的好馬,還有五百多匹種馬,他們回去之後會送到軍用馬場。

    兩千匹馱馬拉著的一千輛大車,由三千民夫趕車,載滿糧草資財,隨隊去幽州安家,這些民夫都是投身劉襄之人,武器齊全,已經訓練了半年多,一般的軍隊未必打得過他們。

    領隊的是張郃,由軻比能和徐榮輔佐,他們會順著來時之路回返,張遼、太史慈被調到身邊,加強防護力量。

    “儁乂不必縮手縮腳,你越是收斂就越是有人欺你,你若是囂張一些,反而沒人敢惹。”

    “末將定將人馬帶回幽州,不負將軍囑托。”

    上萬的馬群,千輛雙馬輜車,奔東而走,他們要冒著嚴寒趕回幽州,這一路不輕鬆。

    陳倉大營還有牛羊牲畜三萬多頭,馬匹兩千,劉襄一匹戰馬都沒留,全數配給軍中。

    這些要趕到長安去,他們吃了肉,友軍也得沾沾葷腥。

    老規矩,孫堅幹活。

    劉襄已經上表,推薦孫堅接替自己,為陳倉戰區的主將,袁滂已經批複,官位任命要等朝廷詔令,最次也能混個校尉。大漢高層軍官的門檻,他已經跨過去了,這一步難倒了多少人,他心裏明白著呢。

    諸事皆定,劉襄又休息了幾天,於十一月十五趕到了長安。

    “宜程來了,正好朝廷詔令到了,任命孫堅為武都太守,討逆校尉,領陳倉大營諸事。任命董卓為征西將軍,斄(i)鄉侯。催促你我二人盡快起行,舟船已經備好,明日就出發,今夜就住在府內吧。”

    “末將遵令。”

    夜晚飲宴自不必提,第二天登船之時,孫堅快馬來送,劉襄調侃道“朝廷詔令已到,文台今後據守雄關堅城,吾若領兵進犯,你我就可大戰一場了。”

    孫堅已經知道自己的任命了,他心情不錯,湊趣道“宜程若來,某倒戈相迎,豈能與摯友為敵。”

    “這可是你說的。”

    “一言九鼎!”

    兩人相視而笑,劉襄悄聲提醒“守好陳倉,誰都不能吞了你。”說完瞟了一眼董卓。

    孫堅輕輕的點了點頭。

    兩人又寒暄了幾句,便拱手告別,船隊起帆,順渭水向東而行。

    劉襄坐的是小樓船,隻有兩層,高不足十丈,長不足二十丈,槳帆並用,配水手五十人,能載兵五百餘人,劉襄隻帶了兩百多宿衛上船,一點都不擠,可惜太冷了,隻能縮在船艙裏避寒。

    他們前麵是袁滂的船,也是個小樓船,沒見到三層高,二十多丈的大樓船,挺遺憾的。

    後麵跟著五艘馬船,裝載了一千五百匹戰馬,每船有宿衛五十人押運。原本隻準備了三艘,可宿衛馬多,隻能再調撥兩艘。袁滂看到一人三馬的時候,跟看敗家子一樣的打量著劉襄。

    “若非知道宜程驅使精騎的手段,老夫還以為你是販馬的商賈。”

    劉襄嘿嘿一笑“馬多才能跑得快。”

    長安距洛陽七百餘裏,從渭水入黃河,一路行船,五日便到了平陰縣,隊伍會從這裏下船,沿北邙山山腳有大路通往洛陽,距離六十裏。

    留太史慈領兩百人接應,船隊會回返長安,他要雇傭大量的船隻,停駐河岸,隨時準備渡河。

    袁滂看著宿衛的隊伍縮減了一小半,覺得劉襄小題大做。

    “三百人就想殺出洛陽,宜程啊,你太輕視老夫了吧?”

    “未慮勝先慮敗,吾一項膽小,袁公見笑了。”

    袁滂不置可否的搖了搖頭。

    隊伍加速行進,前方有儀仗開道,一路無阻,傍晚時分來到了洛陽城下。

    “南北長九裏一百步,東西寬六裏十一步,有城門十二座,牆高五丈三尺,宜程,老夫問你,當如何攻取此城?”袁滂得意洋洋的介紹了一下,好像是在誇耀自己的孩子。

    劉襄看著這座巨型城池,久久無語。

    夕陽漸落,光線昏黃,明暗交錯之間,他仿佛看到了一隻巨獸,盤踞在洛水之畔,隨時都能吞掉自己。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