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抄家是致富的捷徑

字數:5357   加入書籤

A+A-


    琅琊王氏聚集五六萬青壯造反,這些人有琅琊本地的,有從濟南、平原、北海,甚至是南方郡縣,長途跋涉趕過來的。

    影響很大,青州、徐州都有人參與。

    那又怎麽樣呢

    麵對中軍精銳,他們毫無抵抗能力。

    花了八年時間,用金山銀海武裝起來,在各處戰場摔打出來的中軍,要是連一群武器都不齊全的青壯,都不能幹脆利落的擊敗,那劉襄直接抹脖子吧,漢末三國這種王者局,他沒資格參與。

    進攻營地並沒有什麽好說的,弩兵壓製,甲士破營,騎兵衝鋒,敵人投降。

    殺敵四千,俘虜五萬。

    打完收工,回家吃飯。

    全方位的碾壓。

    戰場上的事情結束了,但平叛還沒有完成,後續繁瑣的事情一大堆。

    以王氏為首的八個家族,派越騎分隊抓捕、抄家。

    這幾家的部曲、佃戶,黃冊記載,共有兩萬三千戶,依照遷戶地域,分派各縣賊曹、遊檄、鄉薔夫、亭長一一尋訪,凡男丁不在家中者,一律拘押,等待後續審理。

    五萬俘虜按黃冊甄別,揀選出被裹挾的百姓一萬三千人,按從賊之罪判五年勞役,在青州修路、挖渠、築堤。

    其餘三萬七千人,罰終身苦役,打散押往最艱苦的各處礦區、伐木場,其家人收回田產,貶為賤籍,發往遼東為奴,那些戰死之人的家眷也同樣處置。

    青州從軍隊到差役,忙碌了半個月,此次叛亂才算基本平定,抓捕八家士族,男男女女四百三十二人,一體斬決。

    可惜了王羲之,祖輩被斬,從根源上就沒了,不知道後世還能不能出現另一個書聖應該是能的吧,這世上,沒有誰是不可或缺的。

    八家的部曲、佃戶,甄別出一萬九千多戶參與叛亂,九萬三千人被貶,由戶籍所在的縣,組織人員押送至東萊郡,交付遼東艦隊運送。

    青州各郡共有六十三萬畝地被收回,全部劃做備用勳田,用以獎賞有功將士。

    青州刺史郭典,降爵一級,罰俸一年。

    四月二十二,王氏叛亂最終平定,雖然波及的人數不少,但青州的各家士族都放下了心中憂慮,沒有擴大,隻針對參與造反的人員。

    那些黔首跟他們沒關係,怎麽處罰都無所謂,他們可以安心的喝喝小酒,摟著嬌妻美妾,開開心心的過小日子了。

    不但青州士族鬆了一口氣,冀州的士人也放鬆了緊繃的神經。

    冀州叛亂還沒起事就被平息了,沒有青州那種聲勢,但一百多個家族被抓,他們更擔心清洗。

    看到青州的處理方式,他們終於放心了。

    冀州這邊,絕大多數意圖叛亂之人已經抓捕,個別漏網之魚,發下海捕公文即可,沒必要再大費周章。

    郭圖被吊起來打了一個時辰的時候,就想交待了,可沒人理他,生生的哀嚎了三天三夜,被放下來的那一刻,問什麽答什麽,他什麽都願意交待。

    隻要有人問他話,他就覺得幸福,袁渙臉一沉,能把他嚇得尿褲子。

    據他交代,鄴縣周邊有六十三家參與謀反,家中仆役,召集的部曲,雇傭的亡命之徒,總計四千七百餘人。

    另有七十九家,確實是被冤枉了。

    其中有二十八家聚集部曲,是想響應荀彧的號召,準備去樂浪半島開荒。

    劉襄翻看著袁渙和劉虞的呈文,冀州叛亂也該結束了,等了這麽些時間,跳出來搞事情的沒幾個,也隻是瞎嚷嚷幾句,沒有串聯起兵的。

    真讓人失望。

    太軟弱了!

    到此為止吧,該結束了,安定一下人心,準備攻略三輔。

    被冤枉,也沒有召集部曲的五十一家,解除軟禁,放其歸家。

    二十八家召集部曲,雇傭亡命的,罰金百斤用以贖罪。估計沒人會置疑這個判罰,牽扯到了謀反大案裏麵,能用百金脫身,已經謝天謝地了,誰會囉嗦不要命了

    造反的六十三家,抄家滅族,依附叛亂的仆役、黔首終身苦役,家人貶為賤籍。

    經曆這次叛亂,那些士人什麽心情,劉襄不知道,反正他挺高興的,翻著抄家的賬冊,越看越開心。

    糧食沒多少,隻有不到三十萬石,但是錢多呀,七十多個大家族,黃金一萬多斤,白銀六千多斤,平安通寶七千多萬,頂他兩個半月的鑄幣速度了。

    其他書籍、珍寶好幾百車,還有絹、帛、綢、緞三千多匹。

    府邸百餘座,店鋪幾十家,這些一賣,又是一大筆錢。

    夠他領著大軍,打兩三年的仗了。

    這些錢,是那些家族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積累,最後落到了他的嘴裏。

    真香!

    “抄家才是致富的捷徑啊,真懷念剛起兵那會。”劉襄轉頭對著崔奕等人說笑。

    崔奕、嚴綱哈哈大笑,他們沒少抄家。

    “要說起來,還是閻子明最擅長這個,一個銅錢都別想瞞過他的眼睛,什麽暗室、秘庫,掘地三尺都能被他挖出來,相當厲害,某是真佩服。”

    崔奕高興得搖頭晃腦,當初義無反顧的追隨主公,這個決定,他能得意一輩子,也非常懷念那段日子。

    劉能和趙雲加入的稍微晚了一點,已經過了靠搶劫世家大族壯大己身的階段,所以他們的感觸不深。

    趙雲出言勸諫:“主公如今為四州之主,這種話可不能讓人聽了去,有損名望。”

    “子龍安心,這話也就咱們幾個說說,玩笑而已,不必當真。”劉襄笑著回了一句,又開口問道:

    “賞錢可發下去了今晚犒軍,明天出發,子龍隨我去查看黃河大堤,汛期快到了,不去看一眼,難以安心。”

    徐州戰事結束,封賞不能拖延,戰意、士氣,都是平時一點一點養起來的,臨陣再鼓舞士氣,那就太晚了,是舍本逐末。

    “主公放心,封賞已經頒發下去了。”趙雲鄭重的起身回答。

    這活本來是長史崔奕的,但他懶,推給了趙雲,作為護軍將軍的趙子龍,也確實有協助署理軍務的權利。

    劉襄點點頭,對崔奕說道;“子安,你帶著大軍返回黎陽修整,等待命令,隨時準備前往河東。”

    “末將遵令!”崔奕起身應命。

    又閑聊了幾句,說了一下軍中狀況,幾人就告辭歸營了。

    晚上犒軍,熱鬧了半宿,軍中士卒精力充沛,說實話他們不太在乎那點肉食。

    北疆有烏桓、鮮卑、匈奴各部,跟商隊合作放牧,牲畜、肉食的產量大增。

    幽州內地也有漢民的牧場。

    前幾年鬧蝗災,為了防備蝗蟲再起,幽州民間鼓勵養殖家禽,冀州百姓什麽都跟著幽州學,這種大事,自然就學過來了,風潮後來又吹到了並州和青州。

    家禽的肉和蛋,如今已經不是稀罕物了。

    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近海捕撈越來越發達,雖然賣不了海鮮,但各種鹹魚幹和海菜幹很受歡迎,離海邊稍微近一些的縣城,還能買到煮熟的蝦、蟹、海魚,價格並不昂貴。

    幽並青冀四州的肉食,比其他地方要便宜得多。

    中軍士卒真不缺那一口肉。

    他們興奮的,是聚餐,能和主公,以及各位將軍一起圍著篝火烤肉。

    多好的表現機會。

    所以攀比之心很嚴重啊,比什麽的都有,隻要不刻意傷人,劉襄持鼓勵態度,軍中士卒就是得好鬥,不好鬥怎麽打仗

    跟敵人講道理去嗎

    那就扯淡了。

    轉過天來,宿衛先行一步,直奔黃河南岸大堤,他想先看看南岸,北岸有河堤謁者巡視,也有緹騎和禦史監督,不用他過於上心。

    南岸大多在敵方轄區,他隻能自己去看。

    黃河在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的泥沙,下遊淤積很嚴重,一旦泛濫,就不是一個地區的事情,因為它很有可能會改道。

    上千裏的土地都得受影響。

    他這次察看河堤,其實還想會一會張邈和陳宮,也想去洛陽河段,看一看那邊的決口。

    那裏沒人修繕,已經決口兩年了,別釀成禍患,致使黃河向南方改道才好。

    /30/30239/329643.html(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