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心浮氣躁
字數:5057 加入書籤
劉襄躺在皮子上,看著夜幕中的點點繁星,現在是後半夜了,他睡不著。
原以為得到傳國玉璽,自己能夠平心靜氣,不過就是個精美的白玉印璽,加持正統性的道具而已,現代人的思想,有幾個人會真的相信皇權天授
反正他是不信的。
可真的拿到之後,心緒卻始終無法平複。
他是不信天命,可禁不住周圍所有人都信了,趙雲、典韋、史阿、趙景,五百宿衛,甚至剛收到手下沒幾天的潘璋,所有人的眼睛裏,都是一副看待天命之子的目光。
狂熱而崇拜。
這樣的目光讓他浮想聯翩。
“我要是拿著傳國璽給別人看,他們會不會納頭便拜呢就算謹慎一點,隻給屬下看,會不會讓他們更加忠心呢”類似的想法,止也止不住。
不信奉神靈的現代人,尚且被影響,怪不得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就野心勃發,也怨不得袁術敢於稱帝。
自從劉邦把始皇玉璽定為傳國璽,兩漢四百年天下,傳國玉璽已經具有神性了。
影響人心的神性。
誘惑得他睡不著覺。
豈止他一人睡不著,南宮廢墟之中的所有人都沒睡著。
值夜的沒睡,休息的也是一點困意都沒有,興奮得睡不著啊。
追隨主公爭霸天下,是要玩命的,最後能走到哪一步,誰心裏都沒底。
可現在不一樣了。
京師成了廢墟,皇宮成了廢墟,皇帝被人劫持到了長安,但是,傳國玉璽留了下來。
在黝黑的枯井裏等了兩年,等著主公到來,方才現世。
這是天命!
主公注定成為天子!
追隨天子,征服天下,是必定成功的事情。
這就像你被內定了冠軍,然後再去比賽。
怎麽輸
我就問你,你怎麽輸誰能贏你
知道了結局再去走流程,心中大定啊。
誰不想站在勝利者的一方
從龍之功,已經攥在了手裏,作為主公最親近的將士,你不興奮嗎
皇宮廢墟,不眠之夜。
第二天,天光大亮,眾人吃過朝食,收好鋪蓋,卷成一卷捆到馬背之上,準備啟程。
這次察看河堤,宿衛輕裝簡從,根本就沒攜帶帳篷、輜車等等重物,為的就是不影響行軍,方便趕路,或者意外之時迅速脫身。
劉襄回首看了一眼曾經上過一次朝會的承德殿,那裏已經成了荒台高丘,止住心中感慨,帶著黑眼圈,離開洛陽,回返鄴縣。
縱馬荒原,北渡黃河,再繼續策馬馳聘。
一路急趕,於四月底,回到了自己的宮殿,沒有洛陽的那麽大,但它是完好無損,窗明幾淨的。
剛回來,還沒來得及歇口氣,蔡邕就找過來了。
這老頭自從進了書城,就沒出來過,真是稀客。
老丈人來了,自然是不能怠慢的,也不必去前麵的勤政殿,直接請到了書房。
“蔡公舍得從書城裏麵出來了不容易啊,我可算是能見著外舅了。”劉襄微笑著調侃。
蔡邕並不是古板老頭,聞言哈哈大笑:“哈哈哈,賢婿啊,書城事情忙碌,老夫脫不開身呀,這許多書籍,還有不少的孤本,離不開我啊。”
看樣子活得挺滋潤,精氣神不錯,比在洛陽那會年輕了好幾歲。
“外舅要注意身體,不可過於勞累,書院不是有很多學子加入了秘書監嘛,繁雜瑣事,交給他們便好。”
“賢婿不必掛心,老夫身體康健,神清氣爽,無礙的。此次前來,是有正事相談,陳留邊文禮來府上拜訪,陳公台和張孟卓想投奔於你,但又有些顧慮,想走老夫的門路。
這件事得跟你說一聲,老夫該如何回複他們賢婿有何想法”
“容我細細思之。”
劉襄其實沒有近期拿下兗州的打算,他在等著長安生變,趁亂奪取三輔,在此之前,不想節外生枝。
可人家來投,不好拒之門外,否則,以後誰還會主動投靠呢
現在袁紹被張遼和劉寵盯住,短期之內掀不起多大的浪花,袁術南邊跟九江劉邈,丹陽周昕相持,北邊跟曹操對峙,也是難以他顧。
曹操要應付袁術和劉表,分不出多大的力量支援兗州。
接受陳宮和張邈的投靠,頂多和老曹的偏師幹一架,戰爭規模應該不會太大。
不影響正事。
念及於此,開口說道:“兗州三郡的士族,要把田地賣給我,私兵部曲不能超過三十人,若他們不能接受,便不用再談了。”
“行,老夫就這麽給他們回話。”
蔡邕得到準信,當即就告辭而去,書城還有很多事等著他呢,那麽多的書籍,需要整理、抄錄、校對,要不是邊讓麵子大,他才懶得理會別的事情。
這老頭是一心徜徉書海了,也好,總比拉幫結派幹擾政務強。
書城已經成了他治下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祭酒袁滂,都督盧植,監令蔡邕,以及鄭玄、劉洪等等五經博士,都是不關心政務,也沒有其他權利,隻在書城裏麵修書、授徒。
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大儒、名士,他們不投靠劉襄,不要官爵、俸祿,隻在書城裏麵幫忙。
比如打著辯經的名義,來了就不走的孔融。
以修書的名義,進入書城的大儒宋忠。
鄭玄的弟子崔琰、毛玠。
蔡邕的弟子阮瑀。
避亂冀州,被蔡邕邀請,進入書城的王璨。
等等等等。
雖然沒投效自己,但能不為別人所用,就算養他們一輩子,那也是劃算的,況且人家還自掏腰包,不需要他花錢。
其實,這裏麵有好幾個人才,劉襄在打著他們的主意。
從長計議吧,過於心急容易把人嚇跑。
但不包括禰衡。
這位是孔融的忘年交,今年二十歲,打著要幫孔文舉舌辯群儒的名義,來到書城的狂士。
可不敢惹他。
萬一裸奔過來罵自己怎麽辦
繼續舌辯群儒去吧,那是個美好的事業。
書城啊,就像一塊大磁鐵,吸引著名儒、學子,源源不斷的來到冀州。
自己當初的決定,還算明智,得到了很多學者的讚譽,獲得了極大的聲望。
慢慢來吧,被書城吸引而來的人才,總有一天會為我所用的。
劉襄看了一眼裝著傳國玉璽的朱漆木盒,要是這個東西亮亮相,沒準會有一大批人才,立刻便會加入自己的陣營。
還有被自己征辟,但隻是應付工作的秘書郎諸葛瑾,要是給他看看傳國璽,諸葛家會不會傾心投效呢
荀彧若是知道這個,會不會直接把穎川集團,拉上自己的戰車呢
很誘人的想法呀。
不對,不對,他深吸了一口氣,把這些念頭統統壓製下來。
傳國璽能吸引人才,也能吸引敵人,不是現世的時候,至少現在不行。
自己的心亂了,難以自製,如此心浮氣躁,怕是會惹出禍患。
或許,應該找個長者,開解一下得到傳國玉璽的躁動之心。
/30/30239/32964.html(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