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荀令留香

字數:4909   加入書籤

A+A-


    少年的諸葛亮雖然聰明,但思想深度還是不夠的,劉襄沒有考察學識,詢問策略的打算,就是帶著幾個小孩轉悠了一會,調解了一下他們三個之間的關係,混個臉熟罷了。

    真以為十二歲的諸葛亮就能夠縱論天下啊那也太吹捧了。

    他需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

    雖然斷了他去荊州,拜在水鏡先生門下的路子,但書院裏麵的大儒名士也不次,鄭玄、劉洪、宋忠、管寧、邴原、盧植,哪個也不比司馬徽、黃承彥差。

    司馬徽的名號在後世非常響,那是諸葛亮撐起來的,沒有孔明,水鏡先生也就是個漢末名儒罷了。

    “我要回了,你們三個也算不打不相識,男子漢大丈夫要心胸開闊,不可斤斤計較,今後還要一起求學,當互幫互助,才不妄同窗一場。”劉襄在書城待了挺長時間了,該回宮了。

    “嗯,我將來要做縱橫戰場的大將軍,不會記仇的。”崔器第一個保證。

    你當然不用記仇,挨揍的是別人。

    諸葛亮暗中翻了個白眼,拱手行禮:“將軍的告誡,亮謹記於心。”

    盧毓也連連點頭。

    摸了摸三個小家夥的腦袋,劉襄告別蔡琰,回返鄴縣。

    書城不過就是個小插曲,還有很多正事要處理的。

    四州的農田規劃,基本已經完畢,範賢最近撲在實驗田裏,要攻克早熟麥種的難題。

    他老家在涼州,心裏清楚,水田在東邊平原還有推廣的餘地,但在西部,主要還是旱田,糧食還要靠種植麥、粟,這一點在並州就有端倪。

    那裏主要的作物就是麥子、粟米,產量不高,能養活的人口有限,現在並州有百萬人口,每年都得依靠幽冀兩州輸送糧食。

    沒有大規模的遷民,是因為有很多人在從事木材、礦產、畜牧,以及漆園、果園等等相關產業,用這些商品換取糧食。

    農書還在編撰,已經寫好了幾卷,是關於育苗、插秧、施肥、灌溉,還有一些農具運用和製造的。

    六行耬,渴烏,翻車,水車,也記載了長犁、短犁。

    長犁就是直轅犁,短犁就是曲轅犁。

    曲轅犁還沒有全麵推廣,隻在幽州冀州的一部分地區試行,效果不錯。

    劉襄覺得是時候了。

    雖然長江流域更適合曲轅犁的應用,可現在已經不需要藏著掖著了,人口、耕地,自己占據優勢,沒必要再壓製這項技術的應用。

    但青儲飼料技術,他還是不敢泄露,這是草原崛起的神器,不能讓胡人得到,至少現在不行,漢化草原的計劃還沒推進到那一步,漠北還有幾十萬的鮮卑。

    吃掉他們之前,劉襄寧可自己治下的牧場,在冬季大批量的屠宰牲畜。

    沒有青儲飼料技術,草原的胡人部落就得被天然的越冬草場束縛,限製人口增長,體量始終上不去。

    有了這個技術,全民皆兵的遊牧民族,是農耕民族的災難。

    這方麵,無論多麽謹慎都不為過。

    現在鮮卑王廷不敢南下招惹自己,就是因為體量太小,還沒他收服的烏桓、鮮卑、匈奴部落人多,在幽並兩州,接受漢化的胡人已經超過百萬,有六十萬人在塞外放牧,比鮮卑王廷的人口多了一大截。

    並州那邊還吸收了不少羌氐部落,主要是在上郡棲息,涼州向並州逃難的人數,已經有了好幾萬,他們願意接受漢化,滿心向往的成為漢人。

    閻柔稟報,現在三輔的左馮翊都有氐人部落向並州遷徙。

    這個年代,漢人就是金字招牌,對外族有致命的吸引力,隻是之前的漢人太驕傲了,對外族太不屑了,不願意接受他們。

    劉襄在北方十幾個外族之中的名望,早已無人能及,那些胡人、夷人、羌氐,對他是又敬又畏。

    他接受這些外族,願意平等的對待他們,這是莫大的恩情。

    他征伐外族,從未失利,從東北到西北,夷人、胡人、羌氐,被他殺掉的人有七八十萬,甚至徹底屠滅一國。

    他們從骨子裏麵害怕劉襄。

    其實害怕他的不隻是胡人,漢人中也有很多人怕他。

    殺性太重了。

    大大小小的戰役,**十萬人被他下令處死,這也是了解他的董卓和曹操,不願跟他死戰的原因所在。

    真惹急了劉宜程,這小子是真敢殺光他們的。

    董胖子膨脹起來之後,囂張跋扈的不得了,可他一次都沒主動挑釁過劉襄。

    曹操更是把下一步的拓展目標直接放到了西南,一心一意想進荊州,為的還不是想躲避他的鋒芒。

    隻有袁紹無懼無畏,結果被打了個滿頭包,將近三分之二的兵力被吃掉。

    可把袁術給高興壞了,已經派來了使者,要跟劉襄聯姻,說是要把庶女嫁給他為妾,嫡女太小,沒到婚配的年紀,要是他願意,過幾年娶為正妻也可以商量。

    免了吧,劉襄沒有休妻的打算,納個妾,拉攏袁術就夠了。

    長江以北已經被各個諸侯瓜分完畢,下一步就是江南了。

    江南沒劉襄啥事,他鞭長莫及,所以他盯上了關中平原,耐心的等待著董胖子被呂布和王允,這一對並州老鄉弄死。

    董卓一死,涼州集團必亂,安平軍就能兵進左馮翊,南方的漢中和武都,就能出兵右扶風,兩軍夾擊京兆,長安就成了甕中之鱉。

    然後想辦法弄死皇帝和中樞的朝臣,自己就能真正的威壓天下,即便其餘諸侯聯盟相抗,那也能正麵一戰。

    進攻三輔的基地就是河東,那裏閻柔、徐榮、張郃、徐晃大軍匯聚,中軍也能隨時西進,糧草已經囤積了四十萬石。

    幽州與冀州北部正通過幾處太行陘,源源不斷的向並州輸送糧草,水軍也在通過黃河向河東輸送輜重。

    劉襄要在戰鬥開始之前,在河東郡囤積百萬石軍糧。

    被俘虜的白波黃巾,已經挑選了三萬青壯,充做此戰的民夫,其餘俘虜和河東所剩不多的百姓全部編入軍屯,就地屯田。

    以後的河東郡主要是屯田之地,用以支撐三輔攻略涼州的軍事消耗。

    為了這些事情能夠順利施行,荀彧昏天暗地的忙碌了將近一個月,五月中旬之時,才鬆了一口氣。

    返回鄴縣向劉襄複命。

    往日香噴噴的荀文若,罕有的出現了汗臭味。

    荀彧喜好熏香,不但熏衣袍和隨身的飾品,他自己也特別喜歡點一爐香料,在香氣彌漫的環境裏讀書、辦公。

    所以每次見到他,都伴隨著淡淡的香氣。

    他坐過的地方,都會有香氣留存。

    這就是荀令留香的典故。

    都醃入味了。

    古龍小說裏麵的楚留香,原型就是荀文若。

    這樣的人物,身上出現汗臭味,那是極為罕見的,也說明這段日子是真的勞累不輕,都顧不上打理自身儀容了。

    “文若辛苦,快快坐下休息,吾最近得到塊龍涎香,知道你好品香,分一半給你。”

    這就是投其所好了,荀彧開心的笑道:“那就卻之不恭了,多謝主公厚愛。”

    劉襄笑著擺擺手:“哪裏用得著這般客氣,文若,我若能得到好香料,一定分給你。”

    荀彧目光一凝,聽出了話外之音,笑著回道:“彧,受寵若驚,不敢辭也。”

    劉襄很開心:“哈哈哈,吾還有一件寶物,要給文若鑒賞。”

    寶物當然是傳國玉璽,看到這方印璽,荀彧並沒有什麽大驚小怪的舉動,也沒有說什麽諫言,但第二天,郭嘉就來宮中求見了。

    /30/30239/329655.html(www.101novel.com)