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一章 築關拒敵

字數:4074   加入書籤

A+A-


    鮮卑人在美稷大敗南匈奴,之後進入長城以內,受呂梁山脈阻擋,未能東進太原,五萬大軍沿著山脈西側的黃河南下,直奔龍門而來。

    黃河龍門又叫禹門,位於山西省河津市西北與陝西韓城市交接的黃河峽穀出口處。

    相傳大禹治水,&nbp;&nbp;命應龍鑿山,開山口百餘步,洪水乃出,兩岸懸崖斷壁,唯神龍可越,故名龍門。

    鯉魚躍龍門的故事,說的也是這裏。

    此處兩麵大山,&nbp;&nbp;黃河夾中,&nbp;&nbp;河寬不足40米。西禹門山高892米,東禹門山高891米,兩山之間不到150米,為呂梁山南麓餘脈。

    一出龍門,黃河河床陡然變寬,河麵寬有二十裏,水流緩慢,彌漫浩淼,開闊壯觀。

    嗯,煙波浩渺的景色是劉襄想象的,現在是寒冬臘月,黃河都封凍了,一眼望過去,全是光禿禿的冰麵,估計這也是和連選擇沿黃河南下的原因。

    必須得守住龍門,&nbp;&nbp;否則鮮卑騎兵衝入河東,&nbp;&nbp;就難以圍堵了。

    他現在有騎兵五千七百人,&nbp;&nbp;甲士六百,&nbp;&nbp;弩手八百,三千能作戰的民夫,以及在皮氏縣征召的五千勞役。軍民一萬五千多人正在東西兩岸構築營壘,兩座軍營背山麵河,相距四十米,互為奧援。

    嚴冬的土石難以挖掘,劉襄命人用木板為槽,立木為柱,澆築冰城,河麵之上與營地兩側又立了多重鹿角,下麵澆水凝冰,穩固異常,不怕被套鎖拉倒。

    “將軍之法果然高明,兩日之內必可築就堅城險關,鮮卑人絕對過不去。”鮑鴻笑嘻嘻的拍著馬屁。

    “加快速度,敵軍前鋒已攻破北屈縣城,距離我軍不足兩百裏,需防備騎兵突進,&nbp;&nbp;以免措手不及。”鮮卑大軍快要到了,&nbp;&nbp;他們的行軍速度很快,黃河封凍,天塹變通途,原本是夾在呂梁山與陝北高原的難行路段,反而因為季節的緣故,成了胡人快速南下的通道。

    “幸虧將軍有先見之明,果斷出兵,加速趕路,否則我軍難以占據龍門天險。”鮑鴻是真的很慶幸,能占據有利地形,這仗就好打多了。

    劉襄其實很奇怪,為什麽鮮卑會在這個時間段,走這條路線南下,這不是個好選擇,隻有嚴冬之時這裏才能走,時間窗口很窄,這個季節進兵會凍死很多人,而且一旦戰事遷延,氣溫回暖,冰麵就會變得脆弱,後路就得斷。

    太冒險了。

    所以草原民族南下,一般會走太原入河東,或者走上郡入涼州,這兩路才是他們的常規路線。

    事出反常啊,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劉襄在思考,他覺得這很重要,摸清緣由便能了解敵人的戰略意圖,就能搶占先機掌握主動,仗就好打得多了。

    正在他思索之時,宿衛來報“啟稟將軍,營外有人自稱步兵校尉曹操,想要求見將軍。”

    曹操?

    “他來幹什麽?”劉襄有點疑惑“帶進來吧。”

    不多時曹操進帳,行禮拜見“北軍步兵校尉曹操拜見鎮北將軍,奉詔,來軍前聽命。”

    “孟德兄不必多禮,前年一別,你我多時未見了,可還安好?”劉襄觀察著曹老板,他今年三十二了,比兩年前好像老了不少,主要是氣質變化很大,好像失了鋒銳,變成真正的中年人了。

    被生活毒打了?不應該啊,他爹是大司農,掌管天下農稅,像他這樣的二代紈絝,一路順風順水升官發財,哪裏會有什麽坎坷。

    那就是年紀到了。

    其實老曹比漢靈帝劉宏還大兩歲呢,也確實不小了,三國的創一代裏麵,他是年紀最大的。雖然孫堅跟老曹同歲,但劉襄認為孫策才是吳國的開創者,孫堅就是個搏軍功的將軍。

    “謝將軍掛心,某受朝廷詔令,任命為北軍步兵校尉,輔佐將軍討伐鮮卑。”曹操拿出文書印信請劉襄驗看,心中感慨萬千,當初那個反賊首領,兩年沒見,成了大漢的鎮北將軍,轉變太大了,他都感覺自己老了,年少時叫囂著要做大漢征西將軍的樣子,似乎越來越模糊了。

    劉襄驗看無誤,開始說正事“鮮卑前鋒距我軍不足兩百裏,吾意於此立寨阻擋敵軍,孟德兄要盡快理清軍務,領步兵營六百甲士駐守河西營壘,吾再派射聲校尉馬日磾領四百弩手相助。”

    “末將遵令。”

    “孟德兄去忙吧,待擊退胡虜,再把盞敘話。”

    曹操下去接手步兵營,領著馬日磾及北軍一千兩百正卒,駐守黃河西岸,西營是個小寨,三十步寬,長不足一裏。

    劉襄領三千民夫四百弩手,駐守河水東岸,東營向南綿延五裏,大半在龍門之外,騎兵、民夫盡在東營駐紮。

    臘月十二,漢軍營壘建成的兩天後,鮮卑前鋒趕到了龍門,浩浩蕩蕩萬餘騎兵,沿河岸紮營,營地廣大,綿延十餘裏,從龍門向北一直通到了石門峽,他們在為後續趕到的兵馬準備駐地。

    劉襄並未出兵幹擾,他立寨於此,就是要拖延時間的。最冷的時候已經到了,營中準備了大量的木材作為燃料,他也準備了油脂讓士卒塗抹在外露的皮膚上防止凍傷,打定了主意要用堅固的營壘消耗敵人的力氣。

    真正該著急的是鮮卑人,他們走這條路線南下,就已經埋下了隱患,再有一個月,氣溫就會回暖,他們等不起。

    敵人越著急,我們就要越淡定,劉襄除了偵查的斥候和山上的瞭望手,別的一個人都沒往外派。這種天氣,他可不想跟鮮卑人野戰,凍死的人比戰死的還多,這種苦頭,讓敵人去吃吧,我軍還是守著火塘取暖的好。

    安心的等待胡人攻營,他準備了好玩的東西,要好好的款待遠來的客人。

    臘月十五,鮮卑大軍齊聚,從石門峽到龍門一線,密密麻麻全是胡人、馬群、牛羊,看得劉襄直流口水,也非常的惋惜。

    “那幫鮮卑人真是敗家,這些天餓死的馬匹,都夠組建騎兵軍團了吧?”

    “啟稟將軍,撒出去的斥候抓了不少俘虜,經過審訊,弄明白了胡人嚴冬南下的原因。”太史慈進帳稟報。

    “說。”

    “上個月,草原白災,西部鮮卑凍死了很多牲畜,單於和連趁機鼓動鮮卑人和一些雜胡南下劫掠,準備直入河東,搶一票大的,願意跟著他來的人很多。”

    白災就是大雪災,氣溫寒冷,會凍死很多人和牲畜,不但如此,草場也被大雪覆蓋,牲畜扒不開厚重的大雪,後續還會逐漸餓死一大批。

    牲畜大量死亡,依靠放牧為生的鮮卑、雜胡食物短缺,他們想活就得南下劫掠,要麽搶回去足夠的食物,要麽死掉一部分,讓稀少的食物能夠養活剩下的人。

    遭災是挺可憐的,但是,憑什麽漢人要為胡人的災難買單?所以他要把這些胡人擋在龍門,不讓他們南下。

    “龍門是個好地方,有詩為讚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裏觸龍門。那些胡人,就在龍門這裏,撞得血流成河好了,龍門下遊是二十裏寬的河道,流多少都不會淤塞。”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